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這樣的 project,電腦一直保持流暢,最基本就是在時間軸上高速移動滑鼠,預覽畫面都會實時作出反應,這方面的操作極為爽快,符合了我們的基本要求。 下一步是希望滑鼠移到時間軸任何位置,點擊預覽按鈕後可即時播放預覽影片。 用家可透過 Thunderbolt 4 端子與 HDMI 端子,最多同時接駁 5 個顯示器(M2 Ulra 型號可接最多 8 個顯示器)。 和我此前用过的 M1 版 MacBook Pro 一样,新电脑的续航很长,在满电状态下仅使用内置电池就能很宽松地完成一整天的工作,下班后还有余电,可以消遣娱乐一下。
兩款手提電腦由 M2 晶片強勢驅動,更提供長達 18 小時電池使用時間1,以超便攜設計帶來無比極速的表現。 或許你購買 Mac Studio 動機不一定為了工作,那麼你可以注視這部電腦在遊戲上的圖形效能表現。 今次 M2 Max 測試機升級到 38 核心 GPU 只需 HK$1,500,著重遊戲效能的朋友直接升級,可治癒你一些「強迫症」。 我們安裝使用較大效能需求的《Cities Skylines》建設一個頗為複雜的城市。 這個城市裡面的車輛、鐵路等交通工具,還有一定數量的人員都是實時移動,在此之上小編嘗試不斷轉換鏡頭,穿梭於城市當中。
mac m2: Apple 推出 M2 Ultra
一方面,普通版 M2 芯片相较 M1 的性能提升并不夸张,日常办公使用中可能很难感受到区别;另一方面,隔代升级会是更经济也更理性的选择,在 3 纳米制程到来之后,Apple silicon 的性能肯定还会突飞猛进。 首先,工作常用的大件——《飞书》《微信》《Microsoft Office》《Sketch》、Adobe 系列等——早已完成适配,没有任何兼容性问题。 和 Pro 系列的逻辑一样,「刘海」部分不是侵占了原先的显示面积,而是比原来多出了一部分空间,用来显示菜单栏(Menu Bar)。 mac m22025 实际使用中也确实很容易忽略「刘海」的存在,毕竟大部分时候都不需要关注菜单栏里的讯息。 当然,作为 Air 系列产品,MacBook Air 并未放弃对轻薄的追求,整机重量只有约 1.2 kg,厚度仅为约 1.1 cm,携带起来完全没有压力。
说到风吹,M2 版 MacBook Air 是没有内置风扇的,即使性能已经释放到了极限也必须依靠被动散热。 在「烤机」约十五分钟后,电脑的热量达到了最大,掌托处还是温热状态,但键盘区域已经有了一些灼热的感觉。 测试结果还真有点区别——M1 版本 MacBook Air 的写入和读取速度都在 2600 到 2800 MB/s 之间浮动,表现很稳定,而 M2 版本的写入速度却不及上代,处于 2400 MB/s 左右的水平上。 作为参考,我还测试了存储空间同为 512 GB 的 M1 版 Mac mini,其 SSD 写入速度也在 2400 MB/s 上下。 M2 版 MacBook Air 的造型与新款 14 和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极为相似,采用四四方方的机身和大弧度圆角。
mac m2: Mac 電腦 Geekbench 跑分
二年前就推出的 M1 MacBook Air 價格沒降,也就表示新款的 M2 MacBook Air 是變相漲價。 不過,電池續航力要看平常都用來做什麼,像上網、聽音樂、編輯文書等輕量型的工作類型,或許都可以有更長的續航表現。 我們實際執行一個重覆播放的 YouTube 影片,並將螢幕亮度維持在 50%,M2 MacBook Air 從滿電狀態開始持續播放 6 小時後,仍有 69% 電量。 mac m22025 在瀏海裡有一個 1080p FaceTime HD 相機,解析度比 M1 MacBook Air 的 720p 高上一些很多,雖然整體的視覺提升沒有到很明顯,但細看可以看到 M2 在膚色的表現和背景的細節都比較 M1 要好。 不過如果你出門外出,不想要多帶一條 MagSafe 充電線,一樣還是可以透過 USB-C 接孔直接充電,但這條 USB-C 充電線就要自己準備囉~Apple 隨盒附贈的只有一條 USB-C 對 MagSafe 3 連接線。 不過原本從傳聞中以為 M2 MacBook Air 的顏色選擇,會如同 M1 iMac 一樣更多更豐富,結果並非如此,只有多兩款新色,這也讓小編有點失望。
- 我在第一次开机的时候刚好背对太阳坐着,窗外的强光直接照在 MacBook Air 的萤幕上,新电脑果断「还击」,自动将萤幕亮度调至最高。
- 不少果迷都不會利用MacBook來打機,始終對應Apple Silicon的遊戲不多,因此不多果迷會利用MacBook來打機吧。
- 對比起上代 M1 Max 處理器的 10 核心 CPU、24 核心 GPU 的基本設計,今代 M2 Max 塞入了更多核心,基本型號都搭載了 12 核心 CPU、30 核心GPU,可期望在圖形處理上進一步提升。
- M2 是給一般電腦用家,作娛樂、一般文書處理、相片編輯、簡單影片編輯等工作用途;而 M2 Pro 處理器的機款,擁有更多處理核心與記憶體頻寬,可作更為複雜的多媒體製作、處理,影片剪輯用途。
- 除了系統處理器效能外,今次 M2 Pro 對於圖像處理同樣有大幅提升,它最多可內置 19 核心 GPU。
- 對專業用家來說,擁有清靜的工作環境方便檢查影片聲效,也令用家本身的工作效率更好。
- 在 M2 Max Mac Studio 上,代表主機效能的 Geekbench Single-Core 分數有著 18%、Multi-Core 跑分分數有著 23% 提升。
新一代 MacBook Air 採用了第二代 5 納米製程技術的 Apple M2 晶片作為電腦處理器,在高效與節能表現進一步提升,只需要更少電量就能帶來用戶需要的電腦效能。 而記憶體頻寬增至 100GB/s,支援記憶體上限最多 24GB,再令數據處理的速度進一步提升。 今次 M2 版 MacBook Air 使用了全新設計,更在銀色、太空灰之外,帶來了新色午夜暗色與星光色。 星光色呈微微淺金色更加高貴大方,而今次我們得到實物的午夜暗色,同樣令到我們 unwire 編輯部感到驚艷。 這個午夜暗色比起官網睇相更加沈實大方,顏色呈近乎黑色的極深灰色再混入少量深藍色,雖然同樣是金屬表面,但表面反光的程度較低,增添了一份成熟品味,與黑色鍵盤按鍵極為合襯。 全新 MacBook Air 四面都用上微圓角設計,特別在整體機身不會有「高低起伏」,變成真正一塊方方正正的「薄金屬板」,實際厚度只有 1.13cm,比上代設計更加輕薄,而整體體積更大幅減少了 20%。
mac m2: 进一步了解 M2 芯片及性能
大家看配置表時會留意到 MacBook Air 採用的熒幕為「Liquid Retina」熒幕,它支援了 P3 寬廣色域,我們看到它會比起「Retina」熒幕在顯示色彩豐富畫面時的顏色表現會更加好。 但小編也看到使用更高階「Liquid Retina XDR」的 MacBook Pro 14 吋上觀看圖片,HDR 表現更高光光度與更清晰的低光細節,想要在熒幕顯示上有頂尖表現的朋友,就要考慮價格更貴的高階機種。 另一個在買機時即刻受到恩惠的改變,是其 13.6 吋 Liquid Retina 熒幕。 這個熒幕的整體質感、細緻度,還有光亮度都要更勝過往的 MacBook、MacBook Air。 我們測試過在直射太陽或者斜陽直接照射下,網頁文字、相片顏色都可以細緻呈現,特別是在電腦旁邊斜看熒幕仍都同樣清晰。 有時候位置坐在窗邊,或者在戶外工作,都毋須在意陽光過猛而看不到熒幕的問題。
當然,如果大家需要重度工作使用,又時常需要利用SD Card輸入影片、相片等資料,有較好的散熱效能及機面前的SD Card插槽的Mac Studio仍然是不二的選擇。 mac m2 M2 Mac Mini 2023開箱實測|入門級Mac Mini今次大升級,換上了效能更高的M2/M2 Pro晶片後,不少果迷形容為「平價版Mac Studio」。 雖然新機外表沒有改變,但因為售價減了,會否成為最抵玩入門的Mac電腦呢? M2 MacBook Air 跟 M1 MacBook Air mac m2 一樣,都沒有風扇,不過 Apple 會讓它沒有風扇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 Apple Silicon 晶片夠強大,以及這台產品定位本身就不是給要處理高效能任務所使用。 為何說 M2 Pro Mac mini 經濟實惠,單從價格同效能比較就知一二。
mac m2: 原廠鍵盤太貴? Kamera iPad 鍵盤 給你最接近原廠的感受
在運作壓力測試應用程式,主機表面最熱的 Apple mac m2 標誌只有 36 度,而最熱的出風口亦只有 41 度。 而 Lightroom 讀取這些相片,至到完成智慧型預覽,都只需要 mac m22025 5 分 13 秒左右,實在是非常快速,用家毋須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MacBook Air 的設計,不只拿起來輕巧,對環境的負擔也輕微。 舒適且安靜的背光巧控鍵盤,具備全高功能鍵列與 Touch ID,手指輕觸,就能快速、簡便又安全地解鎖 Mac、登入 app 和網站。
mac m2: 進一步了解 M2 晶片與效能
今次測試的 Mac mini 價格只需 HK$12,249,但在多核心跑分上,已經超越了當年售價 HK$15,999 的 Mac Studio M1 Max 版本,如果同當年 iMac 27” 比較,實際效能更大幅提升 65%。 一台 Mac mini 再加一台 Studio Display 合計的金額已合符了不少經濟型用家的心理價位。 而在新一代 MacBook 上使用的新鍵盤背光燈漏光現象大幅減小,除非從最側面望上去,否則一般使用時你只會看到每個鍵帽的字母部份透光,質感進一步提升。 鍵盤頂部的 F1~F12 功能鍵為「全高度」設計,字鍵面積與其他鍵相同,而 ESC 鍵的大小也特別易按,這部份將 MacBook Pro 的優點搬了過來。 ▲留意 8 核心 GPU 配置型號的 MacBook Air 跟來的充電器為「30W USB-C 電源充電器」,而10 核心 GPU 及 512GB SSD 儲存或更高配置的型號將附隨「35W 雙 USB-C 連接埠電源轉換器」。
mac m2: 全新 15 英寸机型 MacBook Air 13 英寸和 15 英寸M2 芯片机型
兩個 Thunderbolt 連接埠讓你連接高速配件並為你的 Mac 充電。 全賴三咪高風陣列採用先進的波束形成演算法,可捕捉清澈音訊,無論你身在何處,聲音在通話時都格外清晰響亮。 M2 的 8 核心 CPU 比 M1 快達 mac m2 18%7,讓你輕鬆應付各種日常事,例如製作文件和簡報等;又可勝任更繁重的工作,例如利用 Xcode 開發,或在 Logic Pro 以空間音訊混製音軌等。 如果你需要经常出差或者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M2 版 MacBook Air 几乎是不二之选。 M2 版 MacBook Air 不仅在设计上与 Pro 系列靠拢,连接口也配备了相同的 mac m2 MagSafe。 但自我收到电脑的不到一周时间里,我从头到尾其实都没把 MagSafe 线从包装里拿出来过,因为其功耗很低,随便一个手机充电头就足够给电脑供电,单独扯一条充电线反而很麻烦。
mac m2: Liquid Retina 顯示器
而且,在尺寸变小、机身变薄之后,MacBook 系列的新设计显得更为精致和紧凑,在我看来甚至比它的大哥们更具 Pro 气质。 重量以官方資料來看,M2 MacBook Air 更輕盈,少了 0.05kg,不過以拿在手上的感覺,並沒有很明顯的差異感,但因為整體厚度一致,相對 M1 來說,M2 拿在手上的感覺更好更實在。 另外,因為 M2 MacBook Air 整體外觀已經變成垂直扁平設計,所以闔蓋後的整體厚度一致,就只有 1.13 公分,不像 M1 最厚的地方還有 1.61 公分。 所以,M2 MacBook Air 這次一改原本那種像菜刀的楔形造型,改為垂直方正的設計,在顏色上也有所區隔,相較於 M1 款式,拿掉了金色,但多了兩個顏色分別為星光色、午夜藍色,總共有四款顏色。 在遊戲《Cities Skylines》建立一個構造非常複雜的都市,即使連接 Studio Display 使用 5K 解像度遊玩,可看見整體運作都是十分流暢。
mac m2: 6 吋 Liquid Retina 熒幕視野更廣闊
因此,我很多时候甚至直接用充电宝供电——抱着电脑到处走,需要充电时就拿个充电宝随手插上,还省去了找充电头的麻烦。 首先,我开启我常用的播客剪辑工具《Reaper》,导入 5 轨各 1 小时的声音素材,每轨挂载 5 mac m2 个大型插件。 我通常只需要用到 3 轨,每轨两三个插件,所以这样的配置和日常相比已经属于严重超载。 其次,我准备了 4 部高码率的 4K 电影,外加一部 1080p 的《小时代》。 准备完成后,我开启《Reaper》进行音频渲染,同时播放 5 部影片。
mac m2: 性能
即使是处理高强度任务,比如用 Xcode 进行开发、在 Logic Pro 中进行空间音频混音,也都不在话下。 全新 15 英寸 MacBook mac m22025 Air 配备宽阔的 Liquid 视网膜显示屏,给你更大空间,实现更多热爱。 两款笔电均由 M2 芯片强势驱动,电池续航最长达 18 小时1,性能表现风驰电掣,随身携带轻轻松松。 MagSafe 充電線帶有磁力,讓你輕鬆接合和拆除連接線,避免意外拉跌裝置。
mac m2: M2 晶片
Apple 晶片身懷迅猛的效能與能源效率,全面翻轉 mac m22025 mac m2 Mac 產品陣容。 它採用突破性的系統單晶片 (SoC) 架構,將 CPU、GPU、記憶體等集成於單一晶片,因此,各種運算速度更快,耗電更少。 用 MacBook Air 展現你風格,只要尺寸選定、顏色挑好,就大功告成。 無論你選哪一款機型,都是以地球為念而打造,具備耐用的 100% 再生鋁金屬機身。 MacBook Air 的 Liquid Retina 顯示器支援 10 億種顏色,比相若的 PC 手提電腦帶來多達 2 倍解像度,讓每個畫面都叫人歎為觀止。 相片和影片更突出,顏色對比鮮明,細節一覽無遺;文字亦呈現得清晰銳利,讓閱讀時倍感輕鬆。
在第三個影片剪輯測試中,我們再渲染一段 ProRes 422 格式,長度同樣約為 5 分半鐘的影片,最後只用上 1 分 04 秒 完成。 如果你每天的工作,是在電腦面前剪輯一段 5 分鐘的影片交貨,Mac Studio 可將渲染的工作變得接近不用等待。 另外,利用M2 Max MacBook Pro配合Adobe Premiere Pro去剪30分鐘4K影片,只需要大約10分鐘左右便可gen出影片。 而利用M2 MacBook Air,則大約需要近50分鐘才gen出、用M1 MacBook Air更超過1小時才完成,明顯在多媒體工作上比起M2甚至上代M1更出色。 M2 Mac Mini的確是極高性價比之選,budget不多而又想用作一般工作使用,絕對是值得入手。 不過記者就建議至少升級至16GB Ram,以及512GB SSD,因為根據外媒所指因為Apple的256GB版本使用了較慢的SSD,存取速度只有大約1500MB/s,慢近一倍,所以如果大家想選購最入門的M2 Mac Mini時,至少選擇512GB SSD版本為好。
不过,这不代表 MacBook Air 就永不卡顿,或者 8GB 内存就够用到天荒地老。 从我使用 M1 版 MacBook Pro 的经验来看,如果你需要在后台驻留大量 app,而且使用类似《Photoshop》这样狂吃内存的工具,那还是得考虑购买大内存版本,不然用个一年半载之后多少还是会遇到一些卡顿现象。 在没有播放电影时,M2 版 MacBook Air 的音频渲染速度可以达到 20×,表现相当迅猛,电脑温度也没什么明显变化;电影开启后,从第 3 部 4K mac m22025 影片时开始出现播放卡顿现象,4 部 4K 影片全开后就全部变成了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