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在臨床上指的是一種代謝性關節炎,主因是體內尿酸沉積在關節腔內,促使發炎反應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或變形等症狀。 與風濕性關節炎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成因是由不明原因引起免疫系統主動攻擊關節組織,疼痛程度在這 5 類關節炎中最嚴重,若不治療,骨頭將變形到完全無法生活。 根據統計,家族中有痛風患者,自身會發生痛風的機率高達40%,由於高尿酸的其中一個因素為遺傳,因此若親戚中出現痛風情形,平時應多注意避免再過度攝取高尿酸、酒精及含糖飲料,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急性痛風發作時,患者在關節處(特別是大腳趾的第一指關節)會出現紅腫疼痛感,嚴重時可能併發高燒,建議在發作的24小時內就醫。
正常的情況下,尿酸是溶解在血液中,但是當血液中尿酸納過高、人體無法正常代謝,就會解析成結晶,形成「痛風石」(見下圖)。 然而,痛風石並不像我們一般所想像的「石頭」,反而比較像粉筆,硬度也差不多,碾碎後就像粉筆灰一樣,常常會沈澱在關節部位,就是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石就像「骨頭裡的粉筆灰」;往往一切開傷口,痛風石就會像石灰水一樣地流出來。 同樣也屬於抗風濕藥物輔助之一的類固醇,擁有速效性的特色,對於改善日常活動、勞動時具有不錯的效果。
風痛怎麼辦: 痛風該看哪一科?
聚乙二醇重組尿酸酶(英語:Pegloticase)於2010年在美國通過核准正式上市[49],它能用於對傳統治療藥物無效的百分之三患者身上[49]。 聚乙二醇重組尿酸酶在使用上是以靜脈注射作為途徑,每兩個星期需施打一次[49]。 根據實驗,它不僅能夠溶解痛風石,還被發現能有效降低痛風患者的尿酸[50]。
- 如果血清尿酸濃度無法降到理想範圍且痛風重覆發作,這會被認定為治療失敗或是難治性痛風[52]。
- 俗話說:「預防更勝於治療」
- 特別是年長者或較少運動的人,更應該適時地伸展、活動腿部和關節,輔助機能維持運作。
- 以及容易被忽略的是花盆下方的集水盆的積水,要美化環境,也別讓自己暴露在危機中,如果盆栽的水盆有積水,最好使用漂白水洗一下,以漂白水比水為1比1000來清洗。
- 肥胖會影響身體代謝機制不佳,使尿酸積留在體內,因此改善肥胖問題,養成 1 週 3 次,每次 30 分鐘的適度運動習慣,如走路或游泳等有氧運動,都可以幫助燃燒脂肪,同時讓身體代謝機制回到正常運作狀態。
- 研究顯示,喝低脂牛奶和吃低脂乳製品,可以降低尿酸和痛風發作的風險。
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或秋水仙素等藥物能改善痛風的症狀。 患者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使血液中尿酸水平下降能緩解急性痛風發作,而別嘌呤醇和丙磺舒(英語:Probenecid)兩種藥物能為那些頻繁的痛風發病者提供長期預防[4]。 服用維生素C和食用低脂製品的飲食習慣也可能預防痛風的發生[5]。 一般的治療方法是給病人服用消炎止痛的藥物,尤其又以秋水仙素最為有效。 因為急性痛風的椎心之痛是源於白血球在吞噬尿酸結晶的時候,會釋放前列腺素到關節中,而秋水仙素可以降低核酸物質的分裂,所以能迅速減輕病人的疼痛。 此外,秋水仙素在治療其他類似的疼痛疾病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療效,所以也用作鑑別診斷,藉此幫助醫師確認患者是否為痛風,而非蜂窩性組織炎、類風風濕性關節炎、扭傷……等也有紅腫、熱症狀的類似疾病。
風痛怎麼辦: 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的飲食怎麼吃?這4種食物可多多攝取
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症[4],發生在嘌呤代謝終產物尿酸以單鈉尿酸鹽形式結晶,沉澱並在關節、肌腱與周圍組織中形成沉澱物(即痛風石)[7]。 微小的痛風石可能被一種環蛋白質清除,這些蛋白質可以阻礙晶體和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從而避免發炎反應的發生[24]。 被蛋白質包裹的痛風石可能會因微小的關節外傷、藥物、手術應激或血尿酸水平的劇烈變化而將裸露的單鈉尿酸鹽晶體釋放[24]。 痛風石釋放時,會引發局部免疫介導的炎性反應[7][24]。
如果血清尿酸濃度無法降到理想範圍且痛風重覆發作,這會被認定為治療失敗或是難治性痛風[52]。 整體而言,異嘌呤醇在痛風治療上比probenecid來得有效[2]。 痛風性關節炎大致上可分為急性痛風發作與慢性高尿酸血症兩種,針對兩者的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區隔。 針對慢性患者通常會給予降尿酸的藥物,但這類藥物用在急性期,不但無法解決急性發炎所產生的疼痛,還可能造成血液中尿酸值波動更加劇烈,反而使病情加重。 風痛怎麼辦2025 所以,痛風必須先認清病症的屬性本質才能對症下藥,也才不會因為一時疼痛消減,便錯估痛風性關節炎的嚴重性,放任這骨頭裡的粉筆灰繼續無警覺性地侵蝕關節。 等到你發現時,可能已經造成關節退化,甚至引發腎衰竭,因此絕對輕忽不得。
風痛怎麼辦: 痛風可以熱敷嗎?2大需要避免的「錯誤處置方式」
另可於相關位置或疼痛位置進行艾針灸,有助溫經通絡,行氣活血及袪除寒濕。 方法為燃點文艾條後,與部位相隔約2寸,讓皮膚感到溫暖及舒適,每位置可進行10分鐘。 他指出,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所以要緩解風濕痹痛,必須以疏風、散寒及祛濕等方案作治療,以疏通身體內各經絡中的邪氣。 中醫一般會透過中藥、針灸、推拿或耳穴壓貼去紓緩及改善症狀。 市民又不妨多以桑枝、木瓜、獨活及徐長卿等祛風濕食材作為調理,能有效散寒及祛濕。 夏天登革熱、日本腦炎頻傳,都跟蚊子作怪有關係,防蚊大作戰該如何進行?
風痛怎麼辦: 預防痛風的重要關鍵
據統計,高尿酸血症大部分(約90%)都是患者腎臟對尿酸鹽清除率下降而造成的,而僅有不到10%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是因體內產生過多的尿酸[4]。 大約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人生中的某時刻病情進一步發展為痛風[9]。 痛風通常較容易發生在吃很多肉、喝很多啤酒或超重的人身上。 當尿酸結晶後沉澱在關節、肌腱和周圍組織,就會形成痛風。 風痛怎麼辦2025 這種藥物可以幫助體內預防前列腺素物質產生,緩解風濕的疼痛與發炎症狀。
風痛怎麼辦: 1 月 痛風發作怎麼辦?解析痛風成因與發作部位,掌握改善方法
不過聚乙二醇重組尿酸酶雖然有還不錯的療效,但出現副作用的機率卻很高[51]。 醫師在對痛風的鑑別診斷中,最重要的是將敗血性關節炎納入考量[3][4],特別是在患者有感染症狀或治療效果不佳時[3]。 為幫助醫師診斷,實驗室需進行滑液的革蘭氏染色及培養[3]。 痛風也與軟骨鈣質沈積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相似[3]。 痛風石可被誤認為是基底細胞癌或是其他腫瘤,特別是當痛風石並不位於關節時[33]。 痛風可能通過高尿酸血和典型的足痛風症狀而確診及治療,無需進一步檢查。
風痛怎麼辦: 風濕痛怎麼辦?
長期累積下來,皮膚肌肉摸起來可能出現條索狀的緊繃感,深壓會痠痛腫脹,甚至在皮膚上出現顆粒狀的突起,或是雖然皮膚無異常,但輕撫局部卻有凹凸不平的感覺。 研究顯示,喝低脂牛奶和吃低脂乳製品,可以降低尿酸和痛風發作的風險。 灰指甲是常見的指甲疾病,也稱作甲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約產生750毫克的尿酸,其中有500毫克由腎臟代謝隨尿液排出,其餘經膽汁由大腸排出體外,當尿酸的生成和排出無法平衡時,就會引發高尿酸血症。 雖然此病由外感風寒濕之邪所致,但風寒濕侵犯人體卻可以導致很多不同的疾病,中醫將這類病稱為「痺證」,而非「風濕」。 風濕比較常見的有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症、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等。
風痛怎麼辦: 痛風發作該怎麼處理?痛風的治療、預防方法大公開!
約 10~25% 的痛風患者發病原因與遺傳基因有關,由於先天HPRT基因突變無法生成尿酸代謝酵素,使身體失去正常排出尿酸的功能,若直系親屬有痛風病史,那麼自身發生痛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 經由食物分解普林所產生的尿酸佔人體 1 天生成量的 20 %,大部分的內臟與海鮮都富含普林,平時嗜吃動物內臟跟海鮮容易讓體內尿酸含量增加,提高痛風發作機率。 註冊中醫師潘侃傑解釋風濕痛成因,除了風、寒及濕等邪氣入侵可致病外,長期居於潮濕寒冷地區,或長期在水中、雨中、潮濕、大風或寒冷等環境工作,亦可誘發風濕關節痛的病症。
風痛怎麼辦: 痛風的症狀
蘿蔔要先把蒂頭切掉,切到白色區塊,用紙巾包住外圍並以切面朝下放,食用前再把切面處再切掉些許即可煮食;紅蘿蔔則可放置於室溫下。 還有地瓜洗淨放冷凍,是一種節能的方法,這樣在料理時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又不失口感。 風痛怎麼辦2025 為了防蚊,一般人會去買防蚊液、防蚊貼片使用,但是,同樣也擔心皮膚過敏的問題。 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市售防蚊液或防蚊貼片等產品琳瑯滿目,但世界衛生組織到現在只認證含有「敵避」(DEET)成分的產品才有驅蚊效果。
風痛怎麼辦: 風濕|打風落雨關節炎易發作!預防4招飲健脾去濕湯忌汗未乾沖涼
夏天高溫是蚊蟲出沒的高峰期,因為氣候濕熱排不掉,加上偶有午後雷陣雨,容易有積水未清,即使待在家裡不出門,也會成為蚊子入侵叮咬目標。 另外,也有的人喜歡外出,經常穿著短袖就出去活動,手腳的皮膚暴露在外,未做好防蚊防護,這一些都是容易被蚊子叮咬的原因。 在進行按摩時發現風池穴硬塊,或是原本平常不存在的突起物時,有些人會自行判斷為這種風池穴腫塊為脂肪瘤、淋巴腫、肌肉纖維化等問題,事實上成因與腫塊結構並不相同,所以診治方式並不同。 氣在人體的經絡中運行,當人體氣血不順,出現循環不良的時候,就會在堵塞的穴道上形成所謂的「氣結」。
風痛怎麼辦: 痛風結石
Canakinumab可能比低劑量的類固醇效果更佳,但價位是類固醇的五千倍[75]。 風痛怎麼辦 合成尿酸氧化酶(Rasburicase(英語:Rasburicase))雖可行,但它的用途很有限,因為它會誘發自體免疫反應,目前正在開發較不會誘發免疫反應版本的合成尿酸氧化酶[1]。 西方人終其一生有1到2%的人會患上痛風,而且這個比率正在上升[2][4]。
不過,由於長期食用容易併發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白內展或其他感染症,所以在開始投予抗風濕藥物的同時,有可能會逐漸減量或不繼續使用。 痛風也是常見的關節炎疾病,國內大約有100多萬名病患,不過,痛風好發於男生,症狀主要發生在下肢關節,以單側的疼痛為主,痛風發作時來去如風,甚至會痛到沒辦法工作或走路。 治療痛風時,第一步會先以消炎、止痛幫助患者舒緩疼痛,常見用藥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類固醇、秋水仙素」等。 風痛怎麼辦2025 待狀況穩定後,再以控制尿酸濃度的藥物進行治療,分成「促進尿酸排除」、「減少尿酸生成」兩種類型。
風痛怎麼辦: 痛風症狀分階段
而尿酸在低溫下的沉澱量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何痛風更容易發病於足部關節[2]。 很多因素可引起尿酸濃度的急速變化,包括體外傷、手術、化療、使用利尿劑,以及開始服用或停用異嘌呤醇[1]。 相對於其他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及氯沙坦鉀(英語:Losartan)(氫氯噻嗪)引起痛風發作的風險較小[28]。 由於這些藥物理論上可能會使急診發作的症狀更加惡化,用藥的時間點通常在急性發作症狀緩解之後的一到兩週之後才開始[2],在開始用藥的頭三到六個月也常搭配治療急性發作的非類固醇性止痛藥與秋水仙素使用[4]。 風痛怎麼辦 降尿酸藥物的劑量應該要調整到血清尿酸濃度介於300到600微莫耳/升(5.0到6.0毫克/公合),並終生服藥[2][4],但若發生急性發作則建議在發作期間暫時停藥[3]。
退化性關節炎是由於韌帶、肌肉經長期過度使用累積,對骨頭造成破壞,好發於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若長期不處理,將導致骨刺、關節變形等情況。 1- 風痛怎麼辦2025 適當地活動關節 李醫師指,想預防春天風濕痛翻發,就要由活動關節入手。 留在家的話,都可進行八段錦、舉手、深蹲等活動,又或做一些拉筋動作,建議每日做10-15分鐘,以活動關節。
其他關節,例如腳踝、膝蓋、手腕和手指也有可能受影響[3]。 這有可能是由於體溫較低而產生[1],而晚上睡覺時,人體的抗發炎物質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半夜時分泌最少,加上睡眠時酸鹼值因體內累積二氧化碳而偏向酸性,因此痛風最易在半夜出現。 其他的罕見症狀包含疲倦和高燒也有可能伴隨關節疼痛發生[1][3]。
滑膜是引起關節炎疼痛的主要原因,早期治療會透過滑膜切除術來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風痛怎麼辦2025 不過近期發現,若是在風濕初期就接受藥物治療者,便有很大機率可以抑制發炎、緩解疼痛,因此現在較少進行這項手術。 當身體罹患高尿酸血症,才會引發痛風症狀,由於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增加,過量的尿酸在關節中形成結晶,白血球為了抵抗外來物,攻擊尿酸結晶產生紅腫、發炎等過度免疫反應,這就是痛風發作現象。
網路上搜尋這兩種錯誤代碼的人非常多,多到Netflix官方甚至建立專用頁面提供說明。 由於其他動物能合成尿酸氧化酶來分解尿酸,痛風在其他動物身上並不常見[71]。 風痛怎麼辦 人類與其他人科動物無法合成這種酵素,因此在這些生物身上常見到痛風的發生[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