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後,該等樓宇成為大埔及沙田兩個大型臨時房屋區的指定安置屋邨,亦與沙田顯徑邨一併接收受整體及擴展重建計劃影響、但無法在葵青區原區安置的石籬邨第5座居民。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346]。 大與邨2025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347],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348]。
「其實我睇到全香港做tech嘅公司,proptech(房地產科技)都好雀躍,認為這方面會在香港有很大商機,內地、東南亞、一帶一路發展城市亦是。」何永賢說,現時清潔及保安合約招標開始要求承辦商應用新科技,「愈多新科技,中標機會愈大」。 房屋局與應科院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以期利用創新科技共同探索解決和優化方案。 何永賢在簽署儀式上致辭時表示,憑藉應科院豐富的研發及應用經驗,與房屋局聯合展開技術研究,再加上各界攜手合作,相信由建築施工、屋邨管理,以至客戶服務等方面的質素及效率都會有所提升。 大同新邨由15座住宅樓宇組成,於1974年至1976年期間建成,提供超過2,000伙單位,主要為200多方呎至400餘呎的一房至兩房單位,實用率近8成,間隔勻稱兼不設窗台,部分單位亦設有平台及享有少量海景[4]。 目前商場租戶包括惠康超級市場、萬寧、日本城、OK便利店、新日尚士多、樂聲爐具燈飾中心、祥龍五金家庭用品、華昌文具、金龍工程室內設計裝飾、少年警訊會所、乾洗店和多間教育中心等。
大與邨: 事件
何永賢透露正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合作,希望研發有關創新科技,例如監測升降機狀况的感應器,若機件異常,當局可從有關數據及早找出高危的升降機,以便詳細檢查維修。 大與邨2025 大同新邨原為和記黃埔旗下的大同船塢,隨著港府在大角咀進行一系列填海工程,令原有的海岸線消失及船塢活動逐漸減少,船塢於1972年結業[1],原址由大昌集團興建了大同新邨,地契年期為999年。 大同新邨旁邊原是昔日的大角咀海旁,但隨著港府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今天已成為深旺道,並興建了有蓋天橋連接一街之隔的君滙港、港鐵奧運站及南昌站一帶[2],方便居民前往附近寫字樓如滙豐中心和中銀中心,或轉乘港鐵前往九龍站、香港站及高鐵香港西九龍站一帶[3]。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大興邨(英語:)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中部,是屯門新市鎮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77至1980年間入伙,由工務司署負責設計[2],現由房屋署直接管理。 大與邨2025 屋邨原址是山崗,曾作為青山陶業的採石場,1970年代中,政府將山崗平整以興建公共房屋,並以山崗南面的大興紗廠命名。 大興邨(英語:Tai Hi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屯門中部,是屯門新市鎮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於1977至1980年間入伙,由工務司署負責設計[2],現由房屋署直接管理。
大與邨: 房屋局與應科院簽訂合作備忘錄 何永賢:結合建築及科技界人才
她建議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制定「聯廈聯管」政策,逐步擴展計劃至更多地區,在樓宇維修、清潔、消防、保安方面,提供管理上的支援。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全民安居三部曲」第一部是加快全港公屋重建,大規模分階段重建全港24個老舊公屋邨,可釋放188公頃土地,提供142000個單位,較原有102500個舊單位多近4萬個,改善環境之餘,亦有更多單位予輪候公屋人士。 他提出七大建議:設立公屋重建KPI,爭取10年內啟動重建當中12條屋;爭取原區安置,減低重建阻力;善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等高端技術;善用「簡約公屋」作接收屋;推出「發展商參建計劃」;建議房委會與房協展開策略性重建項目;盡用地積比,放寬高度限制,增加單位數量。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其中近興輝樓低座商場於2015年8月下旬開始進行翻新,翻新工程已於2016年11月3日完成,低座商場現已增設升降機及扶手電梯,高座商場及街市於2020年10月展開翻新工程。
- 首批展開研究的技術包括,創新組裝合成建築(MiC)精準定位,透過智慧光學傳感、定位追蹤、邊緣人工智能等技術,並運用動態視覺感測器提供的資料作即時數據分析,計算出安裝組裝合成組件的精準位置。
- 何永賢稱,未來十年香港有足夠土地興建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目前房屋署正管理近200條屋邨,當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冀與應科院合作,結合建築界的專業人士和科技界的人才,達至一加一遠大於二的效果。
- 根據網民在「我們的大興邨」facebook專頁貼出的告示可見,上周二(12日)管理處指「最近接獲本座27室住戶投訴有人高空擲物忌廉蛋糕」,並指出此舉不僅危害他人生命,亦屬刑事罪行,為己為人,請勿以身試法。
- 期間車長情緒激動,大喝「你話我?你係我老細呀」、「當我流㗎」;至於中年男子摸着臉部,似乎事前已被襲擊。
- 他表示,此次「落區」是為了考察《施政報告》發布後在一些政策範疇的實際情況,向市民解說《施政報告》政策,亦在林世雄的陪同下,了解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方面的規劃,更重要是呼籲選民參與12月10日區議會選舉中投票。
- 不少網民批評同樣是連中屯門三寶,質疑房署「唔信係電腦隨機派」,港婦聞言也氣上心頭,怒斥等了7年,這樣派「黐X線,仲要我哋等派咁多年」、「焗住人要」。
2000年配合租置計劃,房屋署將愛和樓、安和樓、亨和樓長型大堂進行翻新工程,年內完成;2002年12月太和邨業主立案法團開始翻新6座Y型大堂工程,新和樓開始翻新,每座Y型大堂翻新耗資近30萬,2003年上半年完成。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喺2013年嘅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係到2043年就會去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會好高,若果拆咗起過,可重新規劃,以符合當時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同美東邨確定重建。 大與邨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係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唔代表喺可見將來就可以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喺邊度揾到遷置居民嘅資源[343]。
大與邨: 樓宇
何永賢稱,未來十年香港有足夠土地興建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目前房屋署正管理近200條屋邨,當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冀與應科院合作,結合建築界的專業人士和科技界的人才,達至一加一遠大於二的效果。 據市建局最新概念圖,大同新邨一帶等被視為屬於有潛力整合街區的範圍,市建局會按完成的研究作出跟進,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有關地區更新[6]。 大同新邨(英語:Cosmopolitan Estates)位於香港九龍大角咀,為一大型住宅項目,地產發展商為於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大昌集團(當時以「城都地產」名義發展,該公司由和記和大昌合資營運)。 大與邨2025 大與邨 而商場曾經開設裕記食品批發市場、7-11便利店、大興百貨時裝、新聲電業公司、順林傢俬室內設計裝修工程、曾記文具紙業、協成體育用品、容光數碼沖印等。
- 社交平台流傳影片,顯示一架城巴路線A10的車長,在南區華富邨與一名「踢拖男」在馬路上爭執,期間車長突以右勾拳襲擊對方面部。
- 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火,令5萬多人無家可歸,於是政府在石硤尾一帶興建徙置大廈。
- 1992年12月4日,人稱「屯門色魔」的林國偉在大興邨興平樓勒頸扼暈一名女子性侵犯及洗劫一空,1993年4月14日,一名22歲的士高唱片騎師深夜回到大興邨興盛樓的住所,被林國偉先殺害再射精,惟沒有被強姦。
-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 她說明年將挑選10條公共屋邨引進「智慧屋邨管理」,冀與創科公司合作並引進科技。
- 對於被擲物竟然是忌廉蛋糕,有網民戲稱如同出現在周星馳電影《整蠱專家》中的「忌廉血滴子」。
陳有海以往亦就高空擲物問題多次向房屋署反映,惟因閉路電視未有拍攝到相關證據,令房屋署難以找出涉事者。 對於是次拋擲的是食物,陳有海表示,雖然市民有行人道上蓋保護,不至於會受傷,但食物殘渣亦會造成衞生問題,房屋署需正視該邨的高空擲物事件。 陳有海建議署方在死角位加設閉路電視,以及在問題較嚴重的大廈長期監察,如發現源頭,便要進行扣分處理,以提高阻嚇性。 【明報專訊】政府未來增建公營房屋,房委會建築開支和公屋營運開支將持續上升。 身兼房委會主席的房屋局長何永賢說,未來將面對建築工人老化、維修保養成本上升等挑戰,故當局會推進「組裝合成」建築法和「機電裝備合成法」,隨着技術趨普及成熟,長遠有助降低建築成本。 她說明年將挑選10條公共屋邨引進「智慧屋邨管理」,冀與創科公司合作並引進科技。
大與邨: 重建
經民聯今日(15日)就相關措施實施後的最新市況作出回應,並公布一份關於推動大規模老舊公屋重建的研究報告,促政府盡快全面落實「全民安居三部曲」,包括加快公屋重建、推動樓市全面「撤辣」、推動「聯廈聯管」完善「三無大廈」管理。 經民聯表示,「三部曲」涵蓋公屋、私樓和「三無大廈」,涉及全港各階層,促政府接納建議,多管齊下改善市民居住環境與房屋問題。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而強度大約只有16.71MPa),但遲至1985年才被揭發,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警方指當日下午4時36分接報,一輛巴士沿華景街東行期間遇上一輛小巴在路邊停靠,其間巴士40歲姓翁男車長疑因切線問題,與一輛沿反方向行駛私家車的司機爭執。 大與邨 其間後方另一輛私家車的司機落車希望調停爭執,惟遭翁男以手襲擊致嘴部流血及眼角受傷;翁男另涉以手破壞其私家車。 翁男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普通襲擊及刑事毀壞被捕,他獲准保釋候查,須於12月上旬向警方報到。
大與邨: 拍片者指控車長打爛倒後鏡
1986年7月31日,本身為建造業商人的時任立法局議員何世柱參觀太和邨地盤,並接見60多位判頭及建築工人[20]。 另外會研究通用人工智能電梯預測性維護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對物聯網數據進行分析,獲取電梯運行數據模式以有效預測電梯故障。 此系統與各製造商的電梯相容,並通過遠程實時監控和準確的故障預測,提高現場維護檢查效率,亦減少電梯停運時間,提升屋宇管理服務質素。 第二項研究為5G遠程起重機控制系統,計劃在地盤部署低延遲及可靠的5G私人網絡,配合先進物聯網技術,可連接大量器械及設備,並遠程控制起重機,實時安全監控和進展追蹤,有助降低工人安全風險,及提高起重機任務準確性。
大與邨: 大興邨
發言人續指,為打擊和阻嚇高空擲物的行為,房委會已在各個屋邨的不同位置裝設閉路電視監察系統,並不時派遣特別職務隊在屋邨執行偵查高空擲物的工作。 房委會亦不時透過通告、《屋邨通訊》,及各項宣傳及教育活動,勸喻和教育居民注重公德,切勿以身試法。 她介紹現時兩款機械人「小清」和「小保」,分別負責屋邨清潔和保安工作,但強調機械人並非與工人「爭飯碗」,而是幫輕工作量,例如機械人可負責清理大面積範圍,讓工人負責更細緻工作。 大與邨2025 大與邨 她稱現時本港工人平均55歲,擔心未能招聘足夠人手應付未來10年建屋量,故一定要轉換方法,紓緩勞動力緊張情况。 她說不少正招標項目選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例如位於古洞、早前已動工的一個大型項目。
大與邨: 香港法律周2023︱上周圓滿落幕創8項突破 出席人數歷屆新高
由於屋邨在1977至1980年間落成時,屯門剛剛發展成新市鎮,所以很多重要的公共設施,例如郵局、圖書館、中小學校、警署(現已關閉,並改為老人院舍)、以至電話機樓及電力公司變壓站等均設在該邨,而該邨的公共嬉水池和圖書館設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 自新發邨因興建西鐵綫屯門站於2002年拆卸後,大興邨成為屯門區內最舊的公共屋邨。 1953年的聖誕夜,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火,令5萬多人無家可歸,於是政府在石硤尾一帶興建徙置大廈。 除了大坑東外,還在大窩口和李鄭屋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天,大坑東、李鄭屋和大窩口的徙置大廈已重建完成,而石硤尾的徙置大廈已經全部拆卸。 大坑東邨(英語:Tai Hang Tung Estate)是一座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九龍塘,現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第一代樓宇在1955年開始入伙,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83年、1986年及2002年入伙。
大與邨: 太和邨
李家超較早前亦到訪慈樂邨一間兒童課餘託管中心,跟職員、家長及小朋友交談,並到慈正邨正康樓探訪社區保姆。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表示,「全民安居」第二部曲是撤「辣招」,促進樓市復常。 經民聯指「減辣」後中原領先指數不升反跌;上星期港鐵東涌東站的發展項目流標,是近10年來首次港鐵項目「零入標」,市場反應可見「減辣」並無發揮效用,力度不足夠,顯示業界對後巿未恢復信心;「辣招」已是10多年前不合時宜的「藥方」,若未來數個月無現「炒風」,應盡快全面「撤辣」。 雜貨鋪店員陳先生表示,事前知道會有政府高層到訪,但沒想到是特首本人,覺得有些意外,他認為李家超本人沒甚麼架子,亦樂於與市民做一些互動。 大與邨 他告訴李家超店鋪的生意較疫情之前差,相信特首了解情況後,他的「智囊團」會幫助解決問題。
大與邨: 大興邨「忌廉血滴子」從天而降 區議員促死角位增設閉路電視監察
其後觀塘區順安邨的安頌樓和安逸樓也採用相同圖則下闊上窄的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此設計目的是使低層住戶有較多採光面積,因為低層單位的進深較高層單位為深。 但由於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佔地較其他型號大,不利屋邨規劃,所以房屋署建築師在設計大興邨及順安邨之後也沒有再採用大十字型(原政府廉租屋邨標準)樓宇設計。 太和邨第1期仍然採用機械式/半機械式施工技術(即抬模或預製樓板+主力牆)興建,1986年開始動工的太和邨2、3期(包括寶雅苑所有樓宇),是全港首批採用預製組件興建的標準型甲類屋邨及居屋大廈[4]。 由於成效不俗,有助節省施工時間,並且可避免舊式技術導致樓宇容易滲水的弊端,因此房屋署決定1986年3月或以後新批出的住宅建築合約及新開發的物業發展計劃不再使用機械式建造法,而當年3月起動工的Y型大廈、和諧式大廈,以至近年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均採用預製組件施工法。 太和邨(英語:Tai Wo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新界大埔頭,是大埔新市鎮其中一個建於實地而非填海地的公共屋邨,亦是自牛頭角下邨8-12座、錦綉花園及康樂園後,香港第四個廣泛應用預製組件技術興建的住宅物業發展項目。 此邨於1985年動工[3],1989年4月起入伙,並於1990年5月17日由房委會主席鍾逸傑及兩局議員李鵬飛揭幕。
大與邨: 屯門區
屋邨設有大量休憩空間,設施包括6個籃球場、3個兒童遊樂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綠田園和健身區等。 大與邨 靠近震寰路的位置設有大興公園,而興昌樓對出為佔地約3,500平方米的洋紫荊花園。 該處前身為廢棄單車場及小型足球場,房署為其後把該處改為主題花園,設有露天劇場和廣場。 而屬舊長型大廈(第七型徙置大廈)的興偉樓則樓高6層,採用單向設計,每層共47伙。 此大廈本來不設升降機,直至2005年,房委會才為興偉樓加添升降機甚至覓地加建升降機塔,讓邨內的年長居民免受爬樓梯之苦,已於2007年啟用。
初期大興街市由榮華冰室(即現今漁樂餐廳)位置開始至食環署停車場(即現今寶興(大興)安老院)位置一帶,於傍晚至凌晨有多個流動熟食小販,曾經吸引知名藝人鄧麗欣經常光顧。 另外各座地下大堂初期未設大閘時,亦有不同熟食小販擺賣,有部份小販甚至上樓叫賣。 1998年後由於警方、食環署及房屋署加強監管下,此特色已經消失多年。
大與邨: 九龍城區
有港婦在小紅書大呻輪候公屋7年,頭2次配房均中「屯門三寶」(友愛邨、蝴蝶邨、大興邨),二派是大興邨一個高層單位,她親身看完覺得樓齡大不是問題,交通環境也不錯,但「問題係3人…派2至3人單位」,決定拒絕。 大與邨 不少網民批評同樣是連中屯門三寶,質疑房署「唔信係電腦隨機派」,港婦聞言也氣上心頭,怒斥等了7年,這樣派「黐X線,仲要我哋等派咁多年」、「焗住人要」。 根據網民在「我們的大興邨」facebook專頁貼出的告示可見,上周二(12日)管理處指「最近接獲本座27室住戶投訴有人高空擲物忌廉蛋糕」,並指出此舉不僅危害他人生命,亦屬刑事罪行,為己為人,請勿以身試法。
房署發言人回覆查詢時表示,一向致力打擊公共屋邨內高空擲物的不當行為。 大與邨 根據「屋邨管理扣分制」,公屋租戶高空拋擲破壞環境衞生的物件,會被扣7分,而高空拋擲可造成危險或人身傷害的物件,則會被扣15分。 對於高空擲物可造成嚴重危險或人身傷亡的行為,房委會可引用《房屋條例》,立即終止違規租戶的租約。
警方表示,上周六(11月11日)下午約4時接報,指一輛巴士沿香港仔華景街東行期間,遇上一輛小巴在路邊停靠,其間該名40歲姓翁男巴士車長懷疑因切線問題,與一輛沿相反方向行駛的私家車的50歲姓李男司機爭執。 其間另一輛私家車的54歲姓陳男司機下車希望調停爭執,惟兩人均被該名巴士司機以手襲擊;該名巴士司機另涉嫌以手破壞姓陳男子的私家車。 屯門區議會主席陳有海表示,邨內高空擲物事件時有發生,更形容為「座座都有」,普遍是煙頭、雜物及紙張為主,較為嚴重的亦有汽水罐及玻璃樽。 陳有海指,早年大興邨未有加設行人通道上蓋及閉路電視時的情況更為嚴重,曾試過有街坊因而受傷。 大與邨2025 其後,房屋署開始在各座行人通道加設上蓋保護居民,受傷事件才減少。
網上今日(15日)流傳一段片段,可見一輛A10線城巴停泊在華富二邨商場對出迴旋處位置,期間身穿車長制服的壯漢,在馬路上粗口橫飛,揮拳猛擊一名中年男子頭部,拍片者更聲稱對方毀壞其車輛倒後鏡。 城巴回覆《星島頭條》查詢時表示,事發於上周六(11日)下午,該名車長事發時正駕駛城巴機場快線A10前往鴨脷洲,駛至華景街時懷疑因路面狀況與其他司機爭執。 而就大興邨的高空擲物個案,屋邨辦事處已在相關樓宇張貼通告,提醒住戶切勿以身試法。 擲下的物件竟是忌廉蛋糕,更被網民戲稱為出現在周星馳電影整蠱專家中「忌廉血滴子」。 當區區議員陳有海指類似高空擲物的事件過去不時在大興邨發生,早年在未有加設行人通道上蓋及閉路電視時更為嚴重,曾有市民因而受傷。
大與邨: 銅鑼灣952線城巴針插座椅 警方調查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樓主在小紅書發文,等了7年終於等到編配單位階段,她9月2日一派是蝴蝶邨24.93平方米的單位,拒絕後9月30日收到二派信,是大興邨25.36平方米的單位。 配房信顯示,樓主獲派大興邨興昌樓一個17樓高層單位,月租為1200元。 大與邨 大與邨2025 她認為樓齡大不是問題,早前親身去看,「有一說一,交通環境都很好,就是舊,真的沒毛病」。 片段全長約2分半鐘,可見涉事城巴當時停泊在華富道華景街交界迴旋處入口,期間身穿車長制服的壯漢,與一名瘦削中年男子理論。
他曾多次向房屋署反映,希望署方能在死角位加設閉路電視及加強執法,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東新樓(第14座)於2001年拆卸,受影響的居民大部份都安置到幸福邨。 其後此邨因時間不合而未再出售,是該計劃下唯一一座沒有在租置計劃第二次出售的公共屋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