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非常特色,例有花雕蟹意粉、崧子仁青醬燉飯、馬灣可樂。 例如光影互動展館以大自然為主題,劃分成森林、海洋、四季和未來城市四個展區,透過嶄新的光、影、音技術,探索和體驗大自然生態獨特的美,建構夢想的未來星球。 另外,方舟博覽館透過180度環迴影院,以極珍貴動物和昆蟲組成幻彩生命廊,解開大自然的奧秘。
而正正因為古色古香嘅建築,可以一睹歷史痕跡、歲月嘅流逝,呢度成為咗打卡熱點。 方舟博覽館以珍貴動物組成幻彩生命廊、180度環迴影院、4D立體影院,參觀者可以親歷大洪水嘅威力,體驗特別效果帶嚟嘅感官震撼。 一踏入公園,就可以看到金律廣場及鳥望台,園內保留了數千棵原生樹。 登上鳥望台,更可以眺望藍巴勒海峽及翠綠小島等,觀賞鬧市中少見的景色。 免責聲明: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由作者所提供,並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青衣去馬灣: 行車路線
珍愛地球館、方舟生命教育,透過不同特色主題展館和遊戲作教育活動,具啟發意義。 另外,亦有其他的户外活動區,包括單車徑、躍動天地和跨越奇園,可以玩超高滑梯、攀爬空中繩網,還可以同時欣賞到青馬大橋的景色。 根據聖經挪亞方舟的故事,以一比一打造的挪亞方舟主題公園,是世界上首間以此為題的主題公園,於2009年落成。 挪亞方舟主題公園以生命教育、環保、動物為主題,寓學習於娛樂,無論大人小孩、家庭情侶都適合前往。 從馬灣東灣泳灘可以欣賞青馬大橋及汀九橋的夜景,在青馬大橋下與藍巴勒海峽背景拍照,非常有度假感覺。 不少人亦會在東灣沙灘野餐、曬太陽,非常寫意的馬灣一日遊。
1997年通車的3號幹線(青衣段)包長青橋、長青隧道、長青公路及青衣西北交匯處。 同年落成的青嶼幹線,是香港英治時期最後一項完工的大型基建工程,通車儀式由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主禮。 機場鐵路的東涌綫及機場快綫於1998年通車,徹底解決了兩條跨海行車大橋的擠塞問題。 位於馬灣公園內的意中園於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花園非常相似,因而成為打卡熱點! 意中園的起點由雕塑「一家人」開始,寓意由嬰孩、成長,到戀愛的人生階段。
青衣去馬灣: 交通:
目前是全世界第六大吞吐量的貨櫃港口——葵青貨櫃碼頭九號碼頭,位於青衣島東南部,自2003年啟用至今。 香港政府於2008年決定在青衣西南海濱填海180公頃,興建佔地310公頃的葵青貨櫃碼頭十號碼頭,並且將該處的油庫重置在新填海的土地上。 該碼頭將會24小時運作,提供8個可以供予不少於400米的船隻停泊處。
難怪吸引一眾登山愛好者短途出遊,至此觀看到日落才返程。 再前行不久,轉眼間就會來到青衣自然徑的最高點,這時就可以清晰看見馬灣、大嶼山同青馬大橋連成一個畫面。 戲棚附近有大量熟食攤檔擺賣,初期主要為島上居民光顧,並逐漸演變成夜市,而近年因受傳媒廣泛報導[9],令青衣戲棚夜市開始受到島外的市民關注。 另外兩誕節慶還有島上的會景及花炮巡遊,主要為原居民參與。
青衣去馬灣: 馬灣沙灘 路線攻略
從青衣站、荃灣站、荃灣西站和葵芳站可以轉乘珀麗灣開設的私人巴士線(NR330、NR331、NR331S、NR332)。 青衣去馬灣 乘搭巴士只需15分鐘便能直接到達馬灣,適合新界西人使用的前往馬灣交通。 巴士班次非常密集,平日每10分鐘一班,週末大約是每六分鐘一班。 隨著機場核心計劃的開展,加上政府決定改善青衣的橋樑交通,青衣在10年內從只有2條跨海橋增加至7條行車橋(增建了葵青橋、長青橋、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青馬大橋)及供港鐵使用的青荔橋。
- 雖然大部份已交由古物古蹟辦事處保管,惟來到馬灣大自然公園古蹟館仍然可以看到「唐代灰窰」、「清代磚窰」等珍貴的遺存,不失為一個認識古文物的機會。
- 蝦膏、棚屋都曾經係呢度嘅特色,但係隨住時代變遷、社會急速發展,馬灣人口漸漸下降,變成被人遺忘嘅廢墟。
- 可以乘的士前往,而由於馬灣實施交通管制,不可以駕私家車前往,如要駕車,可停泊在青衣城或葵芳新都會廣場。
- 青衣位於維多利亞港西北部,其北面及東/南面水域(藍巴勒海峽)皆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管。
- 每年中秋節,附近住戶一家大小都會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賞月、野餐和玩瑩光棒,此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來自發創造的傳統。
在水清沙幼的泳灘曬曬太陽、與家人朋友野餐、沙灘漫步,感受陣陣海風,好不愜意。 位於青衣的三支香一共有三座山峰,分別是北峰、中峰和南峰,因山勢三度起伏像三支香燭,所以被稱為「三支香」。 沿途都可以欣賞到昂船洲大橋的景色,在沿仟步天梯下山時更可以近距離和昂船洲大橋打卡! 在仟步天梯,可以清楚看見昂船洲大橋,可同時飽覽大橋附近的青衣和荃灣一帶的景色,更可眺望青馬大橋,晴天時可以遠眺南丫島、摩星嶺、西高山及太平山,甚至可看到將整個港島、九龍山景。
青衣去馬灣: 青衣市中心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假如希望到馬灣住一晚,可以一試馬灣太陽村莊Solar Villas。 太陽村莊獨棟舒適的客房散落於村莊中,而且每間房間均設有獨立浴室及個人儲物櫃。 可以乘的士前往,而由於馬灣實施交通管制,不可以駕私家車前往,如要駕車,可停泊在青衣城或葵芳新都會廣場。
青衣去馬灣: 青衣自然徑|2小時行完!馬灣海峽+青馬大橋絕美日落海景
也不知為什麼,發展商收購馬灣地段後並沒有大力發展,因此遺下現今科目的村屋,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拍照留念,不知道將來會否有一天,這裏會被清拆而消失。 200多年歷史,遺留下來的是2、3層高的村屋,從荒廢的寮屋村中可以看到,發展商和政府在遣散居民後,卻沒有遵守承諾安置他們,居民不忿而留下字句。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的芳園書室是一個古蹟館,曾是一所擁有90年歷史的學校,考古團體曾在馬灣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馬灣以前的生活痕跡,有古代生活的器皿用具,在芳園書室作簡單介紹,也有展出修復好的清代製磚的磚窰。 蝦膏、棚屋都曾經係呢度嘅特色,但係隨住時代變遷、社會急速發展,馬灣人口漸漸下降,變成被人遺忘嘅廢墟。
青衣去馬灣: 青衣自然徑 注意事項
除此之外,還有兩所職訓局院校—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分校及工商資訊學院。 門仔塘是青衣島與牙鷹洲之間的海峽,本來是避風塘;牙鷹洲則建有油庫。 1970年代中後期時,該處尚有不少艇戶和棚戶[8]。 到了1980年代中期,政府在門仔塘及龍洲一帶移山填海,將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平整土地來興建青荃橋,以舒緩青衣大橋的擠塞問題,及興建大量公營房屋並進一步擴大荃灣新市鎮。
青衣去馬灣: 香港旅遊路線系列
1988年,青欣臨時房屋區落成,為區內首個公營房屋。 青欣臨時房屋區於1997年開始清拆,原址於2001年建成長宏邨。 區內設有兩個公共交通交匯處,包括有長亨巴士總站及長宏巴士總站。 區內設有兩所小學,分別有聖公會何澤芸小學及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挪亞方舟度假酒店位於主題公園內,特級豪華客房空間感大,提供兩張雙人床,浴室和房內設備亦非常完善,亦有連四人早餐的選擇,適合馬灣親子遊的住客! 青衣去馬灣2025 挪亞方舟酒店毗鄰馬灣東灣泳灘,住客可漫步於沙灘上享受陽光,又可以到大自然公園欣賞馬灣的遼闊景致。
青衣去馬灣: 小學
中心的現行管理和營運工作由衡力化學廢料處理有限公司承辦。 另外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南灣隧道,分別於1998年及2009年先後通車。 3號幹線、青嶼幹線、汀九橋及青沙公路的啟用,接通了青衣至大嶼山、機場、新界西北、沙田、西九龍及香港島的陸路交通,使青衣島成為香港重要的交通樞紐。 1986年區域市政局(簡稱區局)成立,屬新界範圍的青衣島為區局的轄區之內,島上市政服務的執行責任,亦由市政事務署新界市政處移交至區域市政總署。 青衣去馬灣 青衣公園、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及青衣市政大樓等設施皆為區域市政局籌劃興建。
青衣去馬灣: 挪亞方舟主題公園
青衣島第二條跨海行車大橋—青荃橋,於1988年落成。 「香港挪亞方舟」是全球首個根據遠古所載、以一比一比例大小建造的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圍繞生命教育、環保、動物保育等議題,集玩樂與遊學於一身,帶領旅客經歷嶄新的玩樂與學習體驗。
青衣去馬灣: 大自然公園景點
1974年後,隨著青衣大橋(青衣南橋)及青荃橋(青衣北橋)先後通車,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亦隨即展開。 港府先後在三支香半山、青衣灣、門仔塘、寮肚山等地,進行了土地平整工程,並興建各項交通基建、公營房屋及社區設施等。 青衣去馬灣2025 直至到1990年代後期,機場核心計劃及多個大型屋苑完工,青衣公園、青衣運動場、青衣游泳池、青衣市政大廈、大型購物商場青衣城以及青衣站等主要社區設施也都相繼落成啟用,青衣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新市鎮。 發展區位於寮肚山東面的半山,寮肚路為幹道,是新市鎮較後期發展的區域。 政府為了進一步發展青衣新市鎮,1980年代後期開始在寮肚山進行發展,作為青衣西路跨越山谷的行車天橋—寮肚橋於1985年及1987年分階段落成,將寮肚山半山與三支香半山連接著。
除此之外,青衣亦先後分別興建了連接馬灣的青馬大橋、連接大欖隧道和屯門公路的汀九橋、連接青葵公路和青馬大橋的長青橋和長青隧道、連接西九龍公路和青馬大橋、汀九橋之昂船洲大橋和南灣隧道以及連接青荃橋、青衣站、青馬大橋和汀九橋的青衣北岸公路。 自此青衣便成為通往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及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的要道,是連繫大嶼山和香港各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機場核心計劃於1990年代展開,機場鐵路正式興建,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均於1998年通車,並在青衣島設青衣站。 2005年位於青衣東南填海區的九號貨櫃碼頭的6個泊位全面啟用。 九號貨櫃碼頭的填海工程,大幅增加了青衣島的陸地面積,大部分填海地均作港口後勤設施。
青衣去馬灣: 馬灣一日遊1. 挪亞方舟主題公園
船次平日約半小時至一小時一班,週末和公眾假期則是一小時一班,每小時30分開出,船程約25分鐘。 隨著港珠澳大橋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興建、香港國際機場和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擴建以及擬建於青衣島西南面的十號貨櫃碼頭,使青嶼幹線可能因此而出現飽和,政府於2007年開始研究興建第二條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可行性。 在新機場啟用初期,由青衣前往新機場必須經青衣西路進入青嶼幹線前往,由於該路段也有不少青衣區巴士線行走,在繁忙時間就十分擠迫。 青衣去馬灣 但青衣北岸公路於2002年通車後,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前青衣的交通依賴單線雙程行車的青衣大橋,該橋原由當地重工業企業投資興建,以便方便工人往來及運送物料,另有青衣碼頭的渡海小輪,後來大橋移交政府,及後因應交通需求量大橋被擴建。 每當青衣大橋發生事故,或颱風後大量貨櫃車同時駛到葵涌貨櫃碼頭交收,青衣的交通便告癱瘓。
青衣去馬灣: 青衣自然徑 交通方法
東灣泳灘被稱為隱世沙灘,在假日都會有遊人在沙灘曬太陽,晚上更可欣賞青馬大橋夜景。 青衣去馬灣2025 看完隱世海灘和海景後,可沿原路回程邊欣賞日落,在下車位置迴旋處出青衣/葵芳 又或者於馬灣消防局旁的巴士站出荃灣。 由青衣港鐵站C出口乘坐NR330到馬灣迴旋處下車,沿馬灣沙灘到挪亞方舟入口轉右,即可看到馬灣消防局,由此啟程。 2013年2月27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透過《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宣佈,為了進一步發展物流及旅遊兩大支柱產業,將會於同年上半年推出位於青衣、佔地兩公頃的土地,發展物流基礎建設[4][5][6]。
不過中心所排放的氣體、廢水及經處理的化學廢物的渣滓,都會令附近一帶的環境,帶來負面影響,而特別令到附近青衣新市鎮的居民所關注的,就是中心所排放出來的致癌物質—二噁英,會影響到青衣島居民的身體健康。 2022年,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第五波疫潮,港府決定興建六間社區隔離設施,以應付需要,其中一個社區隔離設施選址青衣航運路。 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於2022年3月1日開運作,由保安局負責管理,同年5月12日因應疫情緩和而關閉。 1941年進入香港日佔時期,青衣島隨荃灣區被歸入九龍地區。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超過二十萬人[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 這三個島分別是青衣主島,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青衣位於維多利亞港西北部,其北面及東/南面水域(藍巴勒海峽)皆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管。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青衣去馬灣: 新市鎮發展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 初時本路線為廿四小時服務,由2021年5月1日起,本路線深宵班次與NR332線合併,後者往葵芳方向繞經青衣站,另外增設深宵單向特別班次,由青衣站開往珀麗灣。 青衣島是香港重工業的集中地,設有造船廠、船塢、油庫及發電廠等,分佈於北部的樟樹頭、西部的茜草灣以及南部的南環。 1969年,中華電力公司位於青衣南環的青衣發電廠正式開始投產,於1998年停產及拆除,原址只剩下中華電力青衣中心。
一行完青衣自然徑這條長長的樓梯,就可以隱約看到遠處的船廠和汀九橋了。 青衣去馬灣2025 單看地圖好似好遠,但不消10分鐘,就已經來到第一個checkpoint:4號觀景亭。 每年中秋節,附近住戶一家大小都會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賞月、野餐和玩瑩光棒,此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來自發創造的傳統。
青衣去馬灣: 荃灣碼頭搭船
1920至30年代重建為一 座兩層高,揉合中西風格的建築,並改名為「芳園書室」,是馬灣首間並是早期唯一的小學,現已被改建為古蹟館。 而別稱「大芳園」的芳園書室於2008年成為首批活化的六幢歷史建築物之一,並於2010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無論是日落時分前來品嘗下午茶,還是晚餐時間來吃個自助餐配上迷人的夜景,都能體會美食配美景的頂級享受。 方舟花園裏有67對動物雕塑,如長頸鹿、獅子、河馬,是打卡的熱點,也同時介紹了各種動物,增加場內遊客對牠們的認識。 馬灣餐廳La Rosabelle Bar & Grill主打地中海希臘菜。 菜式炭燒豬肋骨、地中海串燒、印度薄餅、鷹嘴豆泥都是必食之選。
1987年,青衣島首個租者置其屋計劃公共屋邨—長安邨入伙,其後青泰苑、長發邨陸續入伙。 1996年,原址牙鷹洲的華潤油庫遷走後發展成私人屋苑—灝景灣。 青衣去馬灣2025 區內設有一個公共交通交匯處,為青衣區最大的公共交通交匯處—長安巴士總站。 區內還有領展的重點商場及青衣島上第二大型商場—長發廣場、青衣東北公園、青衣海濱公園等。
從前交通大癱瘓的情況在青衣已經不復出現,即使現時所有來往青衣的渡海小輪已經停航,也沒有對交通造成影響。 先於1974年建成青衣大橋,而靠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落成,為青衣首座公共屋邨。 隨後長康邨、青衣邨、長安邨、長發邨和長亨邨等公共屋邨,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陸逐落成。 除了公共屋邨之外,島上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例如青華苑、青盛苑、青泰苑和青雅苑也陸逐入伙,同一時期亦建有青衣島首批大型私人屋苑—美景花園、青怡花園和翠怡花園。 中小學、屋邨商場、街市、公共圖書館、公營診所等基本社區設施亦相繼落成。
英國收回香港後,恢復理民府制度,青衣島再度劃入南約。 約19世紀末,當時青衣為屬「荃灣四約」之一,青衣與海壩、葵涌及石圍角,四約首領組成「荃灣全安局」(荃灣鄉事委員會前身),維持荃灣、葵涌及青衣地區的治安。 青衣去馬灣2025 新買家為分支家庭客,買家認為單位間隔實用,適合一家人居住,景觀舒適開揚,即與業主洽商議價,最終以752萬元成交,折合實用面積呎價約13,9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