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至2019年,有16宗個案轉介警方跟進,至今未有個案被檢控。 過去10年,衞生署查核了43萬宗醫療券申報交易,當中有4320宗是不恰當的醫療券申報。 去年有98%合資格的長者,即129.4萬人曾使用醫療券,申領總金額達26億元。 醫療券申領交易宗數以西醫為首,達295.2萬宗;其次是中醫,有163.3萬宗;接著是牙醫,有31萬宗;視光師排名第四。 至於申領金額方面,居首位的西醫佔12.4億元;中醫佔6億元;視光師排名第三。 根據醫療卷最新指引,每年計劃期內剩餘的醫療券金額,可累積到下年使用,但累積上限為$8,000。
食物及衞生局去年檢討長者醫療劵計劃,指出視光師的申領宗數及金額均不合比例地高,當局自去年6月起,規定長者每兩年只能用2000港元於視光服務。 食衞局提交至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文件披露,去年視光師醫療券申領交易宗數大幅下降,較前年減少32.6%;交易金額方面,則較前年減少了43.4%。 由於申領金額設了上限,去年視光師的申領交易,平均每宗項款為1,781元,較前年跌15.8%。 長者醫療券使用者毋須預先登記醫療券,同時亦不用預先領取醫療券或攜帶醫療券,長者只須要攜帶香港身份證正本便可給予認可的服務提供者使用醫療券。 醫療券眼鏡2025 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將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容許夫妻共用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並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
醫療券眼鏡: 香港視覺護眼中心
長者以醫療券支付服務費用時,只需將香港身份證插入智能身份證閱讀器,便代表同意使用相關醫療券金額,無須再簽署紙本同意書。 醫療券在使用前毋須預先登記,合資格的長者只需要在接受醫護服務及使用醫療券時,向已登記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身份證,並在親身接受醫護服務後簽署同意書,便可以使用醫療券。 除為了發現眼疾,眼科檢查亦可提供準確的光學度數,用作驗配合適度數的眼鏡,有助矯正視力。 視光師會跟據長者的需要量身驗配合適的眼鏡及鏡片,如檢測認為長者需要驗配眼鏡/更新眼鏡度數以矯正視力,驗配費可從醫療券扣除。
透過「全面眼睛檢查」,就能及早發現眼疾並能盡早治療,保障視力。 詹振邦補充,認同業界中少數害群之馬是需要監管,「但局方似乎並不著力於監管,一刀切設限,就好像已經做咗嘢。」他建議局方加強監管,或可設立罰則,並需加強教育長者。 為確保公帑妥善運用,衞生署會根據監察機制定期或抽樣調查,嚴肅跟進所有懷疑作出虛假配偶關係聲明的個案,並將個案轉交執法機構調查。 雲叔獨居在大約一百呎的唐樓劏房,每月靠三千多元綜援金過活,樣樣支出精打細算,不過就看漏了這樣。 他有散光及遠視,不過平日看報紙也不用戴眼鏡,他配完眼鏡才知道這一副是法國名牌眼鏡。
醫療券眼鏡: 相關推薦
我們的眼科視光專業團隊可以通過檢查眼睛轉動及立體感等測試,評估您的雙眼協調能力、斜視和其他眼肌毛病等。 如果您需要,我們可以提供專業的視力訓練,以提升您的雙眼協調能力。 政府會於每年1月1號扣除前一年度未使用的醫療券餘額,再加入新的二千元金額在長者的醫療券戶口內,最高可累積$8,000。 長者可於每年12月31日前 使用上一年度的尚未使用醫療券餘額,以免1月1號後被扣除。 另外,自2019年6月26日起,每名合資格長者可使用醫療券支付視光服務的配額為每兩年港幣2000元。
政府每年派發的醫療券金額都會有所不同,從2009年的250元,到2014年開始每年派發2,000元,2018年和2019年更獲得額外增加的一次性1,000元醫療券,長者在這2年都分別可以獲得3,000元的醫療券。 從2020年起,每年醫療券的金額都是2,000元,而且除了視光服務每2年最多可用2,000元,每次使用醫療券的金額不設上限。 從2020年起,年滿65歲並持有效香港身份證或入境事務處發出的《豁免登記證明書》的長者,無論是否永久居民,在每年的1月1日都會獲發2000元的醫療券至每位長者的醫療券戶口。 然而,若該長者是憑藉其已獲入境或逗留准許而獲簽發香港身份證,而該准許已經逾期或不再有效則除外 。 過去五年,衞生署共接獲338宗針對醫療券服務提供者投訴,涉及運作程序、懷疑詐騙、不當申報醫療券,以及服務收費問題,投訴對象主要為西醫、中醫、視光師及牙醫。
醫療券眼鏡: 合資格使用者
連瑋翹建議衞生署應先加強監管力度,如設獨立部門處理投訴、為違例的視光師或眼鏡店設黑名單、制訂眼睛檢查及配眼鏡的指引、為長者提供各項服務的價格參考等,長遠則應考慮修例以規管不當行為。 他又指,當局亦應提供更多支援,以方便長者自行分配醫療券金額在不同的健康檢查項目上。 醫療券眼鏡2025 有意見建議就每宗醫療券設申報金額上限,即所謂「封頂價」,羅桂媚反對建議,指或會影響治療效果,視光師及長者的自主性及彈性減少。
- 他又指,當局亦應提供更多支援,以方便長者自行分配醫療券金額在不同的健康檢查項目上。
- 衞生署助理署長(長者健康)何理明在電台節目表示,如有需要,會聯絡有關長者提供身份證明,確認他們是夫婦關係,例如若一年內,使用者的婚姻狀況多次改動,署方會跟進。
- 羅桂媚與伍尚舜均批評上述情況完全不合理,羅桂媚強調做法背棄眼睛健康檢查的原意,未能為長者先進行眼睛檢查及診斷,再提供治療。
- 2019年6月政府將醫療累積總額提至上$8,000,每年新增金額維持$2,000。
- 視光師會跟據長者的需要量身驗配合適的眼鏡及鏡片,如檢測認為長者需要驗配眼鏡/更新眼鏡度數以矯正視力,驗配費可從醫療券扣除。
- 他並稱,未來會與政府繼續商討設限的做法,但如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會有激烈行動,惟現時未有具體計劃。
交易金額方面,則由前年7.6億元,下跌至去年4.3億元,即減少了43.4%。 由於申領金額設了每兩年2000元的上限,去年視光師的申領交易,平均每宗項款為1,781元,較前年的2,114元跌15.8%。 根據食物及衞生局統計數字,2015年至2017年間,第一部份註冊視光師的每宗申報金額中位數為1,600元至1,650元,是眾多醫護專業人員的申報金額最高,較金額第二高的專業醫務化驗師高出近500元。 2017年數字顯示,由視光師申報的醫療個案中,有約三成個案金額為1,501至2,000元,亦有約5%個案金額高達3,501元至4,000元。
醫療券眼鏡: 合資格長者及每年醫療券金額
如任何人士,根據其中的資料訊而作出的一切行動及決定,本中心不承擔任何責任或法律責任﹝不論該等責任是如何導致的﹞。 醫療券眼鏡 本台記者再回去問職員,他一開始否認事件,往後又指太陽眼鏡可視作預防眼疾,扣醫療券無問題。 醫療券會以電子方式透過「醫健通」系統發放同使用,無任何實體醫療券(毋須打印出來),所以長者使用時,無須預先登記或領取醫療券。 一般的老花眼鏡只能看近,而漸進鏡片則包含遠、中、近三個度數,配戴者可看清遠近範圍內的景物。 成年人,特別是四十歲以上的人仕,患上眼疾(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點及視網膜退化等)的風險較高。
醫療券眼鏡: 醫療券2023|《施政報告2022》預告加碼至$2500
為何長者醫療券近年屢被揭出購買天價眼鏡或花膠海味等個案? 長者醫療券除適用於私營醫療和護理服務之外,也適用於視光服務。 本店的第一部分註冊視光師皆參與了長者醫療券計劃,都可以為長者提供全面眼科視光檢查,亦會因應長者眼睛情況需要,也可提供不同的應對方案,如配眼鏡或太陽眼鏡和人造淚水。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認為設金額上限會令計劃彈性減少,而單設申報金額上限亦可能引伸出「拆單」等手段,並非治本方案。 他續指,現行制度的問題根源,是有部分專業人員會將商品放在首位,為病人提供眼睛檢查為其次,而衞生署沒有足夠監管阻止不當行為;現時亦沒有足夠配套讓長者明白制度運作,例如應如何查詢醫療券剩餘金額,使用醫療券時的程序等。
醫療券眼鏡: 醫療券資訊
申請方法很簡單,只要去任何已登記嘅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細閱及同意「醫療券使用者同意轉交個人資料」內容後,完成簡單登記程序即可。 相關嘅醫療券金額會根據長者嘅合資格使用年份,存入醫療券戶口。 使用醫療券驗眼及配眼鏡時,是否需要全數使用醫療券戶口內的餘額? 本中心只會收取長者所需的驗眼和配眼鏡的費用,餘額會累積在長者的醫療券戶口內,長者可使用醫療券餘額支付其他醫療服務。
醫療券眼鏡: 我們的視光師
【長者無須預約】請注意,使用醫療券的長者不可用醫療券作購買純眼鏡或太陽眼鏡,必須由合資格視光師先行詳細檢驗眼睛,有度數需要時配戴眼鏡,必需配有度數的鏡片,而不能純粹購買鏡框,除特定情況例外。 長者們如需要使用醫療券去驗眼服務時,必須詢問清楚提供服務者的是否合資格的第一部分註冊視光師,並確認視光師不單止為他們驗度數,還會檢驗眼睛,包括眼睛外部檢查、眼底檢查、眼壓檢查、視力和屈光檢測等。 由於長者患上眼疾的機會較高,本店視光師建議長者每年定期檢查驗眼,確保眼鏡健康情況,如及早發現問題,亦可以避免病情惡化影響視力。 醫療券眼鏡2025 本公司使用醫療卷無需預約,只需要年滿65歲的長者帶同有效香港身份證,親身到本店便可,如若第一次使用可由簽發醫療卷的持牌者開戶。 開戶前必需細閱及同意「醫療券使用者同意轉交個人資料」內容後,出示長者身分證正本,本店會核對身份證長者身分後,在長者授權下完成簡單登記程序即可。
醫療券眼鏡: 醫療券金額有多少?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表示,措施有助長者互相照顧,亦可以起預防疾病的診治作用,有助減輕醫療壓力,形容是「德政」。 她並建議署方加強與醫療機構合作,如果醫生懷疑有人訛稱夫妻關係共用醫療券,可以直接向署方反映。 署方亦可以舉辦更多簡介會,向長者講解濫用醫療券的法律後果。
醫療券眼鏡: 使用醫療券的規限
《新聞極客》發現,視光師申領醫療券的金額三年間上升39倍,高達二億三千萬。 有眼鏡舖為長者以醫療券配數千元的眼鏡,又教長者用醫療券買太陽眼鏡給其他人用。 (一) 在2014年,1,000元的醫療券金額已於1月1日存入每名合資格長者的醫療券戶口,額外增加的1,000元醫療券金額則於6月7日存入他們的戶口。 而食衞局回覆查詢時,僅指政府的檢討參考了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相關研究,亦考慮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本月會公布有關結果。 被問到如政府提高上限會否接受,詹振邦堅稱,不設限是原則問題,而非金額問題。 他並稱,未來會與政府繼續商討設限的做法,但如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會有激烈行動,惟現時未有具體計劃。
醫療券眼鏡: 醫療券支付費用
年滿65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或入境事務處發出的《豁免登記證明書》的長者,即符合資格領取及使用醫療券支付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的費用,但若該長者是憑藉其已獲入境或逗留准許而獲簽發香港身份證,而該准許已經逾期或不再有效則除外。 詹振邦批評設立上限並不合理,稱每兩年1,000元的金額連支付綜合眼科視光檢查的費用也不足夠,遑論購買眼鏡等視光用具,「這樣做是好心做壞事,長者不能用這方式改善眼睛健康,可能會惡化。」他認為做法特別針對視光服務。 詹振邦在會後表示,政府向他們提出,擬限制長者在使用視光服務時可申報的醫療券金額,不單就配眼鏡設限,亦限制驗眼服務,上限為每兩年1000元。
截至2020年第三季,醫療券申報總金額高達$4.4億,根據政府新聞網,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使用長者醫療券的人數和相關財政承擔料持續增加,對於日後應否調整醫療券金額,政府會就公私營醫療服務狀況和承擔能力等因素通盤考慮。 Zoff 的專業視光團隊,提供不同眼睛健康檢查服務,由香港眼科視光師(第一部份註冊)進行,向你提供專業的分析及意見。 尚未使用的醫療券金額均可在隨後年份繼續使用,未使用的醫療券保留年期不限,但於每年1月1日每名合資格長者戶口內所累積的總額(即該年1月1日獲發的醫療券金額加上往年尚未使用的醫療券金額總和)不得超過當時的醫療券累積金額上限。 在店員的遊說下,或有些長者會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心態,使用醫療券購買或許不太切合自己需要的服務或產品。 有長者受店員建議,購買一副老花眼鏡出外使用,另一副則在家使用。 但他的女兒認為此說法脫離實際,她指出父親是一名七十多歲的長者,只偶爾使用老花眼鏡來看報紙及配合日常生活需要,絕對不需要購買兩副款式一樣的老花眼鏡,她質疑該眼鏡店知悉父親持有醫療券,便慫恿他多買一副同款眼鏡,銷售手法不誠實。
長者可以在任何已登記參加計劃的醫療機構使用醫療券,截至2022年第二季季末(即6月底),已登記的服務提供者逾10,800個。 另實施為期3年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增至2,500元。 當長者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用於預防疾病和健康管理等用途後,增添的500元會自動發放至其戶口作該等用途,以鼓勵長者多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香港政府在2009年首次推出長者醫療券計劃,旨在透過資助,鼓勵長者善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減輕公共醫療負擔。 長者醫療券計劃,旨在讓長者選擇最切合他們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包括預防性護理服務,藉以輔助現有的公營醫療服務。
醫療券眼鏡: 衞生署調查指35歲以上市民碘攝取量不足 建議攝取足夠份量維持營養
她又認為現時長者可決定申報款項多少,不需全單申報,在醫療券的使用上有一定自主性。 伍尚舜補充指,曾有病人欲將剩餘的醫療券金額用作為孫兒配眼鏡,他認為使用者亦有責任要明白醫療券制度。 在我們的眼科視光中心,我們提供全面的眼部檢查,包括檢查眼簾、角膜、晶狀體、視網膜、黃斑點和眼壓等。
醫療券眼鏡: 夫婦明起可共用醫療券 登記毋須帶結婚證書
眼睛健康檢查 醫療券眼鏡 檢查眼簾、角膜、晶狀體、視網膜、黃斑點 和 眼壓等,並視乎情況滴擴瞳藥水檢查周邊視網膜。 如有需要本中心更會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CT) 為眼睛進行詳細的結構檢查。 (三) 在2018及2019年,每年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已於1月1日存入每名合資格長者的醫療券戶口,屬一次性質的額外1,000元醫療券金額則分別於2018年6月8日及2019年6月26日存入他們的戶口。 原來一間診所內的醫生,並非每一位都有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
醫療券眼鏡: 醫療券是什麼?
醫療券以電子方式發放和使用,而不會另行以紙張形式派發,故長者無需預先進行登記或領取醫療券。 醫療券眼鏡 政府會於每年1月1日將醫療券金額存入長者的醫療券戶口內,醫療券沒有使用限期,但每個戶口內最多可以保留及累積未使用之醫療券金額至港幣8000元。 合資格的長者在有需要接受醫護服務及使用醫療券時,只需向已登記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身份證,並在親身接受醫護服務後簽署同意書,便可使用醫療券。 如長者和配偶均年滿65歲,他們只需在其中一方使用醫療券支付醫療服務時,一同到訪參與醫療券計劃的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執業地點,便可登記連結雙方的醫療券戶口。
醫療券眼鏡: 使用細節
雖然食衛局局長陳肇始今天公布檢討結果時強調,計劃不是向視光師開刀或標籤,但從政府公布數字而見,醫療券計劃確存在問題。 政府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中,包括容許夫妻共用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並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 不過相關措施並未開始落實,現行政策下醫療券不可以轉贈別人或與別人共享。
撇除申領宗數上升因素 ,視光師每次申領的醫療券金額就由900多元上升至接近1700元。 換言之,公公婆婆每次用醫療券配眼鏡的金額三年間貴了超過七成。 醫療券眼鏡 (二) 在2017年年滿65歲至69歲的長者,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自2017年7月1日起存入他們的醫療券戶口。 與會人士重申,局方並無實際回應他們的訴求,只稱因視光服務的申領金額總數高、中位數偏高,每宗申領4,000至5,000元的比例較多,而作出有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