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學校自訂中一收生的程序及申請日期,你須直接向學校查詢。
- 專業資格:若導賞員的筆試及實習表現良好的話,將獲頒發證書,以資鼓勵。
- 小學數學及科普解難比賽是一項結合數學與科學知識的比賽,題目著重考核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高層次思維能力,期望學生能運用數學及科學知識來解決難題。
- 此外,計劃中會向參與學校推廣不同的評估資源(如系統評估TSA、學生評估資源庫STAR、網上學與教支援 WLTS 等),完善學教評循環;亦會運用數據系統分析軟件,就科目的不同能力範疇及學習重點建立數據分析系統。
- 並動手實作不同的STEM項目,提昇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以及成就創客精神。
- 5:推行語文及多元學習計劃,重視閱讀及寫作,高中中英文分組寫作;6:舉辦深度學習週,跨越各大學習領域,於不同地點進行探究式學習;7:全年舉辦至少8個交流團,足跡遍及中、日、韓、英、美、澳、紐等地。
學生有沒有混黑道我不確定,可是二三十年前社會畢竟比現在單純有希望,這些教育制度下的挫敗者,有些是考試一時失手被拒官津校門外,大部分都是因為得不到適當引導與幫助,用功無從。 來到伯裘,在不算理想的學習環境下勉力讀書,只要老師稍稍關心,給與適當鼓勵,便由衷感激,屢敗屢試。 能入大學的雖然絕無僅有(也還真有),但會考合格甚至某些科目成績優良的,也有好些。
伯裘書院: 伯裘書院(Pak Kau College)
「鼓掌 – 創新教育歷程」與同學同行,善用各家夥伴的資源,計劃的合作夥伴包括業界、中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團隊。 不應該受到家庭背景、社會經濟地位,以至個人才能等因素所限制。 這個權利,應該受到社會的保障,而教育工作者更應全心全意去維護。 我的童年生活非常貧苦,成長的道路也很艱難崎嶇,而在四十年的辦學過程中,我所接觸到的大都是弱勢社群的孩子,因此我很明白他們的困難和需要,我認為至少在就學讀書上,我可以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學習機會,有了這個機會,他們才有能力改善和創造自己的未來與命運。
至於是否有家長及學生被捕,他則指事件已交由警方處理。 日前發生學生集體索K昏迷的天水圍伯裘書院,再爆出有學生涉嫌威逼利誘同學「出售」銀行戶口供犯罪集團清洗黑錢的醜聞,據知有學生因拒絕出售銀行戶口,遭人拍打面部及遭恐嚇「出街小心啲」。 有家長兩周前向校方投訴而揭發事件,校方已將事件轉介警方及教育局,消息稱,最少一名學生及家長遭警方拘捕,現獲准保釋。 本計劃於明年會繼續舉辦,並會逐步增加計劃發展的教材及物料,如加設網上學習平台的 內容,增加 360 影片教學的教材。 上述的計劃將透過分享會,由計劃成員向教育界同工介紹過去的工作成果。 採用議題探究的方法,共同備課、觀課及評課,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素之餘,並達至彼此的專業成長,期望有裨益於本港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
伯裘書院: 比賽詳情
屏山南北路校舍佔地約65,000平方呎,學校空間廣闊,能夠提供26個課室及13個活動室,高峰期間曾經容納超過800名學生。 因為香港私校學位制度的改變,伯裘書院於2000年9月加入政府直資計劃,後來校舍又再經歷一次搬遷,發展成今天元朗區內具規模之天水圍伯裘書院。 伯裘書院校長黃穎東在去年12月的「學與教博覽」時,首次與富蘭碰面傾談,其間發現對方的深度學習教學法,與其教學理念及學校推動「主動學習」方向脗合,最後促成引入至萬鈞旗下三間中學。 黃穎東指,有新加坡學校曾考慮引入相關教學法,惟受當地政府在教育制度方面的制肘,最後未有成事;萬鈞及英基採納後,便成為香港以至亞洲區內首批採用深度學習教學法的學校。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 1999年,胡文虎女兒胡仙把《星島日報》及星島集團股權賣給私募基金Lazard Asia。
- 能入大學的雖然絕無僅有(也還真有),但會考合格甚至某些科目成績優良的,也有好些。
- 隨着學業慢慢回到正軌,智軒對自己越來越有要求,他希望以後跟隨哥哥的步伐,修讀資訊科技(IT)相關專業,升讀日本的大學。
- 推動STEM學習,強調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中一學生各配備Microbit及相關感應器,進行編程學習,另設課後科創時段。
- 由於學額不足,故此學校當時提供學位予政府進行分配。
- 《星島日報》是由華僑富商胡文虎於1938年在香港創辦的中文報章,同年還出版《星島晚報》及《星島晨報》,於日治時期期間《星島日報》改為《香島日報》,1945年8月底,日方投降後再度變回《星島日報》,另外在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澳洲等地均設有分部。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是全港排名約80–91,元朗區内排名頭3的Band1A~B中學,而且為官立的男女校。 該校平均考獲大學入學最低要求的學生大約89.8%,考獲副學士要求的則是98.5%,本地及非本地的學士課程錄取比率為79.6%。 高中DSE除了核心科目外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生物、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體育、音樂欣賞、藝術欣賞。 而學校設施方面則包括多媒體教學中心、校園電視製作室、學生活動室、圖書館、互動英語角、籃球場、排球場、雨天操場、學生花園、社工室、輔導室等。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分享計劃推行經驗和實施成效。
伯裘書院: 天水圍
「兩校合作,共建社區」一直是計劃的宗旨,回顧過去兩年來「晴天計劃」成功的關鍵,實有賴一眾「晴天大使」的投入。 直至2011年3月份,計劃累積晴天大使達200人,核心義工已達60人,他們均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大專生、家長及社區人士,可見社區人士對計劃的支援及擁戴,能夠令課餘託管班一直風雨不改地為社區上有需要的家長提供託管服務。 與此同時,學校亦秉承培育學生個人品格及承擔社會之責任及使命,在計劃中特別配合學生及區內青少年的需要,培育他們參與不同型別的社區服務,包括上述的課餘託管、探訪、籌劃活動,以及表演專案等。 在舉辦看似平常的課托和增值課程背後,兩所學校著實是「突破傳統」,實踐了「開放校園」的理念。 伯裘書院2025 他們都希望透過開放兩所校舍,讓居民能夠共享學校的資源,亦利用校園推行各項供居民及家庭參與的活動,凝聚天晴邨及天水圍的家庭及居民,達致資源共享的「家、校、社」模式。
伯裘書院: 香港和伯裘書院之间的比较
開設科目方面,萬鈞伯裘書院在初中(中一至中三)開設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科目,包括中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地理、中國歷史、歷史、綜合科學、電腦與資訊科技、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戲劇、音樂等;而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科目包括英國語文。 本計劃主要以四年級常識為起點,於小學高年級推行以學生為本的整體課程規劃及實踐 STEM 教育。 透過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對常識科及 STEM 教育的認識;透過工作坊,教師設計手腦並用的探究活動,運用設計循環改良產品,應用編程發展計算思維。 活動由日常生活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發揮創新創意潛能,建立正面的價值觀;透過共同備課、編寫教材、集體觀課及評課,提升學與教的成效;與學校課程領導,共同檢視學校情況,訂立校本 STEM 教育目標、推展及規劃可持續發展的 STEM 教育。
伯裘書院: 元朗區的中學
今天,大道村柏雨中學校舍被空置,每日有專人清掃打理,隨著洪水橋社區發展,估計將來這個地方將會被重建,蓋上新的房屋。 伯裘書院2025 數十年後,可會有人記得起,這裡曾經先後出現三間學校的名字,曾經是洪水橋旅遊的地方,曾經出產香港小姐冠軍,曾經是天啟道創立的地方,亦因為天啟道而衍生出大道村這個名字。 最近不斷爆出校長欺壓老師的醜聞,校長儼如山寨王,堂堂立法大人言論冷血,眼中根本沒有人,何來教育何來法度?
伯裘書院: 2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
內容: 比賽通過繪畫形式把人類科技的未來及生活情景表現出來,以展現他們對未來科學發展的展望及期望,同時結合科技與藝術的融會交流。 薛永恒一行先到位於大圍的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透過觀看學生在「e樂團」中以iPad接受非一般樂器演奏訓練,以及學生介紹以物聯網作數據收集的「空中花園」項目,加深了解學生資訊科技學習情況。 教育局發言人證實,上月中接獲家長提供有關資料,校方表示已將案件交由警方處理。 伯裘書院 本計劃建立學習社群,透過共同參與、討論商議、互相協作、交流反思,匯聚各人的專長,共同解決困難,並分享成果。 此外,本年度有三所核心學校參與計劃,透過兩次工作坊、定期的跨校共同備課、觀課、檢討會議等,推廣校本開發的學科知識/能力框架,並與核心學校運用「試卷評估分析工具」分析試題。
伯裘書院: 香港
學會與人相處,關心自己與身邊的人,那已經是成材了。 而在社會方面,學生在離開學校後能夠立足社會,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踏實地做事,並克盡一己公民的道德與責任,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這同樣也是成材了要實現「人人可教皆可成材」,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要有一顆父母心。 因為只有父母才會毫不計較地給與子女關愛,才會在任何情況下仍對孩子不離不棄。 因為只有父母才會毫無保留地相信自己的子女將來定有出息,會對孩子寄予殷切的期望,並會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去實現他們自己的理想。 並挑選該教育機構部份的中二至中六學生,訓練為導賞員,負責帶領全港的小學生參觀「屏山文物徑」,鼓勵學生走出課室、走出社會,讓他們提升其自信心,增強其個人責任感,關心社區和服務社區。
伯裘書院: 元朗區band3學校邊間比較好?
最初只是一間規模細小的校舍,發展到今天是三所中學一一伯裘書院、賽馬會毅智書院及匯知中學,以及三所持續教育書院—–匯知專業持續教育書院、伯裘持續教育書院和毅智持續教育書院。 此外,也創辦了數個教育服務團體和公司四十年來,機構經歷了私立、買位及現在的直資和津貼階段,期間我面對過不少艱辛的時刻。 四十週年來臨前的一刻,一幕一幕艱苦的歲月,一程一程風雨的路途,在我的心頭湧現,套用一句貼切的老話,正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伯裘書院2025 專業資格:若導賞員的筆試及實習表現良好的話,將獲頒發證書,以資鼓勵。 同時,亦鼓勵導賞員考取旅遊發展局成為導遊專業資格的考試,以讓學生發揮其潛能,建立他們不同的能力。
伯裘書院: 推動正向教育 邁向全人發展
於比賽中,學生可透過參與、合作、分享及比賽競技,加強參加者認識及綜合運用科學、科技和數學的知識和技能。 並動手實作不同的STEM項目,提昇創意思維及解難能力,以及成就創客精神。 而「小學磁浮列車創作大賽」、「小學滑翔機創作大賽」及「STEM科學幻想畫」的比賽項目優勝者,將獲參加於2019年7月於北京舉行的「中國好學生STEAM未來科學家」全國比賽參賽資格。 伯裘書院2025 此外,計劃中會向參與學校推廣不同的評估資源(如系統評估TSA、學生評估資源庫STAR、網上學與教支援 WLTS 等),完善學教評循環;亦會運用數據系統分析軟件,就科目的不同能力範疇及學習重點建立數據分析系統。 本計劃還會定期進行教師專業分享、觀課交流、共同備課等,以聯繫不同學校,建立學習社群,促進參與學校與教師之間的專業互動及交流。 本計劃目標是透過在 STEM 教育的科學探究,促進及支援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透過跨校的交流,建立一個交流平台,銜接不同學習階段的 伯裘書院 STEM 伯裘書院 教育,促進彼此的專業成長。
伯裘書院: 中學夥伴
深度學習教學法的合作學校每年需繳付2,000美元(約1.57萬港元)會籍費,目前已獲10個國家的1,000間學校採用。 富蘭在過去三日,已為伯裘書院、匯知中學、賽馬會毅智書院及5間英基學校提供教師培訓,日後富蘭或其團隊成員會定期到校評估及建議。 整個計劃的「家、校、社」合作模式由學校出發,承託了社區及家庭不同層面的需要,更重要是成功帶動不少社區人士及家庭投入參與社區事務,互相承托,建立社區互助網絡;同時,接受幫助的個人與家庭從中亦能夠得以提升與轉化,以至回饋於社區參與其中。 整體而言,計劃成功強化了家庭的功能,增加了社區的凝聚力,為社區創造了一個源源不絕的動力循環。
伯裘書院: 由作文有過百錯字 至苦練書寫 最後獲「好學生獎」
我們從來沒有校長或主任來觀課,也沒有查簿考勤,可同事有困難困擾,總會得到適時關注與幫助。 同事能在自由、信任的環境下工作,雖然工作繁重,金錢上教學滿足上也沒有很大的回報,但仍然樂在其中。 當年許多私校都關門了,伯裘不但生存下來,還發展成獨樹一幟的私校系統,我想校長的識見與堅毅的確是關鍵。 譚校長,那時候我光聽名字就覺得氣勢萬鈞,因為接觸的機會不多,並沒有很深印象,感覺我們分校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 後來我多負責了一些行政工作,每個月都會跟校長副校長與其他分校主任開會,那麼多巨頭坐一起,氣氛還挺嚴肅的,可是就算小薯頭,也有發言機會。 我第一次長篇大論發言好像是在分校推動輔導工作之後不久,在會上報告推行情況。
伯裘書院: 時間及地點
藉本校於「STEM 創客教室」推展 STEM 教育,以及本計劃的統籌員曾經借調到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協助學校展校本課程的經驗,讓參與計劃的學校教師們設計合適的校本課程,使小學生透過工作坊經歷 STEM 教育和提升他們的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 本計劃於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間舉行,聯繫 3 間中學,培訓 20 多名教師,接觸約 400 名學生。 在是次計劃中,統籌學校為核心學校的參與教師提供培訓工作坊、課程會議和共同備課。 每校進行最少兩次到校共同備課,另外亦包括到校觀課及進行課後反思。 本計劃結束時,會把各校常識科教學資源及教材製作《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與 STEM 教育》教材套,供其他小學參考。 現時 STEM 教育已全面在各核心學校推展,透過手腦並用的探究活動,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伯裘書院: 分享此頁面
我一心教書,六月去這津校面試,校長看了我會考的成績,當場就說請我,叫我安心等教署「解凍」(當年有中小學須優先聘請師範畢業生的條例)。 我大安旨意不再找工作,把所有時間花在教會夏令營等活動上。 一直等到八月底,學校書記看不過眼輾轉托人把消息告訴被蒙在鼓裡的我,校長早就另聘他人了。 當時吃了悶虧也沒想到找校長對質,可見也是鵪鶉一名。 信寄出沒幾天伯裘就叫我去面試,還要試教,三位副校長坐在狹小的教室聽我在升高幾吋的講台上教書,我記得當時我選了中三的地理課,教了五分鐘。
但考入心儀中學後的他開始不想再讀書,長留家中打機成癮,試過三天不睡,成績大跌,平均分只得20至30分,又天天遲到天天罰留堂。 成績一落千丈,結果中三要留班,他便決定輟學,在便利店做通宵更。 滑翔機模型製作大賽是結合手作模型與即時實驗的比賽,每隊學生即場製作滑翔機模型,完成製作後,每隊有三次機會試飛,各隊滑翔機定點飛抵指定位置獲取不同分數,三次試飛後,總分最高者勝出。 嘉里發展的跑馬地豪宅今日正式命名為「THE 伯裘書院 ASTER」。
伯裘書院: 建立數據分析系統,提升以評估作為學習的評估素養
香港電子學習教育協會(ifuture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目標為推動本地學校的數理科技教育,並致力建立教師社群和分享電子教學資源,藉以提升學與教的質素。 探訪第二站為天水圍萬鈞伯裘書院,薛永恒一行聽取學生分享參與創科活動的學習成果,包括研發歷程、參與各項創科活動及比賽的得着。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向各參與教師分享透過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校本學科知識/能力框架,推動「促進學習的評估」和「作為學習的評估」的經驗。 提升參與學校學生的 STEM 教育知識,令學生對工程科學、資訊及通訊科技、數理科學習的興趣及其研究創意及創新、數理邏輯能力得以提升。
是次研討會內容包括:由位於不同地區、STEM 教育的施行處於不同階段的小學分享如何進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與 STEM 教育」。 研討會重點展示學校如何透過建立跨校專業交流網絡,於小學四至六年級,透過常識科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課程規劃及發展,推動校本 STEM 教育。 計劃還會促進專業(物聯網 IoT 及 設計思維)科創學術交流,提升學生應用 STEM 教育相關科目的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創建出以人為本及可實際改善日常生活的方案,實踐智慧城市的理念。 基金於2020/21學年,資助16間大學、中學及小學,推行涵蓋不同科目和主題的主題網絡計劃,支援參與計劃的幼稚園、中學及小學,加強專業交流及提升專業能量,以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