近兩年來,臺灣多位名人接二連三罹癌去世,從豬哥亮、陳立宏、李敖、傅達仁、安迪、嚴凱泰、劉駿耀、賀一航到馬如龍,他們發現癌症後都接受過常規醫療,但除賀一航挺過八年,其餘皆未逾三年即撒手人寰。 蔡浩強醫生2025 我們認同透過不斷的參與和交流,從我們的贊助者和捐助者獲得長期支持是十分重要的;這對我們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的服務是不可或缺。 我們確保所有籌得的善款都恰當地用於有需要人士的專業服務上。
香港乳癌基金會昨日把每年5月份定名為「乳癌康復月」,表揚香港積極和勇敢面對乳癌的康服者、其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堅毅不屈、互相關懷的精神,並鼓勵大眾提高乳房保健意識。 乳癌基金會主席霍何綺華指,乳癌患者共通的十大乳癌高危因素,可分為不健康生活習慣及與荷爾蒙有關兩大類。 運動不足、生活壓力大、飲食以肉類為主等高危因素在年輕患者中較普遍;而40歲以上的患者則多有肥胖這高危因素。
蔡浩強醫生: 蔡浩強: 診所
可是本港每年四千多宗肺癌新症中,只有20%屬一或二期;肺癌仍是病發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蔡浩強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年紀輕輕的江若琳,深信中醫固本培元的理論,雖然平時無大病痛,但卻對中醫治療法調理身子深信不疑,年前經圈內前輩介紹,開始向章醫師求診。 蔡浩強醫生 記者曾「放蛇」到方醫師的普通門診部求診,由於病人太多,一般求診者約需輪候大半小時後,才能獲醫生接見。
直腸癌是常見癌症,一般要進行切除手術治療,惟直腸位置接近肛門,或要連同肛門一併切除,患者要一世「孭袋仔」,令不少患者諱疾忌醫,致病情加劇。 胰臟癌的症狀容易與其他腸胃疾病混淆,病人需透過驗血、正電子掃描、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方式才能確診。 透過「全方位癌症基因分析」可更全面和準確地找出腫瘤的生物特性,包括一些未知的、罕見的、或我們一直以為與該癌症無關的基因變異,為治療創造更多可能性。 舉例說,一直以來我們只知道HER2是乳癌常見的基因變異,約佔所有乳癌個案的20%。 蔡浩強醫生2025 然而,「全方位癌症基因分析」讓我們發現,原來超過3-4%的肺癌患者會出現HER2基因變異,使用針對HER2型乳癌的標靶藥物或可得到不錯的療效。
蔡浩強醫生: 蔡浩強醫生
與癌共存多年,她學會以輕鬆心態面對疾病,積極過好每一天。 十年前,36歲的Anita(化名)確診第四期HR+乳癌,當時,她的肺、肝、骨轉移較嚴重,醫生先為她安排化療,其後再以手術切除病竈。 現時,HR+/HER2-乳癌已有多種有助控制腫瘤的治療方案,包括三苯氧胺(Tamoxifen)、芳香酶抑制劑(Aromatase 蔡浩強醫生2025 Inhibitors,簡稱AI),以及近年面世的CDK4/6抑制劑等等。 預防勝於治療,對於整體治癒低之肺癌,其預防之效更是遠遠勝於治療。
- 蔡浩強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 肺癌癌細胞攻擊肺部,影響患者呼吸、食慾,並會引致死亡。
- 張勇的醫術傳遍整個政經界,Suki求診當日便見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到診所求醫,並與其他病人一起排隊輪候。
- 後因病情惡化接受免疫療法,效果理想,在腫瘤幾近完全消失之際,卻不幸出現嚴重副作用(免疫介導性肺炎)而被迫中止治療。
- 加上,20歲至44歲的患者數字亦按年增加至現今的36.3%,反映患者高速年輕化,基金會相信這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
- 與癌共存多年,她學會以輕鬆心態面對疾病,積極過好每一天。
- 蔡浩強 基金會及各專科醫生均呼籲,所有的女性都應每月自行檢查乳房及最少每2年接受1次醫療檢查。
- 我們確保所有籌得的善款都恰當地用於有需要人士的專業服務上。
蔡醫生表示:「醫生會透過影像掃描,查找出腫瘤位置及大小,並觀察擴散及侵蝕情況,再根據個別患者的病情決定合適治療方案。」如侵蝕情況不算嚴重,可考慮切除手術,術後或需配合化療及電療作跟進治療,患者術後一般會較虛弱。 據香港乳癌資料庫的數字,本港乳癌患者平均年齡由20年前的60歲,降至現時的50歲,平均較外國年輕10歲。 加上,20歲至44歲的患者數字亦按年增加至現今的36.3%,反映患者高速年輕化,基金會相信這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
蔡浩強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蔡醫生指出,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遠比傳統化療藥為輕,能更有效控制癌細胞;然而,標靶療法只針對特有因子,只有部分患者適合此治療。 患者的食慾或會減低,吸收營養的能力亦會變弱,腸道蠕動受影響亦有機會導致消化不良,以上種種均會增加患者營養不良的風險。 惟患者在患病及治療期間,胃口及營養吸收相對較差,或需適時以食物以外的方式補充營養。 現時,香港每年有超過3,000宗乳癌新症,10%乳癌患者屬家族遺傳,當中一半有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其餘90%屬後天因素引致。 蔡浩強 記者曾親身試過醫師的六脈「指穴」神功,發現與一般針灸不同,毋須用針,她以兩隻手指在記者雙手臂上的穴位使力「彈筋」,每手約「彈」三十分鐘,她聲稱這便能通經活絡,一如針灸之效。 據聞,張醫師的明星客人包括劉德華、吳彥祖、關之琳和鮑起靜夫婦等,專長骨傷科的他,遇上最多是扭親、跌傷和筋骨勞損的明星慕名光顧。
如果我們回顧莫萊蒂斯的生活方式,會發現他大致符合了前8項因素,這名老兵之所以能夠不治而癒,很可能是因為他搬回伊卡利亞島後,徹底改變了生活型態所致。 蔡松彥從很多奇蹟痊癒的癌末患者經驗中,歸納出以下9個可能的成功因素:1. 蔡松彥痊癒後寫了一本書《心轉,癌自癒》,分享他療癒癌症的心得。 他指出,人會得癌症,絕對與自己的心境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如果生病後仍不改變「會讓你生病」的舊生活型態,就算運用各種先進醫療方式暫時除去病狀,復發及轉移的因子仍然存在,而且隨時可能被引發。 傳統檢測 蔡浩強醫生 vs 全方位分析傳統的「熱點基因變異檢測」可同時檢測某種癌症較常見的幾種基因變異,例如非小細胞肺腺癌當中的EGFR、ALK和ROS1。
蔡浩強醫生: 新型止嘔藥物減少86%乳癌化療引起的嘔吐 – 蔡浩強醫生
莫萊蒂斯罹癌後,無意中進入一個長壽健康的生態系統中,當地的環境、文化與習俗迫使他拋棄過去美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溶入伊卡利亞健康的飲食、作息與信仰。
蔡浩強醫生: 蔡浩強: 醫院診所分類
此外,坊間指進食雞翼、雪蛤或燕窩等食物,可增加乳癌風險,其實有一定理由—農場飼養雞隻時會於雞翼尖、雞頭、頸等部位注射生長激素。 如果是賀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患者,建議戒喫,以免刺激癌細胞。 由於基因變異變化多端,某些基因變異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消失,或出現新的變異,導致抗藥性和治療失效。 醫生會按臨牀需要向患者提出建議,例如檢測對患者是否有實際幫助? 因此,醫生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對診斷和選擇最適當的治療尤其重要,有助訂立個人化的治療。
蔡浩強醫生: 蔡浩強醫生 解構四個乳癌迷思
更多治療可能性「全方位癌症基因分析」也適合一些罕見的腫瘤,或對各種治療反應欠佳,或沒有其他可行治療方案的癌症。 蔡浩強醫生2025 另一方面,分析結果也可用以評估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研究發現,腫瘤突變負荷愈高的患者,使用免疫療法的效果愈理想。 防範乳癌,女性年過四十歲要定期接受乳房檢查,若不幸確診亦可大減影響、減少治療難度及增加治瘉率。 蔡浩強醫生2025 事實是胸罩款式與乳癌沒直接關係,但接受部份乳房或全乳切除的患者,為免患處不適,康復期宜使用運動胸圍。
蔡浩強醫生: 治療肺癌 有法可「醫」
強調,帶有高危乳癌基因的婦女也可靠定期檢查、改變生活方式或服用藥物,去降低病變機會。 蔡浩強醫生2025 他接受化療與電療以控制腫瘤,治療初期相當消瘦,體重更一度跌至40公斤,單靠日常飲食攝取到的營養,遠遠不足以維持身體所需。 經過持續補充營養,患者終成功撐過抗癌療程,生活一切如常,繼續享受生活。 蔡指出,曾有年輕患者因不想「孭袋仔」而諱疾忌醫,最終癌細胞擴散,「唔想孭變成乜都要孭」。 除了抗拒手術的病人外,部分年紀太大、患多種嚴重內科病的患者,亦不適合進行手術。 蔡浩強醫生 香港浸信會醫院鄭崇羔腫瘤科中心臨牀腫瘤科顧問醫生蔡國強表示,第一至三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以手術切除直腸,但若腫瘤位置接近肛門,有機會要連同肛門切除,患者或需使用臨時或永久造口,即「孭袋仔」,不少病人對此十分抗拒。
蔡浩強醫生: 診所地址
這個挫敗激起蔡松彥的醫師本能,他開始反思,蒐集資訊,接觸非主流醫學,尋找罹癌的根源與復發的原因。 蔡松彥把自己當作白老鼠,親自驗證各類互補療法、替代療法的成效,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理,肺部疑似復發的腫瘤真的消失了。 定居美國結婚生子的希臘二戰老兵莫萊蒂斯( Stamatis Moraitis)於1976年因呼吸短促檢查出肺癌,經10位醫師確診,預估他的生命僅剩6~9個月。 當時65歲的他決定放棄治療,回故鄉伊卡利亞島(Ikaria)平靜死去,與祖先一起長眠,同時節省一大筆安葬費用。
蔡浩強醫生: 蔡浩強醫生 CHOI HO KEUNG PETER
近年,隨著醫學界已掌握基因變異與癌症的關係,各種針對特定基因變異的標靶藥物應運而生,療效比傳統化療優勝,故癌症基因檢測在某些癌症已經成為必要,例如肺癌、乳癌和大腸癌,醫生一般會在確診之時,建議患者接受基因檢測。 然而,這種檢測方法有機會遺漏了較罕見或與通常認為該癌症無關的基因變異。 目前最新的檢測技術「全方位癌症基因分析」則可同時進行超過三百個基因排序,並提供整體性資料,例如腫瘤基因突變負荷,以及是否有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可用,有助醫生為患者擬訂最精準和個人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