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但這些方法只是控制徵狀,不會移除肌瘤,肌瘤多數會隨時間再生長,有可能仍需手術處理。 至於確診子宮肌瘤,則要靠超聲波檢查,可即時知道結果。 檢查方法有多種,可在腹部或經肛門進行,適合因未有性生活或子宮肌瘤太大,未能接受陰道超聲波檢查的病人。 不過,大部分婦科醫生會採取經陰道超聲波檢查,因為較接近子宮,影像會更大及清晰,小至0.5厘米的肌瘤都診斷得到,同時可檢查卵巢情况。 至於位置較隱蔽的子宮肌瘤,則可透過喉管在宮腔注入生理鹽水,再用超聲波探測宮腔內的肌瘤。
阮邦武: 子宮頸位置圖
已婚的呂女士沒計劃生育下一代,樂意接受這一項新治療。 事實上,呂女士在腺肌症影響下,近數年一直忍受經血量多及嚴重經痛之苦。 「為了這個腺肌症,我前後見了三位醫生,希望找到解決方法。在未見阮醫生前,我都有心理準確可能要做手術,想不到有無創治療的新方法,既然可以不用開刀,我為何不試?」呂女士說。 化驗結果證實,其宮頸細胞沒有癌變,即子宮頸表面沒有問題;在宮腔鏡檢查及刮宮取走的樣本,亦沒有發現癌細胞,這些都和之前病人所做檢查結果相符。 根據多個國家的研究報告,女性在16-26歲對疫苗產生良好的效果;而9-15歲的少女抗體則更高。 至於26歲後的女性,雖然仍未有正式的報告發表,但相信注射效果應不錯,然而年紀較長的女性,抗體及得益情況或許有別,所以最好先與醫生相討。
- 鍾:子宮肌瘤即長在子宮的纖維瘤,多屬良性,高危年齡層為40至50歲,不過亦有年輕化趨勢,臨牀不時遇到30歲或以下的患者。
- 「醫生為我注射了鎮靜劑,以免我胡亂郁動身子影響照射範圍。照射時,我感到有點熱力,有點痛,感覺像經痛似的。我手上有一個呼喚器,如果覺得太痛想停止,可以按掣通知醫護人員。」呂女士說。
- 如果患者侵入的內膜屬擴散性,亦無法以局部切除子宮解決問題。
- *手術後,子宮壁的疤痕較為薄弱,可能令婦女在懷孕期內爆裂,大量出血,因而令孕婦或BB造成生命危險,發生率為0.5-1.0%。
- 正常子宮內膜會在月經周期脫落,從陰道排出,但「異位」的子宮內膜由於黏附在子宮外,來經時無法排走,形成黏連和結節,兼會引起異常經痛,故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特區政府也有宣傳:「年年驗身,令妳放心」,尤其有性生活的女士,應每年進行婦科檢查,並作宮頸細胞檢查,看看子宮有否發大的問題。 治療方面,可分成三部分,即定期觀察、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對於那些肌瘤並不會太大,或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可以定期觀察,並不需要治療。 子宮肌瘤受女性賀爾蒙的刺激而長大,隨著更年期的臨,女性賀爾蒙會續漸降低,肌瘤亦會慢慢萎縮,若停經前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話,停經後便不大可能再被肌瘤所困擾了。
阮邦武: 內膜蝕入子宮肌肉層
她說,曾有30歲患者經痛加劇情況持續6個月,腹脹亦持續3個月,檢查發現卵巢有一個直徑達8厘米的囊腫,是一般囊腫的3倍,腹腔鏡檢查證實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朱古力瘤,慶幸其輸卵管未受影響。 患者接受手術切除朱古力瘤,並在手術後3個月成功自然受孕。 雖然柏氏抹片檢查可有效檢查出子宮頸內不正常細胞的出現,但一些落後國家到現在都沒有機會享用過這項檢查。 阮邦武2025 至於香港,以往主要由家計會呼籲女性做這項檢查,直到2004年3月,政府才開始推動驗身計劃。
- 她從上周開始,為那兩個位於下腹的半吋傷口塗去疤膏,康復進程十分理想。
- 聚焦超聲波療程以一次為目標,如果病變範圍極大,或有可能進行多過一次療程。
- 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肥胖、月經初潮較早(如早於11至12歲以前),或有家族病史。
-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 此後2至3年間,美國做子宮肌瘤微創手術的數字大為下跌,採取傳統手術的數字上升,但手術風險、併發症增加,因傳統手術後傷口爆裂、發炎,或影響腸胃問題的風險較大。
-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藥物治療方面,因肌瘤引起的出血或疼痛,一般皆可藉由藥物來控制,若症狀嚴重,一般治療效果欠佳。 另外有一類「促性腺激素同型藥物」 (GnRHa),使用後可以降低血中女性賀爾蒙濃度,因此可以用來小肌瘤體積。 但因價格昂貴,使用後可能出現類似停經症候群,長久使用亦會造成骨質流失,停藥後肌又會再度長大,故只建議使用在特定需要的病人。
阮邦武: 子宮三敵人
至於香港,自2006年10月起,多間私家診所開始提供。 雖然結果都是一樣,但王女士慶幸自己毋須躺在手術牀上被剖開腹部及子宮,免卻事後元氣大傷、忍受傷口痛楚的折磨,以及大手術的風險和所引起的後遺症。 若經血過多而情况不太嚴重,醫生會處方止血藥、荷爾蒙藥控制經期,但若有血崩,甚至引致貧血,則建議手術處理。 另外,不少患者因肌瘤令盆腔出現壓迫感、下墜及脹痛,或有小便問題、受孕困難、流產風險,亦需考慮手術。 自十八歲開始,她一直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男伴多不勝數。 不過,自從她認識現任丈夫(阿康)後,本以為可修心養性組織小家庭,並正計劃生兒育女。
若子宮肌瘤體積少於5cm,對日常生活並沒有構成任何影響,醫生未必建議病人做手術,不過,若因肌瘤而令子宮發大超過懷孕12週大小、肌瘤影響宮腔、妨礙受孕的可能或肌瘤生長迅速,便需要手術性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常見症狀包括經痛、經期下背及盆腔痛等,不少女性會輕視,認為經期不適是正常或只是體虛氣弱現象。 阮邦武表示,病人平均延誤治療長達8年,發現時情況可能已很嚴重,甚至要切除整個子宮及卵巢,愈遲就醫愈有機會影響生育。 聯盟專家委員、婦產科專科醫生黃元坤指,醫生會按照患者家庭及生育需要,選擇適合治療方案。
阮邦武: 婦女醫護
為及早發現問題,建議女性自25歲,或開始有性生活後,便要定期做婦科檢查,提防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卵巢瘤等早期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疾病,及早診治。 ‧割去子宮肌瘤後,子宮宮壁會有傷口,懷孕時傷口有可能爆裂,尤其是由外層至宮腔較深的傷口,風險更大,醫生多建議這類女士剖腹生產。 阮邦武2025 但整體而言,導致懷孕時子宮傷口爆裂只屬少數,少於100分之1。
阮邦武: c. 治療後的磁力共振圖,腺肌組織已枯萎。
若患者年過50,接近收經期,為免「夜長夢多」,醫生會建議患者放棄卵巢。 若患者尚算年輕,雖然失去生育能力,但保留卵巢仍令患者有較好的新陳代謝、皮膚、骨質及心臟功能。 不過,醫生亦視乎子宮頸癌的形態,85%屬鱗狀癌細胞,而15%屬腺狀癌細胞。 腺狀癌細胞有較高機會擴散至卵巢,因此,醫生會建議患者切除卵巢。 阮邦武2025 阮邦武 仁安醫院婦科腫瘤科主任盧永傑醫生表示,雖然在多種女性癌症當中,子宮頸癌居第二位;不過,子宮頸癌的可幸之處是,癌細胞成形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在癌細胞形成前,往往只是不正常的細胞。
阮邦武: 邊界模糊 切除困難
每一位為人母親的,都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當忙過累過才記起自己,王女士就是這麼的一個典型。 子宮肌瘤可生長於子宮內外不同位置,子宮最外層叫漿膜,漿膜下的子宮肌瘤可向外生長,甚至生上腹腔,壓迫其他器官;還有生於肌肉層,以及子宮內膜下、於子宮內腔生長的肌瘤(見圖1)。 如果腺肌組織吸收不佳,溫度無法升至適合程度,便要加大能量,而照射時間亦較長。 每次治療約需四小時,有些範圍大要較長時間,最長為六至七小時。 呂女士的腺肌症範圍大,長度達十厘米,體積達八百毫升;阮邦武醫生亦說,她子宮脹大的情況,像懷有十六個月身孕一樣。
阮邦武: 婦產科
「做了這個錐形切除術後,基本上已解決子宮頸癌變問題,但醫生說雖然手術已把宮頸有癌的地方切除,但不能確保沒有其他癌細胞殘留在宮頸和子宮,故建議為安全計,還是把整個子宮切走。」王女士說。 婦科專家對她說,這種腺細胞雖然不是癌細胞,但子宮頸有這種細胞,除了變癌機會大,子宮亦有很大機會有癌變,於是安排她再進行刮子宮手術,取出內膜組織化驗,結果卻沒有發現癌細胞。 近年不少文獻證實,不是所有子宮肌瘤都屬良性,惡性機率佔1500分至2000分之1。 所以,當發現子宮肌瘤出現特別或新的徵狀,應及早考慮手術。 就發現子宮肌瘤癌變風險,醫學界對微創手術亦出現爭議。
阮邦武: 聚焦超聲波 滅腺肌症
幾年前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警告,微創手術使用粉碎器將肌瘤切碎取出會帶來風險,萬一肌瘤為惡性,此舉可令癌細胞擴散。 此後2至3年間,美國做子宮肌瘤微創手術的數字大為下跌,採取傳統手術的數字上升,但手術風險、併發症增加,因傳統手術後傷口爆裂、發炎,或影響腸胃問題的風險較大。 所以現時不少醫生做微創手術時,先將肌瘤放入一個袋內才切碎,再經小傷口取出,此舉雖令手術難度增加,但較為安全。 阮:由於大部分子宮肌瘤均無徵狀,不少病人在身體檢查或因某些原因接受掃描檢查時才發現。
阮邦武: a. 進行治療前,先用磁力共振定位。
若女性在這段時期發現的話,治療後痊癒率幾乎是100%。 這種不正常的細胞,被稱為子宮頸內上皮瘤 (CervicalIntraepithelial 阮邦武 Neoplasia,簡稱CIN),嚴重的亦稱為癌前期。 養和醫院微創婦科主任兼婦產科專科醫生阮邦武指出,子宮肌瘤一般受荷爾蒙影響,而且在40歲過後發大的機會比較高。
阮邦武: 醫生專欄
如果患者侵入的內膜屬擴散性,亦無法以局部切除子宮解決問題。 「通常在子宮頸癌來說,會做廣泛的子宮切除,切的範圍會闊很多,各方面的風險都會高些。其次就是日後可能影響附近器官運作,例如膀胱功能,排便功能方面都有機會受影響。 其實子宮頸早期癌變和證實子宮頸癌或子宮癌,處理方法並不相同,阮醫生解釋,如屬前者,錐形宮頸切除或簡單子宮切除都屬有效的殲滅性治療,如果已證實是癌症者,便要進入另一個治療階段,並需交由腫瘤科醫生處理。 而她這種非典型腺細胞,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子宮頸細胞病變,可從宮頸管或子宮腔而來,患者極有可能有宮頸管原位癌、甚至腺癌。
阮邦武: 子宮頸細胞變異 病變追兇
考慮到有不少婦女想保留子宮,故阮醫生正進行無創療法研究,利用聚焦超聲波將腺肌組織消滅,以達到改善症狀目的。 阮醫生說,腺肌症是婦女常見病症,估計有一成女士患有,過去未廣為人知,因為診斷上有困難,舊式醫學掃描技術影像不清晰,超聲波檢查發現子宮脹大,以為是子宮肌瘤,到割除子宮進行化驗後,才發現是腺肌症。 阮邦武2025 女性經痛很常見,但原來持續經痛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號,有婦產科醫生指,每10名生育年齡的女性就有1人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高達4成女性因此而不育,不少人會忽視有關症狀,平均延誤8年才求診,大大增加不育機會。 經柏氏抹片檢查後,若測出子宮頸有不正常的細胞,陰道鏡檢查可針對細胞作進一步檢查。 醫生會用擴張器保持陰道張開,並將藥水塗在子宮頸上,不正常細胞就會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