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位於屯馬綫1號月台的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但由於港鐵貨運業務已停止營運,故此該管道使用機會渺茫。 後來港鐵於2017年在車站內增設兩台「付費通道使用核准機」,讓使用八達通卡的居民能夠免費經車站收費區往來車站的不同出入口,只要以八達通卡拍卡,在20分鐘內出閘就不會被收取任何費用。 然而,來往中國大陸的城際客運服務仍會以九龍稱呼紅磡車站。 紅磡站也是香港往返中國大陸各地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又稱「直通車」)的總站,列車分別前往廣州東、東莞 (常平)、佛山、肇慶、北京西及上海等地,班次由每小時至隔日開出不等。
- 九巴在1976年至1982年間,開辦豪華巴士216線,總站設於美孚新邨第二期百老匯街26號外,命名為「美孚」。
- 紅磡站現時是東鐵綫和西鐵綫的車站之一,每日設有多班列車經東鐵線開往新界的沙田、大埔墟、上水、羅湖及落馬洲等地,每小時共開出10多班列車。
- 設計方面,紅色為主的大堂,閣樓將裝置波浪形天花,而以雕刻及玻璃圖案形式創作的車站藝術品《失而復得》,會分佈在站內不同位置,配合尼龍袋圖案的月台玻璃,承載着昔日經紅磡回鄉的記憶。
- 本站同时提供接驳西九龙发展区及荔景山路一带的交通服务。
- 此外,本站也是香港往返中國大陸各地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又稱「直通車」)的總站。
- 如欲查詢更多有關香港西九龍站附近的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服務及收費詳情,請使用運輸署「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或聯絡巴士公司或專線小巴營辦商。
事實上,地鐵在籌劃兩鐵合併時,曾有意在1號、4號月台打通「柏林圍牆」後着手調動原九鐵月台行車方向,將1號月台由上行(屯門方向)改為下行,方便自新界西南下的西鐵綫乘客跨月台轉乘東涌綫往港島。 啟用之初,南昌站是唯一九鐵與地鐵共用的綜合車站,由兩鐵共同管理,地鐵範圍的月台更曾使用九鐵提供的列車到站廣播,獨特安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美孚站最初稱為「荔灣站(Lai Wan 美孚站出口圖 Station)」,為港鐵荃灣綫的一個中途站,隨著荃灣綫在1982年5月17日通車而啟用。 1985年5月31日,荔灣站更名為「美孚站(Mei Foo Station)」,是四個在投入營運後更改中文名字的港鐵車站中的其中一個,另外三個是東鐵綫的大學站(原稱馬料水)、紅磡站(原稱九龍)及旺角東站(原稱旺角)。
美孚站出口圖: 香港歷史博物館、紅磡區、尖沙咀東部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另外,若使用迪士尼綫月票,不論轉綫時限,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
號月台:荃灣綫荃灣方向(右邊車門)其中屯馬綫的每個月台可以容納一列9卡列車停泊,現時往烏溪沙方向使用頭8卡位置;但往屯門方向列車則使用第2至9卡位置,使列車車尾較接近轉車通道電梯,登車乘客不會集中在末端。 因受月台幕門阻擋,車長不會走出駕駛室,只會透過駕駛室內的屏幕觀察月台狀況,當所有乘客登車後便會關上車門,繼續駕駛。 荃灣綫使用的前地鐵部份建於1982年,位處美孚新邨內的茘枝角花園及萬事達廣場地底,茘灣道與美孚巴士總站之間;屯馬綫(原西鐵綫)部份由九鐵於2003年興建,設於茘枝角公園內,採用梯台式設計,利用轉乘通道連接荃灣綫部份。 隨著九廣西鐵在2003年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承建商是基亞-亞太建設聯營(Kier-Zen Pacific Joint Venture);當時的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的轉乘通道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由於要跨越既有的地鐵隧道,新車站須佔用荔枝角公園的空間興建,故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大力反對。 當時兩鐵的美孚站並不如同南昌站的形式視作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口的位置。
美孚站出口圖: 巴士總站
在九廣西鐵早期的規劃時,此站稱為「欽州街站」(Yen Chow Street Station),是西鐵第一期在九龍市區的總站;隨後因應車站地處南昌邨以西,最終定名為南昌站。 在2008年閘區合併後,港鐵拆除轉綫閘機,並且將大堂每邊的兩個客務中心(即原本的地鐵客務中心以及九鐵票務處/補票處)合而為一,關閉其中一個櫃位。 啟用時,地鐵與西鐵大堂均在最底一層,兩鐵月台同在上一層,但中間是一幅牆,分隔兩鐵月台、列車和路軌。 乘客轉車要由月台一層乘自動電梯返回大堂,經過閘機後,再乘自動電梯上月台轉車,步程約需3分鐘。 港鐵網絡涵蓋香港所有主要地區,香港西九龍站經天橋或行人隧道接駁屯馬綫柯士甸站或東涌綫/機場快綫九龍站,讓旅客利用港鐵輕鬆往返各區。
該住宅發展項目命名為「匯璽」,建有高座與低座住宅各七座,並在基座附設名為「V Walk」的購物商場。 本站設有21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南昌站共設四個月台,分屬東涌綫及屯馬綫,位於地面層。 美孚站出口圖 四個月台原為側式月台,1號及4號月台因分屬九鐵及地鐵範圍而被主力牆分隔。 美孚站出口圖2025 本文介紹的是現時稱為「美孚」的公共運輸交匯處:關於位處此站北端的巴士站,詳見「美孚站 (長沙灣道)」。
美孚站出口圖: 南昌站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紅磡站現時是東鐵綫和西鐵綫的車站之一,每日設有多班列車經東鐵線開往新界的沙田、大埔墟、上水、羅湖及落馬洲等地,每小時共開出10多班列車。 在1975年11月30日至2004年10月24日下午3時,該站更是當時九廣東鐵的南端總站。 2004年10月24日下午3時至2009年8月15日,東鐵綫大部份列車均以尖東站作總站。
美孚站出口圖: 使用情況
荔枝角大橋和葵涌道於1968年10月通車,作為連接葵涌貨櫃碼頭以至新界西往返九龍區的主要幹道。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題,因為有別附近用紅色主題嘅荔景站同荔枝角站,喺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唔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概念,以免乘客混淆,同時可以產生強烈對比。 此站原有九鐵和地鐵區域現已合併管理,港鐵把大部分車務管理放到屯馬綫的車站控制室,而荃灣綫原有的車站控制室改為只在特別情況下才使用,因此車站職員有時需要來回兩綫大堂。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通車,茘灣站正式易名為美孚站。 港鐵車站投入運作後須更改中文站名的至今只有4個,此站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是東鐵綫的大學站(原稱馬料水)、紅磡站(原稱九龍)及旺角東站(原稱旺角)。 美孚站亦是兩鐵合併前,地鐵唯一在營運時更改中文名稱的車站。
美孚站出口圖: 路線資料
紅磡站大堂外設有巴士總站、小巴站及的士站,內有多條巴士、小巴路線或的士往返香港主要各區。 同時,乘客可在此轉乘的士或機場巴士往返香港國際機場,交通非常便捷。 美孚站出口圖 美孚站(粵拼:meifuzaam;英文:Mei Foo 美孚站出口圖 Station)是中國香港一個鐵路車站,港鐵荃灣線、港鐵屯馬線都經過本站。 美孚站出口圖2025 荃灣線大堂同月台,在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地底,而屯馬線的大堂同月台,就響荔枝角公園入面,兩邊大堂有條喺閘內嘅路連埋,方便人轉車。 隨著九廣西鐵(現稱西鐵綫)在2003年12月20日正式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當時的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的轉乘通道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鐵合併前,當時美孚站的地鐵荃灣綫和九鐵西鐵部分分別由兩間鐵路公司管理,並不以類似南昌站的形式視作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入口的位置。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 – 旺角東 – 九龍塘 – 大圍 – 沙田 大學 – 大埔墟- 太和 – 粉嶺 – 上水 大學 – 大埔墟 – 太和 – 粉嶺 – 上水
車站建於被深旺道、東京街西、連翔道與欽州街西包圍,夾於富昌邨與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之間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436號,上蓋為私人住宅「匯璽」與西九龍公路天橋。 本站座落於大型私人屋苑美孚新邨內,而且本站是新界西部地區通往市區的重要樞紐,因此一直有穩定而大量的人流使用荃灣綫。 2015年2月23日:一輛行走46X線的丹尼士三叉戟(ATR356/HN2195)由總站開出右轉時,將一名婦人撞倒並捲入車底,拖行約二十米後,巴士右後輪輾過梁婦身體,該名婦人送院後證實不治。 此事故亦促成九巴於同年3月15日更改美孚總站的坑位停泊安排。 九巴在1976年至1982年間,開辦豪華巴士216線,總站設於美孚新邨第二期百老匯街26號外,命名為「美孚」。 2008年,多個建制組織包括經民聯、西九新動力的立法會、區議員議員以及社區幹事一直爭取於美孚站A出口加設無障礙設施。
美孚站出口圖: 港鐵路綫圖
美孚站採用藍色為主題,因為它有別於鄰近均用紅色主題的茘景站和茘枝角站,是基於同一路線相連車站不會使用同一基本顏色的概念,以免乘客混淆。 紅磡站至沙田站之間的路段於1981年4月27日開始雙軌行車;並於次年5月6日開始引入電氣化列車服務。 到了1983年,紅磡至羅湖之間全線雙軌行車及提供電氣化列車服務。
美孚站出口圖: 車站象徵
2023年1月11日:事主關永泰在屯門裁判法院被裁定違反第556B章《香港鐵路附例》,被判罰款3,000元。 起,南昌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永久停用以配合地盤施工,車站大堂連接公共運輸交匯處的D2出口亦由同日起封閉。 D2出口隨匯璽第一期住宅於2018年11月入伙,於同月底重新啟用,變成連接匯璽與V 美孚站出口圖2025 Walk的通道。 兩鐵合併於2007年12月2日生效,南昌站統一由港鐵公司管理,而原有九廣西鐵則改稱西鐵綫。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站也是香港往返中國大陸各地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又稱「直通車」)的總站,列車分別前往廣州東、東莞 (常平)、佛山、肇慶、北京西及上海等地,班次由每小時至隔日開出不等。此外,該站每日有多班貨運列車開往中國大陸,多由港鐵的柴油機車牽引。
由於大部分前往荃灣、葵涌、屯門及元朗區的巴士路線皆需以美孚為通往市區的道路,因此美孚是一個集前往新界西各區的交通樞紐。 本站同時提供接駁西九龍發展區及荔景山路一帶的交通服務。 美孚站(英文:Mei Foo 美孚站出口圖2025 Station)是港鐵荃灣綫及西鐵綫上其中一個車站,荃灣綫大堂及月台位於美孚新村萬事達廣場地底,而西鐵綫的大堂及月台就位於荔枝角公園內,兩個大堂以一條轉乘通道連接。 兩鐵合併後,美孚站合併為同一車站管理,港鐵公司之前喺美孚站搞咗一系列車站改善工程,包括拆除轉乘閘機,喺轉乘通道劃分為收費區、起多兩部升降機同埋客務中心等,工程已經喺2008年11月24號完成。 而家荃灣綫、西鐵綫嘅乘客可以喺閘區入面轉車,唔使中途出入閘。 隨住九廣西鐵(而家嘅西鐵綫)喺2003年12月20號正式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當時嘅地鐵美孚站連接西鐵(綫)嘅轉乘通道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美孚站出口圖: 香港西九龍站
2008年11月10日系統完成測試,全數轉綫閘機已被拆除。 由於西鐵綫車站位置偏遠,並需要通過轉乘通道到達荃灣綫月台,加上車費高昂,故西鐵綫(當時稱為九廣西鐵)通車初期使用量偏低。 及後當時的九廣鐵路公司推出月票及日票計劃,以低於巴士的車費吸引乘客使用西鐵綫,使更多乘客改用西鐵綫進出市區,人流不斷增長。 美孚站同時提供接駁西九龍發展區及荔景山路一帶的交通服務。 美孚站出口圖2025 站旁荔枝角大橋下有美孚巴士總站及小巴站,大橋兩旁亦有多條巴士線的中途站。 另外,九龍專線小巴81K線與港鐵提供免費轉乘優惠;而鄰近美孚站的盈暉薈亦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的車費回贈。
美孚站出口圖: 出口
另外,位於屯馬綫1號月台的西側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但由於港鐵貨運業務已停止營運,故此該管道使用機會渺茫。 後來港鐵於2017年在車站內增設兩台「付費通道使用核准機」,讓使用八達通的居民能夠免費經車站收費區往返車站的不同出入口,只要以八達通拍卡,在20分鐘內出閘便不會被收取任何費用。 在荃灣綫大堂及轉乘通道(近屯馬綫大堂)設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時裝店、書店等不同類型的商店,以及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自助服務。 兩鐵合併喺2007年12月2號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嘅地鐵荃灣綫同埋九鐵西鐵嘅美孚站合併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叫西鐵綫。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站 擔當鐵路樞鈕
由於港鐵批出在車站設置汽水機的合約,有意見認為該項設施與《香港鐵路附例》中「收費區內不准飲食」相抵觸,有乘客曾向港鐵投訴但不了了之,現時南昌站收費區內已不再設置飲料售賣機。 2007年12月2日實施,港鐵公司將原有的地鐵荃灣綫和九鐵西鐵的美孚站合併成為同一車站管理,並將九廣西鐵改稱西鐵綫。 由於舊有車站出口代碼出現重疊的情況,故港鐵公司於合併後重新編配出口的字母,西鐵綫大堂的A、B和C出口更改為D、F和G出口,以免乘客混淆。 九巴稱此站為「美孚巴士總站」(Mei Foo Bus Terminus),設有自助餐廳供員工使用;城巴及新巴則稱此站為「美孚」(Mei Foo),與毗鄰荔枝角道及長沙灣道兩個中途站名稱相同。
美孚站出口圖: 九巴命名
西鐵綫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台(往南昌方向)是兩個側式月台,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台佈置跟上環及坑口站相同。 1號月台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 屯馬綫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台(往烏溪沙方向)是兩個側式月台,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台佈置跟上環及坑口站相同。 一如九龍塘站,美孚站月台編號在兩鐵合併後未有更改,荃灣綫與屯馬綫皆各自有其1號月台及2號月台。 當中屯馬綫1號月台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港口鐵路線(已擱置)之貨運列車使用。
美孚站出口圖: 紅磡站旁設有兩條行人天橋連接車站大堂及香港海底隧道紅磡收費廣場的巴士站,方便乘客轉乘過海隧道巴士往返香港島或香港各區。此外,收費廣場旁的梳士巴利道亦有3條巴士路線往返尖沙咀或元朗。
隨著九廣西鐵在2003年通車,西鐵美孚站啟用,而九廣西鐵車站部分的承建商為基亞-亞太建設聯營;而當時由前地鐵美孚站連接九廣西鐵車站的轉乘通道以及D出口亦同時啟用。 由於要上跨既有的地鐵隧道,新車站須佔用荔枝角公園的空間興建,故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強烈反對。 而當時兩鐵的美孚站並不如同南昌站的形式視為同一車站管理,兩站的分界位於轉乘通道近D出口的位置。 其後專線小巴路線81K同西鐵綫提供免費轉乘優惠,由於專線小巴81K直達荔枝角道、部份長沙灣工廠區同埋西九龍新填海區,吸引乘客喺本站轉嗰條線。 因此每逢返工放工時間同埋例假日都有相當多乘客經本站轉荃灣綫或其他公共運輸工具往返港九市區。 本站嘅出入口主要位於美孚新邨同埋荔枝角公園入面,方便居民搭港鐵。
美孚站出口圖: 大堂
美孚站(英文:Mei Foo Station)位於中國香港九龍荔枝角,是港鐵荃灣線與港鐵屯馬線的一個換乘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随着九广西铁(现称屯马线)在2003年通车,西铁屯马美孚站启用;当时的地铁美孚站连接西铁的转乘通道及D出入口亦同时启用。 由于西铁走线需跨越既有的地铁隧道,整个车站要高出地面很多且占用荔枝角公园的空间,曾遭美孚新邨居民大力反对。
荃灣線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台(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台,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 屯馬線1號(往屯門方向)及2號月台(往烏溪沙方向)是兩個側式月台,位於荔枝角公園貼近呈祥道的地面,側式月台佈置跟西鐵線第一期市區車站相同。 1號月台西面設有預留管道供未來同屬西部走廊鐵路的港口鐵路線之貨運列車使用,但使用機會渺茫。 荃灣綫1號(往荃灣方向)及2號月台(往中環方向)共用一個島式月台,位於美孚新邨地底,介乎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