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後喜嘉理牧師回港,復在學校課室裡宣講聖道,規模日增,遂於1897年在士丹頓街租得一處堂址每晚舉行晚間崇拜。 公理堂2025 1898年喜嘉理牧師等人購得樓梯街2294地段(即今日「必列者士街堂」現址)開始建堂,1901年新堂落成,取名「美華自理會」,是年10月12日舉行獻堂典禮。 喜嘉理牧師在1910年回美養病不能重臨,會友們遂於1912年集資2萬港元,向美部會購回全部產業權,改名「中華公理會堂」,正式宣佈成為華人「自養、自傳、自治」之中華本色教會。
2013年3月31日,即開基恰恰130年當天,亦同是當年之復活節,新教堂舉行獻堂禮。 一、為開啟聖殿大門感恩:在新聖堂及大樓落成奉獻感恩崇拜中,先有進堂禮的舉行,由重建工程項目管理組組長何述勤執事將聖殿門匙呈交堂會主席林綺華執事;再由堂會主席呈交主任陳志堅牧師開啟聖殿大門,藉此宣告願榮耀、平安歸與上帝的聖殿;也歸與進到此殿的人。 回顧公理堂一百三十年來,堂址租賃的搬遷和聖堂的興建,在不同時代確有不同的「聖殿大門」,所是這些「大門」愈開愈大,愈大愈牢固。
公理堂: 美國公理會信條
為配合新高中學制,公理書院原有校舍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除一般香港中學文憑課程外,亦提供兩年制校本文憑課程,讓學生自行選擇。 自2007年至今,學校通過香港學術及資歷評審局的評審及覆審,開辦如酒店與餐飲服務、旅遊業務管理(航空及郵輪),及款待與旅遊管理等,資歷架構第二及第三級的課程[4]。
- 以下是公理高中書院開設給學生修讀的科目:
-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
- 學生除修讀一般文法中學提供的基礎課程外,並參與多類型課餘活動。
- 十八世紀,英格蘭開始了一連串的哥德復興,蔓延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並持續至二十世紀,主要影響教會與大學建築。
西立面高度 一致地在玫瑰花窗下拥有三个入口,并总是有两座塔,不过有些在翼部也有塔。 教堂东面是带有回廊的多边形,有 的会有一些放射状分布的小礼拜堂。 填妥中心網頁內的「課程報名表格」,連同報名費用,到青協持續進修中心辦理報名手續。 學員可以現金、信用卡或支票 (抬頭請寫「香港青年協會 公理堂2025 — 持續進修中心」) 繳交費用。
公理堂: 課程注意事項
像法国一样,德国的主教堂没有特别突出的翼部,但德国哥特式主教堂的内部空间宽敞开放,即使是在有着大量法国式教堂的科隆也是如此。 公理堂2025 法国哥特建筑的特点是它们的高度和垂直感,这一点也强烈影响了德国和比利时。 与英国哥特教堂的多样化相比,法国的主教堂都趋向于外在形式统一。
1912年會友集資2萬港元,購回全部產業權,改名「中華公理會堂」,正式宣佈成為華人「自養、自傳、自治」之中華本色教會。 學校在創校初期以私立實驗中學模式辦學,在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 隨着政府於1978年實施普及教育,學校遂接受政府之邀請由1979年起分期轉為津貼中學,直至1982年正式成為政府全津貼中學。 學校在1999年9月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2003年因搬遷到紅磡土瓜灣新校舍並更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1],原有校舍則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於2003年9月1日起開課。 1810年美國公理宗教會成立「美國公理宗海外傳道部」(簡稱「美部會」)推動國外之差傳佈道聖工。 1883年「美部會」遣派喜嘉理牧師(Rev. Charles Robert Hager)往香港及廣東開展Hong Kong Mission,初期主要在四邑各地佈道,並在香港得溫清溪、宋梓榮等人之助,於1883年在必列者士街市場現址創立「福音堂」及興辦夜學教授英文。
公理堂: 報名須知
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 哥特教堂特别是大型教堂无疑是哥特建筑最杰出的代表,它甚至比同时代的一切其他艺术形式(绘画、雕塑)更加能够代表时代的风貌。 哥特建筑是完全原创的,崭新的,它与古罗马建筑之间的区别远远大於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差别[5]。 公理堂2025 十八世紀,英格蘭開始了一連串的哥德復興,蔓延至十九世紀的歐洲,並持續至二十世紀,主要影響教會與大學建築。 現職臨床化驗部主任,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獲臨床生物醫學博士,亦是英國生物醫學會院士及科學家,香港大學牙科學院榮譽助理教授和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名譽研究員。 具有多年臨床生物化學工作及研究經驗,在醫學和科學雜誌亦發表百多篇論文。
英国的哥特主教堂袖厅比较长,有些有两个袖厅,如同四肢摊开。 正面,门的意义并不像在法国那样重要,公理会的入口通常位于一侧。 香港銅鑼灣禮頓道119號公理堂大樓21樓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報名一經接納,中心職員將回覆學員,學員可於開課前到報名處領取收據。 本中心於活動舉行前一星期寄出講座及家長課程收據給予報名參加者,而小組及親子活動則於開課當日派發。
公理堂: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1967年)
英国哥特建筑的特色在于其极端的长度,并且其内部对于水平方向的强调看起来甚至多过垂直方向。 同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的哥特教堂相比,每一座英国的主教堂(索尔兹伯里主教堂除外)都有着非常多样化的形式。 公理堂2025 建筑的每一部分都在不同时期修建并且有着不同的风格,未尝试在形式上的统一,这一点是很普遍的。
公理堂: 報名方法
溯自一百三十年來公理堂的教友先聖先賢確可謂是人材輩出,無論牧師、執事、傳道、信徒,均能忠心教會事奉謙虛作上帝僕人,教會由是得以興旺。 因為教會的建立可以說是信徒恩賜的合作,而彼此共同合一的基礎就是共同承認「耶穌為主」,我們肢體雖然眾多,恩賜亦有不同,但我們的恩賜同是來自一位聖靈,而我們同有一個目的就是事奉一位上帝,同作祂的僕人。 在此可見無論我們所得的不同恩賜,我們又能彼此合一發揮恩賜,這完全是恩典。 誠如重建委員會主席張英相執事簡述重建經過有說,自二零零七年動議重建;二零零八年堂會通過重建;二零一零年一月聖堂平地基以來,舉凡參加重建委員的兄姊不時一同祈禱、一同擔憂、一同失望、一同哭泣;一同歡笑;一同讚美,凡此都是彼此合而為一的經歷。 在財務組組長郭麗容執事簡報工程支銷需費二億二千萬元,這都是全教會弟兄姊妹奉獻彼此合而一所達致的成果。
公理堂: 高中書院時期
1940年教會購得禮頓道現址,籌備動工興建新堂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工程被逼終止。 戰後1950年12月9日新堂建築物落成,初時稱為「加路連山道堂」。 我們信耶穌基督從死復活之後升到天上,祂在那裏既作神人間的性一中保,就繼續祂救人的工作;祂差遣聖靈使人知罪,引領他們悔改相信;凡因更新的恩典歸向義,信靠耶穌為救贖主的,便因祂而得蒙赦罪,作上帝的兒女。 我們信新舊約的聖經是上帝在救贖工作中啓示自己的記錄;它們是由受聖靈特別指導之人所寫的;它們能使人有智慧得救;它們是有權威的標準,能以規定並判斷宗教的教訓和人類的行為。 在德国、波兰、捷克和奥地利等有着罗曼式建筑传统的中欧国家,其特点也影响了这些地方的哥特建筑,尤其体现在庞大的尺寸和巨大的尖塔上。 这些哥特式教堂的东西两面均普遍采用法国样式,但塔异常高大,并且往往带有地域特色的网孔塔尖。
公理堂: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必列者士街)
後為紀念公理堂的辦學熱誠,改名為「公理英文書院」,並於1967年9月正式開課。 60年代初期,中華基督教會鑑於學校不足及教育質素未臻理想,遂有意於港島大坑道一帶建校,並擬命名為「基理英文中學」,實行透過學校為媒介作傳道服務。 後為紀念公理堂的辦學熱誠,改名為「公理書院」,並於1967年9月正式開課。
公理堂: 高中書院時期學分制
此外,還有不少醫生、聖樂家、教育家、企業家、實業家,他們有如雲彩的環繞我們,使我們有所學效和有所感激。 今年是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成立一百三十週年之期,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三時舉行「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新聖堂及大樓落成感恩崇拜」,以期在基督復活日中作出感恩的呈獻,在整個感恩崇拜禮序中,使參與的教會兄姊帶來無限的歡欣和對歷史作出感恩的回應。 公理堂 該校舍於1967年正式啟用,2003年轉為高中學校,2022年再次轉型為完全中學。 1961年[1],中華基督教會鑑於學校不足及教育質素未臻理想,遂有意於港島大坑道一帶建校,並擬命名為「基理英文中學」,實行透過學校為媒介作傳道服務。
公理堂: 法国
中世纪,拱顶依然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大型屋顶,自然成为教堂建造大厅的首选。 但是传统拱顶建造技术会产生强大的侧推力,需要笨重的支撑部件来平衡,会挤占大量底层实用空间,与教堂作为信众经常出入使用的公共场所的用途不符。 由于推力难以消除,为了减少支撑部件,就只能将推力集中起来,才可以解放其他部分,进行自由设计。 因此,源于古罗马建筑、已为罗曼式建筑施用、可以通过应力把推力精确地传导到固定部位的肋架券(德语:Gewölberippe)发展到了新的层次。
公理堂: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
建築師的設計及建造藝術賦予教堂耳目一新的視野,並在歌德式教堂的發展上臻於巓峰,開創出高聳尖頂、鮮豔色彩、石雕花邊裝飾等大膽設計。 [4]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英语:Rib vault)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
中心部份課程設有網上即時報名,學員可進入課程頁面按 立 即 報 名 ,即時以信用卡繳費報讀課程。 學員成功報讀課程後,將會於一小時內收到系統自動發出的「確認電郵」,學員可檢查電子郵箱及垃圾郵件箱。 10.如遇活動取消,參加者可攜同收據親臨本中心或寄回收據到本中心,以便辦理退款手續,退款支票一般會在中心收到收據後的一個月內寄給參加者,並以簽收作實。 我們信基督的國終必在全地得勝;我們信至大上帝和救主耶穌的榮耀的顯現;我們信死人復活;我們信最後審判,判定人受永刑,或得永生。
創校初期,區會以私立實驗中學的理念,並以持續升學進修的特色,計劃開設大專部及與美國數十所大學取得連繫。 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不斷的改變,學校的辦學模式亦按著環境所需而逐步轉變,由最早期的私立學校於1972年轉為按額資助學校,然後於1977年參加教育署所推行之按位資助學校按年轉為津貼學校。 1999年9月,學校已發展為一所具規模的全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繼續承擔區會的教育使命。 學校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辦學目的「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結合「因材施教」及「永不言棄」的信念,本校老師積極為學生們設計合適的課程,配合靈活生動的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919年在廣東有五大宗派聯合,「中華公理會堂」屬五宗派之一,加入「中華基督教會」運動,再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 及後喜嘉理牧師回港,復在學校課室裏宣講聖道,規模日增,遂於1897年在士丹頓街租得一處堂址每晚舉行晚間崇拜。 公理堂2025 1898年喜嘉理牧師等人購得樓梯街2294地段(即今日「必列者士街堂」現址)開始建堂,1901年新堂落成,取名「美華自理會」。
公理堂: 建筑特色
無可置疑,新堂落成共有二十四層,一至十四層為教會所用;十五層至二十四層則讓教會機構租用,對外發展聖工。 從建堂的設計、圖則的繪畫、建築的用料、樓層的使用,全屬教會的專家和專業教友的參與,在此所見一所巍峨新穎的公理堂,正是教會信徒彼此合而為一的見證。 1891至1894年間,喜嘉理牧師因病回美休養並進修醫學,香港會務除學校外,鮮有進境。
公理堂: 「福音堂」時期
哥特风格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但是,目前歌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意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 歌德式建築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英语:Ogive)、肋狀拱頂(英语:Rib vault)(從羅馬式建築的接合拱頂演變而來)與飛扶壁。 它也出現在許多城堡、宮殿、大會堂、會館、大學,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見其蹤影。 在課程名額未滿及課程主任同意下,中心會酌情接納逾期報名,惟中心保留最終之決定權。
以下是公理高中書院開設給學生修讀的科目: 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必修單元)、通識教育。 公理堂2025 1937年間,教會以樓梯街交通不便為由,計劃再覓地建築新堂。
公理堂: 活動推廣
1999年,學校獲得「優質教育基金」一百多萬元的撥款,設立多媒體學習中心,提供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藉着各種電腦和影音設備,以互動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透過老師教授、自學和分組討論,以多樣化的方式強化知識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到此室自開放以來,一直受到歡迎。 有意參加「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活動者,必須為「Pario兒童親職教育中心」會員及其直系家屬(即配偶及子女),而已繳付的會員費不設退款制度(會員申請須知,請參閱會員須知)。 公理堂 我們信凡這樣重生稱義的,藉著與基督相交有聖靈居於心中,並服從真理,這樣在成聖的品格中便有長進,聖潔的生活是那拯救人之信仰的果實和證據;信徒在這種生命中恆忍的希望,是在於上帝保守人與恩典。
三、為甘心樂意服務的見證人感恩:在一百三十年歷史,公理堂是有不少見證人,力行耶穌榮神益人的使命、關愛世界社會的需要,因而犧牲性命為國家和社會謀求幸福。 就以公理堂早年洗禮的國父孫中山和陸皓東而言,孫中山一生獻身革命事業,奔勞世界各地,為求中國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從聖經教導中推廣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 李樹芬醫生以其所學,投身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在廣州建立公醫學堂,其後又在香港創辦養和醫院。 公理堂2025 又說澳洲歸僑馬應彪之創辦先施百貨公司;郭泉、郭樂之創辦永安百貨公司,將西方先進的百貨業引進香港和中國,實行商業救國;同時他們和子孫家人,多是世代熱愛基督的傳道,在教會事奉,即如馬應彪是公理堂的創堂人;而郭家子孫更是公理堂多代會友。 就今日教會所見,不少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分別在小學、中學、大學任教,對社會和教育界作出貢獻。
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 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 一方面由于它纤细精巧的外形,与束柱(德语:Bündelpfeiler)、飞券共同构成教堂内外风格统一的“骨感”部件。 另一方面通过它来划分拱顶的不同区块本身就体现一种理性之美。 公理堂2025 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堂建筑内部已经十分复杂,有小礼拜室、祭坛外环廊、圣物收藏室等种种不容有失的附属房间。
學生除修讀一般文法中學提供的基礎課程外,並參與多類型課餘活動。 時至今天,本校已成為一所具規模的全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並已於1999年9月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繼續承擔區會的教育使命。 由1967創校至今,實有賴歷任校監,校董及校長精細策劃、努力的工作為學校奠下鞏固的根基,使本校的工作深具成果,穩步向前。 2009年禮頓道堂進行重建,辦事處遷到毗鄰教堂的廣旅集團大廈公理堂培育中心,而重建期辦事處則位於銅鑼灣中心,早堂及晚堂崇拜安排於公理堂培育中心舉行,日堂崇拜則安排到真光中學及必街堂舉行。 重建項目由創智建築師有限公司(AGC Design)設計[3],工程於2012年11月完成,教會及辦事處亦遷回原址[4],新廈命名「公理堂大樓」(Congregation House),樓高廿四層。
公理堂: 建筑特色
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 公理堂2025 公理堂2025 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 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
公理堂: 香港
我們信耶穌基督來了,是為在人間建立上帝的國,即真理,仁愛,公義與和平的統治;基督徒在信仰和行為上是對這國的元首耶穌基督直接負責的;並且人人都可直接進到祂面前,毋須中介或神甫的居間。 我們信上帝願意人人都歸回;為此祂已啓示自己,這不僅是藉著自然的現象,祂的照顧,和人的良心,而且是藉著那特別給選民的超自然的啓示,尤其是當時候滿足,藉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 公理堂 我們信人是照著上帝的形象造的,好使他認識,敬愛,服從上帝,並永遠以祂為樂;我們的始祖悖逆,被上帝公義地加以定罪;萬人遠離了上帝,除靠上帝拯救之恩以外,不能從罪惡的愆尤和權勢得救。
公理堂: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參加Pario教育服務的課程/活動,請填妥課程/活動報名表後,親臨或郵寄表格到各中心辦理報名手續。 我們信人當遵守主日為聖安息和崇拜之日;我們信宣道;我們信基督指定給教會的兩個聖禮;聖洗是應該施於信徒和他們的兒女,作為洗除罪惡,聯於基督,領受聖靈的記號;聖餐是祂贖罪之死的象徵,是贖罪效果的印證,又是一種工具,藉此祂堅定並加強信徒與祂自己屬靈的聯合和交通。 歌德式建築(法語:Architecture gothique, 英語: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 歌德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為高聳削瘦,以卓越的建築技藝表現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強烈情感,對後世其他藝術均有重大影響。 不少歌德式的建築藝術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哥德式建築的研究也是主教座堂、教堂的研究裡很重要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