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來自瑞芳李家的礦業鉅子、臺灣省議員李建和獲信眾推舉為董事長,在任十年大幅整建奠定如今規模。 1971年李建和逝世,廟方於指南宮後側修建銅像暨紀念碑紀念。 [4]1991年開始,以不改變殿宇本貌為原則,指南宮進行為時七年的重建本殿工程。 肫風社主幹,乃於光緒庚寅之歲(光緒十六年,1890年),眾善信敦請神諭擇地,穴選木柵猴山坑,因而披荊斬棘,啟建山林,在現址建指南宮,此是指南宮開基立祀的根源,即今日純陽寶殿;於今已逾百廿餘載。 其後景尾街(即今文山區景美)一度瘟疫,許多鄉民因而不治;仕紳自艋舺恭迎呂仙祖寶像至景尾奉祀,並結成肫風社,正鸞生高標旺於該社濟世,感化教化行善之理,幸得神恩庇蔭,瘟疫止息。 更有雙目失明而重見光明者、多年未有子息而求助呂仙公後得子者,遂令前往頂禮膜拜的信眾日多。
- 位於純陽寶殿右後方,背山而建,是一棟造形宏偉的宮殿式建築, 於1963年興工,1966年落成,全殿二千三百六十餘建坪,氣勢宏偉,直上雲霄,是指南宮中最高的殿宇,是各種法會之重要場所,終年香客不絕,煙香繚繞。
- 漢文帝原打算再提拔賈誼,讓他擔任公卿之位,卻遭到前所未有的阻力,這麼一個年輕人,居然剛當官不久,就要超過一幫老臣,這是老臣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 1971年李建和逝世,廟方於指南宮後側修建銅像暨紀念碑紀念。
- 2015年11月,臺北市政府公告登錄景美福興宮為寺廟類的歷史建築[1]。
- 感受政大的學術氛圍、到指南宮祈求闔家平安、在貓空坐上半天品評茗茶,走累了再搭個纜車就回到山下。
- 景美福興宮是今日臺北市少見廟體、拜亭、廟埕與戲台皆完整保存的廟宇[2],其中戲台正面福祿壽喜四仙的彩繪[6],以及正殿的門神彩繪為畫師許連成的作品[1]。
文昌帝君,全稱九天六陽七曲三宮文昌武烈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順利的神祇[1]。 民間容易將文昌與北斗七星中的文曲星相混淆,雖然兩者都是傳說中掌管文運和考試的星君,但兩者所指不同。 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梓潼帝君信仰之盛行。 四川地區相傳文昌帝君化身為瘟祖大神,降伏五瘟神,故能制服瘟疫[2]。 根據臺北市文山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文山區戶數約10.7萬戶,人口約25.8萬人[2],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木新里與老泉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9,811人與892人[3]。
文山宮: 指南宮 指南宮
建管處在7月20日傳達廟方於月底前會自行拆除[4]。 到了一周後的27日,公園處園藝工程隊北區分隊答覆李姓市民的來電,解釋該廟並非違建,因此不會拆除[9]。 1947年,深坑鄉行政區調整,原萬盛、興福之範圍新設景美鎮,內湖、坡內坑設木柵鄉,其餘仍為深坑鄉。 1968年7月1日,景美鎮與木柵鄉劃入臺北市,改制為區。 1990年3月12日,景美區與木柵區合併成立文山區迄今。
漢文帝原打算再提拔賈誼,讓他擔任公卿之位,卻遭到前所未有的阻力,這麼一個年輕人,居然剛當官不久,就要超過一幫老臣,這是老臣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漢文帝讓他離開長安去長沙,擔任長沙王的太傅,也就是老師。 從最早供奉呂祖的純陽寶殿外,陸續完成了大成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地藏王寶殿,可謂五殿同立。
文山宮: 文山區
不僅於各大都會,鄉間書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香火或神像、神位,其間雖時有興廢,但因文章司命,是世人貴賤所繫,所以一直奉祀不衰。 舊時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神誕之日,公家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或吟詩作文,舉行文昌會。 文山宮 景美福興宮是今日臺北市少見廟體、拜亭、廟埕與戲台皆完整保存的廟宇[2],其中戲台正面福祿壽喜四仙的彩繪[6],以及正殿的門神彩繪為畫師許連成的作品[1]。 2015年11月,臺北市政府公告登錄景美福興宮為寺廟類的歷史建築[1]。 文山宮2025 台北大縱走第七段,政大後山到貓空間的近乎環狀「倒C型步道」。 官方起訖點:世界山莊-飛龍步道政大後山,全長13公里。
相傳不少前來求取功名者皆能如願,也因此信徒絡繹不絕,並特別為其建造廟宇。 此外,還有奉祀土地公的福德祠,祠前有依地理風水而建的七星池,沿著池旁的石階往上走,可到指南宮迴廊,飽覽木柵觀光茶園的景色。 而遍植奇花異卉的指南宮觀光樂園,豢養了各種珍禽異獸及天然鳥園,由於木柵動物園的開放,現不對外開放。 文山宮2025 純陽寶殿爲呂祖在世間駐蹕的行宮,是祈福消災、廣化群生的功德道場,中懸著「天下第一靈山」的牌匾。
文山宮: 台北市文昌宮 113 年度 (甲辰年) 點燈公告
由是,地方仕紳感於神澤廣被,張通舍、王月二人獻地,劉廷籓、劉廷玉與劉廷獻等兄弟樂捐、倡議建廟,普獲善信支持。 此時,中和有呂家兄弟將神靈分香,迎至當地奉祀,後為中和竟南宮。 「太歲寶殿」可說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殿堂空間瀰漫一股莊嚴神聖氛圍,星空、雲彩、龍首的組合,搭配不同亮光和明暗設計,讓人置身其間彷彿是在天庭宮闕,內心感受妙不可言,難怪這裡被譽為天下第一光彩的太歲神殿。 呂祖是唐朝時人,飽讀詩書,曾考中進士,做過縣令,因為虔心慕道,得遇正陽祖師鍾離權仙師以黃粱大夢點化,點石成金試測,傳授心法,終成大道,位列仙班。 但因立有“度盡世人”的宏願,所以經常顯化民間“濟世渡人,救難解厄”,留下了許多的神蹟佳話,是我國民眾最親近和熟悉的道教神仙,全國各地均有奉祀的專祠和宮廟,指南宮就是大家最喜歡參訪的仙公廟。
因先後受到居民投書抗議[8][9],建管處在同年5月13日查報,由市議員郭石吉和陳勝宏等出面為廟方說情[3]。 民眾則抱怨公園遊樂設施被拆除,公園成為舉辦廟會,及賭博、搭違建的場所[9]。 公園處長林進益聲明,廟方擅自搭建超過三坪、且還是三層樓房違建,已通知建管處儘快查報拆除[3]。 6月26日,建管處長謝牧州回應,拆除隊第三區隊己將情形簽報上來,將在近日內強制執行拆除[10]。
文山宮: 旅遊
宮中除了十餘尊媽祖神像外,還有千里眼與順風耳陪祀於兩側[2]。 景美順天宮左側的山腰下為文山景美運動公園與十五份遺址的所在地[3]。 台北市文昌宮,或稱雙連文昌宮,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雙連集英里的文昌廟,因捷運淡水線興建被拆,1992年在民享公園重建時遭到抗議,最終獲得保留。 文山區原隸屬於臺北縣文山區深坑鄉,後自深坑鄉拆分獨立設置木柵鄉、景美鎮,後又將木柵、景美劃入臺北市改制為區,最後兩區合併後復取名為「文山區」。 文山之名源自本區與新北市深坑區等地在清領時期道光年間,因山型如拳,定名為拳山堡;後因名稱不雅,取“文山秀氣”之意改稱為文山堡。 文山宮2025 純陽寶殿自建廟以來,歷經數度整修,目前是三層樓建築,格局則是奠基於當時台灣傳統建築界之大師-陳應彬,他在臺灣寺廟建築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作品除了木柵指南宮外,還有北港朝天宮、大龍峒保安宮、桃園景福宮、先嗇宮、劍潭古寺等。
文山宮: 文昌廟
每年農曆十一月中旬左右,廟方會開始接受下一年點燈祈福的登記[1]。 賈誼年少即以博學而聞名郡中,受太守推薦而被文帝招為博士。 文山宮2025 漢代的博士就是向皇帝提供國事諮詢的,當時賈誼才二十出頭,是最年輕的博士。 大雄寶殿原為1933年末新建「觀音殿」,後因年代久遠,於1973年重行規劃興工,高七層,二千七百五十餘建坪,又稱佛祖殿,奉祀三寶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與觀音菩薩。 景美福興宮後方的山坡稱為「土地公坡」,原本為死路,現已開通巷道以方便居民進出[4]。 宮廟右側的廂房在1950年代曾用作興德國小(當時為景美國小興德分校)的教室[4][5]。
文山宮: 文昌廟列表
1990年發生士林德和宮遷至公園的爭議[6]。 當年公園處處長謝牧州宣告說日後因公共工程必須拆遷的廟,除非本身歷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當地民眾不可缺的信仰中心,否則不得遷至公園[7]。 據廟方記載,台灣日治時期一名中國大陸商人攜帶文昌帝君神像渡海至臺灣,後因故返回中國大陸,將神像安置於雙連地區的樹林中。 文山宮2025 被一名老婦發現,請得地方耆老,判斷出是文昌帝君神像,遂請熱心人士一同迎回。
文山宮: 台北指南宮怎麼去?
位於純陽寶殿右後方,背山而建,是一棟造形宏偉的宮殿式建築, 於1963年興工,1966年落成,全殿二千三百六十餘建坪,氣勢宏偉,直上雲霄,是指南宮中最高的殿宇,是各種法會之重要場所,終年香客不絕,煙香繚繞。 內有三清殿奉祀元始、靈寶、道德三清道祖,即道教之道、經、師三寶, 是道教崇奉的先天無極界最高靈神。 捷運淡水線興建時,時任台北市市長吳伯雄專案簽批,准予在該線上的廟方移建到民享公園內,但只准建不超過三坪的平房[3][4]。 文山宮2025 1987年,捷運局計畫在台北市中山區國泰里及謙和里一塊公有土地興建捷運行政大樓時,廟方曾表示希望遷建於該大樓的綜合廣場上[5]。
文山宮: 台北指南宮|自在茶亭與齋飯文化
日治時期1895年,隸屬臺北縣文山堡(原由景尾辨務署管理、1900年改設深坑辦務署)。 1920年,改為臺北州文山郡深坑庄,轄區分為深坑子、土庫、升高坑、烏月、萬順寮、阿柔坑、萬盛、興福、內湖、坡內坑十個大字。 文山宮2025 文山宮2025 文山宮 每次皇帝要求大家商討國家大事時,一眾老臣還沒說話,賈誼就第一個發言。 由於皇帝對他太過賞識,於是一年之內就破格提拔他為太中大夫,賈誼意氣風發,更積極參與朝廷大事,卻招來很多老臣的妒嫉。
文山宮: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
長沙在戰國時屬於楚國,這讓賈誼想起楚國一個跟自己有着相同命運的大臣——屈原。 於是,賈誼寫下《弔屈原賦》,用悼念屈原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對命運的憤懣。 司馬遷在《史記》中,把屈原和賈誼合傳成《屈原賈生列傳》,可見對他的推崇。 有人說過,不妨將他的篇名倒過來讀,就成「論秦過」,就立即知道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論述大秦帝國的過失了。 各殿的設計建築,巍峨雄偉,壁畫石刻,雕樑畫楝,全是名家精心傑作,充分表現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風格。
文山宮: 臺北捷運
清朝乾隆年間,福建泉州安溪縣人蘇興存等十姓共十二人來到此地開墾,將此地分為十五股,而稱為十五分庄。 1859年(咸豐九年),初來此地開墾的先民生活困苦,只能先以六塊石板搭建一間小土地公廟,成為十五分庄的第一座宮廟,並發展成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當時刻有「福德正神」四字的石碑現仍存於神像下方[3]。 1916年(大正5年),於台北州文山郡深坑庄興福四九七番地的現址以紅磚建立土地公廟。 景美順天宮是臺北市文山區的一座媽祖廟,位於興豐里,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 本宮原位於興隆路二段96巷一帶(現為興隆公園所在地),1975年因興隆公園的興建而遷移至現址,其建築外觀為紅色平房,前方立有一座不鏽鋼製的牌坊,宮廟內外均無尋常廟宇常有的裝飾與彩繪。
文山宮: 台北指南宮|迎仙亭
貓空纜車通車以後,交通更加方便,任何時候都歡迎您的蒞臨。 另外還供奉五文昌的魁斗星君、朱衣星君、關聖帝君[14]。 廟方建議考生帶音似聰明的青蔥與勤學的芹菜、象徵好彩頭的菜頭、代表文思泉湧的礦泉水、沾貴氣的桂花葉、吉利的桔葉、代表包中的粽子為祭品[2]。
廟方志工也會叮嚀考生們,要將祭品炒來食用,但不要和肉圓、或蛋同時炒[13]。 文山宮2025 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 各地都建有文昌宮、文昌閣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規模最大。
文山區公所是臺北市政府在文山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北市政府。 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5]。 2010年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區花為杏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更換[1]。
文山宮: 台北市文昌宮
據說當年完工時,還有大學建築系的教授帶領學生前來觀摩。 到台北指南宮最推薦的交通方式就是搭乘貓纜,雖然開車搭車都可以,但貓纜就是特色,加上指南宮站旁的「十二生肖教育園區」是熱門打卡景點,漫步於園區步道及木質棧道,除了可以體驗「打開五官、釋放五感」的大自然療癒,還可以享受十二生肖的尋寶樂趣。 文山宮2025 廟地的巷道為菜市場,淡水線雙連站完成後,兩旁擠滿小販[11]。 文山宮2025 文昌梓潼帝君,本是號稱蜀王的張育,與梓潼的地方神「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明。 時人認為「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故稱其「張亞子」[2]。
文山宮: 台北指南宮|太歲寶殿
有別於其它的宗教,我們土生土長的道教,伴隨著漸次的發展,也建立起一套系統完善的養生方法,不僅外溫五官肌膚、內潤五臟六腑,中還涵養精神氣血,正值全球邁入高齡化的同時,對於如何保持健康長壽,絕對會帶來卓越的貢獻。 身為八仙中點閱率最高的代表人物,圍繞著於呂祖的傳說總是最多,例如黃粱一夢、點石成金等,這些家喻戶曉的的故事,雖然造就了他的廣為人知,但傳奇色彩的背後也可能隱藏著我們忽略的重要價值。
文山區(臺灣話:Bûn-san-khu)位於臺灣臺北市最南邊,北隔蟾蜍山、南港山系與臺北市中正、大安、信義、南港區相望,東為新北市深坑、石碇區,南與新店區接壤,西以新店溪與中永和為界。 文山區係於1990年,由景美、木柵兩區合併而成。 文山宮2025 國立政治大學、世新大學、臺灣警察專科學校、中國科技大學、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校區、師大分部與考試院皆設於此,其中考試院是中華民國政府五院中唯一未設於臺北城內博愛特區者。
文山宮: 台北指南宮|交通方式與推薦行程
兩殿之間有長廊相連,亭池 臺榭,四時花開不謝,空氣清新,景色至為迷人,為臺灣最負盛名的道教叢林,被譽為“天下第一靈山”。 原為茅草建設,前主任委員高忠信先生精心擘劃設計,重修擴建,成為現在的規模。 全宮共有純陽寶殿、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大成寶殿及地藏王寶殿五大殿宇;連同附殿太歲殿、玉皇殿、三清殿、斗姥殿、山西聖尊寶殿、圓通寶殿,共計十餘座,均是依山而建,宏偉莊嚴,建築多採堅固石材,並用銅瓦覆蓋,可歷千年。 該廟於春季(農曆二月初三到二月初五)與秋季(農曆九月十四到九月十六)會舉行平安禮斗的儀式,在重大考試(如高中學測等)前三天會舉辦光明禮斗法會[1]。
文山宮: 指南宮
指南宮,是臺灣臺北市知名的呂祖廟,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指南山(東郊猴山),地理位置海拔285公尺,視野極佳得以遠眺台北盆地。 全寺依山而建腹地近80公頃,為北台灣道教聖地之一。 [1][2][3]俗稱木柵仙公廟,以主祀孚佑帝君也就是八仙中的「呂仙公」(即呂純陽、呂洞賓)緣故而得名。 景美福興宮的慶典包括農曆正月初二之土地公生、八月二十一日的重建廟慶日與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2]。
文山宮: 台北指南宮|傳說與故事
搭乘公車至指南宮:可搭乘捷運至公館,轉乘530公車;或至萬芳醫院,轉乘棕5公車(都有經過政治大學)抵達指南宮前山停車場。 搭乘捷運至指南宮:可在捷運動物園站轉搭貓空纜車於指南宮站下車即達。 指南宮位於臺北市文山區萬壽路115號,在木柵指南山麓,海拔285公尺,創建於前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由淡水知縣王彬林自山西永樂宮分靈來臺。 1992年春,台北市文昌宮廟方在屬於鄰里小型公園的民享公園西側土地,開始興建超過三坪、三層樓高的廟宇[3]。
文山宮: 臺北旅遊網
指南宮的「齋飯文化」相當有名,早期因為交通不方便,所以廟方特別準備平安齋飯供信徒享用,雖然一度因為疫情的影響而暫時停止(暫停服務的還有祈夢房),但隨著疫情的緩解,近期已經開始提供齋飯便當(中午時段提前1日預約),費用也是隨喜。 持續百年的齋飯文化再度重現,也象徵著呂祖濟世渡人的宏願永不中斷。 沿著「通天大道」前行很快就會來到「凌霄寶殿」,這是指南宮最高的殿宇,全部都是由鋼筋水泥所建造而成,不同於傳統的大木作建築,寶殿本身所散發出的不凡氣質,似乎透露著這絕對是出自大師之手。 由於經常辦理各項大型宗教活動,參與國際弘道事務,聲名遠播,已成為世界級的觀光景點。 文山宮2025 指南宮主祀純陽祖師呂洞賓,道教正式名稱是“孚佑帝君”,但民間習稱“仙公”或“呂祖”。
但多數人走第七段,應該指從政大、經指南宮上貓空、再回到政大。 不論從步道難度、附近環境觀之,台北大縱走第七段,應該屬於台北大縱走中最輕鬆、最平易近人的一段。 我想就讓自己擺脫交通工具,用雙腳來貓空走一圈。 感受政大的學術氛圍、到指南宮祈求闔家平安、在貓空坐上半天品評茗茶,走累了再搭個纜車就回到山下。 其實爬山有時候也沒有那麼多目的性,就只是輕鬆自在。 雖然像這種「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情況,容易讓人感到揪心不捨,但往好處看的話,至少證明呂洞賓和道教的影響力是沒有語言隔閡全球共通的,一旦清楚這點,欣賞台北指南宮的角度將會更為寬廣。
文山宮: 公園綠地
相傳指南宮奉祀的主神呂純陽祖師,係於光緒八年(1882),艋舺縣丞王斌林來台履任時,自山西永樂宮分靈渡海迎奉來台。 初時呂仙祖由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王家崇奉於「玉清齋」,開堂濟世,仙鸞顯化,靈應著名,各地百姓紛踴前來,祈求神靈保佑,解厄消災。 指南宮也是中華民國道教會(中華道教總會)附設之中華道教學院校址,未來規劃成立中華道學高等研究院及指南宮教育文化藝術推廣中心。 原來這是由執臺灣宮殿建築牛耳的李重耀建築師規劃,他的一生就等於是一部台灣建築史,堪稱人間國寶,不僅一生獲獎無數,更是台灣首位得到「全球公益聯盟榮譽勛章」的傑出人士,美國總統甘乃迪、英國首相邱吉爾以及德蕾莎修女等知名人士,都曾經獲此殊榮。
文山宮: 台北文山|別再說這裡是情侶禁地了!來指南宮靜下心、探索廟宇建築奧妙~
1990年山西永樂宮將一尊七百餘年歷史的元代漢白玉呂洞賓聖像,請駕到指南宮與國父紀念館展出。 展覽結束後永樂宮仿刻該廟呂祖雕像,另塑一尊漢白玉雕像贈與指南宮。 2003年指南宮迎請呂祖聖像來台,在純陽寶殿內的右側建置了「山西呂祖聖尊寶殿」永久奉祀。 安排一趟朝聖之旅不僅可以欣賞建築藝術,解讀吉祥寓意,了解歷史發展及文化活動,現在還可學習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智慧,或許這才是我們發展宗教觀光的最大優勢,來台北指南宮親身體驗吧。 一旁的「自在茶亭」是讓人休憩聊天的場所,亭內備有文山包種茶和文山鐵觀音等各式茶點,不收費用隨喜布施。
文山宮: 台北畫刊推薦
區內著名旅遊景點有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指南宮、仙跡岩。 頌揚母愛的慈母像、為慎終追遠在大雄寶殿而設的往生祿位。 舉行祈福大典,如1998年12月3日至12月12日進行的「護國祈安羅天大醮」,集合世界各地道教會長及會員,共同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文山宮 指南宮登山步道及與臺北市府合作開發位於指南宮後方的指南露營場,是休閒活動的好地方,亦是假日時各社團青年活動的極佳場所。 配合政府救濟政策,興辦貧民救助,各項急難救濟,冬令賬濟,免費供膳,設置獎學金,濟助清寒學子等慈善服務工作,均不遺餘力。 1995年,文山區成立老人輔導中心,指南宮專案挑起輔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