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教職員生可以透過本系統快速存取常用服務,包含行動刷卡、iLearn、我的課表以及圖書館等資訊化服務。 點選左上方的地球圖示可以看到公開的訊息與各單位的資訊;右上方的選單則是可以快速回到首頁功能,並可以制定功能排序以及功能顯示與否。 透過 3D 建模軟體與空間資訊工具,進行環境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應用,使學生具有實作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服務的能力。 藉由不同領域教師專長的結合,開設金融專業和資訊科技結合之混成課程,讓學生能更有效應用金融科技相關技術。
- 城市樣貌百百種,在物聯網、大數據、AI人工智慧、5G通訊、雲端運算等創新科技的帶動下,開啟更多對於未來智慧城市的無限想像。
- 逢甲大學遷校西屯後,開啟了西屯區一帶生活圈,從學生能夠滿足的生活機能到觀光客人來人往的夜市商圈。
- 4門物理線上課程,提供完整的物理實驗教學和多元的實作探究,更在「物理實作量測App」方面突破被他人限制的框架,讓學員能自行撰寫、落實應用。
- ATCC是個讓全國大專院校在學學生和參與活動的企業合作的平台,活動採取【企業出題,學生作答】形式;由企業提供真實的商業議題,交給學生思考、研究,並設計規畫出相關的解決方案。
- 打破學系框架、跨領域跨系所選課,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主導權,在輔修、第二主修及A進B出的創新學制中,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模組,並能同時擁有2種以上跨領域專長。
- 行銷斜槓中文,讓你秒寫出打動人心的行銷文案;資訊斜槓財金系,讓你成為未來智慧金融科技爭搶的核心人力。
- 教育部5月17日公布第一年(112年) 的經費分配,逢甲大學獲得新臺幣1.48億元補助,位居全國綜合私校第二名。
資訊電機學院全數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畢業生學歷與國際接軌,充分提升學生在資電通領域的技術能量。 透過學院特色計畫及各項專案計畫的規劃執行,結合人工智慧、雲端科技、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等技術,增進產學互動,加強國際交流,力促學涯職場無縫接軌。 以完整的商管教育體系為基石,且擁有多元化的商業創新課程與教學教材,及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授課師資,系所學程多樣,亦協助安排學生至國際知名大學進行交換、雙聯學位等國際交流合作,以提高國際移動力並開展國際視野。 本院具備完善的企業實習制度、多項獎助學金補助相關制度,以利學生安心就學、提升就業競爭力。
逢甲ilearn: 跨領域學習
鼓勵學生於在學期間申請搭配具學分的實習課程,即早體驗職場,強化實務知識與能力,更要學生「好就業,就好業」。 現有170個社團,依其性質分別為自治性(系、所、學程學生會)、服務性、學藝性、康樂性、聯誼性、運動性等類別,也依後面五項分設五個委員會,協調社團事務。 逢甲ilearn 由逢甲大學琴韻吉他社舉辦的「逢韻獎吉他歌唱大賽」(前身為逢甲民歌大賽),成立於1977年,為台灣大專院校最早的民歌性社團之一;現已進行到第45屆[7]。
- 因應氣候環境變遷、產業科技變革、世界局勢改變,城市應與時俱進持續創新,由逢甲大學與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共同主辦的「2023城市趨勢國際論壇-未來台中:城市.
- 透過三維建模軟體、空間資訊系統工具、航遙測影像處理技術,進行城市建物的立體化、分析與應用,並透過VR技術模擬城市之發展與變遷。
- 1961年2月,董事會奉准備案,董事為丘念台、楊亮功、蕭一山、凌鴻勛、陳泮嶺、賈士毅、相菊潭、藍文徵、邱樹森、李青雲、邱欽洲、陳會瑞、邱伯璘,蕭一山為董事長,陳泮嶺出任首任校長。
- 民國111年改制為「親善大使團 Congenial Ambassabor Association 」。
- 逢甲大學學生會依照大學法及逢甲大學組織規程等相關法規成立,採用三權分立的架構來運作,由行政中心、學生議會、評議委員會三個機構組成,所處理事務涵蓋整個校園及社團公共事務。
- 1961年7月,獲教育部核准立案招生,校名「逢甲工商學院」,初設土木、水利、會計與工商管理四系,但學生先借北屯國小教室上課,校址設在台中市北屯區廍子里(今中臺科技大學校址),隔年8月決定遷校於西屯區現址。
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以培育具備全球移動力國際級人才為宗旨,專辦2+2雙學士學位國際專班,與國外合作大學以相互認可標準實施一套完整課程,學生二年就讀逢甲,二年就讀國外大學,滿足兩校畢業條件後取得雙邊學位。 國際學院合作之國外學校遍及美、澳且涵蓋工、商領域,包括美國普渡大學、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並持續與英國雪菲爾大學等世界百大名校洽談合作。 在求快求準的5G時代,我們透過感知裝置,蒐集、整合及分析校內各項設備/系統資訊,達到管理自動化及智慧化,全面提升學校行政效率,並支援教學研究。
逢甲ilearn: 學校象徵
結合金融專業、產業需求及資訊科技,由企業出題、企業檢核,透過與企業共構主題實作之模式,強化學生在金融實務上的應用。 ROSO Coop數位製造合作社與創能學院合辦系列跨領域課程,提供學生從基礎數學與幾何運算、材料開發與應用以及搭配機械手臂的進階應用實作。 1961年,中臺灣地方仕紳與丘念台、楊亮功、蕭一山,為紀念丘逢甲開始籌辦學校。
本課程提供理解世界經濟趨勢的核心概念,剖析各國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前瞻議題,以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 透過三維建模軟體、空間資訊系統工具、航遙測影像處理技術,進行城市建物的立體化、分析與應用,並透過VR技術模擬城市之發展與變遷。 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與辛辛那提大學IMS中心技術合作與交流,利用工業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促進本校產學合作能量。 全面普及學生基礎程式設計及程式邏輯應用,從大一新鮮人開始即規劃一系列課程,規劃了四階段Apps課程,從基礎實作、進階實作、中階課程與高階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程式設計應用能力。 打破學系框架、跨領域跨系所選課,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主導權,在輔修、第二主修及A進B出的創新學制中,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模組,並能同時擁有2種以上跨領域專長。 與全球學術社群同步,提供海量學術電子資源(電子書、電子期刊、電子資料庫等優質館藏),透過一站式(One-stop shop)檢索服務,讓你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進行研究與學習。
逢甲ilearn: 教室問題與設備狀況 (Full Time)
教育部5月17日公布第一年(112年) 的經費分配,逢甲大學獲得新臺幣1.48億元補助,位居全國綜合私校第二名。 開發者「Feng Chia University」指出 App 的隱私權實務可能包含下方描述的資料處理。 襯在古錢之後的齒輪圖案代表工商學院,外圍以四端突出,標示該校成立時是由土木、水利、會計、工商管理(企管)四系所構成。 在「看遠一點、看高一點」的教育胸懷下,近年成為全國各項排名中異軍突起的黑馬;創校逾60年的逢甲大學,現在要起飛迎向另一片的天空。
逢甲ilearn: 學生專區
讓國際學生有一年的時間充分提升華語能力、探索並銜接興趣專業和適應異國生活,並於大二時分流至感興趣的科系就讀。 建築專業學院強調國際化及專業實習,邀請海內外知名大師蒞院講座,結合亞太及歐洲知名大學及事務所,充分提供國際移地教學及實習機會。 開設產業巡禮、創新產業論壇、新商業模式、商業創新專題等實體課程;配合MPP或AWS的線上智慧學習及智慧營運、全球商學趨勢、創新成本與財務策略等,培養設計AI時代下的新商業模式,協助企業實現最大價值。 台灣校園中最大的設計與智慧製造工場,場域共建置7臺大小不同之機械手臂等相關機具,以設計美學、跨領域整合和智慧機具及機械手臂製造為主軸,邀請中部地區相關產業一起合作發展智慧營造,提供學生創新設計與機械手臂操作的學習機會。
逢甲ilearn: 創新場域
今年的畢業典禮以「Self On 綻放自我」為主題,學校特別為應屆畢業同學在春雨塘旁設計了一面近20公尺的姓名牆,歡迎所有畢業生找出自己姓名,拍照留念。 而當晚歡樂爆棚的草地音樂會加上近80攤國際市集,讓畢業生在一個有吃有喝,又有學生喜歡樂團相隨的仲夏夜晚,隨著音樂搖擺、品嘗各地精緻美食,今年的應屆畢業生用美食告別大學時代,這絕對是逢甲大學獨有的特色。 於1992年11月4日在學生活動中心的例會中,由學委及科委提出體制改革芻議,並由學生活動中心及學生代表會合組特別委員會來從事學生會籌備工作,在1994年5月3日經全校同學選舉產生第一屆學生會正、副會長暨學生議員。 第一屆正副會長及議員於5月21日就職,6月3日正式廢除學生活動中心及學生代表會。 2022第11屆「亞洲建築新人戰」國際大賽於11月19到20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線上設計交流工作坊與總決賽,由7個國家建築專家學者組成國際評審團,從23位入選者中評選出最後優勝作品。 本校建築專業學院大三嚴晨瑀同學,在評審的三輪投票中脫穎而出,與首獎以一票之差,獲銀獎肯定。
逢甲ilearn: 研究單位
具備完整的工程、科學相關學系,教學導入CDIO與Design Thinking的專題式學習,致力於人工智慧融入工程教育的創新教學,培育學用合一能協助產業創新轉型的跨域人才。 逢甲ilearn2025 全數學系及學位學程通過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學歷獲國際認可。 推動無現金校園、全校區暢通的無線網路;發展磨課師、學系核心精熟等數位課程,並提供多元線上學習資源,讓全校師生零時差的自主學習。 因應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與產業發展趨勢,培育深耕專業及跨域整合兼具的金融專業人才,導入金融科技為全院共同輔修課程模組,發揮跨域結合之乘數效益,建構學生跨領域專業競爭力,成為金融科技趨勢發展重要人才。 大二寒假結束後,我和四位跨系組員到台北參加「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
逢甲ilearn: 線上服務 (Full Time)
整合校園資訊服務於My FCU、行動逢甲、iLearn2,每個師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利用資訊化工具,悠遊雲端、自主學習。 用於智慧無人自駕車的比賽教學型機器人、智慧棋手的手臂型機器人、服務導覽型的互動型機器人,不同機器人的運用與學習。 師生共組團隊,讓有創意思維的學生在經驗豐富師長帶領下,持續參加競賽,累積實作技巧,激發潛力,成為App程式設計菁英。 逢甲大學(英語:Feng Chia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臺中市西屯區的私立大學,學校前身是1961年由中臺灣地方仕紳為紀念抗日人士丘逢甲先生而創辦的「逢甲工商學院」。 現為優久大學聯盟、清華五校聯盟以及中臺灣大學系統之成員學校,目前在學生近2萬餘人,是中部地區學生數最多的大專院校。 大學就該大大的學,一個主修、二個輔修,畢業學分不變,自由混搭的自主學習;主修企管、輔修統計+外文,四年變身秒懂大數據的高階企業管理達人。
逢甲ilearn: 服務台
利用Google 逢甲ilearn like整合檢索系統,提供便捷取用管道,彈指之間輕鬆獲取學習資源,掌握新知脈絡,智慧學習。 尊重智慧財產權,重視校園學術倫理自律,提供文稿原創性比對服務,協助檢視論文報告內容相似比例,鼓勵師生學術合理引用,提昇研究效率與成果能見度。 重要課程錄製上網,由基礎學科延伸至專業與核心課程,是同學們複習和預習的最佳管道。 4門物理線上課程,提供完整的物理實驗教學和多元的實作探究,更在「物理實作量測App」方面突破被他人限制的框架,讓學員能自行撰寫、落實應用。
逢甲ilearn: 校園景色
第一校區、福星宿舍共同開放空間WiFi全覆蓋,以高密度網路連線能力設計,達到高速與穩定的無線品質,滿足全校師生對網路資源的需求。 平常使用行動逢甲就是為了快速的打開ilearn、Myfcu、跟自主健康管理系統,更新之後就只剩一些沒什麼用的功能…不太懂這樣更新的用意。 逢甲領先全台頂尖大學獲Apple公司認證,為全台第一家區域教育中心(RTC),也是全台唯一可以辦理Apple認證課程之大學。
逢甲ilearn: 國際級成就
人文社會學院推動課程專題化,實施CDIO創新教學模式,並推動人工智慧、使用者思維設計,導入科技媒體及數位資源,結合人文社會之專業領域,發展跨域多元之競爭力,強化產學合作資源,培養學生成為產業升級所需之人才。 ILearn2.0主要的改變在於授課教師能更彈性規劃教學設計,而新平台單頁式的呈現方式更貼近社群網站模式,增加學生使用的親和性。 在平台使用上,為能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教學資源中心重新檢視並規劃網路教室的功能區塊、資源分類與版面配置,並重新編排課程、FCU課務工具等模組,讓使用者可以更輕易找到所需運用的資源。 在操作介面上,網路教室新舊版本因系統核心架構不同,使用者操作方式有些許改變,已針對不同功能性舉辦多場次的教育訓練進行說明,開學後仍將持續開設不同的教育訓練課程,以協助師生儘快熟悉新系統功能。
開啟NID、新生入學重要日程表、MyFCU填寫新生綜合資料卡、宿舍抽籤登記、機車停車證抽籤登記、健康檢查資訊、新生活動資訊、兵役資訊、學校相關資源說明。 超過200萬冊以上電子書,打造數位校園閱讀環境,師生可悠遊雲端書海汲取知識能量,培養終身學習的未來續航力。 逢甲大學112級畢業典禮於6月17日下午在啟垣廳隆重舉行,這是三年疫情後,第一次盛大舉辦的全校畢業典禮,除了正式典禮外,還有一場壓軸的草地音樂會!
民國111年改制為「親善大使團 Congenial Ambassabor 逢甲ilearn Association 」。 並以「以禮走遍天下」的觀念推廣社會服務,期許每位加入的團員都能在各個方面對禮儀更加精進,除了承接校內活動外,也會協助公家機關、私人企業活動。 完整與安全穩定的高效能機房環境,提供安全防護、監控服務、效能管理等服務,使師生能全心投入教學研究和學習,提升自我能力。 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結合概念展示、主動學習、創意發想與設計實踐的場域,提供學生寬廣的設計視野,是CDIO創新教育理念的重要體驗環境。
城市樣貌百百種,在物聯網、大數據、AI人工智慧、5G通訊、雲端運算等創新科技的帶動下,開啟更多對於未來智慧城市的無限想像。 逢甲打造全台首座智慧城市校園示範智慧場域,並開設場域系列特色課程,善用科技擘劃智慧城市的生活藍圖。 與國內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探討產業最新發展和技術應用,並藉專題實作演練,培養學生與就業接軌之能力。 逢甲致力於發展「機器人聚落」、「智慧化辨識系統」及「感測資訊整合」,透過AI技術導入感測器,搭載辨識運算能力,再回傳雲端分析,拓展機器實現跨任務學習的能力,讓機器能像人類般藉由經驗累積達到學習成長。 民國94年隊名改為「親善志工隊 Congenial Volunteer Team 」。
逢甲ilearn: 系統管理工作專區
逢甲戰神鷹(FCU the 逢甲ilearn fighting eagle),身高200cm、體重85kg的大型老鷹玩偶,球衣背號61代表逢甲大學於1961年創立[4]。 舞台劇實作課程流浪漂泊的白馬舞台劇在台中歌劇院演出,登上國家級殿堂是每一位藝術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殊榮,更何況我們在就學期間就能夠擁有如此寶貴的經驗。 為了展現出最好的表演,各部門的同學都上緊發條,重複確認各項細節,主演們更是全神貫注。
逢甲ilearn: 國際評比與排名
圖書館202 Coding Corner專區駐點,提供程式邏輯及i 逢甲ilearn2025 -tool操作的課程諮詢及輔導,同時提供學生能有自學程式工具的專屬環境。 活動方面有由各社團或學生會舉辦的多項大型活動、社團內部的訓練、研討及社課與校外社區活動、地方及社會的服務及協助等,並由學生會及課外活動組提供活動補助款項。 逢甲大學學生會依照大學法及逢甲大學組織規程等相關法規成立,採用三權分立的架構來運作,由行政中心、學生議會、評議委員會三個機構組成,所處理事務涵蓋整個校園及社團公共事務。
超過1萬3千部以上影音資源,包羅校園講座、多元主題課程、NHK、BBC、國家地理頻道等多元學習資源,開拓學習廣度。 金融科技已逐漸改變傳統金融的運作模式,課程以「金融科技」 為軸心,啟發學員的金融創新精神與興趣,並對金融科技的議題進行連結和省思。 逢甲大學遷校西屯後,開啟了西屯區一帶生活圈,從學生能夠滿足的生活機能到觀光客人來人往的夜市商圈。 ROSO與上銀科技的產學合作計畫案,除開發TACO HIWIN機器人軟體外,同時也以Robotic Timber Tectonics為實際案例,展示軟體與機器人的性能。
逢甲ilearn: 研究資源
用積木拼出大學的第1支手機APP程式、爬蟲程式先備知識HTM語法、Python實作爬蟲程式、R語言-資料視覺化應用,創能開給你上。 改制之後,其中主要構形之齒輪與古錢不變,另外加上一個正三角形,代表理學院,三點是數理的代表符號,以點作為思索原點的基礎科學,虛線說明數與數間的關係。 古錢下端的圖形結構,左邊為矩形,分叉為扁平六角形結構,代表管理學院,象徵處理事件的過程,由左端的方正處理之後趨於右端的圓融。 磨課師 (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 開啟教育無國界的學習大門,開放共享,學無止境,與時俱進。 推動結合line pay、Taiwan Pay、悠遊卡等支付系統的「逢甲Pay」,用以學籍文件、體育館會員、機車停車證、健身房、洗衣坊等校園繳費,打造無現金校園。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是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之一,第二期5年計畫從112年到116年,總經費達970億元,比第一期增加132億元。
這場公開活動不僅吸引中部產官學專家與會,許多關心台中市政發展的人士也踴躍報名,參加人數逾180名。 另外,網路教室(iLearn2.0)系統也導入「學習輔導」及「Learning Portfolio」等平台服務,提供師生更完整的學習歷程資訊,以強化學生學習輔導功能。 網路教室系統平台上均置有各項功能詳細的操作手冊說明,若本校師生在使用上有任何疑問與建議,歡迎洽詢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科技組(分機2872~2875)。 透過場域系列課,讓同學瞭解新一代智慧科技運用在都市資訊化深度融合管理與服務的應用模式,培養其核心專業能力基礎上拓展創新智慧城市規劃管理能力。 通識教育中心,是關心學生跨領域發展的單位,除了開設多元又具特色的跨領域通識課程,也輔導學生開設自主課程,鼓勵學生自由且獨立的探索興趣。 由通識教育中心所管理的「全校國際生大一不分系學士班 (Pre-major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Freshman Students, 簡稱PMP)」,是全臺灣第一個為國際生打造的1+3 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