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一個研究,訪問了一千名香港市民,發現九成二受訪者,至少有一種可致心肌梗塞的高危因素:五成人有高膽固醇,兩成半人有高血壓,接近一成人有糖尿病,但這些受訪者當中,多達一半人並不得悉自己狀況。 最常見的誤解是,以為年輕、常做運動、飲食健康、身材瘦削,就一定沒三高問題,其實不然,大家切勿掉以輕心。 醫學界近十年不斷收緊本已嚴格的三高理想指標,目的並非只追求指數下跌,更重要是,加強大眾對三高的警覺性及認知。 如能把握機會,在未出現心血管疾病前,將三高問題加以控制,將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併發症及死亡率。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先兆,心臟科專科醫生梅震宇醫生解釋,出現心絞痛是由於傳送到心臟的血液流量和氧氣不足,心臟缺血而引起胸口悶痛和壓逼感。
中大醫院亦將香港中文大學在醫療上的突破,引入醫療服務中,至今已推出10多項醫療計劃。 馮醫生指,醫院現時的健康檢查強調以實證為本,按照市民的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等實際需要而安排相應的檢查,而非「大包圍」地為病人安排檢查項目。 繆建文醫生2025 繆建文醫生 此外,醫療計劃更包括腸道菌群檢查、認知障礙症及中風風險評估、高血壓的大數據監測等創新醫療服務。 心房顫動可說是最可怕的「隱形殺手」之一,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瞬間形成血塊,導致血管栓塞,如果血塊堵塞腦部血管,便會引致缺血性中風。
繆建文醫生: 梅震宇醫生 — 「通波仔」非一勞永逸 冠心病患者宜定期檢查
倘若病情控制不當,患者不但飽受徵狀所困,也可能因為發作入院,令生活質素大打折扣。 為這位病人進行通血管手術前,我一直疑惑同愧疚是否術前心臟檢查有誤差,未能為他在膀胱手術前及早診斷血管阻塞。 估計是膀胱瘤手術壓力太大引致血管壁的膽固醇出現撕裂,繼而吸引血液中血小板黏附一起,形成雪球效應,阻塞血管通道。 醫生:我們一般都會先做一張心電圖,看看心跳有沒有過快或過慢,有沒有一些特徵引致心臟衰竭,心電圖的好處是簡單﹑不昂貴。
- 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香港常見的慢性疾病,然而,仍有不少人覺得,自己跟三高無關。
- 在醫護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突發狀況,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爭分奪秒,盡快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
- 由於此手術時間長並對心臟負荷很重,所以我要為他在術前做心臟評估。
- 研究最終發現曾使用過低劑量利伐沙班和雙抗血小板藥的病人,他們因心血管或其他原因死亡率大幅削減了三成。
全球約有三億名穩定型動脈粥樣硬化病患者(心血管病和周邊血管病),而患者人數隨着人口老化不斷增加。 抗血小板藥例如阿士匹靈和他丁類藥物(降膽固醇藥)過往二十年一直為這班病人保持血管暢通,維持血管壁健康穩定。 繆建文醫生2025 縱然有這類藥物的協助,每年仍然平均有百分之十病人病情會再度惡化。 十四年前醫學界曾經嘗試把阿士匹靈和舊式抗凝血藥(華法林)一同合併使用在曾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身上。 繆建文醫生 對比于只服用阿士匹靈的病人,這種舊式混合療法雖然可以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復發機率,但會引起更多嚴重內出血,結果得不償失。 六年前醫學界再度嘗試引進混合療法于急性冠心病綜合症患者身上,有別於上一次的研究,這次使用新一代抗凝血藥利伐沙班(Rivaroxaban)。
繆建文醫生: 提供的檢查:
展望將來,中大醫院期望可在3至4年內啟用所有病床,以及增設更多手術室,並實踐智慧醫院的願景。 同時保持創院初心,為港人提供高質素、可負擔的醫療服務,如提供定價收費、保持收費透明,讓大眾能有多一個私營醫療服務機構選擇,紓緩公營醫療壓力。 改善日常習慣是控制膽固醇的重要一環,但成效未必足夠—部分人士的膽固醇水平要求較嚴謹,也有人因遺傳或基因變異令膽固醇居高不下,故而難以達標。 起初以為是哮喘惡化,故增加吸入式藥物劑量,氣喘每況愈下,甚至無法平躺睡覺。 當人體靜止時,平均的心跳為每分鐘60至100下,若心臟電流傳導系統被各種因素所擾亂,可引致心悸、心跳太快、太慢、甚至不規律等情況,醫學上就統稱為心律不正。 雖然現今醫學昌明,但很多病症縱使不是絕症,卻會突如其來令人送命。
研究將治療血管問題的焦點,由壞膽固醇主導的機制轉向去另一嶄新思路——血管發炎。 醫學界一直相信,動脈血管硬化與炎症(inflammation)有密切關係。 炎症可以是身體其中一個“自衞機制”,例如當我們遭受細菌感染、身體有損傷,透過發炎反應可以對抗外來病原入侵。 繆建文醫生2025 但發炎反應可以是一把雙刃劍,若反應過劇可導致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等等。
繆建文醫生: 心臟衰竭
心血管病死亡率降15% 研究人員以一種稱為單克隆抗體(canakinumab)的生物製劑,結合高效能的他汀藥物為治療的配方。 這種生物製劑主要透過抑制一系列引致血管發炎的機制,達至穩定血管的目標。 研究約有一萬名來自全球、曾患心肌梗塞的病人參與,他們分為三組,於心髒病發後三十天,分別予以50mg、150mg和300mg劑量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屬皮下注射,每三個月注射藥物一次。 研究以跟進病人五年後,出現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比率、非致命性中風風險及因心血管病引致的死亡率,作為評估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50mg劑量的病人的“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CRP,C-Reactive Protein),平均下降了26%;接受150mg劑量的病人下降了37%;接受300mg劑量的則下降41%。 另外,接受150mg劑量的患者,在上述三個評估指標中,整體下降15%;再次接受緊急通波仔手術和不穩定心絞痛的機率,亦減17%。
曾經有一位七十多歲接受過「通波仔」的冠心病病人需要接受一個複雜膀胱手術。 由於此手術時間長並對心臟負荷很重,所以我要為他在術前做心臟評估。 繆建文醫生 雖然病人順利通過各項心臟檢查包括核子心臟掃描,但經過十一小時的手術後,病人在深切治療部被發現血壓急降。 我收到通知後,隨即安排病人做心電圖檢查,確診病人患上急性心肌梗塞併發心源休克。 需要盡快「通波仔」,把閉塞了的冠狀動脈打通,恢復血流到心臟肌肉。
繆建文醫生: 梅震宇醫生 — 心臟衰竭可以逆轉? 及早診斷改善心臟功能
有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是中風主要病因之一,接近四分之一的中風個案由心房顫動引起,情況不容忽視。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及早發現心房顫動,並處方新一代抗凝血藥,有效減低因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風險。 「手術治療」專題,邀請到心臟科專科梅震宇醫生,探討通波仔手術。 利用衝擊波球囊,有效將嚴重鈣化的血管組織震裂,還有以高速轉動鑽頭,將鈣化組織削薄。 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香港常見的慢性疾病,然而,仍有不少人覺得,自己跟三高無關。
繆建文醫生: 專科醫生主理
梅醫生分享3 個真實個案,初期症狀已能影響做家務、行山等日常活動! 小心留意5 個高危致病原因,及早察覺心臟不適和盡早接受治療,心絞痛症狀便能受控,甚至逆轉,重回正常生活質素。 冠心病可導致心絞痛、呼吸困難等﹐嚴重者會影響心臟功能,甚至出現心臟衰竭。 定期檢測有助監察心臟健康,出現問題亦可及早治療,防止冠心病惡化。 其實已經有多個小型研究指出二十四小時平均血壓比診所量度的血壓,更能預測將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繆建文醫生: 心臟健康檢查
根據衛生署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因心臟病而死亡的登記死亡人數有6,561人,因患上冠心病而死亡的人數更佔心臟病死亡人數的58.8%,約3,937人,即平均每日有接近10.8人因冠心病而死亡。 故為自己及家人著想,應定期檢查,切勿掉以輕心,慎防延誤病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傳染病,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感染流感。 於強化配套設施、改善醫療服務質素以外,中大醫院更著眼於應用醫療科技及長遠發展,於9月推出應用程式,病人可隨時隨地透過電子裝置查閱病歷及預約記錄,程式內更另設服藥提示功能,便利病人的生活。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
繆建文醫生: 專科
醫生:也會的,因為心臟衰竭沒有一個特定的病徵,即是就算病人有某個病徵,亦不代表他一定患上心臟衰竭,所以如果病人發現自己體能下降,或者多了氣喘,都要先與醫生商量,因為哮喘發作或急性焦慮症的病徵與心臟衰竭的病徵也很相似。 繆建文醫生2025 故此,醫生斷症時,需要因應病人的病歷﹑個人歷史和臨床診斷,才能作出一個正確的診斷。 編按:如果心臟在泵血的過程中出現問題,血液被泵到全身時有毛病,病人就可能出現心衰竭的病徵,心衰竭的病徵通常包括氣喘﹑呼吸困難,有些不太明顯的病徵例如疲累,或者體能有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