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住戶都有為住所購買家居保險,以為天花漏水一定有得賠。 但其實,家居保險的保障範圍大致分為兩方面:保障屋內家具、電器及貴重物品等財物,以及第三者責任保障。 換句話說,原裝牆身、地板與天花,若因風雨或滲水問題,造成任何損失或毀壞,都不屬於保障範圍。 亦即是投保人將不能就天花漏水問題向保險公司索償。
- 在這個時候你應先拍下天花狀況,愈仔細愈好,同時立即聯絡住所管理處及向保險公司備案,運用他們「中間人」的職責,方便追溯源頭和與樓上單位聯絡。
- 若滲水情況複雜,或調查進度受影響,導致調查未能於90天內完成,滲水辦仍會將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將調查進展告知戶主。
- 如樓下樓上在爭議責任的問題, 又或是就大廈公契, 或是是否管理公司責任, 或是否涉及公用地方等等…
- 如果懷疑滲水是源自樓上或毗鄰的單位,你應盡快與有關業主商討,要求協助檢驗找出滲水源頭及進行維修工程。
- 值得一提的是,屋宇署指出,漏水問題大多因損毀的供水管或排水渠管所致!
在私人物業出現滲水情況,基本上是樓宇管理和維修問題,主要應由業主負責。 如果懷疑滲水是源自樓上或毗鄰的單位,你應盡快與有關業主商討,要求協助檢驗找出滲水源頭及進行維修工程。 有關業主應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鑑定滲水源頭及加以修理。 有關檢測方法可參考由屋宇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聯合辦事處所編印的 「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 此外,你亦可向大廈或屋苑的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尋求協助;必要時可聘請建築和法律顧問,根據大廈公契內容要求負責人士改善滲水,甚至以法律行動向對方提出索償。
滲水賠償: 家居保險及火險的常見問題
一旦發生單位有滲水漏水情況,千萬不要忽略並及早找出源頭並處理,否則可能會導致財務損失,甚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接獲不少滲水投訴個案的油尖旺區議員陳少棠指出,要解決問題非常困難,部分個案告上法庭後,被告業主會拖至最後一刻才願意和解付鈔處理問題。 E-myhouse全港首創漏水仲裁服務,由中立的建築師專家進行獨立調查,找出漏水源頭及責任,並提供維修建議,讓樓上樓下雙方可以以公平公正的方法解決漏水,並且節省聘請律師上庭訴訟的龐大開支和耗時程序。 滲水賠償2025 根據工作程序,聯合聯辦處會在收到投訴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
- 關注團體批評房署卸責,未有盡管理者職責及業主本分,促請盡快徹底檢查及重鋪同期公屋天台防水層,避免再有公屋住戶遭殃。
- 有部分家居保險的「第三者責任保障」甚至會提供其他額外保障,例如「全球性個人法律責任」,即投保人在香港及/或以外地方因意外導致他人蒙受身體損傷或財物受損而需承擔法律上的賠償責任而作出賠償。
- 漏水問題,也因樓宇老化而出現樓上漏水至樓下,對不少業主來說,可以相當困擾。
- 任何人沒有遵照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450元(《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第127條及附表9)。
滲水辦的儀器亦未必夠先進,近年才陸續採用於業界已趨普及的紅外線熱像分析及微波斷層掃描技術。 如果擔心滲水辦不能查出原因,住客亦可同時自行聘請第三方公證行(即測量行),由公證行收集證據,作出調查,並向法庭舉證,提供報告,以入稟追討賠償。 滲水賠償 其次,如滲漏情況不算嚴重,對住客不會造成滋擾,滲水辦會終止調查,而不作出任何判斷。 當然,水患問題可大可小,到水漬愈變愈大,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短時間內引致石屎剝落,鋼筋外露等嚴重問題。 如未能和解,則可考慮透過香港律師入稟 區域法院 ,並準備申索書,列出滋擾行為 ,以及導致閣下的損失,例如弄壞了電器,以及閣下嘗試維修的費用凳。 當局亦可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命令有關人士減除妨擾。
滲水賠償: 漏水被索償,需要公證行報告?
,命令有關人士處理問題,如不遵從法庭命令也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港幣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港幣450元。 滲水賠償2025 但若調查期間,滲水情況有改善、或未能找出源頭,「聯辦處」會終止調查。 滲水賠償2025 跟業主立案法團交涉,找回大廈維修公司再作檢查,維修公司在天台對下來的主人房外牆塗了一層防水油,表示問題已解決,但實情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其後維修公司也試過用水浸天台,雖然沒有發現滲漏問題,但卻建議在天台多塗一層防水層,陳先生也無奈接受,但問題仍舊存在。
建議先仔細拍照記錄天花滲水漏水的情況,聯絡大廈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的同時亦通知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協調索償。 記得保留管理處調查報告、滲水調查報告副本、維修收據或報價單等重要文件及證據,以便日後向保險公司索償。 假如無法與鄰居協商解決漏水和滲水問題 或希望由第三方協調調查工作,屋主可致電「1823」或到 1823網站 投訴,向由向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求助,完全免費。 滲水辦會在接獲投訴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作職員會先作現場勘測,安排進入被投訴的單位,進行色水或紅外線測試,以確定滲水源頭。 若進行基本調查後仍未能找出滲漏原因,滲水辦或會委託顧問公司再訪懷疑滲水單位進行測試。 期間若懷滲水單水不合作,滲水辦可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相關單位進行調查。
滲水賠償: 案例三:颱風吹毁窗戶 導致樓下途人受傷
各種有關漏水測試費用、樓宇維修的服務收費各異,以驗樓服務為例,價錢一般以單位面積計算,例如每次每平方尺$3,最低收費$2,500。 滲水賠償 因為石屎出現裂縫、「蜂巢」、沒有妥善處理螺絲洞等等原因,此類問題需要搭棚解決,應向大廈所屬的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協求協助。 大多是因為樓宇缺乏維修以及設施破損所致,常見的例子有樓上、毗鄰、本身單位的排水管或者供水管等入牆水喉漏水。
滲水賠償: 漏水檢測費用
天花板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三,上層單位地台內排水管破損、上層單位地台防水設施破損又或者地台內的供水喉管滲漏。 但濕度高於35%,究竟會用什麼時間的量度作為標準? 聯辦處職員表示不知道食環署做什麼檢查,也不知道量度多少次。 至於如果滲水地方是自己入契天台,而並非由「其他單位」所引致又如何處理? 翻查屋宇署網頁,署方表示由天雨經大廈天台、平台、露台、外牆或窗戶所引致滲漏,皆不會構成公眾衞生的滋擾問題,聯合辦事處不會採取執法行動。
滲水賠償: 滲水問題
如懷疑鄰居為滲水源頭,政府主張住戶先向管業處求助,由管業處從中協調,安排苦主上門到鄰居單位做色水測試。 還是希望能夠協商解決吧,我今天下午已向管理處發郵件轉告佢(未有佢聯繫方式,只得通過管理處轉交),態度誠懇地話承認自己的責任,並願意安排師傅佢維修,希望儘早解決問題。。 滲水賠償 哎,我其實前兩週都嘗試通過管理處與樓下協商,但效果不佳,樓下一直拒絕我安排師傅,覺得是打擾他們。
滲水賠償: 天花漏水須知 01釐清責任,尋根究柢
黃先生須面對窗戶維修及途人索償等開支,一般而言,保險公司會視乎窗戶有否改動過,判斷是屬於樓宇結構保險 / 火險還是家居保險的保障範圍。 如果沒有改動過,通常會被歸於屋殼保險 / 火險;否則便屬於家居保險的保障範圍。 單位住久了難免會變得破舊,因此應該要定期作出維修檢查,而近日有網民在網上討論區「連登」發文指,自己樓下的鄰居最近裝修,但其在裝修完不久過後卻指樓主單位的水喉漏水,殃及了他的單位,因而要求賠償。 由於在實際情形上,常見被請求負擔的一方,否認或不相信抓漏公司所提判斷,雙方互有堅持只好上法院,還得增加一筆鑑定費用。 黃鵬達認為,比較週全的做法是,發現滲、漏水情形時,應先針對特定區域予以拍照、錄影存證,並由雙方同意的抓漏公司進行確認、修繕,免生後續額外爭議,案例中A小姐似乎少了這些處理程序與溝通,事情也就較難處理。 地台通常是整間屋內的最低位,若去水出事,地台就會是最快出現有水倒灌的位置。
滲水賠償: 家居保險不保 樓上滴水 火險亦未必賠
業主陳先生出租的單位洗手間鹹水管爆裂,傢俬雜物及電器被浸壞,更令樓下單位洗手間天花滲水,樓下業主向陳先生追討廁所天花維修費用。 若證實是樓上或隔鄰單位滲水,「滲水辦」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予相關人士,規定在限期內減除妨擾,否則可能會被檢控及罰款。 若滲水情況輕微或只間歇地發生,又或調查結果未能找出源頭,「滲水辦」的介入便會終止。 現時很多業主被樓下投訴漏水後都願意配合調查,甚至分擔部分或全部檢測費用,一來可以確保雙方不用鬧上法庭,二來可以買個安心,檢查清楚自己有無滲漏。 很多業主面對同樣問題:明明已經完成了浴室維修,但仍被鄰居投訴滲水,甚至索償並告上小額錢債審裁處(甚至更高級別法院),沒完沒了。 關世明亦指玻璃窗是屬於物業結構的一部份,並不歸類家居保險中的家居財物,損毀的費用是不受保的。
滲水賠償: 責任誰屬
外牆問題需要搭棚維修,維修責任由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負責,應向相關人士求助。 如家中滲水問題不涉天花(不是上層單位的責任),住戶或業主應聯絡管理處及安排人員維修,並妥善保留單據,作索賠之用。 除了可以代表苦主向滲水源頭的單位業主發出律師追討信外,更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訴,要求滲水源頭的單位作出賠償及申請禁制令要求停止滲水。
滲水賠償: 相關文章
(因之前維修我浴室漏水,安排了水管師傅去樓下看天花,僅一次)後面得知佢要求更換浴室射燈,我便想安排另一位電燈師傅前去對症下藥,但佢覺得煩煩煩。。。 不妨透過管理處善意溝通兩個round, 之後你交給律師, 準備到土地審裁處打官司. 因為事情是樓下不了解法律、或苛索, 你唯有等佢主動告你 (之前你與管理處keep好一切溝通及處理紀錄).
滲水賠償: 連日大雨 樓上滴水 屋企滲水 家居保險不保 火險亦未必賠?
若證實是樓上單位滲水,聯辦處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予相關人士,規定在指明期限內減除妨擾,否則有關人士會被檢控。 聯辦處亦可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命令有關人士減除妨擾。 假如戶主發現自己的單位出現漏水、滲水情況,首先應該檢查清楚是否屬於自己單位的問題。 若為自身問題,戶主可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確定滲水原因後應儘快修理。
須留意找公證行進行測試及提供有法律效力的報告須收費上萬元,而且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擾攘達半年甚至數年。 聯合辦事處提供一站式服務,處理樓宇滲水投訴,負責執行香港法例第132章《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的相關條文,制止滲水情況。 但是若果懷疑與鄰居單位有關,應該先與鄰居商討,並要求對方安排合資格的技術人員進行檢查及維修。 亦可向大廈的管理公司又或者業主立案法團求助,根據大廈公契條文要求相關人士負責,在必要時可聘請法律人士或建築相關專業人士要求對方作出賠償,提出民事索償。 以大新保險「樂加家」家居保障計劃C為例,如投保人的家居在裝修期間因意外而導致財物有損毀,若該裝修不超過2個月及總裝修費用不超過HK$10萬,保險公司就會最高賠償每年HK$120萬或每件/組HK$1萬。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滲水賠償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滲水賠償: 天花漏水須知3家居保險包不包?
若單位滲水位置的濕度等於或高於35%,而辦事處人員懷疑滲水問題是源自其他單位,當局將會進行第二階段的調查。 當戶主進行檢查後仍懷疑滲漏問題源自樓上或毗鄰單位,戶主可選擇自行處理相關問題,或向管業處反映,與滲漏單位進行協商。 如初步檢測不能找出滲水源頭,聯合辦事處便會委聘顧問公司進行更多測試。 顧問公司會視乎個別情況,以更深入的方法測試滲水源頭,包括地台蓄水測試、牆身灑水測試、水錶流量測試、喉管反向壓力測試、天台蓄水測試及濕度監測等。
一般順利進入單位下,滲水辦可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並將結果通知投訴人。 檢測後如果懷疑鄰居為天花滲水漏水源頭,可向大廈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求助,由管業處從中協調,與鄰居交涉協商,安排合資格專業人士入屋進行色水測試,確認漏水和滲水原因。 得到測試結果確定鄰居是源頭後,屋主可與大廈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及鄰居三方商討解決方案,以及賠償事宜。 若樓下鄰居投訴其天花漏水或滲水而要求賠償,有可能是因為你家中去水有問題,影響到樓下鄰居。 滲水賠償 遇到這個情況時,緊記切勿第一時間承認責任或表示會作出賠償,應先聯絡保險公司及管理處,由他們出面進行交涉,過程中管理處及保險公司會進行調查判斷責任誰屬,有機會是其他因素而非你個人責任。
亦可參考聯辦處編印的《自行勘測滲水》小冊子內的檢測方法進行簡易檢測。 若發現居所天花或牆身出現滲漏,業主首先要弄清楚是否本身單位的問題,而常見滲水原因包括污水或雨水經由天台、外牆或窗框滲入;單位的供水、排水管出現裂紋或接駁位漏水;也有因為浴缸封邊自然老化破損而導致滲水。 一般樓下投訴漏水個案,法庭計算滲水賠償的金額時會考慮一切因該滲水事故造成的財物損失,敗訴一方更可能要賠償訟費和雜費,包括賠償檢測費用及聘請專家的開支,數字十分可觀。 黎小姐這部分的索償被拒是由於大廈外牆並沒有任何因颱風引致可見及明顯的損壞,於是保險公司將滲水情況歸因於外牆因自然損耗而產生裂痕所致。 由於家居保險將自然損耗或逐漸腐壞列入為不承保項目,所以黎小姐並不能獲得有關維修及防水工程的賠償。
「聯辦處」人員會委派顧問公司職員,按個案進行以下一項或多項測試,同樣地會到訪涉事單位一至兩次,有機會需反覆再作測試。 不過,在公共屋邨(食肆除外)發生的冷氣機滴水事故,則由房屋署負責處理。 如滴水事故發生在房委會的屋苑,閣下應聯絡屋苑的管理處作跟進。 另有網民指,「 其實我認為那鄰居也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裝修師傅在裝修時把你水喉梳結震鬆了才會導致漏水,你可以跟那鄰居商討一下要賠多少。」。 漏水位置在管道間,屬於共用部分,應由管委會負責修繕、管理、維護,費用由公共基金支出,或全體區權人依比例分擔之。 如:「另行租屋所生之租金支出」、「相當於租金之損害金額」、「搬家費用」、「因漏水而無法出租之租金損失」(如本案例事實五樓區權人A君因漏水而無法續將房屋出租予小正之租金損失)等。
滲水賠償: 家居保險爆水管漏水保障
如有關人士沒有遵照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港幣450元。 漏水的成因繁多,而且樓宇內部的結構亦十分複雜,若果想深入地解決漏水、滲水問題,最重要是及早維修以及聘請合資格人士作檢查以及維修才是最好的選擇。 一般家居保險都會為冷藏食物提供保障,出事後記得拍攝雪櫃內嘅變壞食品、向管理處索取報告同列好變壞食品清單! 滲水賠償2025 但要留意保單條款有沒有列明雪櫃的使用期/生產期/購買期的年份要求。 大新保險每年也有HK$120萬的保障上限,跟其家居財物保障額一樣,不過每件只陪HK$1萬,比非裝修期的保障HK$12萬為少,有需要的可另購一份裝修保險。
滲水賠償: 天花漏水滲水家居保險賠唔賠?
值得留意的是,不論是火險,還是家居保,保險公司只會賠償因意外引致的損失,例如樓上住戶爆水管、甚至忘記關水喉等原因,但若為大廈日久失修等人為原因導致的,則不屬火險及家居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若不幸遇上樓上單位漏水情況,應立即通知保險公司以便跟進。 滲水賠償 處理滲水投訴時,調查人員需要相關人士合作,進入投訴人單位及懷疑引致滲水的單位進行測試及收集証據,以確定滲水源頭。 視乎滲水情況,可能需要作出多次測試及收集樣本進行化驗。 對拒絕合作的業主/住戶,聯辦處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有關單位調查,以致整個調查所需的時間可能延長。 大廈的業主有責任維修及保養樓宇,若果是因為自己單位的問題而導致漏水情況,應該立刻聘請專業人士,例如工程公司、測量師行、註冊工程師進行修葺及處理,及早解決問題。
根據屋宇署網站,常見滲水原因包括供水管或排水管漏水、污水或雨水經由外牆滲入及樓板防水層或浴缸封邊殘損。 業主應直接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確定滲水原因並迅速修理。 食物及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屋宇署的聯合辦事處編印了《DIY家居滲水簡易測試》小冊子,介紹偵測滲水源頭的方法,業主可參考此小冊子的檢測方法,與鄰居協力解決問題。 裝修涉及水喉工程,一旦疏忽,可能為單位造成前所未見的滲水、漏水問題。 一般信譽良好的工程公司,完工後會自發做一次驗收,故裝修後出現滲漏的情況應該較罕見。 但為求自保,如自己的單位剛完成裝修,最好跟第1步至第3步自行驗檢一次(色水或殘留痕跡,落色素前須尋求鄰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