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董可由不同身份的公眾人士出任,例如家長校友或獨立人士。 校董的子女同樣可獲20 分,獲取錄機會極高,幾乎等同於「世襲生」。 小一入學申請電子化:為配合「智慧政府」策略,教育局會由2023年起分階段將小一入學申請電子化。 預計家長最快可於2023年度小一入學「統一派位」階段透過電子平台辦理選校手續及獲悉派位結果。
按教育局規定,小學必須取錄所有此類「世襲制」學生,所以當人數多於30%學額,小學須用統一派位的名額,此情況亦即俗稱「超收」。 反之如果「世襲制」學生不足,未能用盡30%學額,小學便可把剩餘學額撥予「計分辦法準則」自行分配,亦即所謂的「計分制」學生。 把握時間,做足準備:如果你的子女將要 2023 年升讀小一,你應該早於 2022 年 9 月之前便要準備,你需要決定心目中理想學校的優先次序,及部署申請策略。 想了解第一階段「自行分配學位」,什麼申請者是「必收類」?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是為符合資格並就讀於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小學的小六學生,分配資助中一學位的機制,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的申請時段多在一月份,小六學生可於此時直接向中學報名。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
以下學校除分派學位給本校網外,也有部分名額給予其他校網,詳情請瀏覽個別學校的資訊頁。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我們製作了「2022 年度全港官津小學學額分佈」網頁,希望可以幫助家長了解每間小學以往的競爭形勢。 此外,在每所小學的資訊頁,都有該小學過去六年的派位數據。 家長在暑假蒐集資料,包括要了解學校的課程、考試次數、評估次數,家長再從而配對不同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的小朋友。
-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再度蟬聯年度「超收王」,小一總收生人數76人於自行分配階段已收生70人,只餘下6個學額統一派位。
- 小學校董可由不同身份的公眾人士出任,例如家長校友或獨立人士。
- 當所選學校的學額已全部派出而仍有申請兒童未獲學位時,有關的申請兒童會被分配到未有填選的所屬「小一學校網」的選校名單內的學校就讀。
- 教育局指,今年約有49,749名學童提出申請,當中約46.45%(23,107名)學童在此階段獲派學位,比去年微升約2%。
- 而由於另有144間學校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未收齊學生,令暫定統一派位學額合計較自行分配學位多出逾1,300個。
留意一旦註冊確認學位,就不會再經統一派位分配學位,因此家長申請前,一定要審慎考慮選校決定。 小學收生可分為兩大途徑:一是學校自行收生、進行面試並錄取學生;或是通過教育局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而「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會分為第一階段的「自行分配學位」,及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在第一階段「自行分配學位」,你可以不受學校網限制,為你的子女向任何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申請入學。 這個階段主要講求「關係」及「世襲」,大約有一半學童會在這階段獲學校取錄,而不獲取錄的要進入第二階段申請入學。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計分生」證明文件
統一派位電腦程序首先會處理甲部的選擇,然後處理乙部的選擇。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派位過程基本上是以家長的選擇為依歸,若個別學校的申請人數多於其小一學額,電腦會按申請兒童的「隨機編號」決定分配學位的優先次序,務求公允。 電腦首先會依據「隨機編號」次序審閱所有申請兒童在甲部填寫的第一選擇。 當電腦審閱完畢所有申請兒童的第一選擇後,再依次序審閱未獲派位申請兒童的第二選擇,然後第三選擇。
即使打算放棄自行收生,只參加統一派位大抽獎,家長都記得要交表,否則就無法在明年入讀小一。 家長同樣需在指定日期前,填寫的申請表的甲、乙部,並帶同證明文件,交到教育局學位分配組(九龍觀塘偉業街223號宏利金融中心2樓2室),才能參加來年的統一派位。 而收生不足的學校當中,屬於91校網的世界龍岡學校黃耀南小學情況最嚴重,自行分配學位學額合共63人,但自行階段只收到10位學生。 曾為不少家長提供升學顧問服務的他,直言自己今年收到不少15、20分也獲派第一線學校的喜訊,這些一線學校有在九龍塘、北角、深水埗等等。 總括而言,今年自行分配結果與往年相約,熱門和二線頭的學校保持超收或用盡學額,而近年學校情況穩定,就算家長填統一派位時,參考同區家長上一年的填法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小學
於統一派位階段,小六學生將透過小學於五月初遞交學校選擇予教育局,以獲分配中學學位。 至於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學生,包括新來港兒童及就讀於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小學的學生,可直接向心儀學校申請入學。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官立、資助、按額津貼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一般於每年一月份接受下年度的入學申請。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此外,學生如欲獲分配資助學校下年度九月的中一學位,可於五月初至八月底向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申請,本局會把在統一派位後可供分配的學位分派給符合資格的申請人。
家長可透過統一派位學額,推算學校自行階段收生情況,若家長看到統一派位學額,學校剩餘學額多於一半,即自行分配學位時,學校仍未用盡自行學額。 同時,有部份學校更不是因為自行分配學位收不夠生,只是教育局有時會臨時就學位調動,臨時增加了學額而已。 而教育局亦會收生資料上註明,家長可以多留意各類資訊,以便隨時作出應變。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計分證明文件
每間官津小學最多可分配 50% 的學位於此階段,即大約有一半適齡學童會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小學取錄。 資料來源:小一班數是 2022 年度入學的數據,來年的小一開班數目不一定跟去年度一樣。 統一派位學額是教育局公布的 2023 年度統一派位各校的暫定派位學額。 在例子三裡,由於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少於原本供應的,「計分類」申請者就算只有 10 分,也會被取錄。 而且,剩下的「自行分配學位」會留給「統一派位」用,這大大減少了申請的激烈率。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私立小學
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學校在「自行收生」時的競爭情況。 什麼是「計分類」:學校小一學額的 20% 至 50%,會根據「計分辦法準則」所計得的分數,去決定派位的優先次序,簡單來說,分數愈高,被取錄的機會愈大,用這個方法錄取的學生,叫「計分類」。 2023年度超過260間學校有「世襲生」蠶食了統一階段學額,亦即在首階段自行收生已「超收」,合計涉逾1,800個學額。 而由於另有144間學校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未收齊學生,令暫定統一派位學額合計較自行分配學位多出逾1,300個。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世襲生侵佔統一派位額?
根據現行的小一入學統籌方法,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主要分為「必收類」和「計分類」。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是小一派位的第一階段,全港官津小學會各自拿出一半學位給「自行申請」,而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 表面看來,每名申請者都有一半機會獲取錄,但這是錯誤的理解。 由此可見,表面上是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2025 53,678 人競爭 24,273 個「自行學位」,但這些學位有約一半是留給「必收生」的。
小學自行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 宗教世襲成加分關鍵
如學生同時獲兩所申請的中學取錄,將會按學生的選校次序分配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結果,會與七月的統一派位結果一併公布。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一般每年9 月中開始,家長需自行到心儀小學遞交申請表。 學校會於11 月左右公佈取錄名單,獲取錄學生需要在指定日期內,到小學辦理註冊手續,才能保留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