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雲道」於1888年落成,是香港繼皇后大道及堅尼地道之後興建的第三條主要道路。 現在寶雲道是一條半山道路,混合了寶雲道健步行徑,連接着馬己仙峽道及黃泥涌峽道,範圍大約由中環去到跑馬地。 纜車徑2025 於寶雲道尾段會發現到一個「維多利亞城界碑」,由港英政府於1903年設立,用來標誌出維多利亞城的邊界。 界碑為一個四方柱體,頂部呈錐形如金字塔,高98厘米,並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 界碑的真正數目和具體位置難以考究,由於二戰及市區擴展,其中一些界碑已經被毀、被盜、遷移,現在僅存的只有六個。 如乘山頂纜車到山頂凌霄閣,可在金鐘港鐵站J2出口行10分鐘。
我們在獅子亭欣賞完風景後, 掉頭返回凌霄閣前的廣場, 這裡擺放了一輛第四代深綠色的懷舊纜車, 勾起了我很多回憶。 走出盧吉道, 迎面就是凌霄閣和前面的廣場, 在我小時候, 這裡是山頂纜總站和老襯亭觀景台的所在地, 所以老一代喜歡將太平山山頂叫做老襯亭。 Tram View Cafe 內有售賣咖啡、小食和少量輕食。 在靠窗邊的位置用餐時,更可以從大玻璃窗中看到見到纜車駛過的景色。 有不少遊客/香港人都喜歡坐在窗旁拍照打卡,拍下一張和纜車「同框」的合照。 在夏天這麼熱的日子,可以坐在室內舒舒服服地拍攝纜車的地方就只有這間Cafe 。
纜車徑: 纜車徑,麥當勞道
山頂纜車初期是用作交通運輸, 便利居住在太平山上的洋人, 後來漸漸轉變為旅遊觀光用途。 繼續於麥當勞道沿斜路一直上,轉右行樓梯就會到達馬己仙峽道。 馬己仙峽道另一個山頂纜車影相位,在這裏可以輕易拍攝到纜車從山頂緩緩向下行駛的照片。
- 路口旁是寶雲道公園,有小橋流水,是晨運客的好去處。
- 盧吉飛瀑後返回山頂廣場及凌霄閣,說起山頂郵局寄出名信片或信時,可獲得山頂圖案郵戳,卻換來朋友無情的恥笑。
- 沿港島徑1段路牌及平路前行,白色小屋為山頂纜車有限公司總部,1926年興建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 救援徑的路段較窄,樓級多而平路少,沿途甚少大樹,除了剛上山樓級一段外皆無樹蔭,亦無長椅、涼亭等設施[3]。
- 纜車徑(Tramway Path)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半山區麥當勞道27-29號百年順大廈外,纜車徑前,為一路邊單向東行巴士分站。
要到達Tram View Cafe,首先由香港公園出發,經紅棉道依指示到達山頂纜車站。 纜車徑2025 海洋公園登山纜車救援徑(下稱“救援徑”)位於香港香港島南朗山東面[1],是香港海洋公園(下稱“海洋公園”)根據地契條款興建作維修登山纜車及相關設施之用的山徑,並同時用作緊急救援通道[2]。 救援徑由樓梯級路段與平路組成,全長約1.2公里[3],全徑由混凝土鋪砌而成[4],在平路路段的左方可覽深水灣及熨波洲的景色[3]。
纜車徑: 纜車徑2號
在香港公園內隨意地向着山的方向行,因為風災過後,公園內多條路封閉,唯有見樓梯上樓梯,直到離開香港公園為止。 纜車徑 接上堅尼地道,轉右行大約300米,便會見到登山纜車的橋樑。 而由纜車站前往山頂的道路,其實亦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市區行山路線。 山頂是一條具有極濃厚文化歷史的遠足路線,極度推薦。
- 全條都是石屎平路,非常易行,也有不少休息位置。
- 步至在1921年興建的舊域多利醫院產科大樓(現為三級歷史建築),榕樹下有一塊紀念碑。
- 沿白加道落斜要留意前後車輛,部份路段不設行人路。
- 要拍攝山頂纜車,最簡單方便的位置就是於一間位於金鐘香港公園後的 Cafe (Tram Viw Cafe) 旁邊。
- 纜車徑顧名思義就是沿著山頂纜車軌行而建,沿路可看到纜車是其一大特色。
- 山頂廣場及凌霄閣設食肆及便利店,可作中途補給站。
大約行五分鐘,接上麥當勞道,轉右並過馬路,便會見到長長的登山纜車路軌。 右旁的山徑就是纜車徑,在此段可近距離看登山纜車。 循樓梯一直上,默默地等着一架又一架的纜車駛過,恍似遊客一般。 登山纜車(英語:Cable Car)是香港海洋公園的索道系統,位於香港黃竹坑南朗山海洋公園,於1977年投入運作,是香港繼柏架山吊車拆卸40多年後另一個空中纜車系統。 纜車連接海洋公園內的海濱樂園(山下)的夢幻水都與高峰樂園(山上)的海洋天地,遊人可以飽覽深水灣與南朗山的海景。
纜車徑: TRAMWAY PATH 纜車徑2號
總結纜車徑難度不高,全程無上斜,樹蔭指數高,而且可與百多年歷史的纜車近距離打卡,可視為親子好去處。 惟出發前要做好防蚊措施,路面青苔在雨後更濕滑。 行程由港鐵金鐘站開始,從C1出口離開後,便可沿太古廣場到香港公園。 穿過香港公園但不要過對面馬路的纜車站,沿體育館那邊向上走便是纜車徑(中區自然徑)了。 於金鐘站C1出口離開,先穿過力寶中心來到香港公園東面正門。
離開纜車徑後,靠左行不足十米處,便見到「寶雲道」的路牌。 在狹窄的行人路上靠左行數十步,隨即進入寶雲道。 穿過橋底後,右邊會見到一座小型的英式建築,由多塊大理石砌成,且有小巧的拱門設計,非常精緻。 繼續直行,此段駛經的汽車非常稀少,道路是單程只有迎頭車。 經過寶雲道花園之後,是一條分叉路,靠左落山是寶雲徑,可前往灣仔,靠右才是寶雲道。 往來香港中環花園道至太平山頂的山頂纜車於1888年啟用,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 至今已經有133年。
纜車徑: 纜車徑2號 近期成交
盧吉飛瀑後返回山頂廣場及凌霄閣,說起山頂郵局寄出名信片或信時,可獲得山頂圖案郵戳,卻換來朋友無情的恥笑。 不快很快就溜走,在凌霄閣和翠華餐廳的路牌旁,沿路牌「白加道山頂纜車中途站」沿芬梨徑落斜。 這個一級歷史建築的歐式風格,樑柱更像突出了站外的維港海景。 值得一提是加道站曾在1955年奇勒基寶主演的荷里活電影《Soldier of Fortune》成為取景地。
纜車徑: 海洋公園登山纜車救援徑
經遮打花園向中國銀行大廈及花園道方向,往長江集團中心,中環花園道山頂纜車總站位於聖約翰大廈旁。 乘公共交通工具往山頂的,則可在中環5號碼頭/中環交通廣場/金鐘站上15號巴士、或香港站E出口乘1號小巴,車程約35-45分鐘。 從堅尼地道過馬路後,會見到一條綠色欄杆的小樓梯,沿梯級往上走,之後會有一小段斜路和梯級(大約 10分鐘步程)就會到達麥當勞道。 (詳細路線可以在 Youtube 影片 中找到)由麥當勞道的纜車拍攝地點,可以拍到山頂纜車從金鐘駛向山頂(上行)的畫面,就像是從城市中穿梭一樣,十分特別。 麥當勞道右轉續走纜車徑,堅尼地道站斜度相對低,不夠時間的可以掠過,直達中環花園道山頂纜車總站完成由山頂行山落香港公園之旅。
纜車徑: 香港巴士大典
先行3.2公里的薄扶林樹木研習徑再行纜車徑落山,即沿港島徑繞盧吉道及夏力道一圈才往白加道進發。 山頂廣場及凌霄閣設食肆及便利店,可作中途補給站。 乘巴士或小巴的話,在山頂廣場下車向前行,山頂道花園面向凌霄閣左方白色小屋。 沿港島徑1段路牌及平路前行,白色小屋為山頂纜車有限公司總部,1926年興建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盧吉道以香港第14任總督盧吉爵士(Sir Frederick Lugard)命名及於1922年落成,圍繞太平山逆時針而行。 要拍攝山頂纜車,最簡單方便的位置就是於一間位於金鐘香港公園後的 Cafe (Tram Viw Cafe) 旁邊。
纜車徑: 纜車徑2號 位置地圖
索道如遇到強風或雷暴,影響到纜車的安全運作時將會停止載客服務,車站也會暫時關閉。 纜車徑2025 過去由於海洋公園纜車是連接園內主要景點的唯一交通工具,如遇纜車須要停駛的情況,海洋公園會為園內遊客提供接駁巴士服務。 海洋公園於2009年建成了海洋列車,除了提供更多園內的交通途徑外,也對纜車的人潮提供分流作用。 每個纜車車廂可以乘載6人,車程約8分鐘,來回運行每小時的載客量可達4,000人次。 從這裡開始到凌霄閣旁的盧吉道出入口, 沿途大部分地方都可以俯瞰維港和兩岸的摩天大廈景色, 而這一段盧吉道步道便統稱為盧吉道觀景台。
纜車徑: 纜車徑 寶雲道健步行徑
中環與尖沙咀之間船隻繁忙,維港夾在渣甸山、觀塘、獅子山、大帽山、昂船洲、青衣至青洲之間。 香港維港被稱為世界三大夜景,盧吉道可算是最方便欣賞世界三大夜景維港的觀景台,而且更是免費。 穿越印度榕拱門後樹蔭漸增,過小竹林接上夏力道後靠左繼續逆時針行。 由於纜車車廂離地最高達43米,所以香港消防處早於海洋公園落成時已制定「海洋公園纜車緊急應變計劃」,並特設海洋公園纜車拯救隊,一旦纜車發生事故,能夠儘速展開救援工作。 纜車系統在日常運作時,會不時在中途停止一至兩分鐘不等,原因是當輪椅人士使用輪椅專用車廂往返高峰樂園及海濱樂園時,系統須完全停止以供輪椅人士使用斜板進入或離開車廂。
纜車徑: 香港旅遊網誌: 香港旅遊景點、香港行山路線、香港遠足路線
中區自然徑連接城市與山頂,不時在樹叢中看到中環摩天輪,然而植物多令穿短褲的朋友成為蚊子的下午茶,只好加快腳步抵達梅道。 只要聽到纜索聲,就代表纜車正越接近車站,與山頂纜車乘客揮揮手,點點頭。 梅道為紀念15任港督梅含理(Sir Francis 纜車徑 Henry May),他是唯一任內被暗殺行刺的港督,他乘轎子時被槍擊但無受傷。 初段在樹蔭滿佈之助下輕微上斜維多利亞港美景現身。
纜車徑: 路線資料
見到山頂纜車站後開始沿纜車徑往上行,會見到左邊有一間小小的Cafe,這間擁有一片大玻璃的家庭式Cafe 就是 Tram View Cafe。 救援徑連接「海濱樂園」和「高峰樂園」兩個園區,全長約1.2公里[3],全徑由混凝土鋪砌而成,保養狀況良好[4]。 救援徑的路段較窄,樓級多而平路少,沿途甚少大樹,除了剛上山樓級一段外皆無樹蔭,亦無長椅、涼亭等設施[3]。
海洋公園在1972年首次獲香港政府(下稱“政府”)免費撥地,在南朗山北面和山上大樹灣一角建園,發展成“海濱樂園”和“高峰樂園”兩個園區。 根據當時的地契,政府允許海洋公園在指定的官地範圍內興建和營運纜索系統(即登山纜車),以連接兩個園區,而該範圍內的現存或重新劃定的山徑,必須全日暢通無阻地向公眾開放。 批地範圍後來經多次修改,包括2007年獲政府批出土地,興建地底纜車系統(即現時的海洋列車),以連接“海濱樂園”和“高峰樂園”[1]。 該山徑曾一直開放給香港警察學院(下稱“警察學院”)作訓練之用,在警察學院的學習警員會集體登上救援徑進行訓練[4]。 纜車徑一開始是斜路,沿着登山纜車而上,然後是一段接一段的樓梯。
纜車徑: 救援措施
選擇方法2往山頂公園,可往凌霄閣旁的太平山餐廳方向走,便可見夏力道,沿夏力道到達「盧吉道/夏力道/克頓道交滙處」,再從健身徑上行便達山頂公園。 從起點上行約五十步,當路軌和我們非常接近時,可停下來等候纜車經過(每10-15分鐘一班),留意纜車左右兩邊的車輪,跟一般鐵路的有何不同? 如時間充裕,可再留意下一輛纜車,看看它的車輪跟之前的又有何不同? 離開山頂纜車梅道站,小心過馬路經高化利徑落斜,轉入紀念前總登記官總陪記官及華民政務司蒲魯賢(Arthur Winbolt Brewin)的蒲魯賢徑。 蒲魯賢徑臨時遊樂場右轉,過馬己仙峽道紅綠燈於纜車徑落樓梯。
纜車徑: 中環街市
所以, 絕大部份旅客都喜歡從凌霄閣旁的盧吉道進入山頂環迴步行徑, 來到盧吉道觀景台欣賞完維港景色便可以掉頭往回走, 不用走樹木茂密、林蔭夾道的夏力道。 經過 Tram View Cafe 之後,繼續沿纜車徑往上行就會到達纜車徑和堅尼地道的交匯處。 在雍仁會館附近的位置是拍攝纜車在橋上行駛的最佳地點。 雖然由接近海平線的高度一直上升至山頂海拔544米,但此路線難度不高,一家大細都可以輕鬆到達。 而且沿途亦可看到山頂一帶具有特色的歷史建築物及維港兩岸景致,中途又有山頂廣場可作休息,輕輕鬆鬆就可玩足半天。
纜車徑: 巨木參天纜車徑 (中區自然徑 – 山頂公園)
沿盧吉道邊走邊看風景, 當看到山中摩登設計的凌霄閣時, 再往前走一會便完成了山頂環迴步行徑 散步這行程。 全新第六代山頂纜車將於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早上11時投入服務。 對於工程系的朋友們,可透過這條山路,研究一下山頂纜車的設計及原理,與及它與一般鐵路的不同之處和種種奇怪的現象。
纜車徑: 纜車徑2號(2 Tramway Path)
這次短短的漫步山頂纜車徑就在這裏結束,可以由原路返香港公園於金鐘站乘地鐵又或者回馬己仙峽道坐小巴到中環站。 纜車徑2025 麥當勞道有2個可以拍攝到山頂纜車的位置,一個是由麥當勞道和金鐘方向回望(拍攝纜車上行),另一個是由麥當勞道往山頂方向拍攝。 沿白加道落斜要留意前後車輛,部份路段不設行人路。 步至在1921年興建的舊域多利醫院產科大樓(現為三級歷史建築),榕樹下有一塊紀念碑。 原來醫院產科大樓戰後改建成政府宿舍,至於醫院主樓在二戰後被拆除,後來重建作為輔政司官邸,現為政務司司長公館,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小心過馬路往漆咸徑落山,即逆行中區自然徑落纜車徑。
到了姻緣石,旁邊有樓梯上寶雲道情人石花園,有興趣的可上去走一走。 不經不覺,終於見到跑馬地,再前少少便可找到「維多利亞城界碑」,非常明顯,不會看不見的。 又或者直接行落山,需時大約半小時,先橫過馬路再經右手邊大坑道,然後轉入藍塘道一直落山便是。 大約20分鐘便到跑馬地,沿馬場旁直去,橫過多條馬路後便是時代廣場。 「纜車徑」是太平山登山纜車旁邊的一條山徑,是「中區自然徑」的一部份。 起點在聖若瑟書院與香港公園之間,盡頭是馬己仙峽道,全長不足500米,但重點是可以近距離與纜車同行。
太平山山頂環迴步行徑全長約3.5公里, 包括南面的夏力道與北面的盧吉道, 連接成一條圍繞太平山山頂一圈的環形步道。 山頂纜車啟用至今的133年中, 共有五代的變化, 而每一代都有它的特色, 例如我從小已經乘搭的第四代(上一代 )深綠色車廂, 而現時運行的第五代纜車則以酒紅色車廂、大側窗和天窗為最具標誌性。 屈指一算, 第五代纜車不經不覺中服務香港32年了, 我也搭乘了很多次。 自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後,每逢連假都找機會旅遊出走,累積了不少旅行心得。 纜車徑 每週更新旅遊影片/遊記文章,間中介紹酒店/旅遊資訊。 跟著90後的我們,一起踏上旅遊的步伐吧~ 儘管世界很亂,我們還有彼此在身旁。
大涼亭後是一個十字路口,左轉落灣仔,右轉上山往【荷蘭徑】、警隊博物館、【香港仔水塘】等。 路口旁是寶雲道公園,有小橋流水,是晨運客的好去處。 在步行徑上不時有路牌告訴你的位置,原來這裏只是行了三分之一,真是這麼遠那麼近,路雖平坦卻走極走不完,好在撤退點很多,對街坊非常便利。
纜車徑顧名思義就是沿著山頂纜車軌行而建,沿路可看到纜車是其一大特色。 公館於1951年興建,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纜車徑(Tramway Path)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半山區麥當勞道27-29號百年順大廈外,纜車徑前,為一路邊單向東行巴士分站。 老襯亭早已被拆掉, 離凌霄閣不遠的地方倒有一名叫「明仁亭」的涼亭, 這裡也是俯瞰維港和兩岸景色的好地方。
這段開始是寶雲道健步行徑,全長約3公里,大約等於在山頂盧吉道及夏力道兜一圈。 沿步行徑一直行,旁邊就是合和中心,感覺有點像闊版的【渣甸山懸空棧道】,望下去可見到橋身是以英式橋墩支撐的。 纜車徑2025 全條都是石屎平路,非常易行,也有不少休息位置。 大約行十五分鐘,會見到一個大涼亭,名叫「灣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