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學四年級的我在學校門口摩托車修理地攤花1500買了一輛十手國產山寨踏板摩托,在學校裏開始了無證騎行的日子。 那時,國產山寨踏板質量“感人”,騎了一個星期修了3次,半個月後我又把這臺車賣給了那個摩托車修理地攤老闆,收回500塊,差價1000塊是我的第一筆摩托學費。 廠方預計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2025 AR3 200的用家多是運送體積較大物件,為方便上落貨,車輛增加了倒車功能。 騎士只需拉下設於軑把右下側的倒車棍,代表倒車的P燈便亮起,與此同時發出B、B聲,提示騎士車輛已進入倒車模式。
- 但真正掀起三輪熱潮的是ADIVA,而首款ADIVA AD3 300自2014年登陸香港後,至今仍廣受騎士們熱烈追捧。
- Adiva AR3 200與AD3的的乘座感很相似,軑把較貼近騎士身軀,駕駛時雙臂比一般綿羊屈曲。
- 引擎經改良後,車子的頭、中段表現與舊款相同,但尾段加速反應較舊款優勝,編者當天在滂沱大雨降臨前,於高速公路上感受到。
- 說到今次主角AD1 200,是Adiva廠方2017壓軸推出的新車,車輛採用與AD3系列相同的前二後一的三輪設計。
- 此外,由於AD2 400的風擋較AD3 300纖巧,因此在骨位泊車較容易及方便。
三輪電單在本地市場已流行了一段時間,但有頂蓬的型號絕無僅有,今次試駕的是新到港ADIVA AD3,此車2012年首次在米蘭車展亮相,她的頂蓬只需幾個簡單步驟便可摺疊到大尾箱內。 當把頂蓬摺回至車頂上,超大容積尾箱可同時擺放兩頂大頭佛及一頂開面帽,再者駕駛艙的特大儲物空間同樣可放置大量雜物,大大增加了車輛的實用性,更重要是AD3的299cc水冷引擎是由KYMCO製造,相信可給騎士一定的信心,另外2輪沒有超出法定的闊度,因此可以在骨位泊車。 據資料顯示,可摺疊頂蓬是由ADIVA設計,並且在2004年取得專利權。 當BENELLI與ADIVA結束合作後,ADIVA把專利帶到臺灣設廠,ADIVA除了生產一般綿羊外,還有可摺疊頂蓬的新車,包括2輪的AD2及今次試駕的3輪AD3。 其實3輪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 AD3的目標是追求介乎4輪及2輪的用途,遮風擋雨頂蓬及雨撥都是模仿四輪的設計,頂蓬同時為騎士或乘客提供保護作用,三個車輪則是希望仿效2輪的便捷性,同時減低騎士跌車的壓力,而把頂蓬摺疊到尾箱後可享受駕駛開蓬車的自由快感。 有少少啦,因為行駛時超大風鏡幾乎滴風不沾,如果在炎炎夏日披上厚厚風褸卻阻擋了為身軀散熱的涼風,因此估計在寒冬駕駛有「保暖」作用,而一對像提供四輪視野的睹後鏡在行駛時也有較強震盪,但整體來說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 AD3較偏向駕駛電單車的感覺。
三輪電單車adiva: I 摩托車市
在8月底,標誌著ADIVA AD3 進階版的400cc版本亦正式登場,首批得到AD3 300車主率先的認購,更好力更好玩的AD3 三輪電單車adiva 400X,成為300cc車主升級的目標之餘,亦同時增加ADIVA車系的吸引力。 除了倒三輪獨特的平衡優勢,小牛TQi還具有許多高端摩托車的配置,ABS防抱死系統和TCS牽引力控制系統是衡量安全性能的主要標準,還加入了傳統摩托車少見的SRS安全氣囊。 此外利用車身周圍的攝像頭、雷達、傳感器實現自動駕駛、碰撞預警和自動泊車。 還可以通過5G通訊技術和手機APP互聯,實現車輛監控和遠程控制。
Adiva AR3 200與AD3的的乘座感很相似,軑把較貼近騎士身軀,駕駛時雙臂比一般綿羊屈曲。 由於Adiva AR3 三輪電單車adiva 200採用前單後雙的車轆的設定,車尾則採用類似私家車的懸掛系統,所以車身不會左傾右側,因此等候交通燈或在斜路停車時,雙腳完全不用著地。 新抵港的ADIVA AD3 400X沿用PEUGEOT(標緻)399cc水冷四衝單缸引擎,最高馬力輸出37.25ps/7,750rpm,但改用新設計離合器及新款皮帶,務求減少馬力流失,是其中一項將引擎提升至歐4排放標準的方法之一。 而獲得改良的引擎聲也較舊款寧靜,油門保持易操控及順滑的反應。
三輪電單車adiva: 買賣車輛 三輪車/邊車
ADIVA AD3之所以受到本地車迷青睞,是因為擁有別樹一格的外型,在街道上可以吸引無數途人的目光,而特大車尾箱可以儲放三頂頭盔及雜物,使她成為一部既實用又好玩的車子。 其後面世的LT版更無需配載頭盔駕駛,因此更加方便,所以吸引更多騎士購買。 2017年,隨著舊款300cc被更大馬力的ADIVA AD3 400X取代,意味著新版本有更好低扭性能及高速公路表現,使ADIVA AD3更受騎士歡迎。 亦因為AR3 200的車身不能像AD3左右擺動,因此駕駛方法與AD3感截然不同。 簡單來說AD3的操控方法與一般綿羊沒有分別,而AR3 200的操控感卻接近卡丁車,只是軑把取代圓型軑盤而矣,好像在迴旋處或窄彎時,需要配合上身推軑,並且要降至較慢車速纔可輕鬆通過,至於大彎只需稍稍推軑便可。 Adiva AR3 200試駕感受
畢竟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 AD3擁有摺疊頂蓬,所以車身較龐大,不過從正面看不會有肥大的視覺感,如果不計算一對睹後鏡只有700mm闊度,跟一般250左右綿羊差不多,當騎上車輛又不會感到笨重,萬一兩位大漢雙騎時,乘客雖然不會感到太侷促,但身高較高的乘客,頭頂及後腦位置可能經常觸碰摺蓬,但一般女乘客相信沒有這問題。 還記得以前駕駛同樣有頂蓬BMW C1,其重量是由上而下,當停車或轉彎時,車輛有左右下墮的傾向,所以要保持警覺性平衡車身。 或許ADIVA AD3的頂蓬較輕及擁有三輪,即使靜止時握著軑把左搖右擺,同一般中、大排綿羊沒有大分別,不會有嚇你一跳突然墜下的速度。 相信ADIVA AD3另一吸引地方是使用KYMCO的299cc水冷引擎,馬力輸出29.78ps(21.9kw)/7,750rpm,扭力是3.069kg-m/6,250rpm,這臺引擎不論是可靠度及性能已在市場上獲得很好的口碑。
三輪電單車adiva: 買賣車輛 三輪車/邊車 ADIVA
鑑於Adiva AR3 200以豪華載物空間為賣點,所以車尾配置了製作精美的鐵架,讓騎士擺放側箱或體積龐大的貨物。 位於車頭的駕駛艙同樣有多個放置雜物空格,座椅下只能放置西瓜皮頭盔。 早前介紹的Adiva AD3 採用前兩輪後單輪設計,Adiva AR3 200剛好相反,採用前單後兩的設定,這是傳統商用三輪車佈局,有助車尾增設載貨空間。 Adiva AR3 200車頭轉向結構與一般綿羊仔分別不大,車尾則採用與私家車相似的麥花臣懸掛系統,每個車輪均有獨立碟煞系統。 Adiva AR3 200是一款主打實用的三輪車,可是頂蓬及三輪的設計使她在街道上仍十分搶眼。
- 在8月底,標誌著ADIVA AD3 進階版的400cc版本亦正式登場,首批得到AD3 300車主率先的認購,更好力更好玩的AD3 400X,成為300cc車主升級的目標之餘,亦同時增加ADIVA車系的吸引力。
- 三輪電單在本地市場已流行了一段時間,但有頂蓬的型號絕無僅有,今次試駕的是新到港ADIVA AD3,此車2012年首次在米蘭車展亮相,她的頂蓬只需幾個簡單步驟便可摺疊到大尾箱內。
- 位於車頭的駕駛艙同樣有多個放置雜物空格,座椅下只能放置西瓜皮頭盔。
- 老實說,這是編者首次駕駛有頂蓬的兩輪,其操控感有別三輪的AD3 300及一般的綿羊。
- 小牛電動在2020北美CES展上發佈了多款新品,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倒三輪結構的電動摩托車TQi,除了時尚潮流的外觀和倒三輪自帶的吸睛光環,在功能配置方面,具有ABS、TCS、自動駕駛、自動泊車、TFT儀表、無匙啓動等高科技加持,讓我們這些燃油摩托車愛好者感到驚豔。
Adiva AR3 200跟AD3相同,大風擋設有雨撥,並附設兩段速度調校,雨撥的入水口設於車頭正中央。 ADIVA AD1 200新車在香港電單車節展出,大黃蜂搶眼鮮明的車身,吸引許多車迷前來參觀試坐及瞭解車款的細節。 可是Jacqueline試騎AD1 200後認為此車更適合女騎駕駛,原因是座高比AD3 300更低,停車時不用移動身體,雙腳也能著地,而AD1 200的車身重量較輕盈,推車或起大架相對AD3 300容易。 小牛TQi的外觀和我們熟悉燃油倒三輪摩托車沒什麼區別,雙前輪搭載自平衡系統,能在大幅度側傾的情況下保持車身穩定,而半封閉的頂棚設計也是許多消費者對它動心的地方,彌補了傳統摩托車在惡劣天氣下的短板,擋風遮雨不在是頭疼的問題。
三輪電單車adiva: 三輪車/邊車 ADIVA 新車
而設於泊車手掣旁的Roll Lock手掣可保持車子平衡,方便騎士把車子推入狹窄泊車空間。 雖然現在已改駕400cc羊,但大鷹皇仍給我可滿足日常代步的印像。 今次駕駛的Adiva AR3 200配置了大鷹皇引擎,即使車身重量較大鷹皇重,但引擎的震盪及加速感並不陌生,需要稍高轉數起步,即使當日把大約70磅貨物放置在車尾,模擬送貨,但加速力與當年雙騎大鷹皇差不多,而Adiva AR3 200都可應負日常運載大型物件使用。
三輪電單車adiva: I 摩托百貨
然而AD2 400的風擋較AD3 300窄,因此行駛時較通風,但如果騎士不欲受到側風打擾,可安裝市售的風刀加強擋風效果。 此外,由於AD2 三輪電單車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2025 400的風擋較AD3 300纖巧,因此在骨位泊車較容易及方便。 一般情況下,只要天氣不穩,編者都會取消拍攝工作,但是三輪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 AD3例外,可按原定計劃拍攝。
三輪電單車adiva: 摩托新聞
這裏還有一個冷知識,如果新車出廠2年之內上牌,報廢年限開始時間是首次上牌的時間,如果超過2年沒上牌,那就按照出廠合格證時間計算報廢年限。 我的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2025 AD1就是那個“倒黴蛋”,2023年上牌2020年出廠,所以只還剩9年的“陽壽”。 ●(左)ADIVA香港代理負責人 – 三輪電單車adiva2025 黃著勇先生、(中)ADIVA臺灣要員趙先生、(右) ADIVA香港代理負責人 – Vicky。 回看早前舉行的ADIVA AD3車主研習會,其實就有這重點更換前輪組件的環節,臺灣廠方特別派要員趙先生親身示範,將一臺ADIVA AD3 ST,更換了LT的前輪組件,讓到場的車主們更瞭解組件的更換情況,過程必需專業人士及廠方專門獨有的工具,纔可順利完成。 此車日前已經過運輸署的牌照登記,成為本港首臺ADIVA AD3 ST轉為LT的實車示範。
三輪電單車adiva: 摩托車市
沒錯,避震在沒有載貨狀況下較硬,但未至於完全犧牲單騎舒適度的硬崩崩吸震效果。 過去,一般前單後雙的三輪車給人容易翻車的印象,即使AR3 200並非以靈活轉向取勝,但行駛穩定感不俗,頂蓬只發出少許雜音,整臺車算是紮實,要讓他翻車一點都不容易。 儘管AD1 200比起AD3 300少約10ps馬力,但Jacqueline表示AD1 200與AD3 300的加速力沒有太大分別,原因是AD1 200的車身較輕。 亦因為AD1 200車身較AD3 三輪電單車adiva2025 300輕,所以Jacqueline說AD1 200的轉向反應更靈活。 AD1 200的尾箱明顯較AD3 300細小,Jacqueline原先以為只能夠容納一頂大頭佛,但當日把兩頂大頭佛放進尾箱後還有不少空間,但如果車主把頂蓬放進尾箱後卻不能存放頭盔。
三輪電單車adiva: I 摩托新聞
與AD三輪系列一樣,擁有超大的尾箱,可同時乘載兩頂全面及一頂開面(共三頂)頭盔的空間,實用性可想而知。 AD1 200重點是輕巧,設計亦針對女騎而設,起大架的動作女騎亦同樣簡單可以做到。 與AD三輪系列一樣,尾箱擁有寬敞儲物空間,可同時存放兩頂大頭佛及小量雜物,實用性彼高。 此外,廠方還聆聽用家意見,不斷改良細部,例如減少頂篷震盪、加入USB充電插頭及提升尾座舒適度等等,以提高車子的質素。 駕駛前,代理告訴編者ADIVA AR3 200以載貨為目標,所以原廠的避震設定較硬。
三輪電單車adiva: I 摩托服務
新抵港的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 AD1 200共有七色,而新設計的車頭配合黃色車身的版本確有幾分像《變形金剛》的大黃蜂,因此成為本地代理宣傳重點。 適逢拍攝新款ADIVA AD3 400X當天落大雨,正好給她大顯身手的機會。 三輪車並非新鮮事,可是ADIVA AD3登陸本地市場後,掀起了三輪車熱潮。 她受歡迎原因是除了外型有很高收視率外,還有採用可靠的光陽引擎,而靈活的轉向反應也給騎士意外驚喜。 雖然ADIVA AD3給人玩樂車的形象,但特大尾箱儲物容積及車艙儲物空間遠超大部份電單車,實用性一流,雖然如此,她的儲物空間卻敵不過加裝了貨櫃箱的Adiva AR3 200。 AD1 三輪電單車adiva 200重點是輕巧,設計亦針對女騎而設,車展當日,ADIVA HK負責講解的人員簡單示範起大架的動作,再由參觀車迷試做,得來的答案是輕鬆容易起架,女騎亦同樣簡單可以做到。
三輪電單車adiva: 騎士服裝
然而騎士不用擔心這會影響AD2 400的靈活度或使她更難操控,騎士只需很短時間適應座姿及轉向反應後,便如同駕駛一般綿羊,不管在直路及彎向均有穩定的行駛感,其傾側角度及反應也較三輪的AD3 300佳。 馬力方面,AD2 400採用399cc及馬力輸出37.2ps的引擎,相比AD3 300採用299cc及29.78ps馬力的引擎來說,由扭油起步的剎那間可感受到彼此的分野。 畢竟AD2 400比起AD3 300多超過7匹馬力,所以油門反應及加速力強勁很多,對經常雙騎而又喜歡駕駛頂蓬電單車的騎士來說更感輕鬆。 由於AD2 400比AD3 300有更多馬力輸出,因此配備更大直徑的煞車碟,而一對煞車碟及每邊雙活塞煞車卡鉗,制動力很充足。 說到今次主角AD1 200,是Adiva廠方2017壓軸推出的新車,車輛採用與AD3系列相同的前二後一的三輪設計。 AD1 200採用水冷四衝單缸引擎,馬力輸出19ps(14kw)/8,500rpm及扭力輸出為1.73kg-m(17Nm)/6,700rpm,優點在於不俗的引擎表現同時,全車乾重為182kg,走輕盈車重的路線,所以Adiva廠方請來女騎拍宣傳相片,藉此帶出輕鬆駕駛的形象。
三輪電單車adiva: I 摩托車市
當日我們駕駛新、舊款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 AD3 400X,前往九龍灣天橋底的空地拍攝靜態,可是起步後不久開始下雨,但我們無需亂竄,找尋有瓦遮頭的地方避雨,也無需穿著雨衣,可以繼續行程。 由於雨勢不算太大,我們的衣服只是沾了一點雨水,褲腳也沒有淋濕。 現在,經過ADIVA代理與運輸署多次的開會協商,達成了這次的ADIVA AD3 三輪電單車adiva LT機動三輪車與ST電單車自由轉換車輛牌照登記,只需付出更換前輪組件及運輸署轉換車輛牌照登記費用,即可完成LT/ST轉款的目的。 ADIVA AD1 200車頭與車身經過重新的設計,外觀富有時尚的品味,至於長闊高及輪距較AD3細,而坐高為700mm(AD3為770mm),屬低坐高的設定,矯小的女騎都可輕鬆對應。
三輪電單車adiva: I 摩托新聞
畢竟ADIVA 三輪電單車adiva AD3較同樣使用這臺引擎的綿羊重,起步反應及迅間加速感稍遜,但對於駕駛250至300綿羊的騎士來說不會有投訴,即使在飛鵝山上也不會有慢爬的車速,在高速以大約90km/h行駛也彼輕鬆。 老實說,這是編者首次駕駛有頂蓬的兩輪,其操控感有別三輪的AD3 300及一般的綿羊。 或許是AD3 300採用前兩輪及後單輪的佈局關係,所以為頂蓬的重量提供支持,在傾側過彎時沒有明顯的下墜力;相反,AD2 400在過彎時有較明顯的下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