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一方面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脾胃一旦虛弱,濕氣就會來臨,養護脾胃,得從日常的飲食開始做起,以下是楊淑媚中醫師推薦12款有效排濕的食物。 飲用次數:出現熱氣症狀時可飲一杯涼茶,視乎症狀連飲數天,建議一星期最多飲3杯。 若症狀仍未改善,應諮詢註冊中醫師。 台灣氣候多濕夏末秋初還有一個時期稱為長夏,濕為長夏之主氣,在台灣地區,夏季多有颱風,既炎熱又多雨,這時濕氣就很重。 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那我們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這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的濕氣很重。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
- 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
- 當中紅棗性味甘、溫,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山藥性甘味平,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枸杞子性甘味平,有助補肝腎、明目。
- 功效︰理氣、健脾、袪濕
- 現簡單介紹2款配方分別適合寒濕及濕熱體質人士飲用。
- 【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
濕氣過多,可見睡醒後仍覺疲累,四肢肌肉酸困沉重、關節重痛,頭重悶脹;時常覺得咽中有痰;皮膚出現癢疹,或伴滲液。 在氣象學的角度看,濕氣,為空氣濕度,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 南方氣候潮濕,或居山林海邊濕氣霧氣較重的地方,在濕度高的日子,總覺得皮膚有濕笠笠的感覺,此爲外在的濕氣。
去濕茶寒底: 檸檬酵素功效好處|做法+飲用方法公開 美白超卓!實測月瘦8公斤全身白3度
厚朴為除脹氣、燥濕、治腹瀉和消痰平喘的重要中藥。 整體來說,這款茶飲可以消食去濕,減脂去油。 鬱金是薑黃的一個品種,有降血脂的作用,山楂則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不過胃不好的人要減去這項材料也無妨,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
Catherine指出,花茶屬「再加工茶」,故要趁其新鮮時飲用,不過就只能存放一年,有清熱去濕的作用,適合春天飲用。 關德祺指,青茶在台灣的叫法為烏龍茶,味性屬平性,介乎發酵和無發酵之間,生津止渴的作用相對較少。 但不同體質的人士應視乎茶葉深淺決定是否飲用,比如清香鐵觀音,就有重和輕發酵之分,否則會削胃。 「濕」不止有一種,不可一概飲涼茶而祛之。 脾主運化,喜燥惡濕,寒濕與濕熱雖均與脾臟功能變弱有關。
去濕茶寒底: 濕氣重症狀
為了改變濕氣水腫,可能你都試過上網尋找袪濕茶食譜,而大部分都會推介紅豆薏米水。 原來,中醫會因應不同體質去推介不同袪濕茶,否則愈飲愈傷身! 去濕茶寒底 今次教大家分辦不同體質,學識挑選合你的袪濕茶吧。 夏枯草、五花茶、廿四味及雞骨草等一律是涼茶鋪內常見的涼茶,但中醫師梁軒偉卻指出它們在功效上些微的分別。
至於普洱(桔普) 則最適合既寒冷又乾燥的冬天。 這款茶的製作要先把青桔的果肉挖空,再把陳皮和普洱茶葉放進入青桔保存,有暖胃、去油和化痰止咳之效。 去濕茶寒底 Catherine指出,一般來說,茶葉的發酵程度視乎茶葉深淺度,較青的茶葉屬輕度發酵,適合熱底人士;重發酵的茶則適合寒底人士。
去濕茶寒底: 中醫師梁軒偉
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規律,春夏多雨,孕育生機,秋冬乾燥,豐收采割,周流不息,生機不斷。 坐月期的女性身體正處於恢復時期,這時候的涼茶基本上是用於「排」掉身體東西的,所以不建議月子期的女性喝。 至於哺乳期的女性,喝了對於自身的影響不會特別大,但卻會影響孩子的腸胃,要特別小心。 身體沒絕有對寒底熱底,因為身體寒熱會因作息,飲食,天氣而改變。 所以當身體偏熱,宜食用清熱食材如金盞花、羅漢甘果、菊花等。
鬱金是薑黃的一個品種,有降血脂的作用。 去濕茶寒底 山楂則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不過胃不好的人要減去這項材料也無妨。 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 水液經分布後,會下輸於腎,腎將水液分開,清者會回流體內,而濁者則會變成尿液,下輸膀胱,排出體外,在水液代謝平衡的情況下,濕氣有滋養散熱的作用,可以自行散退。
去濕茶寒底: 山楂荷葉消脂祛濕茶(1 人分量)
中醫師根據你的體質,透過中藥,針灸,拔罐,艾灸,耳穴治療都可以祛除濕氣,並改善内環境,使身體恢復水液代謝平衡。 若身體持續處於濕氣重的狀態,濕氣重,容易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包括過敏、濕疹、腳氣、關節痛、帶下病、月經不調、陰道炎、肥胖、浮腫、影響大便排泄、性功能障礙。 時間久了容易患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去濕茶寒底2025 經常見到有人把去濕茶當凍飲天天飲用,一方面脾胃易因生冷而受到傷害,水濕不化,加劇水腫的問題;另一方面會影響五臟六腑運作,氣血運行不暢,易令臉色蒼白甚至出現黑眼圈等問題。 此外,坊間有很多去濕茶為令口味更好而加入糖,喝起來好像糖水般,但事實過甜的飲料不但無助去濕,反而令濕氣加重。
去濕茶寒底: 涼茶是祛濕茶?中醫教你分辨祛濕茶成分功效、5 款祛濕茶推薦
養血寧神茶(適合熱底人士) 材料:丹參三錢、百合四錢、麥冬三錢 去濕茶寒底 做法:把所有材料洗淨,放入茶隔內,注入五百毫升熱開水,蓋上杯蓋,焗三十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丹參活血祛瘀,調經止痛,養血安神,能使血行通暢,減輕經期不適。 配合百合及麥冬,能活血調經之餘,亦能滋陰潤燥,清心安神。 香港天氣溫暖潮濕,都市人也更容易有濕氣;加上休息不足,又喜愛生冷食物和凍飲,更加容易造成「濕重」。
去濕茶寒底: 方法3:去濕食物
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 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 夏天是濕邪好發的季節,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進而寄居在體內,或者原本體內就有濕氣,外濕會引發內濕,造成了濕性體質。 可能夏天濕氣重的症狀會嚴重一點,如濕疹或香港腳容易在夏天發作,但是四季都可能會有濕性表現,不侷限在夏天。 哪種體質人士不宜飲用檸檬薏米水?
去濕茶寒底: 頭皮濕疹怎麼辦?症狀+原因+改善方法+禁忌 中醫解構
手腳冰冷和容易腹瀉的人士不宜飲用。 尤其孕婦早期妊娠時忌飲用薏米水,由於早期孕婦胎兒未穩,一般都不建議飲用此類去濕的中藥,以免令胎兒受損傷。 此外,部份女性在月經時會因宮寒而出現痛經的情況,而檸檬薏米水偏涼,有機會加重痛經的問題。 檸檬薏米水可以去濕清熱,還可以清熱利尿,能改善水腫和排毒,適合濕熱而導致的水腫、腹脹腹瀉、脾胃不適等情況飲用。 濕氣重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脾胃所致。
去濕茶寒底: 中醫濕邪的特性
材料:山楂10克(3錢),炒麥芽6克(2錢),大棗3枚,生甘草3克(1錢),烏梅3枚,荷葉6克(2錢)。 如果是長者、小孩或久病體弱的人亦需慎服涼茶及龜苓膏,以免損傷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損可致生長發育不良、氣血不足而更易得病。 材料:山楂10克(3錢),炒麥芽6克(2錢),大棗3枚,生甘草3克(1錢),烏梅3枚,荷葉6克(2錢)。 幫助腸胃消化,可生津止渴助消化。 滋潤喉嚨,治療聲音沙啞,保護聲帶,改善咽乾、慢性咽喉炎。
去濕茶寒底: 【田七】沖水即活血化瘀? 中醫教你田七的功效和正確進食方法
若熱氣症狀持續不解,建議咨詢註冊中醫師。 涼茶性寒,容易損傷脾陽,對脾胃造成負擔,不應同時進食濕重難消化的食物,例如糯米雞、裹蒸粽、芋頭、番薯等。 此外,飲涼茶目的是清熱去濕,不應同時食用濕熱食物,例如煎炸食物,以免減低功效。 去濕茶寒底2025 作法: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
去濕茶寒底: 體內濕重才是致肥元凶!中醫針對「寒底」及「熱底」推介2款去濕湯水
【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 【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 【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 由於寒氣聚於體表或腸胃內,患者會感到頭痛、肩膀緊繃、怕冷,甚至腹瀉等。 此外,亦會容易影響腸胃,造成消化不良、噁心嘔吐,大便鬆軟,長期累積下來,會讓身體呈現氣虛無力的情況。
去濕茶寒底: 寒、熱底、經期前後 暗瘡 茶飲4款
有中醫曾在書中提過有個朋友持續喝了一個月薑棗茶,發現自己瘦了3KG! 不過薑棗性質都屬溫熱,適合寒濕體質者飲用,如有上火的現象,要適可而止。 把所有材料剪碎,洗淨,放入杯中茶隔內。 去濕茶寒底2025 去濕茶寒底 注入500毫升熱開水,蓋上杯蓋,焗30-40分鐘即可飲用。
比如大紅袍是烏龍茶的一種,較溫和,適合不同體質的人士喝。 綠茶味性寒涼,茶葉輕度發酵,故可清熱解毒,適合熱底人士。 去濕茶寒底2025 另外,研究顯示全日喝4杯綠茶或白茶,可加快燃燒每日的身體代謝率100卡路里,即相等於3個月減重最多1.5公斤;這兩種茶含有兒茶素(Catechin),對新陳代謝有刺激作用。
去濕茶寒底: 症狀CHECK你的濕氣程度
嚴重者更會大汗不止,或流冷汗,體溫可能直線上升至超過40℃、心臟及血管調節失常,出現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 功效:赤小豆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白扁豆健脾化濕;蓮葉則能清熱解毒、升發陽氣。 三藥合用能健脾胃以及改善機體水液代謝運化功能,使水液不能積聚於體內,而且有排走體內毒素的作用。 去濕茶寒底 常見的夏枯草、五花茶、廿四味、雞骨草茶等,你能分清哪款是 涼茶,哪款是去濕茶? 涼茶舖在香港隨處可見,每當感冒初起、喉嚨痛、生暗瘡,我們都習慣去涼茶舖喝一杯涼茶,而每當身體感到濕重,易常感疲倦、昏昏欲睡、食欲不振時,我們又會去涼茶舖喝一杯祛濕茶。
香港人經常在酒樓飲普洱,但其實因應不同體質,我們也應喝不同的茶。 很多人對拔罐都一知半解,也有些人會買膠狀的拔罐回家自己進行,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呢? 何醫師指拔罐可以用來疏通經絡氣血,有祛風散寒祛濕的作用,對於祛濕有一定的療效,但需要視乎病情的輕重。 材料:薏苡仁15克(5錢),荷葉6克(2錢),陳皮6克(2錢),山楂6克(2錢),厚朴6克(2錢),決明子10克(3錢)。
去濕茶寒底: 涼茶成分、功效各異
然後放入金銀花,焗五分鐘,待聞到花香後即可飲用。 功效:金銀花及蒲公英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淡竹葉則令心火藉小便清除,從根本解決暗瘡的問題。 就現代藥理所指,金銀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熱作用。 而蒲公英更能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及增強免疫功能。
去濕茶寒底: 涼茶|便秘生暗瘡廿四味抑或龜苓膏?3條問題知寒底熱氣宜揀…
市面上的祛濕茶看上去都是大同小異,中醫師梁軒偉卻指出並非如此。 濕邪切忌進食生冷食物,凍飲、刨冰類的食物會傷脾胃,影響脾運化水濕的功能,造成水濕停滯。 一些高糖分又肥膩的食物亦會影響體內的運化過程,吃的愈多,濕氣愈重。 去濕茶寒底2025 濕氣重原因之一是脾胃虛,由於脾胃有升清降濁的功能,可以把身體多余的濕氣排出體外,當脾胃功能較弱,濕氣就會留存於體內難以排除而影響身體的其他器官。 除了飲食,中醫也很推崇日常可喝的中藥茶飲來調理身體的濕氣,以下是四款沒有體質限制的【去濕消脂茶飲】製作方式簡單,每天準備一壺當水喝。 食用分量因體質及熱氣程度差異而有所不同,建議初時嘗試食一兩份水果或一至兩杯綠茶,觀察成效。
如當刻身體偏冷,宜食用提溫食材如薑,杞子,桂圓等。 功效:此湯可清熱潤肺,清腸消腫:當中牛蒡清熱解毒,清腸通便;紅蘿蔔健脾化滯,潤燥明目;粟米益肺寧心,健脾開胃;霸王花清心潤肺,清暑解熱,除痰止咳;雪梨生津清熱,止咳化痰、潤燥。 鬱金屬薑黃的一款,可降血脂,山楂可去油解膩,酸酸的味道,於夏天特別開胃,但胃不好的人,可減去這個材料;陳皮則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首先,你是寒濕,還是濕熱體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