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咖啡粉置於一可透水容器內(上壺),並放上濾紙以防止粉末滴入萃取好的咖啡液。 其萃取重點在於沖泡的手法、濾紙的形式、咖啡豆研磨的粗細、上壺的形狀以及水溫。 土耳其咖啡是一個早期的方法,仍在中東、北非、東非、土耳其、希臘和巴爾幹地區使用。 超細的咖啡粉加水在小口容器中煮開,一般加糖和荳蔻調味。 因為粉末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大,因此磨好的咖啡粉容易氧化降解。 隨着人們飲用咖啡的品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在家裏磨咖啡豆,現磨現煮。
- 澳洲與紐西蘭咖啡師各持己見,不過雖然 Flat White 起源依舊是個謎,但是能享受到多一種咖啡選擇,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都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 而黑咖啡,顧名思義就是沒加任何東西,不加糖不加奶的咖啡,但這不是美式咖啡。
- 另外,因為脂肪和糖分較分離乳清蛋白高,所以需要較長時間吸收,但也正因如此,讓乳清蛋白在增肌方面更有優勢。
如果用酒方式去形容,手沖咖啡就好像紅酒,濃縮咖啡就比較像威士忌。 咖啡分別 咖啡分別 來自臺灣的品牌,產品標榜使用海外產地直送的優質蛋白,而且無添加人工甜味、防腐劑。 使用先進膜過濾技術,去除99%的乳脂肪及乳糖,保留90%高營養價值的乳清蛋白及牛奶鈣,適合需要控制糖攝取、乳糖敏感人士。
咖啡分別: 咖啡入門 濃縮咖啡與手沖的分別
中淺焙的咖啡豆比淺焙更醇厚一些,酸度也較為柔和,整體風味均勻和諧而不過於單調,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咖啡焙度。 淺焙咖啡豆的外觀接近肉桂色,加工程序最少,保留更多咖啡豆本身的酸值與自然風味,酵素作用較為明顯,會產生低分子量、揮發性高的花果香。 淺焙豆的酸度普遍較高,但優質的淺焙豆風味圓潤順口;風味多為明亮的花果香。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SCAA)為精品咖啡制定的標準,能為初期的咖啡豆分級提供有意義的判斷,找出中途不當操作而引起的缺陷。 而在衣索比亞的分級制度還另外包含了無瑕疵豆的等級Z,以及瑕疵數量大於90的等級UG。 由於要達到0瑕疵的機率太低,因此等級Z幾乎在市面上見不到。
做法是將咖啡果實水洗後再用果膠刮除機來刮除外皮與果肉,會有層黏條狀的膠狀物,因有些高海拔地方潲水源限制,就省去再次大量水洗的過程,用日光使至乾燥,再用機器乾燥豆子。 不將咖啡果實放入發酵槽,品質上又比日曬穩定,但少了發酵的過程令酸味更失色。 市面上的咖啡主要為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與羅布斯塔(Coffea Robusta)還有利比裏亞(Coffea Liberica)三個原種。 其中阿拉比卡主要用於一般飲用,而羅布斯塔主要用於即溶咖啡。 實際上,在近些年來印度也出現了精心護理的羅布斯塔種咖啡,種植於高海拔,施以精心的防蟲害,使得羅布斯塔種的咖啡風味也大大改善。
咖啡分別: 咖啡種類:維也納咖啡(Viennese Coffee)
在咖啡的原產地埃塞俄比亞,18世紀前咖啡曾被埃塞俄比亞正教會所禁止[29],直至19世紀後期葉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統治時期纔有所開放[30]。 高振源指出,臺灣的咖啡消費市場龐大,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臺灣咖啡市場年產值約800億元,1年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喝掉約200杯咖啡。 據財政部統計,今年咖啡館亦持續擴大,截至7月底,全臺已達4437間咖啡館,其中臺北達965間,佔全臺灣咖啡館總數22%。 作為臺灣咖啡文化代表的臺北市,曾經被英美媒體評選為全球6大咖啡城市之一,更是亞洲唯一入選的城市。 臺北市商業處高振源處長表示,臺北市曾被外媒評選為全球6大咖啡城市之一,今年透過結合在地店家,促進產業發展,營造出臺北咖啡城市風貌。
之所以有那麼多分級標準,是因為各國特色不同,生產出的咖啡豆也各有風情,因此分級系統是由各個咖啡出產國自行決定。 而在分級系統中,有些國家等級的名稱雷同,但實際的定義方式卻又不太相同。 Mocha原指葉門沿海小鎮摩卡所生產的咖啡豆,豆子本身帶朱古力味。
咖啡分別: 蛋白粉推薦:Optimum Nutrition – Gold Standard 全分離乳清蛋白
美式Americano在澳洲和紐西蘭又有一種變化型稱為Long Black,雖然都是水+義式濃縮,但在做法上有一點出入。 美式咖啡Americano是在義式濃縮加入熱水,這樣可以沖散一些咖啡脂,喝起來嗆酸感比較低。 而黑咖啡,顧名思義就是沒加任何東西,不加糖不加奶的咖啡,但這不是美式咖啡。 或許有人要問了,橫豎都是比較稀薄的咖啡液,只不過一個很像濃縮還原,一個是製作過程水加多一點,有差嗎? 受到乾餾作用主導,中深焙咖啡豆則以焦香、樹脂味及酒香為主。 咖啡焙度越深,口感則會越濃鬱,風味也會更接近堅果、巧克力,口味上會有更多的甜味;風味苦中帶點焦糖感,苦後回甘且口感厚實,和牛奶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組合。
源自奧地利維也納的一種咖啡飲法,會先在咖啡杯中倒入砂糖,再倒入濃縮咖啡,最後在表面加入大量鮮奶油,奶味超級香濃,不攪拌飲用到最後還會有砂糖的甜蜜,不過脂肪和糖份也更高,減脂或注重健康的人士不建議經常飲用。 「Caffe au Lait」在法文中可理解為「咖啡牛奶」,但與鮮奶咖啡不同的是,咖啡歐蕾的咖啡是由法式濾壓壺沖煮而成的,常見比例是一半咖啡一半牛奶,而且表面並不會有奶泡(如果以濃縮製成,比例會更改為濃縮與牛奶 1:4)。 Latte有3分之1是濃縮咖啡,另外3分之2則是牛奶。
咖啡分別: 拿鐵(Latte)
和水洗法的不同在於,半水洗法沒有發酵,也只用水洗一次,能節省大量用水,又比日曬處理法品質穩定。 與半日曬法的差別則在於去除果膠的方式,半水洗法是利用機器去除果膠。 好的日曬咖啡豆充滿甜味、果香,並且充斥著柔和的酸度,層次豐富,稠度高。 日曬法通常會在高溫炎熱的地區使用,如葉門摩卡、衣索匹亞哈拉、巴西部分產區、印尼蘇拉維亞的咖啡豆多用日曬法處理。 整顆咖啡果實採收後直接鋪開乾燥,乾燥完成再以脫殼機脫去果肉、果膠和豆子外殼。
咖啡分別: Flat White、Latte 風味差異在哪裡?
拿鐵跟卡布奇諾的差別在於,卡布奇諾含有較多濃縮咖啡,約佔整杯的3分之1,其餘3分之1是牛奶,剩下的則是奶泡。 而拿鐵則牛奶量比較多,不會像卡布奇諾一樣喝起來有很重奶泡感,也因為牛奶的比例比咖啡多,所以奶香味會重一點。 Americano是3分之2杯熱水中加入1分濃縮咖啡。 如果覺得Expresso對你來説太濃,可能這個沖淡了的版本會比較適合你的口味。
咖啡分別: 咖啡種類|Latte、Espresso、Cappuccino、Flat White、Americano有乜分別?一文教你分清5款常見咖啡
消委會指,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或會產生丙烯酰胺,任何源自烘焙咖啡豆的咖啡產品都可能含有丙烯酰胺,但含量可能有所不同。 Flat White與Cappuccino一樣,同樣以意式濃縮咖啡加奶泡的形式製作 ,不過Flat White用的牛奶比例較低,因此奶泡更綿密,並沒有高出杯緣的奶泡層,因此稱為「Flat」。 傳統上,Flat White多數都使用容量在170mL左右的小杯子,而不少香港咖啡店都按傳統的做法,所以點Flat White的時候,收到小杯的咖啡也不要驚訝。 而Flat White通常會使用雙份espresso調製,因此其咖啡味道便會更濃烈。 產地對風味影響很大,但影響味道更大的因素是處理咖啡種子的方式。 由於咖啡豆最一開始是咖啡樹的果實,也就是咖啡櫻桃的種子。
咖啡分別: 咖啡豆大小(bean size)
每個人磨出來的咖啡味道都有所不同,比較著重咖啡口感的人才會細分差異。 但現在大多忙碌的都市人,喝咖啡都只是想提神,所以比較追求方便和效率。 Flat White和Cappuccino的分別在於牛奶和濃縮咖啡的比例。 咖啡分別2025 它的咖啡比例較高,而且奶底是使用沒有被打成泡的牛奶;Cappuccino的口感會比較綿密,而Flat White就較絲滑順暢。
咖啡分別: 分級(grading)
• Lungo│不另外加水,但拉長萃取時間並加快水流速度,萃取時間約30~60秒,大概可以達到60ml左右的咖啡量,是一款比Americano香醇但濃度較低的咖啡。 Espresso,在意大利文解作「快速」之意,咖啡粉經過極短時間兼高壓萃取而得來,最能直接感受咖啡豆的風味和真貌,是咖啡之基本。 齋飲shot就係真男人,不過意大利當地一定好多真男人。 咖啡傳播到穆斯林世界後伊斯蘭醫學認可了咖啡的好處,認為其可以提振精神並防止酒和大麻對穆斯林的誘惑[14],15世紀的也門蘇菲派修道院在祈禱時使用咖啡來幫助集中註意力[1][15][16][17][7]。 16世紀初咖啡從也門的摩卡港傳播到埃及,隨後咖啡館還出現在敘利亞阿勒頗,並於1554年在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佈爾開業[7]。 最後大家一定想知邊一種咖啡是最好的,其實手沖以及濃縮咖啡各有他們的風味,需要你去嘗試,才找到你自己想要的風味。
咖啡分別: 咖啡種類|一文了解19款咖啡做法比例:Latte 和 Flat white 有什麼分別?
但其實咖啡主要分成兩種,第一種是單品咖啡大多以地域劃分,用原產地出產的單一咖啡豆磨製而成。 一般都是不加奶或糖,如藍山、曼特寧、肯亞咖啡等等,以出產地來命名。 在Expresso上加一點奶泡或者牛奶令咖啡更易入口,就都可以稱爲Macchiato。 我們一般在連鎖咖啡店喝到的Macchiato嚴格來説比較像Latte,因為當中奶較多,又加了雲呢拿糖漿和焦糖糖漿等等,其實不太正宗。 最後一種就是Caffe Mocha摩卡咖啡,與Caffe Latte一樣都是以牛奶及Espresso沖製以成,不過就再加入了朱古力醬,面層再加上忌廉,口感豐富。 Cappuccino與Caffe Latte同樣都是以牛奶及泡沫配上Espresso,不過Cappuccino的牛奶和泡沫比例是1:1,咖啡味道濃而口感順滑,層次分明。
咖啡分別: 咖啡知識8:如何判別咖啡風味?
以前總認為「美式咖啡」=「黑咖啡」,再次抱歉,是我錯了。 世界生產咖啡的地區,都在南北迴歸線間的亞熱帶和熱帶區,平均氣溫 20℃ 以上,海拔約 1500 米的地方,而這個咖啡栽培區被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 根據水和咖啡粉的接觸方式,咖啡的烹製歸類為六種:「浸泡法」、「煎煮法」、「循環法」、「滴濾法」、「虹吸法」、「加壓法」。 咖啡豆只能種植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也就是所謂的「咖啡帶」(coffee belt),依咖啡生產量之國家依序為巴西、越南、哥倫比亞。
用過濾式或蒸氣方式沖泡咖啡時,咖啡粉與沸水之間的接觸只有一次,但以過濾循環式咖啡壺沖泡咖啡時,沸水可以數次循環的接觸咖啡粉,而表現出較香濃的咖啡味。 咖啡分別 使用過濾循環式咖啡壺時,先在壺中放置金屬濾杯,接着將開水注於壺中,再把咖啡粉倒入過濾杯內,於壺的下端加熱,當壺中的開水沸騰後便會通過唯一出口的金屬管上升,由於上端有蓋子蓋住,因此過濾杯中的咖啡液會下降而循環沖泡。 覆次烘焙:為改善單次烘焙時所產生的中心胚芽碳化的全新烘焙方法。 優點是可減少焦碳食物和咖啡因攝入量,咖啡粉末則不再是黑褐色,冷卻的咖啡不再具有酸度;缺點是烘焙時間增加令成本增加。
拿鐵入口的奶泡層厚1 cm, 而Flat White 的奶泡厚約5mm 以下,因此更加絲滑順暢。 多以摩卡壺(即蒸氣沖煮式咖啡壺)加熱底座沖製咖啡,運用水沸騰時的壓力將下層的熱水經過中層過濾器中的咖啡粉然後將咖啡推到上壺,煮出來的是濃縮咖啡,香氣強烈,味苦帶甘,口感濃鬱。 將咖啡粉倒進濾器中注入熱水,並在濾器下放置玻璃壺收集經滴濾萃取後的咖啡。 滴漏的方法有很多種,彈性較大,變化亦多,成品受很多因素影響。 咖啡豆在不同程度的烘焙過程中,因為酵素作用、焦糖化、梅納反應以及乾餾作用等分別帶出獨特風味。 喜歡苦的選深焙咖啡豆,想嘗試酸的從中焙或淺焙咖啡豆著手。
咖啡分別: Alexander McQueen 正式任命 Seán McGirr 成為新任創意總監
哥倫比亞的咖啡分為商業豆及精品豆,因此在分級上也有兩種不同方式。 其中較常見的商業豆是以大小來分級,分為Supremo、Excelso以及Extra三個等級。 精品豆則是以瑕疵率來分級,根據每500公克咖啡豆中的瑕疵數量,分為Grade AA、Grade A及Special Grade三個等級。 除非你好熟咖啡,否則你好難會知道澳式Flat White同意式Latte的分別,即使成份基本一樣,不過所取的牛奶有分別,Flat White需要的是壺底沒被打泡的牛奶,因為沒打泡,加入空氣,質感重較順滑。
咖啡分別: 咖啡萃取是什麼?
Flat White 的中文名翻譯為馥芮白或者平白咖啡,主要做法是把蒸氣牛奶倒入 Espresso 濃縮咖啡中,再蓋上一層細奶泡(Microfoam)。 咖啡的種類繁多,除了Flat White和Latte之外,常見的咖啡還有以下6款,可以看看哪一款最適合自己口味。 Cappuccino含有較多濃縮咖啡,約佔整杯的3分之1,其餘3分之1是牛奶,剩下的則是奶泡。 在連鎖咖啡店最常點的無非是Latte、Americano和Cappuccino,但大家又是否知道他們之間有甚麼分別呢?
咖啡分別: 咖啡種類:越南咖啡
其餘15款咖啡粉樣本檢出每公斤100至240微克丙烯酰胺,符合歐盟訂立的基準水平(每公斤400微克);14款即溶咖啡粉樣本檢出由每公斤160至790微克丙烯酰胺,符合歐盟訂立的基準水平(每公斤850微克)。 你知道近年超級流行的 Flat White 咖啡是什麼嗎? Flat White vs Latte 又有什麼分別? 想了解 Flat White 是什麼的你,別錯過今天的文章介紹。
Flat White 又常被稱為「澳白」,香港不少cafe亦會取其發音譯作「肥威」。 Flat White 的牛奶比例較泡沫咖啡和鮮奶咖啡少,奶泡也較少,加上大多使用雙份濃縮製佢,所以咖啡味會更突出濃烈。 泡沫咖啡的發源地同樣在意大利,在特濃咖啡的基礎上,加入以蒸汽打成的牛奶和奶泡,表面會有一層細膩的奶。 泡沫咖啡的比例為濃縮咖啡、鮮奶與奶泡各為1:1:1;鮮奶咖啡則為熱牛奶:奶泡:濃縮咖啡 4:1:1, 所以泡沫咖啡比鮮奶咖啡有更重的奶泡感,後者的奶香味會更重。 義式濃縮是意大利人的心頭好,「Espresso」在意大利語有「快速」一意,所以可以將義式濃縮理解成一杯萃取時間快(約20-30秒)、份量較少(一杯約25-35ml)又濃鬱的咖啡。 義式濃縮口感飽滿,因為利用高壓萃取,所以表面會有一層細膩的咖啡脂層(crema),建議在短時間內品嘗完義式濃縮,以免影響咖啡的口味。
獨特的6種乳清蛋白配方,每份可提供22g蛋白質,非常足夠日常健身所需,產品額外添加天然支鏈氨基酸(BCAA)和其他必需脂肪酸,同時也有多款口味選擇,這款是草莓奶昔味,口感清新。 不少健身人士都知道的Optimum Nutrition乳清蛋白粉,出名CP值夠高,是長期熱賣的蛋白粉之一。 咖啡分別2025 當中最受歡迎的是雙倍朱古力口味,朱古力味濃鬱,喝起來像朱古力奶一樣,健身時也更有動力。 健身或正在增肌的人必定有留意開蛋白粉,但是市面上眾多蛋白粉,每個都有不同特點,乳清蛋白粉、乳清分離蛋白粉和植物性乳清蛋白粉亦分別適合不同人羣。 以下Cosmo為大家比較各類蛋白粉特點,還有10款CP值蛋白粉推薦。
透過精心沖泡的過程,客人能夠品嚐到咖啡中的不同風味,如櫻桃與花香。 此外,來自洛杉磯的糕點師 Kiyoshi Tsukamoto 特別研發兩種糕點,有望增強體驗期間的咖啡風味。 Americano就是美式咖啡,簡單來說就是一份Espresso加兩份水,或者是注入三分二杯熱水,無糖無奶,味道純萃。 二戰時,美國人因為去到意大利但飲唔慣Espresso,自行加水結果被盟軍士兵恥笑「你班美國佬(Americano)!」,自此為名。 崇美的韓國人一樣傾心,一街可見的咖啡店都一定有Amerciano ,韓國人都幾鍾意,韓劇就更加唔使講,老是常出現。
每次去cafe只會點Latte、Cappuccino? 其實還有超多不同咖啡飲品,說不定它們纔是你的命定咖啡! 今次為大家介紹19款咖啡種類,一次過瞭解它們的分別和特點,下次在cafe就知道要點什麼了。 Flat White 和 Latte 相比的話,咖啡味會較重,因為加入的牛奶量較少,所以喝下去的時候可以感受到較濃的濃縮咖啡味與香氣。 2010 年 Flat White 在英國開啟了一股熱潮,任何人到咖啡館就要點一杯 咖啡分別2025 Flat White,各家咖啡館也在菜單上加上 Flat White 提供消費者新的選擇。 Flat white是一種由濃縮咖啡(Espresso)和微奶泡(Mircofoam)組成的飲品。
咖啡從採收時的濕果到最後咖啡豆完全乾燥(含水量約為9~13%)的過程。 因各產區條件不同,各產區都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概略可分為日曬法、水洗法、蜜處理、半日曬、半水洗。 更多相關合作店家及活動資訊可至臺北國際咖啡節粉絲專頁查詢。 至於手沖咖啡,口感比較清新乾淨,更帶出果甜花香,酸性亦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