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500毫升真空燜燒罐 【材料】 粟米粒 / 1湯匙 黑木耳 / 1克(浸軟,瀝水,切碎) … 其實養生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麻煩又複雜,用燜燒壺不用處理湯材或開火,4小時後便有一煲靚湯;閒時可配上一杯泡15分鐘再可享用的花茶,輕輕鬆鬆達至身心內外的全方位養生。 珍好味推出專為燜燒壺而製的「養生湯包系列」,湯材經預先處理,按照簡單步驟處理湯材後,四小時後便可享用滋補靚湯。
8款燜燒壺樣本的售價由$130至$449,而7款保溫飯壺中,5款為2層及2款為3層,每套售價由$169至$468。 不過7款2層或3層保溫飯壺表現則較遜色,貯存熱水6小時後,只有1款的下層高於60°C,8小時後更全部低於60°C,可見保溫表現不及燜燒壺。 7款當中評分最低的為Topvalu「Home Coordy 保溫食物瓶 (白色)」,上下層6小時保溫效能僅為40.3°C及47.9°C,而12小時後的溫度範圍更下降至29.6°C及33.2°C。 而Pole Bear的「不銹鋼真空保溫飯壺(附提袋)」的6小時保溫效能亦只有46.2°C,低於50°C標準。
炆燒壺: 保溫飯盒/燜燒杯推介8. Skater不鏽鋼保溫保冷碗
餘下的2款三層保溫飯壺,分別為「象印Zojirushi」不銹鋼保溫飯壺SL-NC09-ST及「膳魔師Thermos」保溫便當盒JBC-801,中間及下層容器盛載熱水6小時後,均高於50°C,8小時後則下降至50.4°C至46.4°C,表現尚可。 值得留意的是,最上層容器載入4°C冷水6小時後,溫度範圍可上升至32.6°C至31.2°C,顯示上層容器的温度會隨中下層容器或周圍的熱能傳導而上升,不宜放沙律、泡菜等須冷藏食物。 *首次使用前,應用海綿/洗碗布及洗潔精清洗裡外,以清除食物壺製造過程中可能殘留的機油或污染物。
另外需注意部分2層有膠間隔及3層保溫壺的不銹鋼內櫳不能直接裝載食物,宜先檢視使用說明。 炆燒壺2025介紹!(震驚真相) *每次用完,應立即清洗,清洗時,壺蓋組件應逐一拆開,用溫水、洗潔精和軟布清潔便可,遇有頑固污漬,可用保溫壺專用的清潔粉泡浸及清潔。 *避免用百潔布、鋼絲刷或粗糙的洗刷用品清潔燜燒壺或保溫飯盒的裡外,以免表面遭刮花,易殘留食物或暗藏細菌。 *壺蓋組件例如密封膠圈可能因使用而有耗損,部分品牌可分開選購,可向有關產品供應商查詢。 此外,不少燜燒壺都標榜可烹煮簡單食材,儘管測試中全部8款燜燒壺樣本的6小時保温效能均高於62°C,符合相關歐洲標準要求,然而燜燒壺沒有加熱功能,其保温效能會隨熱水接觸食材和壺內壁的金屬表面,以及時間而下降,儲存的熱能未必足以煮熟食材,或殺滅細菌。
炆燒壺: 保溫飯盒/燜燒杯推介2. TIGER 不銹鋼真空保溫燜燒杯套裝
保溫效能測試結果顯示,6小時後,燜燒壺的食物溫度尚可保持在62°C以上,但保溫飯壺大多未能保持60°C以上。 所以食物放置在燜燒壺內,宜在溫度仍高於60°C、 即約6小時內盡快進食,以免細菌滋長。 預備大量沸水(最好100°C),用以預熱 燜燒壺及浸洗食材,一般預熱燜燒壺最 少5分鐘,若烹煮較難軟化的食材,以10 至15分鐘為佳。 預先將易煮的食材切成細塊或薄片使容易均勻受熱,令食物中心達75°C及被 煮熟;若要確保食材溫度是熱的,需再 用沸水洗或預熱,然而生肉、海產或其 他生鮮食材則必須用明火或電力烹煮 至熟透和煮沸。
倒掉預熱燜燒壺的熱水,再放入經煮沸 或已熟的食材,拴蓋搖勻使熱力均勻, 若須長時間燜焗,每隔1小時宜倒轉及 搖動燜燒壺使水分和熱力較均勻,燜焗 時間長短視乎不同情況需調節。 在燜焗 過程中,不要打開壺蓋觀察,否則熱能 易散失,影響保温及燜焗效果。 最後2款3層的保温飯壺樣本,6小時後,中間及下層水温均高於50℃,但上層水温則由4℃上升至32.6℃至31.2℃,顯示上層容器的温度會隨中下層容器或周圍的熱能傳導而上升。 保溫效能測試結果顯示,6小時後,燜燒壺的食物溫度尚可保持在62°C以上,但保溫飯壺大多未能保持60°C以 上。 TIGER 不銹鋼真空保溫燜燒杯套裝,有一個容量250ml 的透明食物盒,可放入微波爐;另有一個容量320ml 的真空保溫構造之燜燒杯,放入湯或飯,保溫保冷時間約6小時。 這種分隔設計可以讓你配搭不同菜式,更可以將白飯和配菜分層納入,讓飯不會因為吸收湯汁而變得黏稠。
炆燒壺: 表現最佳燜燒壺列表
此外,它的內膽塗層具疏水性令湯飲液體更易倒出,不易殘留污漬或異味。 消委會表示,食物中心溫度必須維持在攝氏75度才算安全,所以杯內食物應在6小時內食用,否則容易變壞。 2層保溫飯壺中以「小牛角」(#9)量得的448.5克最輕,聲稱容量是720毫升,而「Topvalu」(#13)量得的528克最重,聲稱容量是800毫升。
- 美女廚師 Hilda Leung 在網上開設頻道,教大家煮幾道健康輕取的燜燒杯食譜。
- 而8小時及12小時後,所有樣本量度的水溫均有所下降,最低更達 29.6℃(12小時)。
- 玫瑰有助改善內分泌,緩和情緒、消除疲勞,而茉莉花可清熱解毒、安定提神及滋潤養顏。
- 測試結果顯示2層保溫飯壺中只有「小牛角」(#9)、「三光牌」 (#10)和「虎牌」LWR-A072 (#11)3款樣本的下層容器載熱水6小時後的溫度能高於標準的50°C。
- 珍好味的「養生花茶系列」除了著重花茶本身的功效之外,更強調採用精選進口材料,例如「玫瑰茉莉安神茶」以法國玫瑰花、印尼茉莉及意大利羅馬金盞菊製成,選材講究,並配搭紅巧梅、貢菊、冰糖等材料。
- 今日(14日)出版的新一期《選擇》月刊中,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15款保溫飯壺,包括8款燜燒壺(即中間沒有間隔)和7款保溫飯壺(中間有間隔),售價由468元至130元不等,當中5款燜燒壺獲4星評分。
- ZOJIRUSHI象印牌的保溫燜燒杯的款式不多,但憑着獨特的珠光色設計和高貴的外型,依然吸引到不少OL得到垂青。
不過測試結果顯示,8小時及12小時後量得的温度範圍分別由72.3°C至58.6°C,以及由65.6 °C至48.6°C,反映保温效能隨存放時間而下降。 測試結果顯示,8款燜燒壺全部通過歐洲標準的保溫效能測試,貯存熱水6小時後的溫度全部高於62°C,8小時後亦只有1款低於62°C。 其中表現最好的是膳魔師的「高真空不銹鋼食物罐 炆燒壺2025詳細介紹!內含炆燒壺絕密資料 SK-3020」,盛載熱水6小時保溫效能達76.4度,12小時保溫效能仍能維持65.6度。
炆燒壺: 最高瀏覽
保溫效能較佳的仍然是「膳魔師」SK-3020(#1),而「Pole Bear」JFF J800(#8)則較遜色。 所有樣本均標示了容量,燜燒壺的聲稱容量由710毫升至800毫升,而保溫飯壺則由550毫升至840毫升。 炆燒壺7大好處2025!(持續更新) 炆燒壺11大優勢2025!專家建議咁做… 除了燜燒壺樣本「鷹牌」(#3)量得的容量大於其聲稱外,其餘燜燒壺樣本量得的容量均少於聲稱,由2.5%至10%不等;保溫飯壺量得的容量全都比聲稱的少,由15.6%至32.1%,容量相差幅度比燜燒壺樣本要大。
炆燒壺: 燜燒壺和保溫飯壺 保溫效能測試
消委會一共測試了市面上15款食物壺,包括8款燜燒壺和7款保溫飯壺,發現全部燜燒壺樣本在盛載熱水6小時後,量得的溫度均高於62°C,符合相關歐洲標準要求。 其中以「膳魔師」高真空不銹鋼食物罐SK-3020的保溫效能最好,6小時、8小時、12小時後的溫度可分別保持在76.4°C、72.3°C和65.6°C。 8款燜燒壺樣本於盛載熱水6小時後,量得的温度由76.4°C至63.6°C,符合歐洲標準對該等容量(由601毫升至800毫升)的相關要求(高於62°C)。
炆燒壺: 產品
Thermos 的真空保溫飯盒一向備受好評,品牌更有多種不同款式及容量,方便不同人士使用。 編輯推介這款SK3000真空燜燒罐,有470毫升容量、約6小時的保溫及保冷效果,對於女士來說,可是夠用又輕便。 載熱水8小時及12小時後,8款燜燒壺量得的溫度範圍分別由72.3°C至58.6°C及65.6°C至48.6°C,時間愈久,保溫效能愈趨下降。
炆燒壺: 保溫飯壺6小時後未達50°C
消費者要留意,如在上層裝載須冷藏的食物例如沙律、泡菜或已切開的生果, 數小時後食用時食物的溫度會提升,可能影響食物安全。 7款保溫飯壺樣本,5款為2層和及2款為3層,每層放置於飯壺中的位置不同。 3層樣本的最上層容器則載入4°C冷水預冷,然後載入4°C冷水,連同下面2個容器,則分別用熱水預熱後載入95°C熱水和保持在飯壺的相應位置6小時、8小時及12小時。 肉類、海產、菇 類和雞蛋等食材能令烹調的味道更佳,惟 燜燒壺只有保溫功能,若將以上生鮮食材 直接加入燜燒壺內燜焗,熱水的溫度因接 觸食材和金屬而下降,熱能未必可將食材煮熟,也不能殺滅微生物,食物便容易變壞。 所以用燜燒壺燜煮時,建議先將肉類切成小塊,並預先加熱烹調至熟透,海產特別是貝殼類海產須煮至殼打開,菇類烹 調至熟透,雞蛋黃則要煮至凝固後才放入 壺內繼續燜焗至入味及變軟。 即使未能1次吃完,也不應保留稍後再吃,以避免食物安全風險。
炆燒壺: etnet編輯部消委會 測試15款家用體溫計!探熱針/耳探/額探有齊!邊款最準確?邊款最方便舒適?得呢款5星!名牌百靈跌眼鏡?(附詳細評分)
至於「Pole Bear」SGFJ-700及「Topvalu」)的保溫效能最差,6小時後即下降至49.1°C至40.3°C,8小時及12小時後更只有43.4°C至29.6°C。 炆燒壺2025全攻略!(持續更新) 測試結果顯示,8款燜燒壺樣本於盛載熱水6小時後,量得的温度由76.4℃至63.6℃,符合歐洲標準(高於62℃)。 而8小時及12小時後量得的温度範圍分別由72.3℃至58.6℃,以及由65.6 ℃至48.6℃,反映保温效能隨存放時間而下降。 15款燜燒壺及保溫飯壺售價參差是次測試包括8款燜燒壺(即中間沒有間隔)和7款保溫飯壺(中間有間隔),聲稱的容量由最少550毫升至最高840毫升,適合正常食量的人士使用。
炆燒壺: 保溫飯壺哪層保溫最佳?
在處理海帶、紫菜等遇水會膨脹的食物時,不宜放得太滿,否則難以開蓋;也應避免放入高鹽份食物,以免不銹鋼容器生銹。 炆燒壺2025懶人包!內含炆燒壺絕密資料 燜燒壺中以「虎牌」MCJ-A075(#4)量得的重量最輕,有378.4克,聲稱容量是750毫升,最重的是「Pole Bear」JFF J800(#8)重575.4克,聲稱容量是800毫升。 花茶的常見材料有玫瑰、茉莉、杭菊、金盞菊等,透過適當的配搭達至並增強潤肺養胃、清熱明目、抗氧化、促進新陳代謝、袪除水腫等功效,花茶的香氣更可安定心神。 「養生湯包系列」可與套裝附帶的象印牌不鏽鋼燜燒壺配合使用,除此之外,湯包也可用煲滾或燉盅方式烹調,並按個人口味添加肉類。
炆燒壺: 配合燜燒壺使用 養生湯包用料上乘
珍好味的「養生花茶系列」除了著重花茶本身的功效之外,更強調採用精選進口材料,例如「玫瑰茉莉安神茶」以法國玫瑰花、印尼茉莉及意大利羅馬金盞菊製成,選材講究,並配搭紅巧梅、貢菊、冰糖等材料。 玫瑰有助改善內分泌,緩和情緒、消除疲勞,而茉莉花可清熱解毒、安定提神及滋潤養顏。 這款花茶尤其適合壓力大、經常焦慮人士以及月經不規律、有經痛的女士。 炆燒壺7大優勢2025!內含炆燒壺絕密資料 炆燒壺5大分析2025!(小編推薦) 採用自家採購螺片的湯包則有「螺片雪耳潤肺湯」和「茶樹菇生薏米袪濕湯」。 「養生湯包系列」湯包有多款選擇,其中選用自家採購花膠的「花膠蟲草花湯」有助增強免疫力,是大眾化的全年食療之選。 材料包括花膠、蟲草花、淮山、龍眼肉、紅棗、蜜棗、南杏和北杏。
若在不知情下進食了含有大量細菌繁殖的食物,可能會引致胃痛腹瀉或嘔吐等不適,對於幼童、孕婦、長者、正接受治療或免疫能力不佳等人士較易受影響。 不少上班族和學生都會自攜午膳,保溫飯壺與燜燒壺是他們的不二之選。 消委會最新測試了15款燜燒壺及保溫飯壺,結果膳魔師、象印、虎牌、鷹牌、bbbyo的燜燒壺獲最高分,其中以190元的鷹牌最便宜。 今日(14日)出版的新一期《選擇》月刊中,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15款保溫飯壺,包括8款燜燒壺(即中間沒有間隔)和7款保溫飯壺(中間有間隔),售價由468元至130元不等,當中5款燜燒壺獲4星評分。 長期使用電子產品的辦公室一族則可飲用「桑菊杞子明目護肝茶」。 炆燒壺2025詳細攻略!內含炆燒壺絕密資料 這款花茶的材料包括桑葉、杭菊、杞子及印度甜菊葉,主要功效是清肝明目、潤肺止渴、袪除水腫,能有效改善昏沈感覺、眼睛不適、皮膚吸收能力差等問題。
ZOJIRUSHI象印牌的保溫燜燒杯的款式不多,但憑着獨特的珠光色設計和高貴的外型,依然吸引到不少OL得到垂青。 香港人生活忙碌緊張,飲食也要講求方便快捷,因此不難看見快餐店成行成市。 炆燒壺2025必看攻略!(小編推薦) 然而缺乏營養的飲食習慣會增加疾病來襲的機會,想減少在外進食多油多鹽的快捷食品,換成吸收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不妨自家烹調餸菜及湯水。 炆燒壺2025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杯蓋組塑料表面必須光亮、平滑、沒異味,亦應留意杯蓋組與杯口的旋合位是否平滑或存在間隙,以及保溫容器內表面是否有銹迹。
炆燒壺: 保溫飯盒/燜燒杯推介3. ZOJIRUSHI 不銹鋼真空保溫燜燒杯
消委會提醒,用燜燒壺或保溫飯壺裝載食物,通常要保存一段時間才進食,然而最好於6小時內進食。 基於食物安全理由,熱食的貯存安全溫度應大於60°C,而冷食的溫度則應低於4°C,這樣才可避免細菌(例如蠟樣芽孢桿菌)大量滋長,影響食物安全。 至於7款分層保溫飯壺中,評分相對較佳的小牛角「不銹鋼真空保溫飯壼 HCC611B」及象印「不銹鋼保溫飯壺 (銀色)」售價分別為181元及409元,兩者相差282元。
此外,由於分層保溫飯壺全部都有間隔,所用的物料佔用空間不能載食物,容量一般會較燜燒壺少。 至於7款保溫飯壺樣本中,5款2層樣本盛載熱水6小時後,有2款的上下層容器量得的水温由49.1℃至40.3℃,低於歐洲標準(高於50℃)。 而8小時及12小時後,所有樣本量度的水溫均有所下降,最低更達 29.6℃(12小時)。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提醒,燜燒杯的主要功能是保溫,如果杯內溫度不足,食物可能未能完全熟透,以致不可完全殺滅細菌。
炆燒壺: 【消委會燜燒壺測試】15款燜燒壺及保溫飯壺大比併 膳魔師、象印、虎牌燜燒壺最高分
*為提高保溫效能,先注入沸水預熱,然後將水倒掉,再放入熱食或熱湯水,可延長保溫時間。 加入熱水不宜過量,宜加至壺口下1至2厘米,以免拴蓋時熱水溢出導致燙傷,也可避免塑膠或橡膠長時間接觸食物。 炆燒壺2025必看攻略!內含炆燒壺絕密資料 *用保溫飯壺盛載食物要注意,宜在出門前才煮好或翻熱食物,並盡快放入保溫壺內。 *3層保溫飯壺的底層保溫最佳,建議裝載熱湯,中層保溫能力不俗,建議裝載米飯,最上層不太保溫,建議裝載蔬菜類食物,或裝載未切開的生果(例如提子、藍莓、車厘子等)也可。
炆燒壺: 保溫飯盒/燜燒杯推介6. S’well 不銹鋼保溫碗
事實上,珍好味以售賣海味為主,自家團隊從世界各地採購產品,確保品質優良;而湯包中的花膠和螺片正是採用自家銷售的海味,品質不容置疑。 燜燒壺不能加熱食物,也不能用明火 或電力烹調,但其保溫效能可用來焗製簡 單湯水、粥、意粉甚至米飯等食物,用保存 的熱能令食物變軟及入味。 這款燜燒壺容量達0.3L,重量卻只有204g,加上長達6小時的保溫、保冷效果,可是帶飯、去camp或野餐的最佳夥伴。 不過,這款燜燒壺仍未在香港正式發售,有興趣入手的話,可以找信得過的代購幫忙。 每次用完後應將壺蓋組件逐一拆開,用温水、洗潔精和軟布清潔,遇有頑固污漬,可用保温壺專用的清潔粉浸泡及清洗,不應使用漂白劑或含氯成分的洗潔劑清洗,避免氯化物損壞不銹鋼表面。 熱湯或食物應最多加至壺蓋下1至2厘米,確保加蓋後不會溢出熱湯而導致燙傷,也可避免密封膠圈長時間接觸食物而損壞或滋生細菌。
不過香港人生活繁忙,難以「奢侈」地抽出三數小時煲湯及揀選優質食材,可幸現時坊間有不少湯包和花茶包,配合燜燒壺就可以為方便忙碌的都市人,特別是久坐冷氣地方的上班一族,輕鬆養生維持身心健康。 燜燒杯是把食物(特別是湯類)放入杯中,然後注入滾燙的開水,接著把蓋子蓋起來悶2小時左右,借助杯子保溫的功能,使得食物在近似于開水的溫度中悶熟。 若要提味,需加入其他另外預先煮好及有味的食材,然後加入處理好的粉、麵或粥等伴食或一同燜焗。 2層和3層保溫飯壺中,以「小牛角」(#9, $ 1 8 1)和「象 印」S L- N C 炆燒壺10大好處2025!(小編推薦) 0 9 – S T(# 1 4, $409)的表現較佳,同獲3星總評,然而 兩者體積較大,未必方便攜帶。 消費者可 因應所需的容量、重量及喜歡的設計例 如闊口或窄口及顏色挑選。 第二代的燜燒壺,比上一代的容量足足大了40%,有420ml,但重量只有250g左右,超輕量設計,很適合OL天天使用。
炆燒壺: 保溫飯壺 6小時後未達50°C
由於保溫飯壺全部都有間隔,所用的間隔物料佔用空間不能載食物,所以容量一般會較燜燒壺少。 燜燒壺焗湯是經改良後的湯包,既可節省大部分處理湯材的工序,又能夠保留湯材及其營養價值,名副其實的「原汁原味」。 使用燜燒壺焗湯前,只需先用熱水預熱燜燒壺約10分鐘,洗淨材料後注滿熱水,燜焗4小後即可飲用。 以燜焗方式可確保水份不會蒸發,營養得以保留,十分適合家居和不能生火的辦公室使用。 上層容器於6小時後溫度上升,可能由於下層容器或周邊的熱能傳導而令溫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