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消息稱,有同伴在場為事主進行急救;而傷者被送抵醫院時,醫護人員亦用自動心外壓機為他急救,惟至12時45分證實不治。 西貢東郊野公園,是擁有最多海灣的一個郊野公園,其中的西灣,更是香港最馳名的海灘,早歲曾以水清沙幼吸引著萬千的旅人到遊,至今慕名者仍絡繹不絕。 西灣地形得天獨厚,細分為南北兩灣,各有水溪輕潺入注。 靠南之沙灣,灣面寧靜,夏日南風的日子裡,海不揚波,遊艇多喜聚泊於此,嬉戲其間。 北灣灘面寬闊,淘浪層層,灘北是雙鹿石澗下遊的出口所在,一箭之遙的四疊潭是弄潮兒沐浴清泉的天地。 西貢四灣 海河交接之處,遇退潮時,礫石帶每在灣面添上獨特又有趣的圖案。
在沙灘盡處小心尋覓山徑入口,再繞過東灣山出長咀。 歷盡艱辛,終於走出天崖海角,回望蚺蛇尖、東灣山和四灣的醉人景緻,實在令人畢生難忘。 筆者踏遍千山萬水,長咀的山光水色在筆者心中可謂數一數二。 在西貢親民街乘坐村巴前往西灣亭,下車後便急步向西灣出發,因為我們想爭取多一點時間拍攝較少遊艇和遊人的西灣風景。 1850年代起,西方傳教士因為西貢地理方便,能取道大鵬灣進入昔日的寶安縣內陸,同時可以協助零散村落對抗大族,而沿山路到區內不同鄉村傳教。
西貢四灣: 蚺蛇尖
自白臘仔海灣對出名為牛頭的岬角伊始,以至破邊洲之間的一段花山南部海岸,全為流紋熔岩所形成的浩闊瀉崖群,海岸的中段處,更有連幅百呎之高的板坡危牆拔天聳立,岩面呈六角形柱石狀,其勢儼如瀑布凌空轟然迎頭瀉下,氣勢昂盛。 此景不論於海上遙看,於岸上仰觀,或於花山岩坡俯瞰,均會感其雄渾峻峭之懾人氣概。 2010年7月,南華早報報導西灣一片10萬呎的地方被開發,興建私人別墅。 該片土地為西灣舊村(西灣上村),位於西灣北部,麥理浩徑第二段之西。 土地擁有者為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他以1千6百萬向村民購下該片土地。
- 由於蚺蛇尖的山峰四周觀望皆作尖錐之狀,故亦被列為東海三尖之一,其餘兩尖則為清水灣半島之釣魚翁及罾棚角半島之睇魚岩頂。
- 走至東灣沙灘,在近大灣一端的沙灘盡處上攀,沿崖壁旁的小徑繞過小岬角,再接回東灣與大灣的山腰小徑,再沿來時路走回大灣及鹹田。
- 罾棚角嘴與大浪灣的長嘴同樣是狹長的海岬,出嘴之途可謂備極艱辛,但若趁嚴冬刮起北風之日臨角之端,近岸滄瀾瀉岬,飯甑洲湍波騰空,景色壯麗,姿采真是無以復加,每令人駐足凝盼良久。
- 到達鹹田灣後,離開麥理浩徑沿沙灘而行,經過小木橋後來到鹹田的茶座,可在此補給及休息。
- 花山為糧船灣洲東面的尖峰,雖只高206米,但卻奇景頻現,比如著名的孖洞亦是在花山的東陲位置。
海岸經歷數千萬年的海浪侵蝕,海岸線變得曲折,形成許多港內小灣、崖壁、海蝕洞、海蝕柱和海蝕拱。 糧船灣一帶有一座糧船灣超級火山[1],大約1億7千萬至1億5千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的火山活動變得活躍,火山口和火山噴道冒出熔岩,並發生火山爆發。 極熱的火山火山灰、石塊和礫石彈至半空,碎屑墜落地面後填入這個直徑大約20公里的凹陷處,構成最少400米厚的灰層,當中的物質緩慢冷卻和收縮成柱狀節理,形成今日所見獨特的「淺水灣組」火山岩地層,遍佈西貢東部和西部。 西灣自古就係呢頭漁船避風嘅地方,而喺岸邊就慢慢形成咗今日見到嘅西灣村。 西貢四灣 西灣村嘅歷史好久遠,有本《大浪西灣黎氏族譜》話,西灣村嘅歷史最耐可以追到去明朝成化年間,距離而家有成六百年歷史噉話。 經過西灣村的石屋後來到西灣,這裏有幾間茶座可供午膳或補給。
西貢四灣: 海灘
近年香港民間嘅保育意識高咗,而且生態旅遊亦都開始興,所以反對聲音得到好大迴響。 城規會喺2000年11月同反對代表見面,係2001年嘅,決定大幅減少起丁屋嘅規模,限制喺原有丁屋重建同埋已批准項目[7]。 可以喺西貢市中心轉居民巴士直接去到西灣亭總站,再沿住條山路過去,亦可以先搭車去到北潭涌郊野公園服務中心,再行過去萬宜水庫另一邊,爬過西灣山,亦可揀飛的直接去到水庫迴旋處,然後行過西灣山,大概行六公里左右就嚟到。 反方向行嚟嘅話,亦可以由黃石碼頭出發,經過赤徑、大浪村、鹹田到達,然後經過吹筒坳去到西灣亭坐居民巴士走人。 西灣被政府確認不適宜游泳,而香港船員則稱大浪西灣為『西貢五大危險沙灘』之一,與大蛇灣,浪茄灣,鹹田灣及甕缸灣並列,因此地曾多次發生泳客身亡事故。
- 1942年日佔香港,實行分區管治,才有西貢區的設立,當時的西貢區包括今日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西貢區鄉事委員會及坑口鄉事委員會所屬的範圍。
- 將軍澳地區聚集眾多私人屋苑,比較大型的有日出康城、天晉等,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 西貢沙塘口山甕缸灣對開海面,51歲內地男子昨(13日)早上游泳期間遇溺,由同行友人救起上岸後,直升機到場將事主送院搶救,惜最終不治。
- 罾棚角為浪茄三嘴之一,舊名尖棚角,其餘兩嘴為浪茄以南的標尖角嘴及長岩灣側的企角頭(雞公角嘴)。
- 東壩是一道橋樑,它將西貢大陸與糧船灣洲互為相連,浩大的壩堤之下,防波石群仿似陣壘,嚴陣以待的對象是汪洋的奔浪激濤。
- 西貢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西貢區的事務,共有31名議員,現屆西貢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包括3名中間偏建制派議員。
四個海灣連同大浪灣北部的山峰蚺蛇尖,合稱為「一尖四灣」。 西灣係香港新界西貢區出名嘅海灘,西貢大浪灣「四灘一尖」嘅「四灘」之一,俗稱大浪西灣。 由於地處萬宜水庫去大浪灣嘅入口,而且麥理浩徑喺旁邊經過,所以係西貢遠足人士一個重要嘅補給同埋休息地點。 呢度水清沙幼嘅海灘,亦都成為咗唔少遊艇假日嘅落腳點。 西貢四灣 由於地處萬宜水庫往大浪灣入口,且為麥理浩徑所貫穿,故為西貢遠足人士一重要的補給及休息地點,而水清沙幼的海灘,亦成為不少遊艇假日前往停泊的泊點。 西貢四灣 駕車前往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萬宜水庫等地,必須得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批准。
西貢四灣: 發展計劃及隨後的保育運動
兩座大壩比海平面高出64米,從地基量度則高逾100米。 西貢東郊野公園內有多條古村,包括建於19世紀末的客家村落上窰村,現已被列為法定古蹟及改建成上窰民俗文物館供遊客參觀;超過250年歷史的大浪村(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及超過150年歷史的咸田村(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仍尚算完整,見證西貢村落的發展。 區內聚居點亦遺下了不少宗教建築,例如位於糧船灣東丫、建於乾隆年間(1741年)的糧船灣天后宮(已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及位於大浪村、約建於1867年的聖母無原罪小堂 (已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反映當時西貢居民的信仰習俗。 2000年,香港政府發表《大浪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No.S/SK-TLW/1),劃咗將區內好多地方入保護區,重打算喺五個鄉村發展區鼓勵起丁屋,希望喺十年之內,區內人口由廿幾加到千幾。 因為計劃好大而且包括西灣,有可能危及成個大浪灣嘅歷史古跡同自然環境[6],所以大浪灣之友之類嘅組織成立,組織起嚟反對計劃。
西貢四灣: 西貢甕缸灣中年漢疑遇溺 直升機送院搶救後不治
到1969年確定在西貢區興建萬宜水庫後,才再次劃分西貢區,範圍包括由新九龍界起,至東面的清水灣半島及西貢半島南部;再加上牛尾海及糧船灣海內及附近各島嶼,初步確立現有西貢區的範圍。 此 外 , 北 潭 涌 自 然 教 育 徑 提 供 了 一 個 戶 外 教 育 場 所 。 此 徑 始 自 北 潭 涌 , 途 經 海 灘 , 至 西 貢 郊 野 公 園 的 上 民 俗 文 物 館 為 終 點 。 沿 途 可 以 學 習 到 海 灘 濕 地 常 見 植 物 , 如 紅 樹 林 及 露 兜 樹 等 , 以 及 竹 、 錫 葉 藤 及 牙 香 樹 等 昔 日 農 業 社 會 時 , 具 經 濟 價 值 的 本 地 原 生 植 物 。
西貢四灣: 海岸與海灣
離開草坡,要覓山路下降至東灣,這一段較為崎嶇,但只要小心走問題不算太大。 而且東灣沙灘的水非常清徹,難得遠道而來,我們便決定逗留在這裡浸浸水降降溫才回程。 西貢四灣 走過大灣的沙灘,感覺就好像在浩翰的大沙漠上行走一樣。
西貢四灣: 西貢東郊野公園
到達鹹田灣後,離開麥理浩徑沿沙灘而行,經過小木橋後來到鹹田的茶座,可在此補給及休息。 比較知名的,有不少明星居住的匡湖居、新世界發展傲瀧、西貢苑等。 將軍澳地區聚集眾多私人屋苑,比較大型的有日出康城、天晉等,詳情請參閱將軍澳新市鎮。 西貢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西貢區議會有2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任西貢區議會主席是周賢明先生,而副主席為蔡明禧先生。 西貢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西貢區的事務,共有31名議員,現屆西貢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包括3名中間偏建制派議員。
西貢四灣: 遠足路徑
消息稱,51歲姓景事主為內地人,持雙程證來港,他與50多名朋友今早約10時乘遊艇出海往甕缸灣遊玩。 事主約11時15分與同伴落水暢泳,約20分鐘後被發現在海中面朝下載浮載沉,疑遇溺昏迷,同行友人連忙將他救上附近沙灘,並協助急救,可惜最終返魂乏術。 西貢大浪灣遠足徑全長12公里,中途於西灣、鹹田灣及大浪村有補給,主要為麥理浩徑第二段,是一條老少咸宜的路線。 事發在今日(13日)上午11時許,警方接報指一名中年男子,在西貢甕缸灣懷疑遇溺,消防派出小艇前往,再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將男子吊起送往東區醫院搶救,惟延至12時45分左右不治。
西貢四灣: 大浪灣 (西貢)
這路線在夏日行走雖然有點吃力,但在過程中可探遊西灣及鹹田,又可在那裡暢泳及在小士多享受悠閒的下午,實是出走石屎圍牆的一片樂土。 西灣雖美,但四疊潭的沒公德行為實在令筆者感到心酸。 甜是因為難得的天清氣朗,可以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悠閒地坐在鹹田灣的茶座吹吹海風,嘆美食喝汽水。 當然你吃多了,在大灣的萬里長沙灘行走,就是最煎熬的消耗。 在東灣雖然可以小休一會,但當你以為會苦盡甘來時,事實卻是你還得要帶著疲憊的身軀走回頭路,還有往赤徑的漫漫長路等著要走,實在辣得令筆者透不過氣。
西貢四灣: 遠足
於鹹田士多後的右方小徑走到大灣(左方水泥徑為麥理浩徑,可通往大浪坳)。 西貢四灣2025 跨過大灣的沙灘後,在盡處循崎嶇小路上行,便能一睹東灣美麗景色。 及後沿山腰小路行走,接碎石泥徑下走,再跨過小溪走至草坪。
西貢四灣: 交通
區內最高的山峰是位於西貢半島東北部、高468米的蚺蛇尖。 區內其餘的主要山峰有大枕蓋(408米)、牌額山(380米)、大蚊山(370米)、西灣山(314米)等。 兩灘特徵相似,分別由兩級沙灘組成:較近海邊的沙灘呈白色,潮水高漲時有可能被海水浸沒,是近代堆積而成;沙灘後方有寬闊的綠色地帶,離海較遠,地勢較白沙灘為高,其實這是一條在古時形成的沙壩,是由沙組成、狀似堤壩的地貌。 西貢四灣2025 後來海平線相對下降,流經沙壩的河水及地下水漸漸降低沙土的鹽分,在上面生長的植物越來越豐富,部分地帶更長出樹木和草地。
第一段長10.6公里,始於北潭涌,沿萬宜水庫南路前進,終點為浪茄。 第二段長13.5公里,起點位於浪茄,攀過多個山嶺至大浪灣,然後轉入內陸,經赤徑而抵達北潭凹。 兩段路徑所經之處山明水秀,是整條麥理浩徑風光最美麗的路段。 在1960年至1963年間,香港政府曾將新界民政署屬內的南約區,分為離島與西貢兩區,但不久又重新合併。
西貢四灣: 西貢區
西貢半島有三個大岬角延伸入海,位於東南端的罾棚角咀、東北角的大浪咀及北端的蛋家灣均約長兩公里。 岬角的岩質較為堅固,較能抵受海浪侵蝕,漸漸形成延伸出海的美麗景色。 萬宜水庫南北兩岸、西貢半島東的中部大部分及其東岸都是典型的火山岩地形,佈滿由酸性熔岩形成的岩層。 這些熔岩冷卻後凝固,呈垂直六角形晶體狀,經過歲月的洗禮,成為今天所見的六邊形岩柱。 這種顆粒幼細的岩石稱為流紋岩,由熔岩迅速冷卻而成,成為西貢半島最獨特的地質特徵,此區域已被列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糧船灣景區。
西貢四灣: 大浪西灣 Tai Long Sai Wan
而由於西灣一帶人煙稀少,且大多保持傳統農村作息生活,而在旁的萬宜水庫又將西貢市區的人煙遠遠阻隔在外,因而西灣是香港少數幾個在嚴重光害下,仍能看到星星的地方。 雖然1960年代時,香港政府於萬宜村一帶興建萬宜水庫,而官門堵塞,使西灣的水路交通變為陸路,[3]使西灣的交通開始對外界開放,同時由於新任牧師腳患嚴重,無法攀越西灣山,令西灣的傳教及教育事務因而中斷,再加上香港工業化所帶來的工作機會,使年輕人大量離開西灣,而村內亦成為村內老人們養老之所。 今次遊記會行走被坊間稱為四大「考牌路線」的「一尖三咀過四灣」路線 (其餘考牌路線為:環湖出咀、杯靈雙渡、三牙全走),所謂「一尖」即是蚺蛇尖,「三咀」是米粉咀、短咀及長咀,「四灣」便是大浪四灣,東灣、大灣、鹹田灣及大浪西灣。 西貢四灣 一尖三咀過四灣路線大部份地方都是常見的行山熱點,但米粉咀及短咀則較為隔涉及冷門,尤其是是短咀路徑極為雜亂非常容易走錯,如非行一尖三咀過四灣相信都不會刻意遊走米粉咀及短咀。 在鹹田灣的茶座吃個星洲炒米加一罐可樂,體力立即恢復回來。
西貢四灣: 大浪西灣‧鹹田灣‧山上行 – 行山遠足路線
南 面 的 沙 灘 , 海 灣 寧 靜 , 夏 日 吹 着 南 風 時 , 不 會 拍 起 巨 浪 , 最 適 合 遊 艇 停 泊 ; 北 灣 灘 面 廣 闊 , 層 層 浪 花 拍 岸 而 至 。 內 陸 處 , 則 是 著 名 的 雙 鹿 石 澗 下 游 出 水 口 , 石 澗 中 段 的 四 疊 潭 亦 吸 引 不 少 遊 人 到 訪 。 鹿 湖 郊 遊 徑 專 為 活 力 充 沛 及 有 遠 足 經 驗 的 遊 人 而 設 , 沿 途 風 景 秀 麗 , 遊 人 可 遠 眺 清 水 灣 半 島 萬 宜 水 庫 及 馬 鞍 山 。 北 潭 郊 遊 徑 原 為 一 條 鄉 村 古 道 , 遊 人 沿 途 可 欣 賞 美 麗 的 滘 西 洲 、 鹽 田 仔 、 橋 咀 及 釣 魚 翁 的 景 色 。 上 窰 郊 遊 徑 於 全 段 為 平 緩 小 徑 , 沿 途 可 眺 望 斬 竹 灣 、 鹽 田 仔 、 滘 西 洲 等 西 貢 內 海 的 風 光 。 今日(13日)中午11時51分,警方接報一名中年男子在西貢沙塘口甕缸灣懷疑遇溺,消防派出小艇前往,稍後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到場將事主吊起送往東區醫院。
現今的水庫南岸,岸線較為板直,而北岸灣形則奇詭多變,長峽伏匿,其中又以橫頭墩東下,水徑頂內的港灣最為曲深轉折,可說是灣內藏灣,山重水複,而金黃色的湖岸就似是一條絲帶,為明媚的山水圍上華采的襯飾。 這裡水峽之下,昔日為水徑村所在地,五、六十年代的旅人,是由西貢墟乘街渡至此,再徒步往大浪西灣遊覽的,黃昏時更要亦步亦趨至大網仔趕搭尾班車回市區呢。 西貢東郊野公園的山區多草原,草原上的主要草類為石珍芒、鴨嘴草及鐵芒箕。 野牡丹、桃金娘(崗棯)、崗松、細齒葉柃及大頭茶亦常見於灌木叢中。
遊覽大浪灣,最方便的路線是由西貢市乘車至西灣亭,再走水泥徑下達西灣,再續遊餘下三個海灣。 西貢四灣 此外,也可以北潭凹或乘街渡至赤徑作起點,經過大浪坳走至鹹田灣。 西貢東郊野公園,範圍極廣,由整個西貢東部半島與糧船灣洲所組成,面積達4,477公頃。 在這個偌大的公園之內,不論海陸部份,均滿佈著多變紛陳的景致,比如沿海岸處,便有為數極多而浩瀚遼闊的海灣,如臨東的大浪四灣、獨處南隅的浪茄灣及北靠的蚺蛇灣等,就是其中的海灣佼佼者。 麥理浩徑是香港最長的遠足徑,全長100公里,共分10段。
及後沿山腰小路走,再斜下碎石沙路過小溪,便可抵達到東灣營地。 (若再沿東灣山走可直達長咀) 最後沿來時路折返大灣。 在大灣沙灘後方另有指示牌指向往赤徑 (不需經鹹田)。 由至右轉上走,經大浪坳後再下降至赤徑,最後到碼頭乘船離開。 於西灣亭下車後,右邊下走西灣路落吹筒坳(左邊可上走至螺地墩)。 再下走至大浪灣的首個海灘西灣(右方可上攀西灣山)。
西貢四灣: 遠足路線
士多提供三文治、即食麵及炒粉麵,飲品方面,還有自製的五花茶及酸梅湯。 由西灣往鹹田灣,路程並不遠,縱使烈日當空,也不需要一小時,越過沙灘後,會見到鹹田灣地標,一條殘舊的木橋,經過木橋,又是補給地點。 沿士多後的小路往大浪村,於盡頭處又有一士多,這是赤徑前的最後補給站。 由士多上山經大浪坳往赤徑,這段路是全程最吃力,從前往赤徑的小路部份是泥路,下雨天非常跣,現在都變成了水泥路。
西貢四灣: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西 貢 東 郊 野 公 園 的 山 區 多 草 原 , 而 大 部 分 山 頂 均 被 草 地 覆 蓋 着 。 草 原 上 的 主 要 草 類 為 石 珍 芒 ( 石 芒 草 ) 、 鴨 嘴 草 及 鐵 芒 箕 。 在 山 坡 下 方 的 灌 木 叢 , 常 見 有 野 牡 丹 、 桃 金 娘 ( 崗 棯 ) 、 崗 松 、 細 齒 葉 柃 及 大 頭 茶 。 間 中 亦 會 發 現 一 些 稀 有 植 物 品 種 , 如 吊 鐘 花 、 山 百 合 、 羅 漢 松 等 。
過程中興建了不少天主教小堂,部份已有過百年歷史,並且評級為歷史建築[2]。 在西灣亭下車後,在地圖資料牌側的水泥徑前往吹筒坳,在分岔口直走下降至西灣(右方路徑可上走至西灣山)。 隨麥理浩徑橫越沙灘,於河口後方踏石橋跨溪續走至鹹田灣。 罾棚角為浪茄三嘴之一,舊名尖棚角,其餘兩嘴為浪茄以南的標尖角嘴及長岩灣側的企角頭(雞公角嘴)。 此角東陸的崖闕有若指縫般,奇巖洞穴盡皆深藏於此。
事件引起大量市民關注,譴責工程的Facebook群組迅即有數萬人網民加入,多個環保團體亦要求發展商立即停止開發工程,並發起請願行動。 政府在遂於8月正式刊登憲報,將西灣納入發展審批地區圖《大浪西灣發展審批地區草圖編號 DPA/SK-TLSW/1》,有效期三年[10],禁止區內未經申請的工程發展。 此外,位於北潭涌的北潭涌自然教育徑提供了一個戶外教育場所,沿途可以學習到海灘濕地常見植物,如紅樹林及露兜樹等本地原生植物。
著 名 的 麥 理 浩 徑 以 北 潭 涌 為 起 點 , 繞 過 萬 宜 水 庫 南 面 , 橫 跨 八 個 郊 野 公 園 而 西 至 屯 門 為 終 點 。 麥 理 浩 徑 第 一 、 二 段 均 位 於 西 貢 東 郊 野 公 園 內 。 麥 徑 首 段 大 部 分 路 徑 都 是 平 緩 徑 道 , 一 路 上 有 不 少 分 支 路 徑 , 可 以 通 往 沿 岸 的 村 落 , 而 沿 岸 的 奇 岩 怪 石 , 加 上 浪 茄 沙 灘 的 優 美 風 光 , 都 引 人 入 勝 。 麥 徑 第 二 段 由 浪 茄 起 程 , 跨 越 西 灣 山 後 , 便 可 以 欣 賞 到 雄 奇 壯 闊 的 大 浪 四 灣 景 致 , 尖 峭 挺 拔 的 蚺 蛇 尖 則 轟 立 於 海 灣 後 。 成 立 於 一 九 七 八 年 的 西 貢 東 郊 野 公 園 , 由 西 貢 東 部 半 島 與 糧 船 灣 所 組 成 , 包 括 了 萬 宜 水 庫 一 帶 、 糧 船 灣 洲 、 大 浪 灣 、 北 潭 凹 、 上 窰 及 黃 石 碼 頭 一 帶 。 在 公 園 內 , 設 有 多 條 適 合 不 同 人 士 享 用 的 郊 遊 徑 , 遊 人 既 可 遊 山 , 亦 可 玩 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