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疫苗注意事項其實不多,一般接種9價疫苗後,避免提取過重的物件。 如果出現HPV針副作用例如紅腫或疼痛,可以用冷敷去減輕紅腫及疼痛。 發燒亦是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如果出現可以服用退燒藥及使用退燒貼。 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超過一半受訪本地大學生不知道男女均可打HPV針,加上父母對HPV疫苗認知度不足,所以香港HPV疫苗接種率偏低。 男士及早接種HPV疫苗,可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從而保護你的另一半,減低伴侶因感染 HPV 而患上癌症或濕疣的機會。
專家建議,女性越年輕施打效果越好,但過去未曾接種過的女性,也建議一生中至少完整接種一次HPV疫苗,仍有預防效果。 有性行為之女性需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感染則可以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目前篩檢子宮頸癌前病變最好的方法,但根本的預防之道,應該是在尚未被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前,就注射可預防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施打疫苗後,目前追蹤10年的防禦力幾乎都可達100%。 婦女想要遠離子宮頸癌的魔爪,別無他法,定期做抹片是絕對不可輕忽的一項重要檢查。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頸癌費用2020: 切除手術
若非疫苗接種之禁忌症,建議可接種HPV疫苗,惟應列入醫師問診事項,於接種時使用23號或直徑更小的針頭,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子宮頸癌介紹2025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針對9-14歲女性接種HPV疫苗較具效益。 坊間可接種的九價疫苗,是代表能夠保護身體不感染9種HPV病毒,包括最易引起子宮頸癌的HPV16型及18型。
- 全民健保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 子宮頸癌疫苗注意事項其實不多,一般接種9價疫苗後,避免提取過重的物件。
- 此外,這些藥物的基本作用是消除身體免疫系統的辨認能力,有時會有免疫系統攻擊身體其他部位的副作用,例如會導致肺部、腸道、肝臟、腎臟或其他器官出現嚴重問題,但這些嚴重副作用的發生機率較低。
- 婦女感染HPV的年齡,和其他性病的年齡相似,與開始性交後有關連。
- 9至14歲建議接種兩劑,兩劑之間相隔5至13個月內;15歲或以上則建議接種三劑,在第一劑後兩個月接種第二劑、六個月後接種第三劑。
- 反之,懷孕時因黃體作用,持續分泌黃體素讓子宮肌肉放鬆,並抑制荷爾蒙對子宮內膜的刺激,因此生小孩次數多,罹癌風險會減少。
- 學者Richard提出,CIN可以分為輕度病變(CIN1)、中度病變(CIN2)及高度病變(CIN3)。
健保給付免部份負擔,請攜帶健保卡(證明健保身份,但不需蓋章) 。 接種二價HPV疫苗者,第1劑接種時年齡在9至14歲僅需接種2劑(2劑間隔6個月),滿15歲則需接種3劑(接種第1 劑後至少間隔 1 個月接種第 2 劑,再間隔 5個月後接種第 3 劑)。 子宮頸疫苗是預防非治療用途,兩次抹片異常請先遵從醫囑配合治療為優先,未來是否需追打疫苗亦可諮詢主治醫師。
子宮頸癌介紹: 健康檢查
除了檢測由HPV引起的潛在癌前病變或癌變組織,這種方法也能檢測到HSV(單純皰疹病毒)、滴蟲病、真菌及細菌感染等其他異常狀況。 人類乳突病毒這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會引起癌症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尤其是女性子宮頸癌、子宮頸病變 的主要原因。 主要感染的原因是透過性接觸傳染,無論男女、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 30+女士優越全面健康體檢套餐透過檢查身體狀況,評估女性生殖健康的某些要素的檢查,套餐包括:子宮頸癌檢查、子宮頸細胞感染, 適合30歲或以上女性認知全面身體健康情況。 此計劃包括血液檢驗、糖尿病評估、腎功能、肝功能測試、肝炎檢測、痛風評估、甲狀腺評估、血脂分析、關節炎檢測、子宮頸癌檢查等。
- 不論接受過哪種治療,大多數醫生會建議患者在子宮頸癌治療後,應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
- 再次強調一遍:一旦懷疑自己有HPV感染,可以考慮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並治療,女性可每三年左右做宮頸塗片檢查。
- 專家建議女性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並遵循以下原則,趁早診斷子宮頸癌。
- 至於已擴散或子宮頸癌復發的病人,化療則是其主要治療方法,很多時候多種化療藥物會聯合使用。
- 了解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並與醫生商討,有助作出更明智的生活方式和醫療保健選擇,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 感染生殖器官的HPV病毒大多能被人體自身免疫力清除,但若持續感染宮頸,細胞會出現變異,演變成子宮頸上皮內瘤,並可能隨時間發展成子宮頸癌。
Cervarix疫苗是美國醫界研發出給成年婦女使用的子宮頸癌新疫苗,研究團隊宣稱,實驗顯示效果達到百分之百,且 新疫苗在45歲以前施打都有效。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內膜移位症是由於原本應在子宮內的內膜組織會剝落並成為經血排出體外,一旦未排清並出現在體內子宮外其他地方,就會形成病變,例如在卵巢就會產生巧克力囊腫,如果在子宮肌層就會是子宮肌腺症。 子宮內膜移位症常見的症狀包括近似經痛的盆腔痛、性交疼痛、月經異常等等。 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十大最常見的癌症,以癌症致命率排名更是女性中的第9位,女士只要曾進行過性行為,在其一生中便有高達75%機會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從而引致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介紹: 疫苗注射
由於高危HPV——特別是HPV16和HPV18——與宮頸癌具有強關聯性,科學家開發了針對宮頸癌進行防控的HPV二價疫苗。 所謂二價,是指一支疫苗可以用於預防HPV16和HPV18兩種病毒型。 HPV疫苗的交叉保護能力比較差,也就是說注射含HPV16和18抗原的二價疫苗並不能預防其他HPV的感染。 目前市面上HPV疫苗還有四價(6、11、16和18)和九價(6 、11、16、18、31、33、45、52、58)兩種(圖8)。 雖然病毒的傳播可以誘發癌症,但是由於免疫排斥的作用,一般認為癌症是不能通過癌細胞在人與人之間的轉移而直接傳播的。
子宮頸癌介紹: 女性婦科身體檢查推介2023 | 預防乳癌及子宮頸癌!8間婦科檢查體檢中心比較婦檢項目 (附體檢優惠連結)
如果是早期的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介紹 存活率可高達90%;而後期的存活率則大大降至10至20%。 子宮頸癌介紹 這些因子包括病灶是屬於輕度或重度、該婦女將來是否要生育、婦女的年齡和一般身體狀況、婦女及醫師的意願等等。 輕度的可能不需要做進一步的治療,尤其是如果不正常的區域已經在做切片時完全移除時,但她需要接受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及骨盆腔檢查。 當癌前病灶需要接受治療時,醫師可能會採用冷凍手術、電燒法或雷射手術以消滅異常的組織而不會傷害鄰近的健康組織。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
即所謂的「白帶」,正常婦女的陰道,本來就有分泌物存在,但如分泌過多、帶有異味或臭味時,都應該加以注意,尤其白帶中混合少許血絲現象存在時,就是所謂的「血帶」, 更要謹慎,應立刻找醫師檢查。 【註1】有關子宮頸原位癌的分期約略如下,讀者若想更進一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上網查詢或到各大書局,有許多這方面的相關書籍可參考。 接種後應原地休息 30 分鐘,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再離開,如果之後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形都請通知衛生單位。 九價嘉喜9:男女性皆可接種,9-14歲接種兩劑約12,000元,15-26歲接種三劑約18,000元。 凡訂購基本、進階或全面婦科檢查,加HK$199 可換購以下體檢套餐 (48項檢查)。 如在網上訂購,請在備註指明要加HK$199 體檢,謝謝。
子宮頸癌介紹: 癌症基因監測計劃
這種測試須要定期進行,用於沒有陰道症狀的人士當中以偵測早期細胞病變。 如果在子宮頸細胞檢驗上發現不正常的 細胞,便需要作進一步測試以確定有關病變是否嚴重。 一 般來說,婦女只需要接受簡單的門診治療便可以阻止癌症形成。 如果這些早期的細胞病變不加處理,它們可能會發展成癌症。 在檢查 測試時發現的異常情況不可作準 , 有關婦女必須經由診斷測試以確定子宮頸是否有病變。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頸癌的分期
化療藥物會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損害身體正常細胞,導致某些副作用。 大部份副作用是短期的,在治療結束後就會消失,但有些副作用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是永久。 化療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噁心和嘔吐、食慾不振、脫髮、口腔潰瘍、疲倦等。 由於化療會損害骨髓的造血細胞,因此血細胞指數可能會變低,令感染風險增加和出現貧血等。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頸癌疫苗介紹及常見問題
醫生:我發覺來打疫苗的年紀都比較大,可能是母親、或者曾經感染過 HPV 病毒,她們深知病情的可怕之處。 這種疫苗十年前登陸香港時,目標群組是9至25歲,當時包含了四種 HPV 病毒,HPV 病毒當中兩種是致癌的。 體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胃部不適、腹瀉或稀便、噁心和嘔吐、皮膚輕度發紅或脫皮、放射性膀胱炎、陰道疼痛、月經改變、貧血、血小板減少症等。
子宮頸癌介紹: 症狀
由於子宮頸癌前病變或癌症初期很可能是毫無症狀的,因此我們只能利用一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來觀察子宮頸細胞在這一年的時間中是否發生可疑的變異,以便在細胞即將變異成癌細胞時處理,或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子宮頸癌介紹 早在 12 歲的時候,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已經達到巔峰了,接著就開始逐年下降。 因此,在體 內免疫系統達到巔峰時,注射疫苗便可使其產生較高濃度之抗體。 根據研究指出,10-14 歲的女生在注射疫苗後,所誘發的抗體濃度是 歲女生的兩倍以上。 子宮頸癌可通過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與早期篩查的方式進行預防。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預防接種者被人類乳突病毒的16與18亞型侵犯,可由此預防70%的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介紹: 婦科檢查推薦2023:美邦醫學體檢中心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子宮頸癌一直是國人女性癌症十大死因。 而子宮頸癌有超過70%是由HPV第16、18型所引起的。 HPV全名為Human papillomavirus,也就是人類乳突病毒。 HPV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的發生有關。
而這些國家的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無法做到很詳盡的治療前評估及治療。 因此FIGO堅持子宮頸癌的分期只是為了比較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治療的指引。 目前國民健康署建議30歲以上的婦女,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是未滿30歲但已有性行為3年以上的年輕女性,可考慮選擇自費檢查,以確保健康。 子宮頸癌介紹2025 早期子宮頸癌的標準治療是手術療法,臨床分期IIA之前的子宮頸癌,通常會進行根除性子宮切除手術,以及骨盆淋巴廓清手術。
第一期上表示癌細胞已穿透基底膜而到了間質細胞,但是只有表淺的浸潤,其侵犯深度應不超過5mm ,水平侵犯範圍應不超過7mm。 若已超過此範圍而仍侷限在子宮頸,則算是一期下的子宮頸癌。 至於已經接種過的人是否需要補打,目前都還沒有很明確的資料可以斷定,但隨醫療與科技不斷進步,疫苗可防範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頸抹片
開始性行為三年後的女性應開始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其後每年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如連續三次篩檢結果皆為正常,可以延長為每 3年一次。 流行病學證據顯示,人類乳突病毒的持續感染是導致子宮頸癌的必要條件 。 一般婦女的HPV感染率約為10-15%,但是幾乎99.7%子宮頸癌組織都可以偵測到人類乳突病毒。 30-65歲婦女如人類乳突病毒檢測是陰性反應可5年再測。 早期子宮頸癌可採取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治癒率將近百分之百,第3、4期除了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摘除骨盆腔淋巴腺,同時搭配化療及放療,降低復發率。
子宮下垂最嚴重的程度可以使子宮體都掉露到陰道外,通常需要醫生運用陰道內診,即利用陰道壓嘴將陰道張開作內部視診。 子宮頸癌疫苗較常見的副作用是接種部位疼痛紅腫、發燒、噁心以及暈眩等,少數接種後發生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之案例,如果有出現相關不適的症狀,請儘快詢問醫師或藥師。 子宮頸癌的形成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其傳染的方式主要是以性行為感染為主。
若病患已有主動脈旁淋巴腺轉移合併腰薦椎神經侵犯,則病患會呈現腰測或臀部疼痛症狀。 如果病患有血尿或肛門出血症狀則代表可能有膀胱或直腸侵犯。 網絡上有關於婦科疾病例如子宮頸癌的風險評估健康問卷,但準確度未經證實,只供初步參考之用。 女士可於日常生活多加留意自己有否出現以上提及的症狀,若出現任何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生專業意見,接受適當的檢查以作診斷。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是罹患子宮頸癌的主因,女性若長期感染高致癌型HPV病毒且無法自行清除,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將大幅增加。
醫師表示,若符合年紀限制,即便是性生活單純,都建議民眾都應施打HPV疫苗,以預防該病毒引起的相關疾病,並降低六、七成的罹癌風險。 由於HPV感染主要是性行為引起的,最理想的接種疫苗時間就是在初次性行為前,最早可接種子宮頸疫苗的年齡是九歲。 理論上,從沒有性經驗之女性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可以獲得疫苗保護之最大效益,但已有過性行為之女性仍可施打,不過,若於接種疫苗之前即已感染疫苗所含之人類乳突病毒型別,疫苗即無法預防發生因已感染型別所引起之疾病。 不建議懷孕及計畫懷孕之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若婦女注射後意外懷孕,則須停止注射並繼續追蹤其對孕婦及胎兒的安全性,待生產結束,再繼續施打。
初期子宮頸癌的適當處理模式:應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主。 子宮頸癌介紹2025 手術後病理若具危險因子,可同步施行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減低再復發機率。 較晚期子宮頸癌的處理模式(FIGO Stage IIb及IIb以上):目前標準治療是同步施行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以取代過去單獨放射線治療;同步治療效果最佳,同時能延長病人存活率。 子宮頸癌介紹2025 百分之七十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第16和18型這兩種病毒導致。 生殖器的HPV主要經由性接觸感染,當子宮頸內細胞受到HPV的持續侵襲,就有可能導致細胞變異,引發子宮頸上皮內瘤,經過一段長時間後,就有機會發展成為子宮頸癌。 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簡稱 HPV 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是一種預防性疫苗,能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因感染 HPV 而引致的癌症和疾病。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
婦女感染HPV的年齡,和其他性病的年齡相似,與開始性交後有關連。 可是其他開發中的國家,感染率不一定隨年齡而減少,其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連:抽菸草、多產、長期使用避孕藥、各種性病、慢性發炎,營養不良、免疫等因素,促使HPV常存在子宮頸增加引起子宮頸癌的機會。 任何人使用他人之密碼或帳戶,無論該用戶知悉與否,所造成之任何損失,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將不負任何的責任。 2.4 為特別保護18歲以下的人士之個人資料,本網站建議18歲以下的用戶於獲得其家長或法定監護人許可後方可向GoSmart Channel提供其個人資料以登記帳戶。 HPV引發癌症的過程是一個漫長和緩慢的過程,已有性經驗的女性三到五年才可能產生比較明顯的病變。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頸癌期數及存活率
如果病患有膀胱或直腸不適症狀,或甚至有出血現象,則應該安排膀胱鏡以及直腸鏡檢查。 根據NCCN指引,膀胱鏡以及直腸鏡在臨床分期IB2以上應該被列入考慮進行此項檢查。 子宮頸癌介紹 子宮頸癌初期大多沒有先兆,由於較難及早發現,患者往往在患病中至晚期或癌細胞擴散後,才會出現症狀,若出現以下症狀應盡早求醫。
「假陰性」是指檢驗把異常的子宮頸狀況判斷為正常,可能在抽取樣本、處理樣本或化驗時出現問題。 因此,即使最近一次子宮頸細胞檢驗結果呈陰性,女士仍須定期接受檢驗,以便及早發現及治療早期的子宮頸細胞病變。 完成免費登記後,用戶可於「子宮頸普查資訊系統」查閱檢驗紀錄,和定期收到覆檢提示,而協助你進行子宮頸檢查的醫療機構亦可在你授權下查閱檢查紀錄,並為你提供跟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