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新建縣博物館,寺院前部分建築拆除,只存一座大雄寶殿。 1988年3月,鑑於廣濟橋具有極大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因而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 2、五爺廟裡殿內供奉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的尊稱,也是五臺山五頂文殊菩薩的化身,因而,這裡是整個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寺廟。 廣濟殿2025 而事實上,應該說五爺其實就是文殊菩薩在臺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物,它承擔起了民間俗神的職能,寄託著當地百姓祈盼風調雨順、平安吉祥的願望。 大家都知道,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佛祖釋迦牟尼住世時足跡並未到過中國,但五臺山卻是在佛經中有明確記載的,由佛祖親口說出是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
(山門已無存)天王門已經」摩登化」了,門內原有的四天王已毀,門口掛了」民眾閱報處」的招牌,裡面卻坐了許多軍人吸煙談笑。 天王門以及配殿和鐘樓鼓樓都是明清以後的建築,矮小的可憐。 大殿之前有許多稻草,原來城內駐有騎兵一團,這草是地方上供給的馬草,暫時以三大士殿做貯草的倉庫。 寶坻所在地區為古退海之地,屬於濱海水系水運發達地區,中心地勢高四面水道環繞。 早在後唐同光年間 ( ) 即 “設榷鹽院,謂之新倉以貯鹽」,清泰三年石敬瑭反後唐投契丹,隨後燕薊十六州割遼,設為新倉鎮,為北方儲鹽重鎮。
廣濟殿: 府城各大廟宇聯境交陪境
伏虎羅漢:傳他住的寺廟外常有猛虎長嘯,他認為老虎餓了,便將自己的飯分給老虎,時間一長,猛虎被他收伏了,常和他玩耍,故而得名。 上面的三尊佛像,分別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 廣濟殿 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右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左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這在佛教《華嚴經》、《藥師本願經》、《觀無量壽佛經》中有明確記載。 韋馱供奉在大肚彌勒像的背後是因為傳説他倆原來分別是兩個廟的當家和尚,彌勒笑口常開,熱情好客,廟裏香火鼎盛,可他不善於理財。 韋馱恰恰相反,一天到晚板着臉,香客不敢進,廟裏冷冷清清,可他管理賬目有一套。
只是宮廟澄清,濟公降駕乩身後,乩身就等於神,可以摸神像,而踩信眾的背,其實是類似「鑽轎底」的儀式。 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浙江台州天台縣人。 夫婦二人因屆年邁仍無子嗣,於是日夜求神拜佛,祈得一子。 某天夜裡,王氏在夢中見一尊羅漢,贈她一朶五色蓮花,王氏接過蓮花後吞食,不久便懷了身孕。 於南宋紹興三年 ( 二月初二 ) 產下一子,夫婦喜獲麟兒甚是欣喜,於是滿月時大宴賓客,當時有一高僧性空,前來祝賀,賜名「 修元 」。 傳說他降世的使命,是因如來佛祖座前的大鵬鳥,觸犯了天條,私自逃下凡塵,因此才降龍羅漢(濟公)下凡轉世,尋找大鵬鳥的下落。
廣濟殿: 廣濟殿三聖堂
這些羅漢都是觀音菩薩度化的弟子,其中也有騎獅子的文殊菩薩,騎白象的普賢菩薩。 降龍羅漢:傳説古印度有個惡魔叫波旬,他煽動那竭國人殺害僧人,拆毀寺廟,並將所有佛經劫掠到那竭國。 惡龍用洪水淹沒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他降伏了惡龍取回了佛經,立了大功,故得名。 挖耳羅漢:是一位佛學理論家,尤以闡述耳根之論聞名於世,所謂耳根為六眼,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 廣濟殿2025 佛教認為,六根即是生死之根,要想脱離生死就要六根清淨,他是論述耳根清淨的專家,所以其像常為挖耳狀。
- 復建形式應該是基本按照清式營造則例標準設計並參考當年梁考察留下的尺寸對照建造的,算是比較典型鋼筋混泥土的仿古建築。
- 政府撥專款進行過多次修繕,使殿堂更加清淨莊嚴,環境優雅。
- 橋亭都建在橋墩上,全部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形態多種多樣,空間大小不一。
- 屋頂坡度較平緩,檐下柱頭四鋪作斗拱,自櫨鬥鬥口出平直的假昂一跳,昂背置交互鬥,耍頭與撩檐枋相交,後尾承樺拱托四椽。
廣慈庵受到戰火而殘缺不堪,神像剝落,信徒銳減,幾乎荒廢,當時觀世音菩薩降鸞指示,請來全臺白龍庵的五福大帝坐鎮,再度吸引了不少信徒前來膜拜,成為佛、道兼供奉的寺廟。 依高拱乾所纂的《臺灣府志》,此庵創建於清治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面有準提閣(今台南法華寺),到了周元文所纂修的《重修臺灣府志》卻記載此庵「今圯未脩」。 臺灣觀音寺的匾額調查中,以此庵的匾額「廣慈院」為最早,為康熙三十一年,與創建年代相同。 广济寺,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座落于西城区,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悠久,文物巨丰,在国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
廣濟殿: 中和廣濟宮
廣濟橋的橋亭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大石柱支撐木構大屋頂,石柱粗壯,大屋頂厚重結實,重量和強度上都能滿足抗洪御風要求。 廣濟橋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是韓江最重要的橋樑。 韓江流域汛期長水量豐,所有支流同時進入汛期,汛期水量非常大,大橋墩可以應對強大徑流。 初創期的100多年裏,廣濟橋的橋樑是木質的,在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才改為石樑。 受架樑材料性質的限制,廣濟橋橋墩非常密集,兩墩之間最大的距離是13.45米,最小的只有5.9米,又大又密的橋墩使廣濟橋的排洪能力受到嚴重影響。 浮樑結合的結構可以減少中間部分的橋墩,極大地減少對徑流的阻力,遇到洪迅,打開浮橋還能迅速排洪,可以提高大橋的排洪能力,使大橋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廣濟殿: 濟公乩童踩信眾背 網批:譁眾取寵
屋頂坡度較平緩,檐下柱頭四鋪作斗拱,自櫨鬥鬥口出平直的假昂一跳,昂背置交互鬥,耍頭與撩檐枋相交,後尾承樺拱托四椽。 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8年我國四川特大地震,蕪湖廣濟寺舉行了祈禱大法會,廣濟寺以及廣濟寺的僧眾捐款達數十萬元,通過蕪湖市紅十字會轉交災區人民。 該殿是寺內最具特色的建築,它仿照九華山的肉身寶殿式樣建造,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薩像,高達12米,十分莊嚴。 廣濟寺,殿宇依山構築,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又稱“山門”)、藥師殿、大雄寶殿(又稱“大佛殿”)、地藏殿、廣濟寺塔,共有88級台階,四重殿宇從山腳下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後殿比前殿高出數十米。 赭山兀立在蕪湖市區西北部,海拔86米,山上翠柏修篁,葱鬱成林,花木吐芬,“右控長江,舳艫連雲,俯瞰城廊,歷歷如繪”,自古以來是蕪湖登高攬勝的最佳處所。 明景泰年間(1450—1456), 有人掘地得陶製佛像、供瓷、石龜及石柱頂等物,才知道這是古剎遺址。天順(1457—1464)初年,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圓洪等雲遊到此,發願復興古剎。
廣濟殿: 新北市|中和區『廣濟宮』‐‐ 開漳聖王
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臺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臺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 五爺廟的後面是文殊殿,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幾乎每座廟宇裡都有專門供奉文殊菩薩的文殊殿,但在這裡文殊殿卻沒有五爺廟的香火旺盛。 廣濟殿 這也看得出當地人更喜歡本土化俗神的崇拜,可是文殊菩薩在當地人目心中的正統地位,也不會有絲毫的減弱。
廣濟殿: 保安殿
1921年毀於火,1924年重建,1934年1月又發生嚴重火災,正殿和後殿燒毀,明代經典和國外進貢白檀釋迦牟尼立像俱焚,次年重修。 復建形式應該是基本按照清式營造則例標準設計並參考當年梁考察留下的尺寸對照建造的,算是比較典型鋼筋混泥土的仿古建築。 廣濟殿 在智如法師的率領之下,大悲院各項建設得到大力發展,道風嚴整,寺宇莊嚴。 其中,寺院面積由原來的不足2萬平方米擴大為4.2萬多平方米。
廣濟殿: 安平區公所
苦行僧金喬覺得精神感動信仰佛教的唐肅宗皇帝,為此于757年頒八斤八兩九龍背紐金印一枚賜給金喬覺,并賜名金地藏。 濟公乩身坐上轎子,準備進入彰化鹿港天后宮,現場敲鑼打鼓好熱鬧,只是有民眾手機錄影,卻拍下這樣的畫面。 濟公乩身下轎子,不是直接踏上地面,反而是信眾一個個跪趴馬路,讓濟公乩身可以走下轎子,而且還一路走進天后宮內。 廣濟殿 新北市觀音亭廣濟殿,20日到彰化鹿港天后宮參香,沒想到一名濟公乩身,一路坐轎子到天后宮外,還把濟公神像當扶手抓著,就連下轎子還踩著信眾的背,一路走進宮內大殿,有網友拍下影片直呼太誇張,太譁眾取寵。
廣濟殿: 保安廟
洪福依言向東行,母子二人走道詩山十二都庵眉寨時,適逢暴雨,洪福看到牧童避雨於牛腹下,和尚手拿銅鈸遮雨,知曉此地即為母子定居之處。 洪福十六歲時,某日,忽然牽牛上山,端坐在盤石上圓寂升天,之後村人為他蓋了一座小祠堂,從此,常顯靈威,勸化世人,行醫救世。 廣濟殿 目前寺廟外觀為一九八五年動工重建,樓高二層,一樓王爺廟供奉池府千歲,二樓供奉李府千歲、吳府千歲,走過百餘年,王爺廟見證地方發展過往,仍讓人回味再三。 廣濟殿 【本報台南訊】委身在台南市鹽水區中山路狹小巷弄的廣濟宮,又名月港王爺廟,供奉池府千歲為主神,已有一百七十年歷史,池府千歲神威顯赫,見證鹽水發展點滴。 景點旁木料上雕刻而成的海島觀音和108羅漢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