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除了領取四分三額或半額職津的住戶原來的收入相信都已經是超越貧窮線之外,部分領取全額職津的住戶的收入也會超越貧窮線,所以只有部分領取全額職津及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住戶能夠在數據上視作獲得政府幫助而脫貧。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職津除了協助有需要人士脫貧外,兼有「防貧」的作用,有助減低收入不均的情況。 至於病人及其同住核心家庭成員於遞交申請表時共同自住的第一間物業(自置或租住)和所持有的生財工具則不會計算在內。 以上一期居屋為例,遞交申請時毋須提交收入、資產及家庭成員關係等的證明文件,但要備存所申報收入及資產分項的詳細證明,以供房委會日後有需要時作進一步審查。 而房委會會在有需要時向透過網上申請的人士,要求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副本或《綠表資格證明書- 祇適用於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正本。
- 居住在私人永久性房屋、資助自置居所房屋、及公營租住房屋的中位數分別為$38,800、$28,700、和$19,000。
- 另外,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則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低,當中男性的收入中位數為18,000元,女性則為13,900元。
- 3上屆特區政府便進行有關退休保障檢討及諮詢,結果訂立了三項重要政策: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對沖」及成立公共年金。
- 一般情況下,應在申請獲批後,才進行有關醫療程序或購買相關醫療裝置/開始療程。
- 在計算出每年可動用之財務資源後,病人可按累進計算表(表三)中的分擔比率計算出最高分擔額。
在上屆政府最後一份的施政報告便提出要「研發金融產品,讓長者善用資產,以增加退休後投資收入的穩定性」。 12這項資料在近年調查有一個明顯的趨勢,便是有愈來愈高的百分比貧窮長者表示沒有經濟需要:2015年為67.9%,2016年為71.4%及2017年為80.1%。 從每一年數字的變化中,最明顯的是這些雖然被界定為貧窮長者,比例上愈來愈多是有領取長生津。 換言之,雖然單是領取長生津,在統計上仍未脫離收入貧窮,但不少都認為自己沒有經濟需要。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9萬元,15.9%家庭住戶的每月入息少於8000元。 由於22.9%家庭住戶為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撇除這些家庭住戶後,3.1%家庭住戶每月入息少於8000元,較前年同期2.9%輕微上升0.2%。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香港最新打工仔月薪中位數為2萬港元
以恆常的綜援制度計算,一個四人家庭(兩名成人、兩名兒童、全數是健全人士)計算,資產上限為88,000元,而職津四人家庭的資產上限則為548,000元。 在聲明書上或其他的資料部分,若提供不完整、不準確、不適時或錯誤的資料,將可導致申請被拒絕,如財政資助申請已獲批,亦可能被全數或部分撤回@,此外亦有可能面對刑事檢控。 而任何於撤回前已獲批的財政資助,關愛基金(經醫管局)當視為欠款或以其他形式作出追討,病人/申請人須承諾會向關愛基金(經醫管局) 償還已獲批的財政資助。 若與去年同期(2021年第三季)比較,各行業合計入息整體有所上升,人均收入中位數也由去年第二季的18,000元上升至最新18,800元。 至於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撇除外傭後,去年第四季的數字為28,900元,較去年第三季的28,500元略增400元,也較前年同期的28,000元增加900元。 撇除外傭,去年第四季就業人數則為333.6萬人,較去年第三季的329.5萬人,增加約4.17萬人。
- 課餘託管服務旨在為一些因工作、尋找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課後時間照顧子女的家長提供照顧服務。
- 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經濟審查機制優化措施已於2019年實施。
- 根據統計處數據,2022年9月至11月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 28,900元,較2021年同期28,000元上升900元。
- 另一方面,有12.5%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為5萬元及以上。
另外,由於綠表中有九成是給核心家庭的,若果綠表申請人連同家中核心家庭長者一齊申請居屋,是可以提升揀樓次序。 值得留意的是,如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的申請者,至少一名年滿60歲的長者必須成為所購買單位的業主或其中一名聯名業主。 另外,房委會會在攪珠後根據電腦以攪珠結果隨機排列的次序,發信通知次序較優先的申請者於指定限期前遞交「入息及資產申報表」,申請者及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須詳細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淨值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以作審查。 申請人士需遞交申請表之紙本正本,連同申請者及名列申請表內家庭成員的身份證明文件或香港出生證明書(未滿11歲家庭成員適用)副本;以及繳付申請費劃線支票或銀行本票。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薪酬趨勢】 做公共行政月入中位數|高過金融保險地產|7個行業工資比較|最低15,000元 VS 最高23,000元
表二顯示於2019年2月1日的每月平均綜援金額,除了一人住戶外,其他住戶人數住戶的每月平均綜援金額略低於2019年的貧窮線8;換言之,單靠綜援只能幫助部分受助住戶脫貧。 這也是何以2019年年中領取綜援人數約為31.8萬,當中只有約一半人,即15.5萬人,可以脫貧的原因。 不過,要留意的是,在2019年的綜援計劃下,領取綜援人士若有工作收入,每人最高可獲豁免計算2,500元,換言之可讓更多住戶脫貧。 職津分三層:全額、四分三額及半額,收入上限分別為每月不高於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之50%、60%及70%。 一般來說,前者(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會較後者(所有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高。
關愛基金只會資助病人購買其必需並能夠應付病人最基本的醫療需要的醫療裝置之型號。 病人/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必須提供完整、準確、適時及真確的資料予醫管局/社會福利署。 可扣減豁免額(表二)是為提供病人在計算其家庭可動用資產總值時可從中扣減的一筆款項。 政府統計處今日(28日)出版2022年第四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失業人數達12.6萬人,較去年第三季的15.5萬人減少近3萬,就業不足人數也減至約5.5萬人。 二○一八年居屋的定價採用了綜合住戶統計調查二○一七年十月至十二月非業主住戶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數字,即39,500元(扣除強積金供款)為參照點以評定負擔能力。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收入統計|中西區居榜首 月入息中位數達4.2萬元
到2017年,長生津讓14.2萬人脫貧及降低整體貧窮率2.0個百分點。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當中,大部分人認為中產應有400萬至600萬元價值的物業,100萬至200萬元的非物業資產,以及每月收入達到30,000至60,000元。 報告又指在最富有的一撮人中,還可細分四級;當中全球最富有的超級富豪定義為總財富逾5,000萬美元,約為3.9億港元。 不過,瑞信今年發布的《2017全球財富報告》指,原來只要總財富達到約10,000美元,即約78,000港元,已位列中產人士,更比全球逾七成的人富有。 瑞士信貸集團早前發布《2017全球財富報告》,指出以全球標準來說,總財富達到約10,000美元至10萬美元就屬於中產人士,全球有21.3%中產。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至44歲 收入中位數最高
此外,報告亦指出這些家庭住戶中,有53.3%住在私人永久性房屋,而30.7%則住在公營租住房屋。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另外有15.3%和0.7%分別住在資助自置居所房屋和臨時房屋。 就居所租住權而言,49.8%的家庭住戶擁有所住屋宇單位業權,而其餘46.5%則為全租戶。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統計表
我們更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的配合,面對未來香港人口中退休人士所佔比例日漸上升,所帶來的整體經濟挑戰。 由於大部分退休長者,沒有固定收入,在貧窮線只考慮收入的局限下,不論有多少資產,也會較易被界定為貧窮。 《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指出,在2019年,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仍有39.1萬名長者被界定為貧窮11。 不過,我們留意到在過往的調查,如在於2018年的調查中,居於沒有領取綜援住戶而被界為貧窮的長者,有80.6%表示沒有經濟需要12。 這或反映貧窮線是由於只考慮收入,便會將那些可能是有資產但沒有穩定收入的長者界定為貧窮。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公共年金的設立,目標之一便是協助退休長者將部分資產轉變成穩定的收入。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香港文匯網
課餘託管服務收費減免計劃在收費減免計劃下,社署提供全免、半費減免或三分一減免的資助,給讓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接受課託服務。 在聲明書上或其他的資料部分,若提供不完整、不準確、不適時或錯誤的資料,將可導致申請被拒絕,如財政資助申請已獲批,亦可能被全數或部分撤回5,此外亦有 可能面對刑事檢控。 而任何於撤回前已獲批的財政資助,醫管局當視為欠款或以其他形式作出追討,病人/申請人須承諾會向醫管局償還已獲批的財政資助。 我多年來都希望多解說,讓大眾多明白綜援制度,就是作為社會給予巿民的安全網,避免巿民收入過低而未能滿足在香港生活的基本需要。 為巿民提供一個生活安全網,是社會的集體責任,亦是根據《基本法》第三十六條,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薪酬趨勢|公屋、私樓、居屋住户一覽(不包括外傭)
勞工及福利局公布由4月1日生效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2022」,列明4人家庭的入息限額稍微放寬,其中四分三額及半額津貼入息限額分別放寬至26,900元及31,400元,較現有限額提升100元,而全額津貼入息限額維持在22,400元不變。 至於資產限額,所有住戶類別都獲得放寬,其中1人家庭的資產限額由266,000元放寬至273,000元,而2人家庭的資產限額由360,000元放寬至369,000元。 去年第四季12.6萬人失業,較第三季的15.5萬人減少近3萬,較2021年第四季的14.5萬人亦少近2萬人。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美元
2012年,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 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即 戶,共 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2。 這個分析的引申意義便是:要扶貧便要協助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及處理長者退休保障不足的問題3。 前行政長官便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 根據統計報告,按就業人士年齡及性別分類,35歲至44歲組別中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最高,男性為25,000元,女性為20,100元,男女合計為23,000元。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家庭入息中位數|公屋、私樓、居屋住户一覽(不包括外傭)
這些家庭住戶當中,53.3%住在私人永久性房屋,而30.2%則住在公營租住房屋。 就居所租住權而言,51.2%的家庭住戶為自置居所住戶,而45.3%為全租戶。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9萬元,其中12.5%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為8萬元及以上,亦有15.9%的家庭住戶的每月入息少於8000元。 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第二季,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5,300元;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26,000元。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 薪酬趨勢|男女薪酬相差3,700元
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馬耀宗分析指,過年兩期正值疫情爆發,但房委會未有調整入息上限要求,而今年疫情剛過去,未見經濟復甦,故看不到房委會會調整入息上限。 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2025 政府早前已經按著疫情而降低申請者的工時要求,在限時安排下,基本津貼的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降至每月72小時,中額津貼的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降至每月132小時,高額津貼的工時要求則維持在每月192小時或以上。 報告更顯示所有住户中,家庭每月入息為2萬元至2.5萬元的有23.7萬,是全港最多家庭的入息水平。 然而,家庭每月入息為4千元以下的家庭佔有19.4萬,反映出香港仍有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
【居屋2023申請懶人包】根據過往記錄,新一期「居屋2023」即將出籠。 目前房委會尚未公布居屋2023申請時間,相信不少有意購買居屋的人士關注新一期居屋推售情況,有一大堆問題要問,如申請資格要求、白表綠表入息要求、選擇推售新居屋和折扣率等。 本文參照上一期或以往期數的資料,嘗試整理一些購買居屋的10個基本要點,讓有意購買的人士有初步了解,以便作好準備。 住戶可透過郵寄或網上填寫表格進行申請,包括使用文本申請表格,填妥後郵寄至觀塘郵政局郵箱62600號(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或投入指定地點的投遞箱,或直接在網上填寫並遞交申請表格,詳情可按此查閱。 全港就業人數有3,620,400人,月入中位數為19,000元。
1 在職津計劃下,入息限額是以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計算的。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兩會為今年內地經濟定下5%左右的增長目標,符合當前經濟運行走勢,特別是各省市發展信心充足,在31個省區市當中,有27個訂下的經濟增長目標都高過全國經濟增長目標。 他強調,在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以及化解各領域風險之餘,長期保持合理經濟增長。 趙辰昕指,農曆新年內地消費市場表現十分良好,旅遊、出行、餐飲及零售等服務消費大幅回暖,為今年建立良好開局。 他指,自內地去年底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各地政策落地見效,人流物流加速恢復,經濟已逐步改善,加上各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並透過政策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推動資金跟項目走,支持經濟向好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