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前幾天大雨,當天石澗水源充足,潭水更非常清澈,我們都忍不住跳進水裡。 南涌是位於香港的新界東北的其中一條客家村落。 「涌」是指鹹淡水交界的地方,故此路線能眺望沙頭角海,途經南涌河。 在天后宮外可觀賞白鷺棲息的鴉洲,沿於其豐富的自然生境,遊人可在南涌遇見豐富的生態物種,渡過悠閒的午後時光。 路段平坦,但由於路程較長,建議自備適量食物,適合有郊遊經驗的輪椅使用者前往。
- 路線的前段沿著海傍前行,可遠觀沙頭角海和鴉洲的鷺鳥林,後段則可近賞南涌河、魚塘和紅樹林的景致,以及在此棲居的多種蝴蝶和蜻蜓等,惟全程路段與車道並行,必須留意往來的車輛。
- 南涌是新界古村之一,包括楊屋、鄭屋和羅屋。
- 緩攀山徑後,可清楚看見鹿頸和南涌一帶的村落、農田與魚塘,更可遠眺沙頭角海和沙頭角一帶。
-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 亦 由 於 鹿 頸 與 南 涌 貼 近 邊 境 禁 區 , 多 年 來 均 沒 有 大 型 發 展 , 尚 能 保 存 其 鄉 郊 面 目 。
中途亦有士多供大家稍作休息,來到這裡大家已經完成了一半路程。 從士多旁邊轉入車道,沿路可以見到不同品種的昆蟲和植物,再前行可以見到公廁(暢通易達洗手間)。 在這裡輪椅使用者可以考慮再沿小路前進或回程,若再沿小路前進的話會有一點斜坡,如果大家沒有信心的話就請回程。
南涌郊遊徑: 南涌郊遊徑
要翻越此屏障,必須跨越八仙嶺、黃嶺或屏風山,當中以屏風山最為簡單。 屏風山亦有兩路下降至平山仔,行者多取往鶴藪水塘之石砌山徑,亦可從山間斜坡草莽間下走至南山尾廢田再接平山仔。 在南山與屏風山之間的山徑下降,依屏鶴石澗右側山脊而行,不出鶴藪灌溉水塘而東行至平山仔。 地圖上顯示有兩條路線可以離開龜頭嶺,第一條就是原路折返,第二條就是從山頂向西南方下降,兩條路線都是接上山腰的南涌郊遊徑。 我們原先打算走第二條路線,但愈行就愈不對路,我們竟走進了密林之中。 在林中,我們只可以勉力地跟從前人走過的痕跡,留意掛在樹上,但顏色已經被沖淡的絲帶前進。
最後原路折返至沙頭角公路,再左轉至巴士站。 南涌郊遊徑2025 在鹿頸路近南涌下車後,沿車道往衛奕信徑方向行走。 由此沿郊遊徑前進,微微上升,先後兩次橫過屏南石澗。 沿徑右轉(左方山徑可上攀至屏風山)下走,經新屋仔村再走至丹竹坑乘車離去。 黃嶺山脈作為新界東北之屏障,處於沙頭角海與吐露港之間,分隔南涌鹿頸與汀角。
南涌郊遊徑: 香港機場食早餐
南涌郊遊徑始於南涌,終點為丹竹坑,途經約四百多米高的龜頭嶺,雖屬頗為艱辛的路段,但景色多變。 南涌是新界古村之一,包括楊屋、鄭屋和羅屋。 過了羅屋的分路口不久,便是南涌郊遊徑的起點。 緩攀山徑後,可清楚看見鹿頸和南涌一帶的村落、農田與魚塘,更可遠眺沙頭角海和沙頭角一帶。 在到達老龍田前,有一段山徑依屏南石澗而上。 過了老龍田,便要攀登最辛苦的連綿梯級,走至一個與龜頭嶺相對的無名小山峰,及後緩緩下降到平頂坳。
村落原以農業為主,後棄耕養魚[1],現時該地仍多建魚塘。 郊遊徑由羅屋起,跨越屏南石澗,再繞過龜頭嶺下降至丹竹坑,全長約5.5公里。 是日閒遊,只為身心放鬆,不為探奇,呼朋引伴,無須趕路,只管擔天望地。 看看手錶上的高度計,再校對指南針方向,大概可從地圖上估算現在身處位置。 我們確定好前行方向,一步步的離開蠻荒境界。
南涌郊遊徑: 南涌郊遊徑 Nam Chung Country Trail
而漁護署的郊野樂行網站,對於鍾愛香港郊野的市民及旅客,更是不可多得資訊寶庫。 郊野公園及郊野保育特別地區佔香港總面積達四成。 這些珍貴而無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分佈於不同地區,讓所有人都可享受大自然的景致,必須加以保護。
- 現時該地的魚塘已然荒廢,而塘邊正進行復耕,主要種植南瓜、冬瓜、檸檬、火龍果和水稻等農作物。
- 新界北早已被一幅無止境的樓牆圍封住,今日感受最深。
- 在獅頭嶺真的不用排長龍,輕易便上到小巴,確實開心。
- 南涌郊遊徑初段緩而不急,只有在上攀龜頭嶺一段較費力。
- 郊野公園及郊野保育特別地區佔香港總面積達四成。
- 右轉進入鹿頸路,沿著車道走至停車場後,可先在天后廟前的樹蔭稍作休息。
蜿 蜒 的 鹿 頸 路 大 部 份 路 段 為 單 線 雙 程 行 車 , 駕 駛 時 要 特 別 小 心 。 於郊遊徑初段可見看見南涌和鹿頸的村莊農田,以及沙頭角一帶的鷺鳥林。 屏南石澗是香港九大石澗之一,由屏風山流向南涌因而得名。 石澗遍佈獨特的壺穴,亦有數個瀑布和水潭,是觀察淡水河溪生態的好地方。 隨後郊遊徑漸漸上山,經過龜頭嶺和屏風山,可以看見茂密的次生林。
南涌郊遊徑: 郊遊徑
郊遊徑以新屋仔村附近為終點,村內有水田、荷花池、果樹、水溝等,俱是不同生境。 我們先由鹿頸進入南涌郊遊徑,之後再往龜頭嶺。 南涌郊遊徑只要5.5公里,約2個半小時就可以行畢全程。 南涌郊遊徑難度不高,風景也算不錯,該徑會橫跨屏南石澗。
南涌郊遊徑: [無障礙郊遊路線] 沙頭角 鹿頸 南涌 屏南石澗水壩
花約一小時行至郊遊徑的最高點 南涌郊遊徑 (可找小徑上龜頭嶺),最後花約個半小時至丹竹坑,再多走15分鐘至獅頭嶺小巴總站離開。 離開郊遊徑後,居民說可在路口等小巴,我們怕滿座,所以由丹竹坑行至獅頭嶺,小巴總站在王氏宗祠旁。 南涌郊遊徑2025 需留意沿路也沒有小巴站或56B小巴的指示,可跟著下方的路線圖行至獅頭嶺等小巴。 靠近東北邊境地區的南涌,並非高山急流的絕景山徑,反而保留了紅樹林、淡水沼澤等濕地風景,在荒廢的魚塘與農田中找到昔日山村水鄉的老香港。 這裡不只像一幅山水畫,由紅樹林、淡水沼澤及魚塘形成的生態環境,更讓起點附近的沙頭角海成為鷺鳥天堂,每年3月至8月期間可看到不同的鷺鳥出沒。 這日的行程終點原訂在南涌亭,但由於到達時時間尚早,便再繼行至屏南石澗水壩。
南涌郊遊徑: 路線圖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南涌郊遊徑2025 Sir 的努力!
南涌郊遊徑: 離開 龜頭嶺
河 兩 旁 零 星 散 佈 幾 條 鄉 村 。 南 涌 是 一 條 水 量 豐 富 的 河 流 , 可 惜 已 截 流 並 把 水 源 引 領 到 船 灣 淡 水 湖 。 由 於 水 源 驟 減 , 農 地 因 而 荒 廢 , 並 改 為 休 憩 用 漁 塘。 南 涌 路 初 段 兩 旁 , 盡 為 沼 澤 與 紅 樹 林 。 電動輪椅使用者小亮:南涌這條路線沿路都是平路,沿途景色優美,但電動輪椅無法駛上行人道,需要沿著車道前往。 南涌郊遊徑 沿鹿頸路前行已經可以見到沙頭角海一帶景色,建議大家不妨帶備望遠鏡。
南涌郊遊徑: 南涌郊遊徑 (南涌 – 丹竹坑)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南涌郊遊徑2025 此路可以走小路登龜頭嶺山頂,但當日多雲及大煙霞,能見度不高,便繞山而過了。
南涌郊遊徑: 南涌郊遊徑 賞花生態遊
在南涌巴士站下車後,往沙頭角邊向前行不久,即見斜道供越過沙頭角公路。 右轉進入鹿頸路,沿著車道走至停車場後,可先在天后廟前的樹蔭稍作休息。 及後轉進士多側的馬路(即往衛奕信徑終點的方向),一直走至南涌亭。
南涌郊遊徑: [郊野樂行精華遊] 新界北區 南涌郊遊徑
於老龍田後山徑急升,是攀登龜頭嶺以東的高地。 往平頂坳之途,可望見屏風山北坡平緩地勢,山脊匐伏如蛇行。 努力踏上碎石坡後,便是屏風山以北的衛奕信徑。 南涌郊遊徑的上山石級越行越有越斜,間中走近屏南石澗小休回氣。 步道簡樸自然,冇多餘的新式路牌,非常合心意。 今天由南涌起步,走約20分鐘至南涌郊遊徑入口,行約半小時至屏南石澗。
除了澗道及山谷景觀外,其沒有過分修飾的山徑,也讓郊遊徑保留著自然風味。 南涌郊遊徑初段緩而不急,只有在上攀龜頭嶺一段較費力。 沿途安靜而不幽黯,兩度橫越優美的屏南石澗;其後視野更寬,可將龜頭嶺與八仙嶺及黃嶺間的山谷納入懷抱。
南涌郊遊徑: 路線: 沙頭角公路 › 鹿頸路 › 南涌 › 屏南石澗水壩 (原路折返)
在密林走了約一個小時,終於來到了公主山一帶,重見天日的感覺真好。 因為公主山附近是龍山隧道的地盤,當地大興土木,塵土飛揚,我們發現山邊有工人開闢的工程小徑,於是由此下降至沙頭角公路離開。 我至今都不知道為何這山要叫龜頭嶺,它既不似烏龜頭,也不似男士器官,但是山頂風景的確是世界級。 上山當日竟然是晴空萬里,往北望,可以望到深圳的鹽田港口及整個大鵬灣。
南涌郊遊徑: 龜頭嶺 上風光
我估計問十個人,九個都未曾聽過,也不知道這個它在何處。 我都是聽曾到過該處行山的朋友推介,得知新界東北,鄰近鹿頸及南涌郊遊徑的龜頭嶺,風景絕佳。 但要看幽美風景,必先要付出辛勞汗水,然而今次登上「龜頭」,難度也超乎我預期。 鹿 頸 與 南 涌 均 為 北 區 的 鄉 村 , 接 近 沙 頭 角 邊 境 禁 區 。 由 於 有 道 路 連 接 區 外 , 此 兩 聚 落 尚 有 不 少 民 居 。 其 他 沒 有 馬 路 連 接 的 村 落 則 難 以 逃 離 荒 廢 的 結 局 。
南涌郊遊徑: 南涌郊遊徑 (南涌 – 丹竹坑)
之前在實地考察時,雖然已知道這裡的行人道較狹窄,但估計仍足夠讓輛椅使用。 但小亮的電動輪椅比以往所試的輪椅為寬,僅足夠讓他的輪椅以極緩慢的速度行進,故在車道行駛反而相對安全。 可幸在此往來的車輛的行駛速度一般也較慢,整體仍不算危險。 南涌郊遊徑 南涌郊遊徑2025 其實在計劃無障礙路線時,也發現很多非市區的行人道都甚是狹窄,部分路牌或燈柱更設置於行人道的中間位置,這些路線也往往因此而暫時擱置,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