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1997年時將樓市推至顛峰的「灝景灣」,當年收票超過30,400張,創出歷來收票量最高新盤,認購人龍由世貿中心排至紅隧入口,其後卻因金融風暴樓價大跌,不少業主摸頂接貨收場。 青衣寮肚路2025 這個臨海項目共由11座組成,合共有2,824個單位,分開三期發展,以L型朝兩邊地皮邊界排開,主要提供鑽石廳及方型廳兩種則。 據發展商資料顯示,薈藍為1座單幢式項目,樓高16層,不設4、13及14樓,各配置3部升降機,每層20伙,合共320伙。 項目僅設開放式及1房間隔,實用面積介乎181至257平方呎。
在任何情況下,複製或引用當前頁面所發佈的樓市片區統計數據時,均須註明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及中原地圖”。 唔少人飛咗去英國生活,亦因此有唔少歌手將會去英國開show,3月底周國賢本來安排喺英國舉行3場個唱,但係喺倫敦O2 Forum Kentish Town舉行嘅第二場,場地網頁列出演出已經取消嘅通知。 長亨邨本身位置遠離青衣市中心,於本邨落成初期的對外交通頗為不便,但隨著機場的搬遷,青衣本身的對外交通得到改善。 除了長亨巴士總站有多條巴士及小巴外,青衣西路還有多條巴士小巴線途經,前往香港各區。
青衣寮肚路: 貨櫃碼頭
為曉峰園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的是新鴻基旗下的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青衣寮肚路 屋苑內設施包括室外游泳池、水力按摩池、網球場、羽毛球場、乒 乓球室、免費健身室、桌球室、蒸氣浴室、桑拿浴室、閱讀室、圖書館、燒烤場、兒童遊樂場及園藝花園等。 曉峰園亦是青衣僅有的4個可養狗的屋苑之一(其餘三個為翠怡花園,海欣花園和美景花園)。 2013年2月27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透過《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宣佈,為了進一步發展物流及旅遊兩大支柱產業,將會於同年上半年推出位於青衣、佔地兩公頃的土地,發展物流基礎建設[4][5][6]。
- 機場鐵路的東涌綫及機場快綫於1998年通車,徹底解決了兩條跨海行車大橋的擠塞問題。
- 基於歷史及地理原因,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區域,分散在青衣市中心、門仔塘與牙鷹洲、三支香、寮肚山。
- 長亨商場樓高4層,樓面面積60,543平方呎,屬長亨邨第一期,於1990年落成。
- 青康路臨時房屋區,清拆後建成了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及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的校舍。
- 葵青區區議員郭子健形容,寮肚村是青衣最古老的鄉村,擁有逾百年歷史,村內一些官地範圍更種有超過1,000棵果樹,若發展範圍擴大至上址,將涉及賠償爭議。
- [1]該橋屬青衣西路的一段,橫跨寮肚的谷地,主跨長175米,雙程雙線行車,於1985年及1987年分階段落成。
青衣島雖是位處新界的一個島嶼,但其地理位置非常靠近香港市中心,坐擁東湧線和機場快線雙鐵路交通,從港鐵青衣站到香港國際機場,僅需1站,車程約14分鐘,而搭乘機場快線往東方向1站可達到香港西九龍高鐵站,2站則到達中環核心商圈——香港站。 發言人稱受政府發展計劃影響的合資格寮屋住戶,可選擇「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入住房委會轄下公屋單位,或透過「免經濟狀況審查」獲安置到房協發展和管理的專用安置屋邨,他們亦可選擇申領持牌構築物和已登記寮屋的核准佔用人的特惠津貼。 此外,在清拆前登記中記錄在案的構築物/寮屋住戶,不論其居住年期及構築物的狀況,均符合資格申領住戶搬遷津貼,詳細資料可瀏覽地政總署官網。 寮肚路 屋苑內設施包括室外游泳池、水力按摩池、網球場、羽毛球場、乒 乓球室、免費健身室、桌球室、蒸氣浴室、桑拿浴室、閱讀室、圖書館、燒烤場、兒童遊樂場及園藝花園等。
青衣寮肚路: 青衣寮肚村公廁
香港回歸紀念亭位於海拔約310米高的九龍坳上,在獅子山子與筆架山之間,為麥理浩徑第5段途經,附近有乾隆古道及獅紅古道。 紀念亭旁的碑上寫,此亭由九龍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特建,並由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題名。 青衣寮肚路 青衣自然徑於1997年動工,及於1998年完工,總長約6400米、從地圖所見,青衣自然徑包括葵青慶回歸教育徑、葵青慶回歸健康徑、青衣回歸徑、青瞰徑、青雲徑。 當中,葵青慶回歸健康徑長1560米,原是連接寮肚路的一條狹窄行山徑,其後改建為鋪麻石的行人路,耗資200萬元。 可以由荃灣、元朗或大埔搭巴士入去,路線例如有64K、51、54、251A,在上村球場或上村總站下車,之後行入上村公園內便到。 在香港,有回歸柱、回歸碑、回歸塔、回歸亭及回歸徑,分佈港九新界各區,有的在市中心,有的在郊外,甚至有的在山上。
青衣島首個綠表置居計劃屋苑—青富苑,亦在該填海土地上興建。 若想購物,新盤內設有1.12萬平方呎非住宅面積,有小量商舖;而鄰近屋苑的長亨邨設有「長亨商場」,提供食肆、街市、超級市場、家庭用品雜貨、便利店、電器店及銀行櫃員機。 項目位於寮肚路與亨美街交界,地段為青衣市地段第192號,屬非工業用途,最大可建總樓面約102,145平方呎, 地皮由發展商於2018年4月以8.673億元投得,以最大可建總樓面計算,每方呎樓面呎價約8,492元,創當時青衣區每平方呎地價紀錄。 於此同時,項目預計會興建一個面積不少於9,009平方呎的小巴站。 不過,縱然交通看似四通八達,但從住的角度來看,青衣居民較倚賴的,仍是港鐵「青衣站」,但偏偏「薈藍」距離「青衣站」有一段距離,必須接駁小巴或巴士才能到達。
青衣寮肚路: 寮肚路: 青衣自然徑:從高處俯瞰壯觀山水橋景
區內設有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包括有長亨巴士總站及長宏巴士總站。 加上有機鐵站,不論是往返機場抑或港島中環都極之方便,故此,2019年,近15年首個私樓新盤明翹匯,首輪價單發售375伙單位全數售罄,一時掀起全城置業熱潮。 搞地產要睇長線,當發展商積極去庫存、待批預售項目達19486伙之時,長和已部署「製造」新社區,將青衣聯合船塢發展為大型公私型住宅項目,提供1.5萬伙單位。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
青衣寮肚路: 香港各公廁Toilet位置
3樓B03室單位,面積208平方呎,120天即供折扣15%計算,折實388.8萬元,折實呎價18,692元。 並不保證上述資料或廣告與上述網站同步更新內容,客戶需自行向發展商/一手銷售監管局查証以取得最新資料。 按照原來計劃,該等樓宇於2002年9月竣工,但仍為全港首批新和諧式大廈;此外,該批樓宇原訂作居屋出售,但因樓市下跌而於2000年改作公屋。 隨着疫苗陸續接種,疫情應會逐漸穩定,經濟回暖亦帶動樓市大旺,而海皇路新盤第二期亦乘次大勢出擊,406個單位即將應市。 位於城門郊野公園的草山高647米,而這座香港特區成立十周年紀念亭則建在約610米高之處,離草山山頂不遠。 紀念碑豎立於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西北面廣場上,鄰近金紫荊廣場。
青衣寮肚路: 商場
地政總署於刊憲日為該公營房屋及相關基建工程的用地進行「清拆前登記」。 土拓署亦會繼續推展相關的工地平整和基建工程,包括進行詳細設計,按需要修改工程範圍,並適時按法例規定為相關工程刊憲。 1972年港督麥理浩勲爵公佈十年建屋計劃,1973年新界拓展署成立,港府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新市鎮有相對充足的土地,興建大量公營房屋,當中包括荃灣新市鎮範圍內的青衣島。 青衣寮肚路2025 港府於1970年代中期,著力改善青衣島的對外交通及島內的道路網絡,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分別於三支香、青衣灣、門仔塘和寮肚山展開,為島上多項公營房屋計劃提供大量土地。
青衣寮肚路: 大廈資料:長亨邨 亨怡樓5座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超過二十萬人[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 這三個島分別是青衣主島,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青衣位於維多利亞港西北部,其北面及東/南面水域(藍巴勒海峽)皆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管。 新盤所屬校網為66校網,其中不乏具實力及口碑的小學,包括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保良局世德小學、青衣邨何澤芸小學等。
青衣寮肚路: 寮肚路: 青衣薈藍單日錄2宗撻訂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6,000,年齡中位數為 青衣寮肚路2025 43.8歲。 首批反應熱烈,收票超額12倍兼即日沽清,青衣新盤「薈藍」 坐落寮肚路9號,由宏安地產承建,將於次季推出市場,預計落成日期為2022年12月31日。 樓盤主打開放式的高樓底海景盤,面向綠化帶,屬單幢式設計,單位面積最大約300呎,並設主題式會所,屬小戶型上車首選。 薈藍(The Met. Azure),寮肚路8號項目 屬單幢式設計,樓高16層 (在3層基座及1層地庫之上)。 其中住宅面積約7.88萬平方呎,共提供320伙分層住宅。
青衣寮肚路: 青衣寮肚路項目命名薈藍 提供320伙 最快4月推售
港府於1970年代中期,着力改善青衣島的對外運輸及島內的道路網絡,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分別於三支香、青衣灣、門仔塘和寮肚山展開,為島上多項公營房屋計劃提供大量土地。 青衣島是香港重工業的集中地,設有造船廠、船塢、油庫及發電廠等,分佈於北部的樟樹頭、西部的茜草灣以及南部的南環。 1969年,中華電力公司位於青衣南環的青衣發電廠正式開始投產,於1998年停產及拆除,原址只剩下中華電力青衣中心。 1970年代,太古船塢及黃埔船塢原址被改建為住宅項目,原有的船廠分別從鰂魚涌及紅磡遷入青衣島西部的茜草灣,其後在青衣合作開設香港聯合船塢,船廠則位於北部的樟樹頭,設有兩個浮塢。 青衣是香港第5大島嶼,由3個海島填海而成,位於新界區葵湧以西,屬於荃灣新市鎮的一部分,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的規劃發展,已然成為了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等面面具備的大型綜合住宅區。 「薈藍」前身是青衣近長宏邨的小巴站,地盤面積0.14公頃,政府早已把這幅地納入成為210幅改劃用地之一,計劃興建170個住宅單位,最高住宅樓層200米。
青衣寮肚路: 青衣寮肚村突被納入發展範圍要清拆 區議員憂計劃延伸周邊綠化帶
其中青衣路與青鴻路交界的用地,則成功改劃為住宅用地作綠置居青富苑。 紀念柱位於錦田公路及錦上路交界的上村公園,由八鄉鄉事委員會自行斥資興建,為香港唯一由民間籌建紀念回歸的建築物。 青衣寮肚路 在紀念柱上,有時任新華社社長周南親題「擎天一柱回歸紀念」的字眼。 香港回歸紀念塔位於大埔海濱公園內,現已是大埔區的著名地標建築。
青衣寮肚路: 小學:66校網
基於歷史及地理原因,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區域,分散在青衣市中心、門仔塘與牙鷹洲、三支香、寮肚山。 青衣島在新市鎮發展以前,已經有墟市和多個農村和漁村聚落,青衣墟(又稱青衣大街)就是當時青衣島上的墟市,島上現在還有聖多默宗徒堂天主教堂、真君廟、天后古廟和達摩祖師廟及青衣大王伯公廟等宗教建築。 1974年後,隨著青衣大橋(青衣南橋)及青荃橋(青衣北橋)先後通車,青衣島的新市鎮發展亦隨即展開。 港府先後在三支香半山、青衣灣、門仔塘、寮肚山等地,進行了土地平整工程,並興建各項交通基建、公營房屋及社區設施等。
青衣寮肚路: 香港有幾多個回歸亭?盤點回歸紀念建築 散步行山路線有難有易
隨著機場核心計劃的開展,加上政府決定改善青衣的橋樑交通,青衣在10年內從只有2條跨海橋增加至7條行車橋(增建了葵青橋、長青橋、汀九橋、昂船洲大橋及青馬大橋)及供港鐵使用的青荔橋。 從前交通大癱瘓的情況在青衣已經不復出現,即使現時所有來往青衣的渡海小輪已經停航,也沒有對交通造成影響。 從前青衣的交通依賴單線雙程行車的青衣大橋,該橋原由當地重工業企業投資興建,以便方便工人往來及運送物料,另有青衣碼頭的渡海小輪,後來大橋移交政府,及後因應交通需求量大橋被擴建。 每當青衣大橋發生事故,或颱風後大量貨櫃車同時駛到葵涌貨櫃碼頭交收,青衣的交通便告癱瘓。
為了配合荃灣新市鎮青衣部份的發展,1970年代起,青衣開始發展,政府耗資1700萬港元興建青衣大橋,於1974年落成啟用,同年興建青衣島首個公共屋邨—長青邨,並於1977年入伙。 區內有青衣島最大型的公共屋邨—長康邨、青衣島首個居屋屋苑—青盛苑以及青衣島首個私人屋苑—美景花園。 青衣寮肚路2025 區內設有三個公共交通交匯處,包括長青巴士總站、長康巴士總站及美景花園巴士總站等。 區內設有三所中學、四所小學、一所特殊學校,分別有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保良局陳溢小學、青衣商會小學、東華三院周演森小學及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
青衣寮肚路: 大廈資料:曉峰園 1座
青欣臨時房屋區於1997年開始清拆,原址於2001年建成長宏邨。 區內設有兩個公共交通交匯處,包括有長亨巴士總站及長宏巴士總站。 區內設有兩所小學,分別有聖公會何澤芸小學及聖公會青衣主恩小學。 政府為了進一步發展青衣新市鎮,1980年代後期開始在寮肚山進行發展,作為青衣西路跨越山谷的行車天橋—寮肚橋於1985年及1987年分階段落成,將寮肚山半山與三支香半山連接着。
青衣寮肚路: 行車方向
四面環海的青衣,景觀開揚又寧靜,東面和北面與荃灣葵湧區隔着藍巴勒海峽,沿途能飽覽對岸荃灣、甚至深井一帶的風景;西面是廣闊的馬灣海峽,南面則對着壯闊華美的維多利亞港以及西九龍、中環IFC等城市地標盡收眼底。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曉峰園(英語:Mount Haven)是香港新界青衣島的一個私人屋苑,發展商為新鴻基地產,於1999年入伙,共有5座,提供819個2房或3房單位。 屋苑位於青衣半山寮肚路3號的山谷之中,毗鄰長亨邨,亦是寮肚山唯一一個私人屋苑。 曉峰園的單位建築面積由652平方呎至1281平方呎不等,實用率達81%至84%。
同年落成的青嶼幹線,是香港英治時期最後一項完工的大型基建工程,通車儀式由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主禮。 青衣寮肚路2025 機場鐵路的東涌綫及機場快綫於1998年通車,徹底解決了兩條跨海行車大橋的擠塞問題。 青衣(英語: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香港新界西南,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屬規劃署定義的都會區(香港市區)範圍之內,香港房屋委員會劃入擴展市區範圍[1]。 在香港行政區劃中,青衣曾經屬於荃灣區,其後與葵涌一同由荃灣區分拆出來,組成葵青區。 另外,島上還連接多條主要幹道,包括青衣跨海大橋、青馬大橋、青嶼幹線、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重要交通基建,因此,區內前往東西南北都四通八達,與香港各區緊密相連。
2005年位於青衣東南填海區的九號貨櫃碼頭的6個泊位全面啟用。 青衣寮肚路 九號貨櫃碼頭的填海工程,大幅增加了青衣島的陸地面積,大部分填海地均作港口後勤設施。 部分土地用作商住綜合發展,例如2004年落成的藍澄灣及酒店項目。
青衣寮肚路: 中學
有年輕的居民手繪街市地圖,希望為這個充滿記憶的地方能喚起市民的關注[7]。 由於本邨第三期涉及挖掘山坡的工程,導致樓宇於1989年才開始興建,當年正值和諧式建築樓宇設計面世及獲得正式使用,有鑑於此,第三期的亨怡樓及亨俊樓便改用了和諧式大廈設計。 由於這些樓宇是原本採用Y4型設計,同時開始了地基工程等理由,所以這些樓宇採用了與Y型相似的和諧二型,以節省興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