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推普」的影響,學校教學大多使用普通話,有些廈門年輕人的閩南語能力明顯下降。 與泉州、漳州會閩南語的年輕人數量相比,廈門使用閩南語的人口遠遠低於前兩者。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泉漳片即「主流閩南語」[57] ,主要通行於閩南、臺灣及東南亞。
如果從情境中可以判斷人稱時,可以省略人稱(pro-drop)。 重點在後(head-final),數詞、形容詞、指示詞和關係子句等置於被修飾詞前方。 註:海南話與泉漳片的閩南語有很大淵源,但卻存在較大差異。 昔日被劃為閩南語的瓊文片方言,今日被劃出閩南語,直接隸屬於閩語支。 除上述地區之外,江蘇省宜興市南部山區,安徽省宣州和徽州山區,江西省玉山縣、鉛山縣、上饒、廣豐縣都有閩南語使用者。 一首非常歡快的閩南歌曲,最近非常火爆,是青年制噪出品的第二首單曲,最早是在網易雲發布,之後被抖音多人翻唱迅速走紅,歌手是福建三明市大田人,藉助這首歌來傳達出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正如眾多港劇中所說的一樣“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閩語
通常越往沿海地區移動,隨著交通的便利和受官話影響,口語的互通程度就越高。 海南有13個縣市使用閩語: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瓊中、屯昌、定安、澄邁、昌江、東方(少數民族地區除外),大約500萬人。 而在聲調方面,各閩語多為7個聲調,少數語言有8個聲調或者6個聲調的。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閩北語和閩中語多為6個聲調,而海南語、雷州語多為8個聲調。
- 汶萊華裔大部分為閩南泉漳族群,來自原同安縣(今廈門市和金門縣)的閩南人占汶萊華人的多數,汶萊閩南話口音偏向同安話腔調。
- 對於非閩南母語人士而言,閩南語何時該為文讀或白讀的辨別極為困難,這在地名中尤為最。
- 明清時期,大量閩南人乘船移民到浙江南部、廣東南部以及海南和台灣,將閩南語傳播到沿海各地,形成了現今的格局。
- 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東南亞等地,因此東南亞國家也有相當數量的說各種閩語的族群。
- 閩南語在台灣落地生根,發展成台語體系,在島上不同地域再繼續演變出不同腔調,寫入歌詞後,這種方言與音樂的結合產生一種意想不到的戲劇感和溫度。
部份中老年原籍福建或潮州的閩語人口,與較不相熟的同鄉說話時以大多廣州話溝通,但與非常相熟的同鄉以及近親溝通時不少50歲以上人士仍以閩語溝通。 五十年代,香港市區有來自中國南方北方各民系各語系的語言,但都以粵語和閩語為主,六十年代末期,香港化運動後,各民系(包括閩民系)都迅速轉以粵語廣州話作為交流語以至日常生活的第一以至第二語言。 由香港移居外國(如歐美)的福建籍人口,特別是五十歲以下的人士,他們大多數以廣州話在外國溝通。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發音
此外,獨立音樂在此階段成為台語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蘇打綠、閃靈樂團、拷秋勤、農村武裝青年、滅火器樂團、濁水溪公社、董事長樂團、茄子蛋、Random隨性樂團、美秀集團、血肉果汁機、拍謝少年、Theseus 忒修斯、淺堤等。 1976年公佈的《廣電法》中規定:「方言歌曲,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宜少播放」,媒體依此一天只能播送2首台語歌,多數詞曲創作者、唱片公司、歌星也因此失去表演機會。 直到1981年以後,洪榮宏的〈一支小雨傘〉、江蕙的〈風醉雨也醉〉、李茂山的〈今夜又擱塊落雨〉等,才再度掀起風潮,而台語歌真正沉寂的時間約為1977─1981年,約有四、五年的時間。 《愛拼才會贏》由台灣歌手葉啟田演唱,葉啟田在1964年推出第一張唱片,1968年在台灣獲台語歌曲大獎,登上「台灣寶島歌王」的寶座。 1988年,他的《浪子的心情》專輯推出,當年衝破百萬張銷量。
- 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則稱之為福建話或鶴佬話(亦稱福佬話)。
- 閩南語曾在明鄭與西班牙、英國等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
- 1998年,教育部將TLPA正式訂為「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及「台灣客家語音標系統」[4],坊間一般仍稱之為TLPA。
- 其中先祖來自福建閩南者十之八九,當中又以泉州為最。
- 如果從情境中可以判斷人稱時,可以省略人稱(pro-drop)。
- 另曾有出版社在教科書中採用TLPA,但加上部份修改,稱為「TLPA改良式」。
台灣閩南語在官話普及前通行於臺灣,台灣話和官話在使用時互相穿插的情況相當常見。 許多電影、電視劇、音樂、書籍和報章雜誌等偶而會使用臺語字詞,使之更貼近使用臺語的觀眾、聽眾及讀者。 澳門北區有相當一部分居民祖籍閩南地區的人能夠使用閩南語交談,因此閩南語在澳門北區可算通行;閩南語是澳門第三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閩南語者佔澳門人口的3.7%,而澳門人口中則有6.9%能講閩南語。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方言及其親近性
福建話是繼馬來語,英語、華語後的主要語言之一,有些馬來人,印度人都懂得講福建話。 在檳城,官方警察、外國移民都學習福建話,以便與人們溝通。 潮州話亦稱潮汕話,文法與泉漳片相同,詞彙高度對應,在語音語調及漢字文白音選用上則差異較明顯,潮汕話和泉漳片交融地區則兼具二者發音特色,如福建漳州詔安、新加坡等。 潮汕話除了分布於潮汕地區以外,還廣泛分布於東南亞眾多潮人聚居地(如泰國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柬埔寨和寮國的大部分華人和越南的一部分華人社區。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著名戲曲荔鏡記(陳三、五娘跨越階級性的愛情故事),來自潮汕地區,亦廣傳於閩南、台灣等地,明清時期以潮州府城話為標準,今無法定標準音。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2025 「閩南、閩北分區法」是基於福州話和廈門話的異同而立論的。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臺灣
南部與北部的福建話有差異,南部福建話方言在口音上接近新加坡福建話,偏同安腔。 北部的福建話發音上接近漳州話,但調值與漳州話有顯著差別。 大致上說,馬來西亞南部因地理上靠近新加坡,其福建話也偏向閩臺片閩南語文法。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閩南語流行樂代表作品
印尼許多地區都有華裔福建閩南人分布,尤其在蘇門答臘的棉蘭市、廖內群島、以及東爪哇省的泗水市。 早期印尼政府曾經禁止華人移民在印尼境內學習中文,因此許多福建閩南移民以及其後裔喪失中文能力,他們的福建話也成為了無文字語言,只能說簡單的口語。 也因為缺乏跟其他閩南地區的聯繫,印尼的福建話經過多年的孤立,已發展為一個夾雜許多印尼語詞彙的混合語。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2025 比方說,棉蘭市的福建閩南人多數是第三代華裔,因此他們的福建話能力相對比較強,其福建話也較接近閩南本土(尤其是漳州)的口音。 廖內群島的福建話比較接近新加坡福建話以及南馬福建話的口音。 泗水市的福建移民多數是第六代福建閩南移民後裔,他們的閩南語能力相對比較弱,口語方面也夾雜大量印尼語成分。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來源請求]為搶救和扭轉閩南語頹勢的情況,福建閩南地區的學校於2010年又開始恢復閩南語教學,同時也開始培養閩南語師資[69] 。 但是,面臨30年語言教學的斷層,保留或復興閩南語出現了嚴峻的挑戰。 在浙江東南部沿海、西南部與江西省交界區域,以及福建省東北部的福鼎市、霞浦縣小部分地區,通行浙南閩語,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分支,伴隨來自福建省南部的移民在當地生根發芽。 衢州市、開化縣、常山縣等村鎮地區存在許多孤立的閩南語語言島,往往是按照姓氏分支。 廣東省東部沿海海陸豐地區、惠州地區、北部韶關地區[65],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平、北流等地皆通行閩南語。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研究史
講新加坡閩南話變體(即參雜馬來語借詞的新加坡福建話)限於多數的老一輩和一些中年人。 相比之下,一些受高等教育的中年人以及年輕人,由於受到台灣閩南語的文化媒體的影響加上在網上學習廈門話,都普遍講廈門話或台灣話。 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布於福建除開閩西客家話地區之外絕大多數地區、海南、廣東東南部和南部、浙江南部、臺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海外閩南人群。 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兼之閩語內部分歧難以互通而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則其下再分為沿海閩語與沿山閩語兩語組,兩語組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福建
1955年,中國大陸語言學界延續了這種兩區的分區方法。 袁家驊在1960年所著的《漢語方言概要》中,也是採用這種分區方法。 此後,由於戰爭導致的人口大規模遷徙,使原閩北語使用地區變化頗大。 吳語使用者遷入閩北浦城縣,浦城北部被吳語化;贛語使用者遷入邵武軍(今邵武、將樂一帶),邵將地區被客、贛化;閩南人與客家人遷入沙溪一帶,其語言與閩北語接觸後形成閩中語。 興化府地區(今莆田市)由於與省城福州交往密切,吸收大量閩東語元素,形成莆仙語。 其中存在閩越語(閩越人的語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時期吳語和楚語(湘語)的詞彙也有留存。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音節表
變調時,變調單位的最後一個字不變調,其餘的字都要發生變調。 下表中,第一行的調值是單字調值,第二行的調值是變調的調值。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香港
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是南部吳語,閩東語是福州話類別)的影響,與泉漳片形成一定差別。 與泉漳片比較,主要是入聲韻、鼻化韻的退化以及用詞方面的差別,但仍保留其它特點。 相對來說,比潮汕話更接近泉漳片,與泉州府城腔高度相似。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台語流行音樂
但在新加坡1979年的講華語運動實行後,嚴厲地管制福建話以及其他漢語言在電視節目以及電台廣播中所占的百分比。 但許多新加坡人還是對福建話有一定程度上的情感,所以經常會在有線付費電視頻道中觀看臺灣的閩南語電視連續劇,或者在網上尋找福建話視頻觀看,以便跟自己的文化保持聯繫。 到宋朝時,由於興化軍的設立,莆仙地區經濟自成一統,且地理上靠近閩東,受福州話影響,當地的閩南語逐漸分化為莆仙語[36]。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2025 「優勢腔」是在台灣公眾場合、傳播媒體當中最常使用的台灣話音韻系統,又稱為「通行腔」。 所謂的優勢腔並不是指發音完全相同,雖然音韻系統相同,但各地的某些音仍然有出入。 1937年,語言學家李方桂在研究閩語時,首次將閩語分為「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兩支。
台灣話優勢腔的韻腹有六個口元音(a、e、i、oo、o、u)、五個鼻化元音(ann、enn、inn、onn、unn)、兩個韻化輔音(m、ng)[12]。 元音可以鼻化,例如 î(姨)鼻化後變成 înn(圓);只有o無法鼻化(onn為oo之鼻化)。 韻化輔音係指m及ng兩個輔音可以韻化(音節化),可單獨成為音節或當作元音使用,例字:姆 ḿ 、黃 n̂g。 此種三重對立的特性,是台羅字與台語通用拼音最主要的衝突之一。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音節結構
初版TLPA原本維持與傳統白話字在音節的層次上完全相容,清齒齦塞擦音 /t͡s/ 及清齒齦塞擦音送氣音 /t͡sʰ/ 在初版TLPA寫作ts與tsh,與傳統白話字的ch及chh沒有衝突。 然而1995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將TLPA略作修改,台灣語文學會事後開會認可,修改後ts及tsh用c及ch表示,雖然字母較減省,但與傳統白話字系統互相衝突。 由於未能完全相容、放棄調號等各種因素,許多原本使用白話字的人士不能夠接受TLPA。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中國大陸
此外,由於日語保留了若干中古漢語的詞彙,加上日語的漢字音之音讀多是在南北朝至唐朝時從漢地中原傳入,因此有不少詞彙發音與臺語幾乎完全一致。 例如:世界、開始、世紀,尤其在韻腳上更有相當多的例證,如「宇宙」、「運動」、「便當」、「全部」、「了解」等詞彙,但這些並不是借詞。 閩南語原只有6個輔音韻尾,其中[-p̚]、[-t̚]、[-k̚]是塞音,[-m]、[-n]、[-ŋ]是鼻音。 但是在現代閩南語,古「咸」(除覃韻)(收-m/-p)、「山」(收-n/-t)、「宕」(收-ng/-k)、「梗」攝二等(收-ng/-k)的白讀音都不念這些韻尾,這些韻部的韻尾已經弱化為鼻化元音和喉塞韻尾-h,只有文讀音才念上述輔音韻尾。 此外,潮汕片韻尾-n/-t已經併入-ng/-k,其他閩南話中念喉塞韻尾的字在雷州話念成開韻尾。 同時,海南話、雷州話、莆仙話把泉漳片和潮汕片的鼻化元音都念成口元音。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詞彙
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自河南固始遷入福建,平息「蠻獠嘯亂」,設立漳州,在閩南發展。 固始的王潮、王審知率軍攻入福建,後來又在福州建立閩國割據福建達四十餘年。 閩國末期,殷帝王延政據閩北的建州(今南平建甌市),與福州的閩國朝廷分庭抗禮。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日本、美國等地的華人以福州人移民居多,當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東語裡的福州話。 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華人以閩南人移民數量最多,當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片。 閩語被看作是漢語族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區,方言分布極為複雜,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稱。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歌曲
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東南亞等地,因此東南亞國家也有相當數量的說各種閩語的族群。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2025 解嚴後,自1990年代後族群平等和多元文化意識興起之後,臺灣的學校儘管大部分科目仍然使用國語教學,但同時開設了部分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福州話和臺灣原住民族語的課程。 此外,由於台灣的閩南語音樂、電影及電視劇較為發達,甚至出現以閩南語配音的日本動漫(如哆啦A夢、花田少年史等均有市售版DVD),故許多台灣以外的人為了學習閩南語傾向接觸臺灣的閩南語音樂和閩南語電影、電視劇。 中國大陸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人、東南亞及世界各地許多閩南籍華人或華裔,為了學好自己的母語──閩南語,而接觸臺灣的電影、電視劇及音樂來學習閩南語,希望能藉此延續閩南文化。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閩南語教育
1955年,中國大陸學術界將閩語作為一個語支,下分閩南、閩北兩語;1963年則合而為一,下分閩東、莆仙、閩南、閩北、閩中、五種語言。 閩南地區(清代泉州府、漳州府和永春直隸州地區)的閩南語使用人數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在廈門市情況最為嚴重。 由於經濟交流和人口流動,閩南語在它的原源地福建省的閩南地區使用人數減少[67]。 閩南語隨著歷史上閩南民系的移民而傳播,成為在海外及東南亞華語社群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一種語言,稱為東南亞福建話。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 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 閩南語歌曲排行榜2025 、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緬甸、寮國、菲律賓都有相當數量的閩南語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