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患者骨關節肌肉系統的惡性腫瘤在過去多年已經大大改變。 70年代初,高度惡性骨與軟組織肉瘤的標準治療法,是將涉及的關節截肢。 隨著化療、重建手術、生物工程和假肢的進步,外科醫生現在能夠成功切除腫瘤並重建下肢。 保存肢體的時代由80年代末開始,我們香港緊隨其後。 自2006年開始,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一直研究和優化CATS技術,以輔助複雜而困難的盤骨腫瘤、骶骨腫瘤和兒童骨癌等手術,至今已成功應用於32位骨腫瘤病人。
或是有因為撞擊而造成骨軟骨瘤的骨折,而造成疼痛。 但若非這些情況,最近並無特殊的活動與受傷,但原本與我們和平共處的骨軟骨瘤突然出現夜間疼痛或是與活動無關的疼痛,就必須要特別注意。 在過去20年,我們有超過200個移植個案,關於腫瘤切除後的保肢手術作大塊的骨缺損重建。 雖然有20%的患者可以在10年內達到優良的功能性結果,但也有30-40%有移植重建後的併發症。
骨腫瘤醫生: 常見問題
骨科是獨立成科的醫學專業,當中包括創傷、運動醫學、關節置換、脊椎外科、手外科、足踝外科、小兒骨科、腫瘤骨科、復康科。 骨科中心的骨科專科醫生提供全面治療為病人作出適當的診治。 骨軟骨瘤轉變為惡性的機率,因為病患樣本的選擇有所不同,所以目前的研究差異頗大。 Peterson 醫師於1989年發表的統計研究,約只有 1% 的多發性骨軟骨瘤會在日後轉變為惡性。
- 治療患者骨關節肌肉系統的惡性腫瘤在過去多年已經大大改變。
- 骨肉瘤及尤文氏肉瘤主要發生在兒童、青少年及年輕的成人,年齡介於10至25歲之間。
- 對於一些不適合使用人工腫瘤關節重建的部位,則可結合骨庫的骨骼移植進行重建,對於脊椎轉移的病患也可提供適當的手術及輔助治療,成效卓著。
- 醫生在臨床上會先檢查病人有否患上骨癌的可能,例如身體有否明顯的腫塊,痛楚的位置、持續時間或特徵,骨骼有否明顯或不尋常的變形。
- 上文提及很多骨癌的病徵,例如背部疼痛、關節硬化等,其實是不少都市人的常見問題,未必完全由癌症引致,因此若你發現自己出現上述情況,毋須過分憂慮。
- 現代的關節置換手術已經十分成熟,醫生可以透過微創手術、利用先進儀器例例如機械臂輔助,把人工關節準確地安裝,再透過術後復康,病人大部份只需要住院三至五天便可以回家。
然而,你可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促進骨骼健康。 FindDoc 支持和保護病人與醫生的權利,因此本網站披露和公開資訊的方式須符合香港有關的準則和政策。 尤其是靠近關節面的地方,若持續變形,以後容易造成關節破壞並產生其他的後遺症。 骨腫瘤醫生2025 由於鹼性磷酸酶大量存在於肝臟、骨骼等器官,臨床上經常用於肝臟及骨骼方面疾病的評估。
骨腫瘤醫生: 骨科醫生分類及其定義
除了創傷病例,手掌、手腕及手踭關節勞損常常影響病人日常生活。 骨腫瘤醫生2025 彈弓手指、拇指肌腱腱鞘炎(又稱媽媽手)及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亦極為常見。 骨腫瘤醫生2025 腕管綜合症、肘管綜合症也是影響手掌麻痹及肌肉萎縮的常見原因。 透過適切的診治,這些情況都能到得到極大改善,從而避免長遠的併發症。
CATS具備多層掃描影像融合技術,能更詳盡和仔細地分析影像,讓醫生可準確掌握病人的解剖圖像和腫瘤位置,模擬和制定手術計劃,並透過電腦導航系統引導執行手術。 新技術能大大提高手術的精確度,確保有足夠的「手術切口邊界」;而骨切口誤差亦少於2毫米,比傳統一厘米的誤差大幅減少。 同時,此技術亦改善了骨骼重組接合不對等的問題,增加完全切除腫瘤的機會,並盡量保留正常組織以改善肢體功能。 骨腫瘤醫生 骨科醫生所屬的「骨科」專科是一以藥物及手術處理脊柱及肢體疾病和創傷的專科。 骨科醫生處理的範圍包括創傷外科、脊柱外科、兒童骨科、關節修復科、手外科及顯微外科,骨腫瘤科、運動創傷科,及骨科康復科等。
骨腫瘤醫生: 香港骨科醫生選擇
化療可以以口服或靜脈注射藥物形式,進入血液循環至全個身體作系統性治療,化療常用於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醫生有機會在手術前後運用化療,以提升手術成效和減低復發的機會。 不同種類的原發性骨癌的存活率都不同,而隨著醫學的進步,骨癌的存活率亦有所提升。 若能及早診斷並接受適當的治療,死亡率亦可大為減低。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骨肉瘤、軟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為77%,91%和82%。 骨癌最重要的就是手術治療,局部腫瘤切除手術就是切除癌細胞組織加上周圍一些正常組織。 在以往的手術就是截肢,但是現在的手術目標是盡量保全肢體。
骨腫瘤醫生: 香港
而軟骨肉瘤則大多發生在成人身上,診斷年齡平均為51歲。 原發性骨癌的發病年齡比普遍癌症都年輕得多,雖然其新症數字每年皆不在常見癌症排名之列,但殺傷力絕對不容忽視。 骨科醫生的日常工作會面對不同年齡的患者,以手術、藥物、肌肉舒展運動等療法治理患者的骨骼及關節功能的失調或折裂,以及肌肉、韌帶、筋腱撕裂或病症。 頸痛及腰痛為十分常見的骨科毛病,醫生準確的診斷、建議適時的治療、提供復康治療計劃極為重要。 當情況嚴重,例如中樞神經受到壓迫,我們的骨科專科醫生亦可以提供有開放性到微創手術,手術的選擇職位繁多,我們的醫生會為你選擇最適合你的手術。 手術後,我們會提議物理治療轉介,從而促進你的康復。
骨腫瘤醫生: 骨科部
直至2011年,中大舉辦了三個工作坊以推廣有關技術,培訓了7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骨腫瘤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率先研發嶄新的電腦輔助腫瘤手術(CATS),解決過往處理骨腫瘤手術時面對的困難。 傳統的骨腫瘤手術,醫生會預先分析施術位置的平面掃描影像,模擬骨腫瘤的立體圖像,以制定手術計劃。 然而,由於模擬與現實情況會有偏差,醫生在執行手術時往往遇到很大困難。
骨腫瘤醫生: 臨床腫瘤科醫生 111 位
併發症包括感染,骨折、骨不癒合、慢性排斥反應界和關節不穩定。 骨腫瘤醫生 而移植的來源也有限,在香港每年只有很少骨捐助者。 X光檢查是診斷骨癌的必要項目,可初步了解腫瘤的所在位置、大小侵犯程度等,例如癌症部位的骨頭可能看起來「參差不齊」,而不是堅固的。
骨腫瘤醫生: 病人轉介指引
常見的骨科手術有運動創傷、關節置換、骨折、脊椎、關節內窺鏡、改正畸形等。 骨腫瘤醫生2025 FindDoc 為你提供香港各區骨科醫生名單、骨科診所詳細資料及介紹。 對於一些不適合使用人工腫瘤關節重建的部位,則可結合骨庫的骨骼移植進行重建,對於脊椎轉移的病患也可提供適當的手術及輔助治療,成效卓著。 多年來本系列之臨床治療研究工作和及臨床工作在國內外學會發表相關成果,包括人工腫瘤關節及相關論文多篇,及臨床骨腫瘤和軟組織治療成果,深受重視。
骨腫瘤醫生: 醫生如何診斷骨腫瘤?
骨軟骨瘤(Osteochondroma),顧名思義便是一種『骨, 骨腫瘤醫生 Osteo』+『軟骨, Chondro』所構成的腫瘤。 而其中『軟骨』的成份,會像一頂帽子一樣戴在『骨』上面,所以我們會稱之為『軟骨帽, Cartilage Cap』。 因為軟骨的部份在X光下是看不到的,所以腫瘤的實際大小,會比X光下所量測到的大一些。 骨腫瘤醫生 而這個軟骨帽病理學診斷上與影像學檢查上有相當重要的角色,正常的軟骨帽厚度,約2~3mm,並且有一個光滑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