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洋房地段之中,以山頂四條大街即普樂道、種植道、白加道及施勳道最尊貴,幾乎位處山頂最高點,能俯瞰維港景致,名副其實「君臨天下」,躋身山頂四街的業主非富則貴。 種植道則稱為「銀行街」,雖然九龍倉(004)於種植道先後打造種植道1號及11 Plantation Road兩個旗艦級豪宅,但滙豐銀行仍然是區內最大業主。 中西區的山頂@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12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837人。 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倚巒,INFINITY,LA HACIENDA,SUNSHINE VILLA,山頂花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28,800,年齡中位數為 山頂道1號業主 41.7歲。
直至2004年,由內地移居本港、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張松橋以1.38億元購入山頂道1號連地皮,令他在商界一舉成名。 事實上,當年為這套房子勘測風水的人大有來頭,他叫做沈瓞民,是民國時期第一號玄空風水大宗師錢塘沈竹礽的兒子。 為了讓大宅做到「三元不敗」的格局,他特意提出要設有多道門,可因應時間流轉,地運改變,因應時空轉移而開不同的門,迎合地運。 山頂道1號業主 若以意向價4.5億元及0.75倍地積比率計算,日後重建最高可建樓面面積約6,137平方呎,即每呎樓面地價約73,325元。 有「散戶股神」之稱的陸東,亦曾買入梅道物業自住,並獲利逾五百萬元。 種植道46號去年10月公布樓書,發展商日前上載銷售安排,定於下周一(22日)推出4幢獨立屋招標,招標期至今年12月29日。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52號附近的大廈
該4幢洋房包括A至D號屋,每幢樓高3層,實用面積4,060至4,432方呎,全屬4房4套房間隔,戶戶連平台、花園、泳池、天台、雙車位及升降機,而且居高臨下可享全維港海景。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1號業主2025 其中,面積最大為A號屋,實用面積4,432方呎,連面積649方呎平台、1,492方呎花園及855方呎天台。 山頂道1號業主2025 山頂道1號業主 除了周星馳之外,人稱「四叔」的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華人置業創辦人劉鑾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都等名人,都在山頂擁有豪宅。
2018年6月發展商公佈樓盤中英文名稱,表示「項目擁有市區難得一見的綠化景觀,是鬧市少有的自然美景」,故英文名為“Madison Park”,即「美麗的公園」,中文則以地址來定名。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山頂道1號業主2025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方面,預料項目單位以望周邊樓景,包括美居中心、喜遇、尚都、傲凱及薈悅等;以及石硤尾水庫附近林景為主。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52號的交通站點
山頂道一號業主 風水師陳毅達指出,以風水學「門、路、向」而言,白加道、施勳道、種植道及普樂道,四條本港巨富商賈卜居的山頂街道,以全段坐南向北的白加道最靚,之後是施勳道及普樂道,前身是天比高的四間獨立屋,風水更佳。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梅道一號業主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北京道一號業主決定對旗下商戶減免零售租戶及食肆商戶,2月部份租金。 若為商舖租戶,可減租3成,若是食肆則可獲減租5成,加上政府將為業界提供紓困措施,料可減輕商戶經營壓力。
- 山頂南區今年首季暫錄得30宗買賣成交,涉資約42.2293億,較去年第四季的40宗成交、涉資約63.8962億,成交量及金額分別按季跌25%及33.9%。
- 二手豪宅交投增多,鮮聞買賣的山頂道8至12號項目,近期有一個低層戶以9,200萬元登記售出,實用呎價逾4.6萬元,由於買家以海外公司名義購入,料辣招稅合共2,760萬元。
- 李同樂買入後便計劃在原址興建一座全新豪宅,於是隨即將大宅舊有的兩層大屋拆卸。
- 三入口大堂設計,貫通青山公路和沙咀道,沿戶外綠化廣場梯階更可直達1樓,商舖面積由約240至8,000餘平方呎,部份更設有來去水位,商機無限。
- 梅道一號業主 步行前往港鐵尖沙咀站只需2分鐘,鄰近巴士總站和渡輪碼頭。
(星島日報報道)疫市下傳統豪宅區錄得大額買賣成交,新近錄得山頂道8號頂層複式單位,以4.98億高價沽出,呎價達12.5萬元。 項目早前方以每月75萬租出一個複式單位,呎租達211元,打破全港分層呎租紀錄新高。 )是香港的一條行車道路,是來往香港島太平山山頂白加道站至山腰山頂道40號摘星閣鄰近之間。 白加道是雙線雙向行車道,無巴士、小巴,是傳統高尚住宅區,不過可容許的士、貨車及私家車等車輛出入。 涉及物業為渣甸山布思道12號Villa De Moorsom,設有一幢三層高的分層住宅,於1972年入伙,總實用面積約7,300平方呎,共設6伙單位。 每伙單位實用面積約1,217平方呎,而頂層2伙單位分別設有900平方呎天台。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一號業主: 山頂道60號、82 號 & 84號
近年他更將「山頂道1號」作品牌搬回重慶,在重慶興建700個公寓單位,命名為「山頂道1號」。 山頂道1號業主 其中山頂道1號,美國政府1982年出售後,武俠小說家查良鏞(金庸)與妻子林樂怡,於1985年以1,200萬元購入,居住11年後,於1996年以1.96億元轉售至品質國際主席李同樂旗下公司。 太平山是香港島最高的山,海拔552米,先前這裡人跡罕至,直到1868年間,第6任港督麥當奴苦於香港天氣炎熱,為了享受太平山頂清涼宜人的居住環境,便在此地興建避暑別墅。 其中May Tower I,於一九七四年落成,有36年歷史,設計較為舊式,但實用率高,每戶設有露台,可飽覽維港煙花海景。 當中複式單位是三層式設計,下層為飯廳,中層為客廳及套房,上層為兩間細房,與目前很多新樓最多兩層複式再另加天台不可同日而語。
並不保證上述資料或廣告與上述網站同步更新內容,客戶需自行向發展商/一手銷售監管局查証以取得最新資料。 另外,該項目另一幢單號屋早前亦淪銀主盤,實用面積5140方呎,銀主叫價約2.6億,較業主2013年買入價約1.5億元,高出約1.1億元。 今年五月份連爆兩宗銀主盤的九龍塘牛津道1號,其中一幢銀主洋房剛以約二億元易手,較銀主叫價2.2億元下調約9%。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山頂道1號業主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從香港太平山頂廣場俯瞰維多利亞港(郭威利/大紀元)漸漸地,移居太平山成為富豪顯赫與名流紳士所推崇的風尚。 項目屬市建局屬第二輪「需求主導」重建項目,位於九龍深水埗九龍道1至3B號及僑蔭街1至5號,由發展商信置在2016年10月投得發展權。
山頂道1號業主: 風水最近的成交紀錄
易手前原業主是何東爵士的孫女,國民黨抗日將軍何世禮(Robert Ho Shai Lai)的女兒何勉君(Ho Min Kwan)。 李同樂隨即將舊有的兩層高大屋拆卸,計劃興建一座全新豪宅,但遇上1997年金融風暴,公司財困,建屋計劃也因而擱置。 建築工程原本已經接近完成,但在2007年屋宇署發現該處有兩項違例建築工程,包括改建游泳池,及未有按照建築圖則在樓宇正門興建樓梯,隨即便發出停工令、清拆令。
山頂道1號業主: 中原地產 買樓,租屋,放盤,更輕鬆!
有代理表示,該每幢洋房各自擁有2000方呎花園,內裏有泳池,花園設計極具品味,惟由於項目並非望海景,故造價未能突破新高。 山頂道1號業主2025 市場消息指,11號洋房由國健實業有限公司持有,於1993年6月以1700萬購入;至於13號洋房於1994年由輝進投資有限公司購入,作價4450萬,兩家公司董事都包括王綺霞,為前明珠興業主席黃坤的太太。 該2洋房購入價合共6150萬,持貨至今約30年獲利可觀,帳面高逾4.38億。
山頂道1號業主: 美國80年代中英談判期間低價放售港豪宅地 金庸曾買入山頂道1號
1880年代初,香港人口從1842年開埠時的不到2千人增長至17萬人,居住在太平山頂的家庭有30至40戶,往來太平山頂仍是倚賴「轎」為主要交通工具,曾在蘇格蘭高原鐵路工作的亞歷山大. 史密夫(Alexander Findlay Smith)率先向港督軒尼詩爵士(Sir John Pope Hennessy)提出建議,建設山頂纜車鐵路。 李同樂買入後便計劃在原址興建一座全新豪宅,於是隨即將大宅舊有的兩層大屋拆卸。 既然要翻開香港超級名宅的篇章,第一個想必是香港島太平山上的山頂道1號,其處於警隊博物館旁,主樓是一幢白色兩層平房橫列山坡上,很特別的是,它鄰近不見其他屋宅建設 ,最遠的只看見其上嘉樂苑。 如果你在現場看,第一個感覺便是——此宅離群獨處,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之態。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40號 屋苑資料
二手豪宅交投增多,鮮聞買賣的山頂道8至12號項目,近期有一個低層戶以9,200萬元登記售出,實用呎價逾4.6萬元,由於買家以海外公司名義購入,料辣招稅合共2,760萬元。 山頂道一號業主 「十間」現土地規劃為住宅(丙類),發展地積比率0.5倍及高限4層。 然因現有單位的總實用面積已達47472方呎,所以重建的建築面積可大於0.5倍。 山頂道一號業主 該項目一向交投不多,資本策略地產(00497)於二○一五年以18.25億元向發展商購入尚餘的貨尾,當中包括19個單位、一幢房屋、33個車位及5個電單車位。 事發在凌晨1時09分,警方接獲報案,指山頂道一豪宅有一名女子被打傷。
山頂道1號業主: 梅道一號業主: 一號九龍道
山頂道大致呈東西走向,門牌號碼以單雙號數分列於街道兩側,南側為單號,北側為雙號,最大的門牌號數是128號,香港的道路標誌沿襲英國標準。 據記載,其在19世紀80年代初屬於美國領事館,後在1982年被香港本土富商買下,直至1985年,被一位「查」姓買家以1,250萬購入。 大宅於上世紀誕生,陪伴著香港由一個小漁村變遷成國際大都市,更見證了香港樓市的起伏。 山頂道1號業主2025 成為名門豪宅的主人固然可喜,但「無價寶」背後的故事,也值得仔細品味。
山頂道1號業主: 風水 Fung Shui
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LA HACIENDA,環翠園,SUNSHINE VILLA,山景,欣怡居。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山頂道一號業主 128,800,年齡中位數為 41.7歲。 韋堅信測量師行投資部副董事總經理許偉國表示,渣甸山屋地有價有市,實力用家可購入此地段作豪宅重建。 不過由於現有建築面積已達7,971平方呎,即地積比率約0.974倍;遠超城市規劃現時準許可建的上限。 何鴻燊對淺水灣道情有獨鍾,他曾於九七年以一億八千萬元,購入淺水灣道四號,贈予四太梁安琪,該大宅面積約一萬二千平方呎,現時估值亦逾五億元。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男子闖屋苑對開山坡 惹企跳疑雲獲救
經諮詢有關部門,屋宇署認為該建築圖則符合《建築物條例》規定,並於2021年1月批准有關建築工程的圖則。 於徵詢意見過程中,古蹟辦亦透過本署要求有關業主採取合適措施,確保有關的歷史建築不受工程影響。 山頂道1號業主 而「牛津道1號」一帶的物業,均屬低密度豪門大宅,是名副其實的傳統豪宅區,因此近百年以來,一直吸引無數達官貴人、名門望族、政經名人等擇居於此。 其中面積最大為1號屋,建築面積7,762方呎(實用面積5,668方呎),連裝修示範屋,花園面積1,757方呎,屬屋苑最大面積的花園,天台有1,133方呎;該屋裝修費高達1,500萬元。 項目設有室內恆溫泳池,是近20多年來九龍塘區內最大規模的花園洋房項目。
山頂道1號業主: 單位數目
在中環由花園道驅車上山,沿馬己仙峽道再上向右轉,會發覺路面會突然收窄,而且馬路兩旁窄得鮮有設置行人路。 梅道一號業主 梅道是雙線雙向行車的公路,東段是山腰的平路,是東西走向,接馬己仙峽道;西段是下山天橋,南北走向,接舊山頂道;梅道的中段建有山頂纜車中途站(梅道站),它是通往太平山山頂及中環花園道最直接的公共交通途徑。 梅道中段世紀大廈旁,有支線往地利根德里,及有蒲魯賢徑通往馬己仙峽道的愛都大廈以東。 山頂道118號山頂廣場的頂層有免費對遊客開放的觀景台,在空氣清新的日子,觀景台是欣賞和拍攝維多利亞港美景的最好地方。 中通兩地關後,今年以來超級豪宅交投大增,破億元一手成交至今更錄得近40宗。 其中由九倉及南豐合作的山頂現樓豪宅項目MOUNT NICHOLSON,項目第一期12號洋房,上月由內地背景買家以5.77億元,呎價高達約8.2萬,屬於近10個月全港造價最貴的一手物業。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的終點 太平山頂
【本報訊】何鴻燊分身家引起的一場風波暫時平息,其實何鴻燊個人亦擁不少資產,其中已成他個人標記的淺水灣道一號大宅,市場估價近十億元,將來或有機會引起另一場爭奪戰。 北京道一號樓高14層,屬混合用途建築,提供160,000平方呎優質商業樓面以及130,000平方呎零售空間。 梅道一號業主 步行前往港鐵尖沙咀站只需2分鐘,鄰近巴士總站和渡輪碼頭。 2016年8月,市建局邀請有興趣參與的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終接獲32份意向書,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招標遴選小組經詳細考慮後,於同年9月決定邀請27家符合資格的發展商入標。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52號 52 Peak Road
翻查買賣紀錄,美國政府曾在1981至1983年,接連放售五個港島區豪宅地皮連建築物,套現1.205億元。 另外,該項目早前亦售出一幢5號洋房,成交價為1.75億元,按物業建築面積7,283平方呎計算,平均呎價約24,290元,為項目第二高成交呎價。 據悉屋苑內另一間洋房亦剛獲買家洽購,也達最後階段,涉及金額約1.8億元,呎價約2.5萬元。 三入口大堂設計,貫通青山公路和沙咀道,沿戶外綠化廣場梯階更可直達1樓,商舖面積由約240至8,000餘平方呎,部份更設有來去水位,商機無限。 沙咀道1號樓高23層,獨特新穎流線型全玻璃幕牆設計,融合戶外綠化廣場,巧妙地將商業與生活融合。
山頂道1號業主: 風水評論
同時,各座洋房備有室內電梯通往物業的各層,包括車庫及天台,另該屋苑還有同區洋房屋苑所罕有室內恒溫泳池。 區內代理指,九龍塘的複式大戶供應不多,二手放盤極為短缺;帝文苑近數年也未有放盤,由於業主若成功售出單位,難以於同區覓得同類型物業,因此不願割愛。 山頂道1號業主2025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結果,中原介紹Soho Magic Ltd.予海成國際,謝振宇曾承諾如海成國際拖欠佣金,謝本人會承擔責任。 山頂道一號業主 白加道1號是摘星閣,沿途無分支路往其他街道,直至終點白加道51號,西端該處除了是小型纜車分站,也是白加道與舊山頂道及種植道交界點,向南面山上望去見太平山獅子亭,向北望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及中環、尖沙咀兩岸。 至於在街頭,白加道1號鄰近,除了見山頂道公路有巴士站及加油站,還有出入於僑福道路口的小巴及的士等。
項目是由資本策略和豐泰地產合作翻新的豪宅項目,位於港島山頂道8號,於2020年12月上旬完成分層住宅翻新。 【極緻豪宅】超高實用率‧無敵露台‧特大花園‧超級車房 山頂4大「傲視群倫」大宅曝光… 山頂歷來是全港樓價的至高位,市場曾做過調查,在全球十大最贵街道排名中,香港山顶道輕鬆超越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位居榜首。 據瞭解,該地皮佔地約1.4萬平方呎,可建樓面面積約7000平方呎,張松橋在買入後便申請興建一幢3層高的住宅連康樂設施,建築費為3,260萬元。 山頂南區今年首季暫錄得30宗買賣成交,涉資約42.2293億,較去年第四季的40宗成交、涉資約63.8962億,成交量及金額分別按季跌25%及33.9%。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發展商已為部分單位訂下意向價,包括面積逾4,200平方呎的中層相連戶,意向價為5億元,呎價逾11萬元。
而低層花園三層複式戶,面積逾5,200平方呎,連逾3,700平方呎花園,則叫價7.5億元,呎價逾14萬元。 記者取得該貴重物業的標書,指出物業將以「現狀」及售後租回形式出售,另外截標日期列出「to be confirmed」(有待確定)。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地皮現時的業主為「The United State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美國於1948年以31.5萬元購入該該地皮。
山頂道1號業主: 金庸曾購入山頂道1號 現由「重慶李嘉誠」持有
警員接報到場,發現34歲姓張女子額頭及手腳受傷,她清醒被送往瑪麗醫院治理。 主要街道包括佛光街(何文田段)、太子道西(何文田段)、亞皆老街(何文田段)、窩打老道(何文田段)、界限街(何文田段)、公主道(何文田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皓畋,半山壹號,俊民苑,ONE HOMANTIN,天鑄。 梅道一號業主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山頂道1號業主 31,120,年齡中位數為 46.6歲。 大廈的5樓至27樓屬住宅樓層,每層各設5伙單位,合共提供100伙分層住宅。 一號九龍道 的地盤面積約為543平方米,總樓面面積則約為4,884平方米。
山頂道1號業主: 香港樓宇目錄
鄰居84號為有「山頂收租王」之稱的南豐集團名下物業,由4座獨立屋組成,每座均擁有私人花園、游泳池及按摩池。 每幢洋房實用面積500多平米,月租金達50萬港元,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曾經在此租住。 太平山是香港島最高的山,海拔552米,在19世紀末期前,太平山頂人跡罕至。 1868年間,第6任港督麥當奴爵士(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為享受太平山頂清涼宜人的居住環境,特別選址該處興建避暑別墅,在冷氣尚未發明之前,房子的樓底要高,既容易採光,又能使熱氣上升。
山頂道1號業主: 山頂道52號附近的配套設施
方面,項目於3樓設有面積約1,366平方呎住客會所,提供包括泳池、遊樂場及園景區等設施。 梅道一號業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的綠色建築認證的暫定評級為金級,表示其在能源消耗的表現極佳。 山頂道1號業主2025 另外現時由盈科(0008)副主席袁天凡持有的白加道二十二號大屋,前身亦為比利時領事駐港官邸,直至二千年才以一點六四億元售予袁天凡。 1904年,居住太平山被列為上流社會以及外國使節的專有權利,當時政府禁止華人在山頂居住,直至混血兒何東爵士(Sir Robert Hotung)1927年遷入山頂道75號才打破這項禁忌。
太平山頂是香港首屈一指的旅遊熱點,不僅擁有壯麗景致、滿載購物和飲食樂趣,還具備多個獨一無二的必遊景點。 新界區近年來有不少新落成的洋房樓盤,用料及配套都可媲美市區的頂級豪宅。 他說,李兆基豪擲逾十八億元購下的白加道三十五號,地段固然矜貴,從風水學角度而言,亦絕對是靚地。 陳毅達指,該幅地皮坐向一流,配合現時香港所行的地運八運,絕對是旺生旺向之地,皆因靠歌賦山,見藍巴勒海峽水之餘,還有大嶼山作護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