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逕山雖然只是屯門第二高山峰,登往頂峰要步上千級梯級,需要一定體力,但能欣賞到屯門一帶景色也是值得。 九逕山 麥理浩徑共有10段,而屯門這段就要最終點,由大欖田夫仔至屯門何福堂書院,長度約15.6公里,算是易行路段。
此時左走,向左方有電塔的目標山崗進發,沿山坡起伏走至電塔旁的山坡後,續往前登上目標山崗。 隨後,於山崗頂前走幾步稍往下,即轉入右方有絲帶的小徑,拾級往下,降至山谷後,再上攀至前方有電塔的山崗。 於山崗頂向前俯瞰,長而直的山脊正躺臥山谷,彷如天然跑道--神仙轍,黃泥敦水塘於其上方藏碧蘊綠。 於屯門市廣場杯渡路的出口,踏上右前方的行人天橋經過輕鐵的杯渡站後,前走至青山公路,過馬路後左走幾步即到右方麥理浩徑第十段的入口。 沿水泥小徑和緩而上,途中依路牌經過數個路口後,上行至大欖郊野公園的地圖板。
九逕山: 地圖
明朝軍隊用這種葡萄牙的火銃轟擊葡萄牙軍隊,並繳獲葡萄牙軍隊的大小火銃約20多臺。 在明朝的中期,廣東省沿海地區有三路巡海備倭官軍。 其中的中路「自東莞縣的『南頭城』,出『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諸海澳」。 「佛堂門」位於在香港地區,因此屬於中路的防禦範圍。
- 山頂設有不少建築物,包括發射站、直昇機停機坪、導航燈及山火瞭望台等。
- 走過堤壩後,接上左方的郊遊徑依路牌往大棠,下行至水泥路後右走,沿水泥徑經過楊家村,於村口過橋後左走至僑興路的巴士總站完成行程。
- 此處大致分左、中、右三道路線:左路為屯門徑第2段接麥理浩徑;中路亦為屯門徑第2段接富地路;而右方一路則可下走虎峽谷徑往藍地水塘。
- 汪鋐還派特務到葡萄牙軍艦上,勸那些為葡萄牙軍隊服務的澳門人倒戈對抗葡萄牙軍隊。
- 左行不久,在右方橫過引水道(此處路口的巨石有「往天梯」的塗漆)。
- 望見澗左遠方巨大的岩坡,意味以澗亦接近尾聲,未幾即有山徑橫過此澗︰往東者可抵九逕南脊,往西者接九逕西南脊,兩路皆可登上九逕之巔。
- 下降至山㘭的路口後,沿主徑直往上走至山頂的發射站。
下降至山㘭的路口後,沿主徑直往上走至山頂的發射站。 於九逕山山頂,如不往神仙轍及大棠,可由山頂沿北脊的水泥天梯下山至東升亭,於五路岔口左走虎峽谷徑後,沿原路返回屯門。 九逕山(英語:Kau Keng Shan,亦寫作九徑山)位於香港新界大欖郊野公園的西部,鄰近屯門新市鎮及青山灣。
九逕山: 明朝
此時,眺望前方,已展露大欖涌水塘的南部;視線稍往左移,風化的山嶺瘠地,丘陵起伏;在大帽山的懷抱下,電塔群與後方的山巒,縱橫交錯。 循掃管笏路行走至掃管灘,在屯門公路下走過,在之後的支路左轉村路(黃金花園方向) 上行,接上麥理浩徑第10段的引水道。 左行不久,在右方橫過引水道(此處路口的巨石有「往天梯」的塗漆)。 沿屯門徑左走,上行梯級後,於路口進入右方的虎峽谷徑(或稱屯門徑第二段)。 踏上初段的石級後,接上泥徑沿山谷蜿蜒而上,向前可遠看前方的目標電塔;回首眺望青山,屹立屯門。
眼前出現罕見的瀑壁,壁底細小但清澈的跌水潭有如甘露,在瀑壁左方可輕鬆突破。 澗中有巨石對峙,看似無法越過,惟兩石之間有一孔道剛好予人穿過,甚有玩味。 九逕山2025 九逕山2025 澗道突然有藤林覆蓋,不過十數步,有一短小的瀑壁在前,攀上越過,見有一峽瀑在前,讓此澗增添一點險姿。 瀑左石脊可輕鬆攀登,或沿峽瀑上攀少許,沿右壁續上。
九逕山: 九逕山‧神仙轍‧山上行 – 行山遠足路線
續往上走至路口,右走往上,繞至右方的美景山崗(可左走山腰略過),可俯瞰山下的黃金海岸及咖啡灣;舉目左移,蜿蜒的海岸伸至小欖及大欖涌,天色清朗下,視野達至大嶼山北部,遠至港島。 向南遠眺,蓮花、大東、鳳凰及彌勒,七百以上的大嶼四傑,隔岸呼喚。 昔日被磨平的大、小磨刀洲像失去靈魂,荒涼地孤浮於海上,雖生猶死。 及後,沿山徑前走,屹立前方的九逕山顯得英姿卓越,曲折山脊引往山巔,身影宛如蚺蛇尖,巨龍回首。
瀑頂為一處極開揚的觀景台,盡覽整個磨刀海和大嶼山。 望見澗左遠方巨大的岩坡,意味以澗亦接近尾聲,未幾即有山徑橫過此澗︰往東者可抵九逕南脊,往西者接九逕西南脊,兩路皆可登上九逕之巔。 選左路,登九逕,暑熱消耗體力甚多,隨即落山返回屯門。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九逕山: 屯門第二高山峰,與青山相對,欣賞整個屯門市好地點。
九逕山高507米,是屯門第二高山峰,與青山相對,可從何福堂書院起步,經過麥理浩徑10段,轉入虎峽谷(屯門徑2段),也看到有行山朋友在右面的防火帶前往,這段路有點崎嶇,然後到達步上千級梯級前的涼亭。 及後,依絲帶沿前方的山徑下山,面向下方山谷的電塔,初段經彎曲的山脊急降,途中可遠眺大棠及元朗的全景,下降至叢林後,路徑略緩,但仍充滿浮沙碎石,下行至小峽谷後,來到神仙轍的「跑道」。 往日像車軌的筆直「轍痕」,部份已長滿樹木,意味土質改善不少。 隨後沿平脊直走至盡頭,接上前方的小徑下走至谷地,沿小徑穿過叢林後到達黃泥敦水塘。 走過堤壩後,接上左方的郊遊徑依路牌往大棠,下行至水泥路後右走,沿水泥徑經過楊家村,於村口過橋後左走至僑興路的巴士總站完成行程。 於路口接上左方向東北的山徑,隨即急轉而下,十分陡峭,下行至山㘭的樹叢後,按絲帶接上左方的小徑,上行至下一路口。
九逕山: 屯門全景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九逕山: 香港山澗足印 GoHikingHK
明朝時代,香港地區已成為海上防禦的重要地點,明朝政府在「九逕山」防立據點,以防禦來自日本豐臣政權、葡萄牙王國及荷蘭共和國等的侵略。 注意:由九逕山山頂往神仙轍的山徑,部份路段十分崎嶇、陡峭及充滿沙石,且支路甚多,路徑明顯但易走錯,需帶備地圖或有GPS的裝置以作參考,尤其在能見度低的日子。 向西眺望,青山、乾山與圓頭山,一脈相連,彷如橫亙壓境的萬馬千軍,遙遙對峙,氣勢磅礡。 向北遠眺廣闊的深圳市,如白色圍牆,圍着另一風景,邊界模糊。 注意:由西北部登九逕山的山徑複雜,路口眾多,且沒有路標,需帶備地圖或有GPS的裝置以作參考。
九逕山: 留言
沿左邊的山腹徑行走(右方的山徑可分別通往若夢園或老虎坑),再接上屯門徑第一段。 沿水泥徑左行,再下走至麥理浩徑,最後沿來時路走回何福堂書院。 前走一段續往上行,隨後山徑轉趨陡峭,與右方的西脊平行而上,青山及屯門市也漸露於西脊後方,急升一段後,走至橫山徑的十字路口,如左走可往左脊,右走接西脊,兩方往後皆匯合。 此時,踏上左前方的陡峭山徑,續往上走,攀過風化的沖溝後,接上西脊的主徑。
九逕山: 神仙轍及黃泥敦水塘
環視四周,昔日的山火傷痕,植林後已恢復生機,盡顯新綠。 及後,經過左方山坡上的電塔,前走不久於路口右走,將進入九逕山西北部的山脊。 除北脊的天梯外,西北部也有數山脊可登九逕山,路徑複雜但明確,且大部分殊途同歸。
九逕山: 九逕山
九逕山位於青山以東,海拔高507米,別稱九徑山。 山頂設有不少建築物,包括發射站、直昇機停機坪、導航燈及山火瞭望台等。 《新安縣志》雖曾記錄九逕山下臨屯門澳,以及發生在此地的戰事,但現時官方的郊遊地圖上卻沒有定下正式名稱。 汪鋐還派特務到葡萄牙軍艦上,勸那些為葡萄牙軍隊服務的澳門人倒戈對抗葡萄牙軍隊。 這些澳門人回國後,按照葡萄牙的方法製造銅銃、火藥。
九逕山: 屯門徑及虎峽谷徑
此外,部份路段相當陡峭及充滿浮沙碎石,需手足並用,建議帶備手套。 登九逕山的山徑複雜,路口眾多,且沒有路標,需帶備地圖或有GPS的裝置以作參考。 走至引水道後,可左轉沿屯門徑第一段往景峰花園或右轉逆走麥理浩徑第十段,在M196標距柱側的小徑下走至凱德花園,或再走至掃管笏一帶。 九逕南坑,源起九逕山南面,流入青山灣,今有引水道所截。 九逕水系的特色,皆走向筆直、沙底澗床、水量甚少、巨石為主、峽小而深;此澗亦不例外。 早段岩澗床配以亂石,中段有巨石孔道頗有玩味,澗末以風光極佳的峽瀑石台作結尾。
九逕山: 屯門全景
由山頂發射站走至右方的直昇機坪,可經左方向北的天梯下山接回虎峽谷徑。 此時進入右前方的小徑,入口有絲帶,路徑明確,大致向東。 初段沿山坡和緩而下,於路口左走一段,下降至另一路口,右走小徑緩上山坡,途中看到前方的大欖涌水塘,不久即急降一段筆直且陡峭的沖溝,沙石鬆散。 下行至路口左走不久,下降一段沖溝,再上行至山坡的路口。
九逕山: 屯門第二高山峰,與青山相對,欣賞整個屯門市好地點。
此處大致分左、中、右三道路線:左路為屯門徑第2段接麥理浩徑;中路亦為屯門徑第2段接富地路;而右方一路則可下走虎峽谷徑往藍地水塘。 選取左路行走,及後接上鋪設完好的石級下降至由晨運人士搭建的若夢園,再左走接上麥理浩徑第10段後,最後沿徑右轉下降至何福堂書院。 九逕山 由何福堂書院(麥理浩徑終點)起步,逆走麥理浩徑上行,再右轉沿引水道走至M196標距柱。
九逕山位於新界西部、屯門以東,與青山相對,高507米。 九逕山2025 九逕山 九逕山,別稱「九徑山」,位於青山以東,海拔507米,山頂設有不少建築物,包括發射站、直昇機停機坪、導航燈及山火瞭望台等。 古藉《新安縣志》雖然曾記錄九逕山下臨屯門澳,以及發生在此地的戰事,但現時官方的郊遊地圖上卻沒有為其冠名。
九逕山主峰高度507.1米,遙對青山的主峰(583米),比青山矮76米。 退路:如不往神仙轍及大棠,可由山頂沿北脊的水泥石級(天梯)下行至東升亭,於五路岔口左走虎峽谷徑後,沿原路返回屯門。 九逕山的主要路線大致有三條:其一經由屯門徑接九逕山西北方的水泥級上攀;其次由麥理浩徑第10段的引水道循南脊碎石山徑上攀;其三可經由俗稱「神仙轍」的景點再接東面山徑前往。 越過溪澗後,於路口左走往上不久,在下一路口右走,和緩地穿過樹林,於路口踏上左方的石級(前走往西脊),沿山坡上行,此時正背向那目標電塔的側面。 九逕山 及後,上走至分岔口左走不久,來到有一巨石的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