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自古流傳的中醫療法之一,是以刮拭的方式在人體表面施術,達到治療疾病或緩解病情的方法。 其原理融合了中醫的臟腑學說和經絡學說,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份。 刮痧和針灸、艾灸、拔罐、推拿等非藥物的治療方式由於不涉及藥物,操作簡便,同時能有效對付各種藥物效果不佳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手段。 刮痧對很多疾病都有效用,包括感冒、鼻敏感、身體痛症如頸椎病、肩周炎、腰痛或失眠等等。 刮痧本身沒有壞處,不少人都會用作保健防病,但對於一些身體不夠強壯的人,或怕痛人士就未必適合進行了。
在不同的經絡上使用可獲得不同療效,如在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上行刮痧療法,有效疏通患者陽氣,有熱證者可循經逆向刮痧達至清熱之功,陽氣不足者則順經正向刮痧以振奮陽氣。 作為外治法的一種,刮痧療法能適用於一系列的外科疾病。 皮膚搔癢、蕁麻疹、落枕 (瞓捩頸)、腰痛、關節炎症等都能採取此療法。 而根據刮痧的力量,方向,可為強刺激、輕刺激的不同補瀉作用。
中醫刮痧: 刮痧好處/ 功效是甚麼?錯誤刮痧會有甚麼影響?
3.手握刮痧板,刮痧板和皮膚的夾角約在45至90度左右,夾角的大小取決於刮痧的部位和「出痧」的要求。 中醫刮痧 一般情況下,退痧的時間快則約2-3天,慢則可能需要10天左右,而正常情況下會在5-7天內消退。 我腰部舊患間中都隱隱作痛,早前搵中醫幫我針灸同拔罐。
- (6) 患有血友病或有出血傾向者、危重病症者、月經期與妊娠婦女的腹部、對刮痧異常恐懼或過敏者、皮膚破皮有傷口者,均為禁止刮痧的對象。
- 她也強調,刮痧僅提供舒緩衛教,若持續不適建議仍須至醫療院所諮詢合格中醫師。
- 在刮痧過程中,如果有人「暈刮」出現頭暈、胸悶、噁心想吐、冒冷汗、四肢發軟等,請立即停止刮痧,注意保暖休息並考慮就醫協助。
- 刮痧是一種中醫療法,適用於身體不適和日常保健。
以前誤以為刮痧要用按摩油,只是為了減少皮膚磨擦拉扯出皺紋,忽略了精油的質地與成分的重要性。 刮痧時,操作者利用腕力、臂力以刮板用力在刮拭部位刮拭,刮痧順序一般以頭部、頸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為序,刮拭直至局部出現痧點或微紫紅斑塊為止。 中醫刮痧 「痧」其實是指含有病理產物的血液,刮痧時刮痧板向下的壓力會使含有體內毒素的血液從通透性紊亂的毛細血管壁滲漏出來,存在於皮膚和肌肉之間就是我們所看到的 「痧」。 「病症輕,通常只會刮出輕微的痧點,病症較重則會刮出紫紅色的痧,」她說,在一開始病症較嚴重時,可能刮幾次就有明顯出痧,等痧褪乾淨再刮時,就會發現第二次的出痧減少了。 中醫刮痧 她提醒,由於督脈位於脊椎上方,刮得太用力可能會傷害到脊椎的骨膜,如果是一般人DIY刮痧,還是刮脊椎兩側的膀胱經及身體側邊的膽經就好。
中醫刮痧: (二) 刮痧不是隨便刮,刮痧禁忌人群、時間和注意事項別輕忽!
促進血液循環及汗腺分泌後,一旦感染風邪,會有機會引發新的疾病。 避免入涼,因此出痧後的30分鐘內忌用冷水洗澡。 中醫刮痧2025 由於曾經用過質感厚重的劣質精油,導致堵塞毛孔悶出毛囊炎的慘痛經歷。 她推介使用有機成分的天然精油,同時講究質地的延展度及吸收度,按摩吸收過後不會有一層厚油脂包裹在皮膚表層,給皮膚恰到好處的滋潤度,才是最理想的產品。 中醫刮痧2025 她透露自己維持刮痧習慣多年,市面上不同價位的按摩油幾乎都試過一遍。
正常的人體是處於一個氣血流通的狀況,但是有些部位,會因為肌肉組織的拉傷或扭挫傷,或是持續處於緊繃的狀態下,有所謂的代謝廢物,累積在這些位置,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即是痰瘀。 這些沒有排出體外的垃圾,會在局部阻礙身體的代謝,讓循環變差,導致垃圾累積更多,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中醫刮痧 但日常臨床亦有不少例外,例如身形較豐腴者、病邪較深伏者或氣血不足者,由於刮痧只作用於身體最淺表層,邪氣太盛或氣血無力抗邪亦會令出痧程度相對較少,因此刮痧顏色未必能反應出事實的全部,建議刮痧後可直接詢問醫師身體狀況。 中醫刮痧 刮痧原理是利用中醫經絡理論,在經絡的循行走向作出不同程度的物理刺激,使局部皮膚潮紅及充血,腠理得開(皮膚毛孔張開),鼓舞氣血達至治病的效果。 坊間的養生保健方法眾多,推淋巴、推拿都很受人歡迎。 俗稱推淋巴或通淋巴,一般指淋巴引流的手法,可配合按摩油、精油等使用,屬於輕力和慢動作的按壓,有助淋巴液回流到血液循環,令淋巴暢通,以達到改善水腫、毒素積聚等問題。
中醫刮痧: 刮痧位置
至於「痧」則是病邪的排泄產物,「出痧」代表邪有出路,病邪既能袪除於體外,有助調和氣血,改善身體的平衡狀態。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利用刮痧板在皮膚上拭刮,以去濕排毒,紓緩身體不適等。 臉部刮痧保養近年相當流行,對美容及抗初老大有益處,有助拉提肌膚改善鬆弛問題,促進臉部血液循環,達到瘦面、瘦嘴嚼肌的功效。
刮痧也和針灸一樣,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的不良反應。 暈刮的症狀多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噁心欲吐等。 遇到這樣的情況,應立即讓患者平臥,並飲用溫暖的糖開水,用刮板重刮患者百會穴、用稜角輕刮人中穴及重刮內關穴、足三里穴和湧泉穴。 眼部疲勞、頭痛:利用刮痧板較小、圓潤的一面刮痧。 因為太陽穴所佔的皮膚面積較細,用點的方式將刮痧板按在太陽穴上,單點打圈施力。
中醫刮痧: (一) 刮痧是什麼?刮出來的「痧」又是什麼?
要知道橙皮紋絕非肥人「專利」,大腿、臀部和手臂都是橙皮紋「神出鬼沒」的部位。 蔣雅文分享想有效去除橙皮紋除了要堅持按摩外,選對精油配合刮痧一樣有顯著效果! 身體刮痧有助消水腫、雕塑身體曲線之餘,還能將多餘的「肥肉」及「贅肉」撥到該在的地方。 確實中醫治療時,會依靠刮痧顏色判斷病情,一般出痧顏色越深表示此處氣血不通,所以病情重且疼痛感強,但正確的刮痧只需要「出痧即可」,因為會不會出痧與個人體質大有關係,有些人怎麼刮就是不會有痧,也有人輕輕一刮就紫紅一片。 陳玫汝說明,最好依據「經絡循行」的路徑,由上往下、由內往外刮,頭頸背部亦是刮痧最常採取的部位,因該處通過督脈及手足太陽經,經絡疏通能有效放鬆肩頸的緊繃感,能提神醒腦解昏沉,達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中醫刮痧: 疾病百科
包括孕婦、皮膚有損傷或炎症、容易出血及凝血功能異常的人。 糖尿病、心臟病、肝硬化、腎衰竭及腦血管疾病都不宜。 避免因過度刺激,造成症狀加劇或誘發其他併發症發生。
中醫刮痧: 刮痧前準備:
刮痧後皮膚腠理開泄,如再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裏,引發新的疾病。 刮痧後皮膚會留下小血點或紫黑瘀青一片,一般來說刮痧顏色深淺在某程度上是反映身體狀況的輕重。 得病較輕的,出痧相對少,顏色較淺,紅痕退散也較快;得病較重的,出痧相對較多,顏色亦較深暗,紅痕則需較長時間散去。 最近鄭秀文Sammi忙於工作,經常要通頂至清晨,坦言 #辛苦偶有但快樂超多。 為了紓緩疲勞,Sammi首選「刮痧」方法。 她在IG發佈刮痧後的背脊圖片,明顯見到深紅色的骨胳印,不禁令人驚詫!
中醫刮痧: 刮痧前要注意甚麼?
廖婉絨提醒,臉部刮痧不是每個人都會做,若刮破皮感染就得不償失了,應交由專業美容師來做,或是改用手指指節按摩臉部即可。 不宜刮痧的族群,包括1歲以下幼童、孕婦、癌症患者、年老體虛者、空腹或剛吃飽的人、水腫者、嚴重靜脈曲張者(血管壁彈性較差)、糖尿病患(傷口不易癒合)、心臟病患,以及凝血功能不正常、血液疾病患者等。 有人刮痧刮到頭暈反胃,也有人刮到瘀斑多日未消。 烈日當空,在室外待一會兒就覺得酷熱難當、頭昏眼花。 中暑、疲勞或發燒時,很多人會隨手拿起梳子、瓷湯匙就開始刮痧,刮完身上出現像被毒打過的紫紅色瘀斑,但人卻變得神清氣爽。 中醫刮痧 中醫刮痧 中醫刮痧2025 刮痧部位2小時內不可碰水、刮痧時及刮痧後應注意避風和保暖。
中醫刮痧: 健康雲
御絨中醫診所院長廖婉絨說,有些人可能是出於體虛、緊張或是疼痛,刮痧時會出現類似「暈針」時頭暈、噁心反胃的反應,這時應喝點溫開水並平躺休息,也可以按壓人中、內關、百會、足三里、湧泉等穴道緩解不適。 如患者希望達致更佳療效,或可配合拔罐治療。 拔罐會在刮痧後進行,一般應用於背部和下肢部位的病症,例如頸肩痛、腰背痛以及失眠、痤瘡、疲勞等。 用刮痧板刮痧時,如果針對部位、刮痧位置及方向、或力道掌握不當,用力過猛也會造成微血管破裂,既達不到刮痧效果,還可能引起皮膚感染。
中醫刮痧: 刮痧越黑越有效?中醫:刮痧前一定要知道這7件事
坊間也有很多刮痧工具出售,其實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如梳子、陶瓷製湯匙或杯蓋已可用來刮痧,如要長期使用,建議選購正規的刮痧板、刮痧棒,如牛角、玉石或陶瓷製成的刮痧板。 刮痧並非越用力或刮得越痛,效果便越好,這是錯誤觀念。 一般來說,輕微出痧會在大約1天左右減退、如明顯出痧則需要2至3天。
中醫刮痧: 刮痧功效
不可盲目追求出痧,刮痧並不是愈痛愈有效,也不必刮到又紅又紫才停手。 出痧的顏色愈深、愈紅或愈紫,表示症狀較嚴重,刮痧時更不能強刮,一般以皮膚潮紅出痧便應停止。 一般而言,刮痧多在身體陽經及肌肉較豐厚處使用。
中醫刮痧: 刮痧參考資料
因可刺激交感神經、迷走神經,使消化作用活潑起來,體質衰弱者亦可改善體質,增進自癒力及抵抗力。 適用於一切痛症、失眠、慢性疲勞、皮膚病、感冒、淋巴疾病等。 刮痧是一種外治法,使用牛角,玉石等接觸面光滑的器械去進行全身刮痧。 刮痧具有活血化瘀,排毒祛邪,舒筋活絡,理氣活血的功效,並反覆刮擦皮膚相關部位以治療疾病。 刮痧療法是通過使用刮痧器具以及相應的操作手法,在人體表面進行反復的刮動和摩擦,使皮膚局部發生「出痧」的表現,從而達到活血化瘀、解肌透痧的作用。 中醫刮痧2025 中醫學認為,不少疾病都是因為體內氣血瘀滯的狀況所誘發的。
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潤滑液)反復刮動,也有以拍打、指捏等方式,刺激患者某處皮膚經絡,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一般以發紅、出現痧點為度。 刮痧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疏經活血、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使皮下局部血管破裂充血,促進毛細血管重構,從而達致促進微循環效果。 刮痧能促進人體之新陳代謝、使廢物毒素加強排除體外;從而淨化血液、幫助營養完全吸收,造血功能增強。 中醫刮痧2025 而麻痺失調的神經由於新鮮血液的補給,促其機能再生,增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