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絕經大於20年者,幾乎一半的絕經後出血是由惡性腫瘤所致。 陰道出血持續時間、量、次數均與病因有關;功能性病變平均出血9天,出血量少,出血1~2次,間隔時間長。 良性病變平均出血24.7天,惡性病變平均出血152天,出血量多,次數頻繁,間隔時間短。 總之,年齡越大,絕經時間越長,出血時間及出血量越多,惡性可能性就愈大。 在育齡期、有性生活的女性,首先要先確認有沒有懷孕。
最為罕見的情況是絕經後出血反覆出現,各方面檢查原因未找到,如果患者一般情況能耐受並願意手術,亦不妨可行剖腹探查及子宮卵巢全部切除術,以防後患。 在1135例絕經後出血的病理分析,其中非器質性病變佔34.3%,良性病變佔43.3%,惡性腫瘤佔22.4%。 絕經後出血多發生在絕經5年內,佔40.9%;出血距絕經的時間愈長,年齡愈大,惡性腫瘤所致出血的比例明顯增加。 小於60歲者,非器質性病變所致陰道出血佔33.2%,惡性腫瘤佔16.7%;而大於60歲者,前者佔23.2%,後者則佔33.6%,惡性腫瘤所致出血增加1倍。 絕經10年以下的患者,惡性腫瘤佔15.5%,大於10年的患者中,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上升為34.7%。
停經後少量出血: 停经后又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如果與上述不同,是屬於出血量都是偏多的類型,長期下來很可能會造成慢性貧血的問題,必須要特別留意。 假使連續好幾個月的經期都久拖超過7天以上才結束,就建議要前往婦科門診請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 由於大部分的流產發生在懷孕非常初期階段,有些當事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經懷孕。 有20至25名於懷孕初期會出現陰道輕微出血的情況,正常來說你的月經應該在1至2個禮拜內恢復正常,若在3周後仍持續血流量大,請盡快就醫。 當卵子排出後,雌激素濃度的快速下降,造成子宮內膜表層部分脫落,就會引發少量出血。 ●曾接受乳癌後的荷爾蒙治療:乳癌的治療方式之一是口服荷爾蒙治療,雖然在乳房組織而言,tamoxifen作用是要「抑制」雌激素。
此時的出血與妊娠發生流產有關,容易與月經相混淆。 此外,當女性發生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黏膜下肌瘤、卵巢腫瘤、宮內節育器下移等器質性疾病時也會有上述異常陰道出血的表現。 黃千毓說,排卵期出血大多對身體沒有傷害,如果是偶爾發生通常不需要治療,但若是有計畫生育的女性,出血量多很可能會干擾到受孕,此時建議積極治療。 假如有陰道頻繁出血或疼痛問題,又不知道處於何種狀況,請尋求醫師幫忙。
停經後少量出血: 醫師 + 診別資訊
子宮內膜增生:停經後因為缺乏荷爾蒙,子宮內膜應是萎縮的狀況,若是發生陰道出血且在超音波檢查下發現子宮內膜的厚度超過4~5mm,就應該接受子宮內膜組織切片檢查。 停經後少量出血 2.內分泌失調:人體主管內分泌的3大器官組織,由上而下依序為:下視丘、腦下垂體和卵巢,彼此有連動關係,運作正常就能維持規律的生理週期。 若女性朋友承受太大的壓力、經常失眠,或是突然快速地變胖變瘦,都可能打亂內分泌,導致經期紊亂或異常出血的現象。 停經後的婦女看到陰道出血,更要萬般注意,不要拖延。
- 更年期後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使用荷爾蒙雖然可以改善更年期的不適症狀,但因成份含有雌激素及黃體素,子宮內膜會受到刺激就如同生孕年齡時會受到卵巢分泌的荷爾蒙刺激一樣。
- 相比之下,子宮內膜癌就必須特別留意,因其較少有疼痛等不適徵狀,但是九成子宮內膜癌患者都會有出血徵狀。
- 3.飲食或藥物:平日吃太多含荷爾蒙和雌激素的食物,例如胎盤素、蜂王乳、亞麻籽油或大豆異黃酮等,會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導致異常出血,並且可能提高癌變的風險。
- 醫師提醒,有些老年婦女的陰道出血肇因於老年性陰道炎,不過有些婦女子宮點狀或不規則出血,乃是荷爾蒙療法的副作用,因此必須檢查後才能斷定。
- 布里格姆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Natasha Johnson表示,服用口服抗凝血劑可能影響經血流量,甚至造成非經期時出血,因此服用這類藥物時,務必告知醫師過去病史,以提供醫師藥物使用評估。
以往的需要通過手術才能解決的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甚至診斷不明確的絕經後陰道出血,現在通過宮腔鏡技術可以使絕大部分良性病因的PMB患者只治療疾病,保留本來正常的器官。 停經後少量出血 這不僅可以減少手術的痛苦,而且可以避免子宮切除術給病人帶來的一系列併發症。 3子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它包括宮頸陰道部炎症和子宮頸管粘膜炎症。 子宮頸炎主要由性傳播、內源性病原體感染等原因所致,慢性子宮頸炎一般由急性子宮頸炎遷延而來,長期炎症刺激還會出現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肥大、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頸癌等疾病。 當中子宮內膜癌好發年齡為停經前後,故進入更年期及停經前的婦女要注意是否有非經期間的出血,不要以為是停經前的經期不規則而置之不理,錯過及早檢查治療。 裝置避孕器一般可能會產生下腹痛或是陰道小量出血的情況,許多人點狀出血會在一週內消失,少數人則會持續一個月,若你的不適感加重或是非經期出血量變大,有可能是子宮內避孕器移位,建議諮詢醫師。
停經後少量出血: 停经一年后又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首先藉由觀察自己的經血量和月經週期,來了解子宮狀態。 所以,先釐清自己的子宮和陰道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才能知道該安排哪些調養方案會比較好。 雖然息肉大部分為良性(圖2),但還是要定期追蹤。 如果是有癌前病變的息肉,會迅速地增加數量或變大(圖3),另外,有出血的症狀時,也是提醒我們該處理這顆息肉了。 多年不孕的病人,也有可能在處理息肉以後馬上就懷孕了。
停經後少量出血: 生活中具備3點關鍵要素,讓…
子宮外孕也是非經期出血發生的原因之一,因為胚胎著床的位置不對,絨毛膜激素不夠高,無法促使卵巢分泌足夠的黃體素,造持子宮內膜不穩定而出血,出血顏色為少量咖啡色或者是不斷流出深咖啡色的血,有時也會伴隨腹痛。 可能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錯過受孕時機所致。 經診斷性刮宮,基礎體溫測定(基礎體溫呈雙相,在低、高溫轉變時發生出血),腹腔鏡檢查可確診。 如症状較輕無需治療,出血量多或影響生育者可用藥物治療。 在月經中期,即排卵期,由於雌激素水平短暫下降,使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現部分子宮內膜脫落引起有規律性的陰道出血,稱為排卵期出血。 一般來說排卵期出血不會影響到懷孕,但是很多夫妻可能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錯過受孕時機;或者不是正常的排卵期出血,而是某些疾病在作怪。
停經後少量出血: 非經期下體出血原因1. 排卵期出血
首先,診斷性刮宮對診斷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黏膜下肌瘤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診刮的準確性受到質疑。 其次,診刮術本身是一種有創傷性的、有一定併發症的診斷方法。 現在陰道超聲和宮腔鏡檢查在已開發國家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診刮術。 良性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出血:常見有子宮內膜炎、宮內節育器、粘膜下子宮肌瘤、卵巢良性腫瘤、宮頸息肉、尿道肉阜、老年性陰道炎等。
停經後少量出血: 健康網》7旬婦打針吃藥仍血糖飆 「清淡」早餐竟是元凶
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补救措施,不能取代正常的避孕方式。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一些女性由于滥用一些含有激素的“保健品”“丰乳药、霜”等等,也会对月经有影响。 7、绝经妇女:特别是60岁以后,出现阴道出血有两种可能。
停經後少量出血: 子宮內膜癌患者近10年來激增
避免購買一些來歷不明、可能假冒或受汞污染的貨品。 汞及其化合物一般經尿液及糞便逐漸排出體外,汞於人體的半衰期平均為60至70日。 但由於元素汞及有機汞可穿過血腦屏障和胎盤影響胎兒及分泌於人奶中,而且汞對神經系統的損害可以是永久性的,所以汞的毒性對小孩及胎兒的傷害會較一般成年人為大。 長期攝入汞可引致麻痺及觸覺、視覺、聽覺或味覺逐漸減退。
停經後少量出血: 經血量多不規則?恐子宮內膜癌前兆
我们都知道,女性生殖器官并不是完全密闭的,它与外界之间半开放的通道使之有机会受到来自外界各种致病因素的侵扰。 停經後少量出血2025 停經後少量出血2025 当你处于焦虑、紧张、劳累等使自身防御功能下降的情形中,各种致病因素就可能乘虚而入,导致上述各种炎症的发生,使局部血管变得脆弱,行经时的出血不易凝止,往往引起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 6、曾经患过葡萄胎的女性:经正规治疗两年内又再次出现淋漓不尽的阴道出血,有可能是恶性葡萄胎的早期症状,应该立即就诊。
停經後少量出血: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 超越子宮頸癌
「月經週期21~35天、每次出血天數3~7天,都是正常範圍。」雙和醫院婦產科副院長賴鴻政醫師表示,只要月經有「規律性」,即便2~3個月來一次,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此外,「排卵期出血」也是常見的出血情況,也就是兩次月經中間,大約月經後第14天左右,出現少量陰道流血,顏色可能是淡粉紅色或深咖啡色,伴隨透明蛋白般的血絲分泌物。 過於疲勞或壓力大,容易影響自身的內分泌,也是導致排卵期出血的主因。 另一種正常的特例是「黃體機能不足」所造成,生理期前滴滴答答出血,約莫1~3天月經才正式報到。
停經後少量出血: 正常而言,每位女士每個月都會經歷月經。有時候月經剛好完結了,不過幾日又開始流血。不期然就好擔心到底是否身體出現了甚麼大問題,其實可能是排卵期在經期後造成的身體變化!就讓專家細心拆解一下成因,並教你如何分辨排卵性出血和月經!
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接受抗凝血劑治療後,也會引起停經後的陰道出血,所以發現異常出血,應立即就醫檢查確診,才能及早治療。 凡是月經週期規則者,均發生在月經中期,月經的第12~16天,出血量很少或者僅僅是陰道的分泌物有血絲,持續的時間一般爲數小時或數天。 2很多夫妻在同房時不喜歡使用避孕套,而又沒有懷孕的打算,所以只能服用避孕藥用來避孕。 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容易引起內分泌失調,卵巢功能紊亂,月經不調,使得在女性在月經結束後一周又有出血的現象。 不管有沒有出現過這種現象,不建議各位女性朋友過多的服用避孕藥。
停經後少量出血: 排卵期出血是怎麼回事?
從月經周期第九天開始服用,連服八天,連續三個周期為一個療程。 濕熱內蘊:經間期陰道出血,色紅、質黏,或帶下夾有血絲,平時帶下量多、色黃、質稠、穢臭,胸脘痞滿,口中黏膩,口苦心煩,納差,小腹墜脹,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濡或滑。 停經後少量出血2025 停經後少量出血 虽然你在选择长效针剂或者皮下埋植技术药物避孕时已被告知会有类似情形的发生,但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没有逐渐改善,或渐行严重,就要及时去复诊,请医生重新评价你是否适合这种避孕方式。 专家提醒:非月经期出血大多是一种病理性的,而由于很多人无法分辨出血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所以安全起见,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对症治疗,千万不要贻误早期诊治的良机。 女性基本上53岁的年龄绝经,农村的女性可能绝经时间更早。 40岁左右绝经的人,城市女性更多,但是农村的女性一般都是51岁左右绝经,城市女性可能是53岁左右,这是大数据。
停經後少量出血: 生理期還沒來卻出現淡淡血跡 別驚慌!「排卵期出血」常識必知
但停經之後,不會再有因月經引起的陰道出血,若發生恐為身體出現警訊。 停經後陰道又見出血,恐怕不是回春,而是身體出現警訊! 新竹馬偕醫院近日收治1位60歲的女士,已停經10年的她,生活規律沒有慢性疾病,但前2周陰道卻莫名出血,本以為是月經又來了,至醫院檢查才發現子宮內膜異常增厚2.6公分,病理檢驗結果為子宮內膜癌。 王瑞生醫師表示,正常的月經血色鮮紅、有流動性,但若屬於非生理期和排卵期的異常出血,則要注意出血量和有無血塊等情形。 若血流太快、太急、太多時,體內的凝血因子無法正常發揮效用,就會形成血塊。
停經後少量出血: 健康 熱門新聞
非月經期出血是在諮詢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爲什麼月經乾淨後幾天又出現出血現象呢? 常見的原因是排卵期出血,這實屬正常現象,但也不排除病理性因素。 ❶性交後陰道出血如果是暗紅色,基本上已經在體內留存一段時間了,一般都是次日排出,量不大,可能是子宮頸發生了炎症或者糜爛,女性朋友可以去醫院做常規的婦科檢查或者陰道鏡檢查。
所以,如果出現停經後陰道出血,不論什麽原因引起的出血都要引起重視,必須及時就醫不要拖延。 有的出血量極少,點滴即淨,或為帶中夾血,一般情況下極少達到月經量。 出血時可伴一側下腹脹痛不適或隱痛或疼痛明顯,甚至牽扯腰骸部及股內側。 症状出現可每月連續發生或隔月發生1次,有的人每年中有幾個月發生,有的人一生中只出現一次這種現象。 反覆發作的排卵期出血會影響妊娠,如果是這樣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及時進行治療。
这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脱落,引起的有规律的阴道出血。 这种出血量不多,有些人仅是少量的咖啡色分泌物,一般持续半天或2-3天,最多不会超过7天,可伴有轻微的排卵痛和腰酸。 如果正在测量基础体温的人可以发现,这种出血一般是出现在低体温向高体温转变期间。 如果症状轻的可以不治疗,但如果症状明显,有可能影响生育就应该治疗了。 停經後少量出血 停经以后又来月经,是属于异常子宫出血或者先兆流产,是因为妇科疾病造成的。 造成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或者口服紧急避孕药引起的出血,或者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
如果在月經期間測量基礎體溫沒有出現高低溫的規律性周期性變化,就顯示目前正處於無排卵性月經。 停經後少量出血 盆腔炎多數是經由性行為感染,其中常見的感染源是披衣菌和淋病雙球菌。 除了改變月經周期外,盆腔炎還可能導致下腹悶痛、白帶異常等症狀。 白帶呈透明狀且具延展性,摸起來濕潤外,就像生雞蛋的蛋白一樣黏稠,而這樣的陰道分泌物通常會持續 2~3 天。 雌激素是維持健康的骨骼的關鍵激素,能加速鈣的吸收。 可快到絕經時,卵巢功能減退,體內的雌激素減少,骨量大量丟失,從而影響骨骼的健康。
黃醫師進一步說明,良性瘜肉處理掉就沒事,即使是易長瘜肉體質,再發生出血時,到門診簡單處理也沒有問題。 門診透過超音波看內膜厚度,瞭解子宮有沒有長腫瘤、瘜肉還是肌瘤,也可做簡單「內膜抽吸」初步評估。 輕度病變病人服用黃體素或置放含黃體素的子宮避孕器,都可以輕鬆解決,大部份病人預後都不錯。
停經後少量出血: 改善便祕就靠超級食物「奇亞…
停經前的不規則出血一般稱為亂經,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醫生會跟據患者的狀況,或會使用超聲波、子宮內窺鏡等檢查子宮內有沒有長有息肉、內膜有否增厚,或有否癌前病變的情況出現。 如果只是偶發性的一次,而且血量不多,在只有一至兩滴血的情形下,便無需過份擔心,看看自己是否因為壓力,或食了一些寒涼食物而引致這些情況。 但若果情況持續2-3個月的時間,便需要看醫生作檢查,看看有沒有隱藏的婦科病或其他問題。
當肌組織開始在子宮壁中生長時,就會發生肌瘤,而瘜肉也是子宮內組織不規則生長的結果,並導致小腫瘤生長。 肌瘤及瘜肉長在子宮腔內,會破壞子宮腔,容易引致大量出血及經期過長,亦有可能阻礙輸卵管導致不育。 經期過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荷爾蒙失調、藥物治療、子宮肌瘤或瘜肉、盆腔炎,甚至癌症等。
排卵期出血和經前的少量出血若只是偶爾發生,只要調整生活作息、注意一下飲食就好,不用太過擔心。 但若出血反覆發生,或是出血時間延長,甚至影響到原有的月經週期、導致月經時間亂掉,就代表體質已經有了明顯的偏異,出現內分泌失調的情況,這時就需要趕快就醫治療了。 曾郁文醫師表示,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都是相當常見引起更年期後異常出血的因素之一。 現在醫學發達且方便,子宮頸癌有抹片檢查,通常在出現對身體的影響之前就得以被發現並作相關處理。 相較之下子宮內膜癌就必須要特別留意,其較少有疼痛等不適症狀,最常出現的就是以異常出血表現,而子宮內膜癌常見的危險因子當中肥胖也包含在其中,機率為一般人的2倍,因此若有肥胖情況的民眾更應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