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民間彼時認為,兩種方案的本質差別在於全民與非全民,此命名帶有誤導性。 根據香港政府的數據,2011年香港的財政儲備超過8000億港元,政府庫房充裕,但社會仍有三成長者過着貧困生活,貧富懸殊問題激起社會對香港退休保障長遠發展的討論,民間團體爭取多年的「全民退休保障」方案亦成為焦點之一,儘管得到一部分市民支持,但仍有社會人士對有關計劃會否導致大幅加稅等因素有所疑慮。 [16]各黨派議員對退休保障細節仍存有不同的理念及見解;其他社會人士眾說紛紜,指有關制度亦涉及龐大開支,需要討論。 事隔一年多,是次長生津改革在金額和受惠人數已貼近2014年周永新提出的全民退休保障方案,政府看似準備將「A貨」變正貨,不論社福團體及受惠人士,眼見高額長生津發揮老年金退休保障作用,難有道理反對,但與供款性質、毋須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保無法相比。 周永新指出,儘管效果相類,但高額長生津是對有經濟需要長者的扶貧措施,即政府利用經濟審查判斷申請資格,再直接從財政儲備支付金額,這非市民的權利;這項政策涉及每年多50億元經常性開支,政府不可忽視長遠的財政負擔。

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統計,自2013年起,本港打工仔被對沖的強積金供款高達370多億元。 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百業蕭條,很多企業裁減人手或凍結加薪,對沖情況就更為嚴重,退休儲蓄進度可能受損。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退休保障

香港作為《公約》的適用地區,實有必要為長者的退休生活設立社會保險制度,由社會共同分擔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風險。 討論了三十年的退休保障制度,迄今仍不了了之,卻因政治壓力換來高額長生津改革。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在2013年由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推出,經調整後分為「高額津貼」及「普通津貼」兩種,在申請門檻上,凡年滿65歲、月入不過7,970元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請:前者要求資產不超過15萬元,每月可申請3,585元津貼;後者訂明資產不超過34.3萬元,每月可申請2,675元津貼,以紓緩長者生活壓力,惟申請人不得同時領取生果金或綜援。 截至去年12月,領取綜援的長者個案有13.6萬宗(圖二),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有約56.3萬宗,當中普通及高額分別約為4.9萬及51.4萬宗。 特首林鄭月娥是次建議再把兩項津貼合併,把津貼金額劃一為3,585元,並大幅放寬資產上限至50萬元,預期增加約10萬名長者符合資格領取津貼,額外經常開支約50億元。 民建聯議員黃定光在發言時指出,中小企普遍認同為長者生活津貼設立申報制度,但資產上限可以放寬,但強調香港雖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但是否推行全民退保,仍然需要社會達成共識才訂立落實的時間表。

及至林鄭月娥競選特首,在「退休保障」方面,同樣避談「全民退保」,只承諾會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積極跟進各項優化強積金的措施,並研究公共年金制,為退休人士提供更好的保障」。 婦女中心收集百位會員就政策表達意見及訴求,組成婦女中心的婦女政綱。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當中婦女最關心的政策包括全民免審查方案,按人口比例規劃幼兒服務及發展社區託兒服務及褓母專職制度化,設立贍養費局及耍求支援特殊學童之照…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長者生活津貼

根據香港立法會秘書處編製的《香港退休計劃的歷史發展》文件資料顯示;早於1966年,當時港英政府已就在香港設立中央公積金的可行性展開研究。 更分別於1987年5月13日、1991年7月10日的立法局會議上討論,但意見存在分歧。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期間政府進行過公眾諮詢,仍不獲社會普遍支持,1993年,時任港督彭定康在施政報告中,建議設立「老年退休金計劃」;65歲以上人士每月可領2300元,建議在社會上引起爭議,更引起當年中方代表陳佐洱批評計劃會導香港「車毀人亡」,最後計劃遭當時的立法局否決。

  • 政府把賬項分為「經常賬」和「非經常賬」,因為深知每年巨額盈餘只是源於地價、投資及印花稅等波動收入,所以不願貿然因為收入的一時增加而承諾長期開支,也不願意大幅提高「經常性開支」,而是透過增加「非經常性開支」來回應社會對改善公共服務的期望。
  • 周永新指出,儘管效果相類,但高額長生津是對有經濟需要長者的扶貧措施,即政府利用經濟審查判斷申請資格,再直接從財政儲備支付金額,這非市民的權利;這項政策涉及每年多50億元經常性開支,政府不可忽視長遠的財政負擔。
  • 社聯因此提供相關資訊,期望社會大眾對退休保障制度的改革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
  • 社會上亦有越來越多人認為香港應改革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
  • 在2013年由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推出,經調整後分為「高額津貼」及「普通津貼」兩種,在申請門檻上,凡年滿65歲、月入不過7,970元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請:前者要求資產不超過15萬元,每月可申請3,585元津貼;後者訂明資產不超過34.3萬元,每月可申請2,675元津貼,以紓緩長者生活壓力,惟申請人不得同時領取生果金或綜援。

我們支持全民性、免審查的退休保障制度,讓所有長者,不論性別、不論在職年期,都享有具尊嚴的退休生活。 周永新指出,全世界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北歐國家典型的需求導向型(needs-based),無論公民本身是否富有,都會給予其全民性的援助金作為保障;另一種則是香港目前所制訂的資產導向型(means-based),即透過不同限度的資產審查提供不同額度的津貼。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官商民談不攏,直到梁振英任期完結,有關議題都沒再被提起。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立會否決「全民退保」動議

世界銀行指出,理想的長者入息保障體系應由政府、勞工、商界、家庭及非正規支援五大支柱組成,這方可持續營運及保持穩健,政府選擇取易捨難,動用財政儲備消解民怨,未有多方遊說、打破既得利益結構,長遠規劃退休保障政策,未來的公共財政或難以負擔。 按政府統計處數據,本港人口老化速度甚快,會大幅改變未來人口結構。 但獨居、貧窮且辛勞的黃婆婆並不是個別例子——儘管每年經政策介入後,貧窮長者人口驟降至18.8萬人,但政府的安老招數漏洞百出,離全民退保仍有漫漫長路。 《世界人權宣言》第22條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中,都提到社會保障是個人「權利」。 由此可見,香港社會福利觀處於低度發展,不僅如此,治港精英總是教條理解資本主義,甚至冷漠到把意識形態作為不願作為的藉口。 千呼萬喚,特區政府終於上月就《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草案》刊憲,以禁止僱主用強積金制度下僱主的強制性供款累算權益「對沖」僱員的遣散費或長服金。

  • 收入差距是市場經濟下必然出現的現象,政府透過稅收及社會資助如房屋、教育及福利,可重新分配收入,縮窄差距。
  • 平情而論,特區政府並非完全沒有在退保路前進,甚至早於港英末年已就退休計劃進行諮詢,至回歸以來也發起多次討論;然而,由於治港精英和右翼經濟學者總以為資本主義社會無須確保「老有所養,老有所終」,甚至冷漠到把意識形態作為不願作為的藉口,所以30年來的退保路上官商民三方仍然「雞同鴨講」,導致長者愈是長壽,可能就過得愈是煎熬。
  •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日益嚴重,老年人口的生活將成為更突出的問題。
  •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向立法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提交《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退休保障民間諮詢報告》[30]。
  • 周永新很疑惑,出於政治考慮的長生津改革又是否與從前所說的審慎理財相違背?
  • 至於回報率,由於香港未有制訂「生活工資」,導致現行「最低工資制度」之下,不少市民根本無法靠最低工資應付基本生活所需;當工資水平有限,在回報率低、手續費高的情況下,積存的退休基金也有限,市民即使連續每月供強積金達40年,退休後也只能拿到40年工資的20%,而這點錢只夠維持基本生活,還未計及電子產品、享受生活、醫療開支等。
  • 明明是稅,卻有如梁振英政府般強辯不是稅,這是「語言偽術」的極致──供養政府官員的人工,又可否改稱為「供款」,而不再叫「稅收」呢?

近期不少政治議題如政改、佔中成為全港熱話,很多婦女都表示不認識或從未聽過這些議題,亦有姊妹認為政治與自己無關。 有見及此,本會邀請了新婦女協進會主席陸潔玲博士及會員戴秀慧女士於2014年6月20日在賽馬會麗閣中… 對沖機制更是為人詬病多時,導致不少打工仔被迫「貼錢炒自己」。 該機制是指,根據《僱傭條例》,當僱員有權依其服務年資獲得僱主須支付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時,僱主可在僱員的強積金供款中抽取僱主供款部份及其累算權益,以抵銷應向僱員支付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民間扶貧高峰會

香港一些左翼人士爭取全民退休保障,再次被梁振英與特區政府所欺騙,梁振英在政綱所提出的「全民退休保障」建議,最終竟淪為資產只有8萬元以下,夫婦合共資產不得多於12.5萬以下的長者,才可以申請,所謂「全民」竟變成了「窮人退休保障」,再次說明出賣原則與政府合作,最終只會左右不是人,有如2010年的民主黨政改方案一樣。 明明是稅,卻有如梁振英政府般強辯不是稅,這是「語言偽術」的極致──供養政府官員的人工,又可否改稱為「供款」,而不再叫「稅收」呢? 有左翼人士說,「退保」不是世代問題,而是階級問題;實際上卻既是世代問題,更是階級問題;目前這些左翼人士提倡的「全民養老金」方案,是把養老的重責推給目前年輕的勞動階層,而不是由有樓有地有資產的資產階級去負擔;更離譜的,是收取退休金的,竟包括了那些有樓有地有資產的人,是加重勞動階級的負擔,去補助沒有經濟需要的資產階級。 為何不敢向有錢人開刀,卻要勞動市民加稅,再欺騙市民說供養別人不是稅?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婦女‧政治‧生活」分享會

第一招,是每年都會派發不同名目的福利,例如綜合援助金、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但當中的「非恆常化福利」並不穩定。 政府把賬項分為「經常賬」和「非經常賬」,因為深知每年巨額盈餘只是源於地價、投資及印花稅等波動收入,所以不願貿然因為收入的一時增加而承諾長期開支,也不願意大幅提高「經常性開支」,而是透過增加「非經常性開支」來回應社會對改善公共服務的期望。 然而,當社會突然出現其他更需龐大財政支撐的議題,例如防疫抗疫,用於安老方面的「非恆常化福利」就難免被犧牲。 制度推行了十年,社會上出現了不少聲音,質疑單靠強積金制度能否維持長者的基本退休生活。 社會上亦有越來越多人認為香港應改革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 我們持續關注婦女、家庭主婦以及照顧者的權益,包括她們的晚年生活保障。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提交福利事務委員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就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全民」與「非全民」退休保障方案的比較之意見書

《草案》有望在現屆政府任期完結之前通過,但預計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全面落實。 1995年3月8日,政府於在立法局提出私營公積金計劃,並於1995年7月27日順利通過《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強制性公積金(簡稱強積金)制度於2000年12月1日實施,強積金制度是一個與就業有關、強制執行和屬私營性質的公積金制度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年齡介乎18至65歲的僱員和自僱人士均須參加強積金計劃。 現時,雖然社會漸漸出現共識同意改革退休保障制度,但對於如何改革仍是眾說紛纭。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保障重點有別

在缺乏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香港,長壽更像是一種「詛咒」和「懲罰」。 從1994年起,末代港督彭定康發表題為《生活有保障、晚年可安享——香港的老年退休金計劃》的諮詢文件,到2015年特區政府轄下諮詢機構扶貧委員會展開為期6個月的退休保障公眾參與活動,舉行五場諮詢會以徵求市民意見,但仍然未得出肯定答案。 周永新說:「那時已經開始不是到你年老才幫你,已經想將補救性的福利措施制度化,防止你墮入貧窮。」但說易行難,自七十年代後期,香港社會保障基本制度已經確立,一直沒有大規模變革,那時曾經在議程上出現的全民退保無疾而終,而醫療保險變成今天的自願醫保,長期照顧保險、傷殘保險更是無從稽考。 「這些並非只有僱員付出,要僱主付錢就不喜歡。」自港英年代出任多項公職的周永新把矛頭直指商界,自言自己對這種反對聲音很清楚,以往不少福利改善政策均因商界反對而擱置,而他提出的全民退保亦難逃一劫。 1994年,末代港督彭定康發表題為《生活有保障、晚年可安享——香港的老年退休金計劃》的諮詢文件,但由於社會討論激烈、意見分歧過大,支持與反對的意見各佔一半,最終宣布放棄。 他憶述,時任港督彭定康一邊推政改,一邊推老年金,但後者只是一種政治手腕,以引誘社會支持前者,而非真心為香港市民設想。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本港的長者貧窮問題一直未見改善,除因人口老化問題漸趨嚴重,周永新認為這反映政府近年扶貧工作「力度不足」,令長者收入追不上一般市民入息增加的幅度。 收入差距是市場經濟下必然出現的現象,政府透過稅收及社會資助如房屋、教育及福利,可重新分配收入,縮窄差距。 曾任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主席及扶貧委員會委員的周永新強調,第二次分配是政府必然的責任。 一直以來,香港的退休保障安排為人詬病,長年以審查式社會援助及津貼為主,即長生津及綜援;另有不設收入和資產審查、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及屬強制儲蓄的強積金,這兩者分別因金額少及遭「對冲」而被批評保障不足。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是香港規劃中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簡稱全民退保。 當市民到達退休年齡後,無需通過任何經濟審查從政府取得固定金額以應付生活開支。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支持全民退保

這措施無疑是基於性別的歧視,也忽視基層婦女退休保障需要,加劇貧窮及歧視問題。 這關乎數十萬人日常生活的政策缺陷,政府都遲遲未能解決,遑論全民退休保障,懶官根本缺乏「有為政府」的承擔。 周永新指出,一部分長者為領取綜援而降低生活標準,而還有一部分長者將資產轉移到子女名下來躲過政府審查,但容易因財產歸屬問題,最終引起家庭內部糾紛。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但他認為錯不在長者,政府應該反思為何未能扛起社會保障責任、倒逼市民作出不誠實行為。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

全民退休保障的原則是以稅收和工作人口的供款,為長者退休後提供穩定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應對人口老化及長者貧窮的政策。 香港老人貧窮及人口老化現狀:根據統計處的數據,2012年香港65歲以上老年人口多達92萬,並預計老年人口將會持續上升,2039年將會多達249萬,佔整體人口28%,老年撫養比例高達454(每1,000名15至64歲人口需要供養老年人的數目),平均每兩個工作人口就要供養一個老人,香港明顯面對嚴重人口老化問題。 隨人口老化而來的,正是老人貧窮問題,因此香港社會必須為這嚴重社會問題作長遠。 時至1993年12月,彭定康向立法局提出「老年退休金計劃」,教育統籌科在翌年7月推出《生活有保障、晚年可安享—香港的老年退休金計劃》諮詢文件,計劃以社會保險形式要求僱主及僱員供款約3%的薪金,由政府注資100億元,可豁免審查向所有年滿65歲長者每月發放劃一金額(1994年為2,300元)。 當時建議引起極大迴響,不少反對聲音指此舉如推卸個人家庭的養老責任、認為只需給予貧窮長者社會福利。

社聯因此提供相關資訊,期望社會大眾對退休保障制度的改革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 於1月26日舉辦的民間施政報告婦女大會由平等機會婦女聯席主辦。 是次大會分別邀請到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陳鳳儀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洪雪蓮博士以及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嚴碧芬女士作政策回應。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及平等機會婦女聯席於2018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假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 YIA LT2舉辦立法會補選婦女議政交流會,就婦女關心的議題進行熱烈辯論。 跟據政府統計處的人口推算,到了2039年,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將達總人口的28%,[1] 屆時長者撫養比率將由今天的約18%,大幅上升至約45%。 其中女性的預計壽命更達到90.1歲,比男性的83.7歲高超過7.5%…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扶貧資訊網

在2013年,時任政務司司長、兼任扶貧委員會主席的林鄭月娥,更大張旗鼓委託周永新研究退休保障;至2014年,周永新團隊發布《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提出全民老年金方案,但事後被林鄭月娥質疑團隊忽視此方案對公共財政的壓力。 周永新當時回應指,林鄭月娥邀請他做研究之前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希望研究符合這個預設,但他強調學術研究必須實事求是,而不是為政權溜鬚拍馬的工具。 第五波疫情對長者群體造成極大損傷,不但暴露當局低估爆發風險、輕視疫苗防護的決策錯誤,而且突顯整個安老政策和退休保障的結構性缺陷。 由於香港社會缺乏全面退休保障制度,目前至少有近60萬名貧窮長者面對生活難、看病難、住屋難等困境。 儘管特區政府每年經政策介入後把貧窮長者人口驟減少至18.8萬人,但當中的非恆常化福利根本未能有效改善長者生活,強積金制度也未能為打工仔提供足夠退休保障,年金計劃也只能惠及富裕老人。 平情而論,特區政府並非完全沒有在退保路前進,甚至早於港英末年已就退休計劃進行諮詢,至回歸以來也發起多次討論;然而,由於治港精英和右翼經濟學者總以為資本主義社會無須確保「老有所養,老有所終」,甚至冷漠到把意識形態作為不願作為的藉口,所以30年來的退保路上官商民三方仍然「雞同鴨講」,導致長者愈是長壽,可能就過得愈是煎熬。

諮詢六個月後,社會仍未有共識,除了商界金融業有極大迴響外,中英角力亦限制了當時社會福利的擴張,在社會意見分歧下唯有擱置建議,反反覆覆下,政府最終以強制性私人公積金取替,於2000年實施。 周永新曾在2018年5月撰寫《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是全民退保的A貨》一文,當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中發文,表示公共年金計劃推出後,長者可按個人經濟狀况,結合年金和長者生活津貼,確保自己老年後有穩定收入,更可衝破現有各項退休保障措施的不同局限。 周永新當時形容,政府這樣做,增加審查行政費用之餘,受惠長者不會感謝政府,因為政府沒有尊重他們應享的權益。 2014年8月,周永新與港大團隊發表《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在139頁紙的研究報告中,團隊建議政府設立老年金,按月發給每名符合資格的長者3,000元,並不設立任何收入和資產審查。 當時周永新提出,政府注資500億元,並引入薪俸老年稅1%至2.5%,由僱主及僱員承擔,年滿65歲長者每月可領取3,000元(2015年水平),至2064年全港258萬名長者可受惠。

隨後的2015年12月,扶貧委員會展開為期六個月的退休保障公眾參與活動,舉行五場諮詢會以徵求市民意見,由全港逾70個不同類別的民間團體組成的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聯席)表現活躍。 聯繫早在2004年便提出一個全民養老金方案,隨後工聯會和公共專業聯盟分別提出免經濟審查、劃一發放保障金額的全民退保方案。 2015年,扶貧委員會在面向公眾的諮詢文件中提出一個老年金計劃,並將上述這四個方案統稱為「不論貧富」方案;而新民黨和民建聯的方案非常接近,在報告中被稱為「有經濟需要」方案。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國際婦女節 – 婦女議政交流會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日益嚴重,老年人口的生活將成為更突出的問題。 金融界議員吳亮星亦指,「全民退保」涉及開支龐大,且涉及全香港社會的利益及命運,需要進一步的討論,但強調就連精算師都對政府日後是否有能力負擔仍然眾說紛紜,故建議政府將上屆任期就「全民退保」蒐集的數據,制訂初步建議並交由公眾討論,但強調不應將「全民退保」與有迫切需要的長者生活津貼綑綁討論。 第三招,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多次的提及「公共年金計劃」——接受年滿65歲或以上的退休人士以一筆過方式投保,本金介於5萬至100萬元,保證回報為本金的105%——但它只是一種對富裕老人「錦上添花」的年金保障,對於一眾真正有需要的長者來說,根本沒有實質作用。 除此之外,《香港01》曾多番申述,政府主辦中央操控的基金有其好處,但這套機制更適用於設立中央公積金計劃,才能為普羅小市民穩定投資回報、減低管理費用,避免血汗錢被私營金融機構所蠶食。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2016年6月20日,立法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舉辦公聽會。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向立法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提交《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退休保障民間諮詢報告》[30]。 過去半年聯席舉行了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11 場民間諮詢,共 2,100 人參與,涉及不同社區及階層。 而在全民退保具體融資辦法上,亦認同三方供款、轉移部份強積金供款及徵收「專款專項」累進利得稅,在融資方案上亦已 有一定共識。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一直以來關心婦女以及照顧者的權益,包括她們的晚年生活保障。 本會支持全民性、免審查的退休保障制度,讓所有長者,不論性別、不論在職年期,都享有具尊嚴的退休生活。 時間回到全民退保諮詢期,仍是扶貧委員會主席兼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在電台節目表示,對於周永新指「不論貧富」方案不用開徵新稅及加稅,認為「不切實際」。

民間社會一直就全民退休保障提出不同方案,其中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早於2004年開始,便提出三方供款及增收利得稅的全民養老金方案[6]。 及後,工聯會及公共專業聯盟亦分別提出免審查及劃一金額的全民退保方案。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2025 2013年周永新教授港大團隊提出全民老年金方案,2016年則再提出免供款的改良方案。 2016年180多名學者依據全民養老金方案及最新數據作基礎,制訂學者方案,此方案由於能過渡到2064年,持續性較強,受較多民間團體及政黨支持。

全民退休保障反對: 支持全民退保

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公約》),締約各國須認同每個人均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 周永新看畢《貧窮報告》,坦言沒什麼特別,在相對貧窮的概念下,即使基層收入有所改善,只要仍遜於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仍然屬於官方所定義的「貧窮」,當入息中位數上升,貧窮數字也自然「水漲船高」。 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前,長者貧窮率維持44.4%(圖一),與前年相同,人數由49.5萬人升至51.7萬人;政策介入後則較2017年微升0.4個百分點至30.9%,從前年的34萬升至36萬人,即三位長者一個窮,亦達自2009年來最高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Also Like

睾丸癌的症状7大分析2025!(震驚真相)

对Ⅰ期的,没有预计会复发因素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反复血清标志物检测、胸部x线、CT)。 后腹膜有中等大小的结节状肿块,可能需行后腹膜淋巴结切除和化疗(如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但最佳的治疗次序仍有争议。 即使是明显局灶病变的患者,也可能有隐蔽的结节性或内脏的转移。 例如,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在睾丸切除术后不经进一步治疗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淋巴结或内脏的转移。 在年轻的成年男性(20-34岁)该病常是恶性的。 睾丸癌的症状 癌前病变又称为原位癌,在疾病的自然病程中是早期高度特异性的。 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是男性重要的器官。 看着门诊熙熙攘攘来找我“摸蛋蛋”的男性同胞们,看来我有必要和大家来唠一唠“睾丸癌”这个令男人“听者伤心、闻者落泪”的疾病了。 睾丸癌的症状: 男性常见疾病 –…

簡明輝唐詩2025詳解!(持續更新)

但兩個人每次都是淺嘗輒止,還從來都沒有像簡明輝這般……兇猛過。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甚廣的唐詩選集,編者是清朝的孫洙(蘅塘退士)與其夫人徐蘭英,成書於乾隆年間(公元1763年)時。 道光年間,上元女史陳婉俊(字伯英)與其弟陳晉蕃補注。 將這個小女人娶回家,開始因為他本身對她不過敏也不排斥,並且簡易然也喜歡她,這樣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糖糖,你怎麼了?」已經叫了好多聲,唐詩都像是沒有聽到似得,簡易然急了,「你是不是被人給欺負了?告訴我,我這就去給你報仇!」說着,簡易然捋起衣袖做出一副隨時動手的準備。 簡明輝唐詩 簡易然見到生母唐詩的第一眼就對她有很強烈的親切感,甚至一度想要在未來娶她為妻子。 簡明輝唐詩 唐詩恍然明白,為什麼剛剛在車裡簡明輝會問她關於工作的事情,並且還一臉的不高興,原來,他已經幫她安排好了工作。 簡明輝唐詩: 唐詩角色背景經歷 編者孫洙,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

黃大仙812025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簽文靈驗,常年吸引無數善信到來膜拜求簽,香火鼎盛。 啟德遊樂場在1965年開業,位於新蒲崗彩虹道,佔地20萬平方呎,擁有新穎的機動遊戲,更附設中西影院及劇場,媲美荔園遊樂場。 而1966年開幕的麗宮戲院,有3,000座位,是香港最多座位的戲院,於1992年結業。 區內的摩士公園於1967年10月全部建成,佔地15.8公頃,為九龍最大的公園。 1996年開幕的斧山道游泳池面積接近兩公頃,室內及室外設有嬉水設施,深受孩子歡迎。 根據區議會的選區分界,大致上包括了黃大仙區的龍趣、龍上、龍下、鳳凰、天強、竹園北、竹園南、翠竹及鵬程數個選區的範圍。 黃大仙81 因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 黃大仙區(英語:Wong Tai S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中的一個行政區,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北部,面積為926公頃,以轄內有赤松黃大仙祠得名。…

麻辣火鍋香港12大好處2025!專家建議咁做…

牛腿肉雖然油脂分佈較少,但牛味濃郁;牛𦟌肉則彈牙有嚼勁。 現在食飯要「相機食先」,去打邊爐都不例外,這間新加坡過江龍不只有美顏雞湯底,其粉紅裝修,看到都不禁心心眼,也太少女心了吧! 因為環境非常夢幻,每處都是粉紅色,於新加坡非常火紅。 台電的酸菜白肉鍋早就注意很久了,今天終於逮到機會去品嚐囉! 只是門口有禁止拍照的牌子,所以我去吃飯時也就乖乖都沒有拍照囉! 不少值得一試的牛品,例如是韓國西冷牛肉(HK$568),相等於日本A5和牛,彈牙嫩滑,油脂分佈均勻,呈現吸引的大理石花紋。 「老鍋」銅鑼灣旗鑑店佔地5,000呎,設有雙人、四人座位,並新增兩間貴賓室,容納多至百餘人。 旗艦店以台灣作為主題,而提到台灣,第一時間都會想起台灣十份許願天燈,新店就以此作主題,只要在平板電腦寫下願望,就可以在天燈牆上投影。 牛摩亦不時推出新款湯底及引進不同種類肉類,例如:安格斯牛頸脊、特選美國牛肩胛、IBP牛板腱、美國極上黑豚肉、豚肉、雞肉、羊卷肉等,務求為客人帶來最佳的食用體驗。 最後洋蔥、青蔥、薑、蒜頭、雞骨、豬大骨共同熬煮出的清香高湯相結合,層層疊出無老辣香鍋獨有豐厚美味。 冬意漸濃,迎接冬至、聖誕、新年等一連串冬季節日最簡單的節目一定是吃火鍋。 難得香港疫情受控,相約親朋好友到火鍋店飽餐一頓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小資女手袋2025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預算較低的女生,亦可選擇一些小眾品牌出品,價格相對價民之餘亦不易撞款;以下推介3個香港小眾手袋品牌,設計簡約精緻,質感不輸大牌。 英國出品的小資手袋品牌,好評率非常高,主打半月形、可摺合手袋。 有種日系文青的風格,純色簡單,超有質感的設計,加上容量非常大,還可以放下手提電腦、文件等,經常需要上班見客的女生就最適合不過了。 Polene Paris 小資女手袋 的手袋多採用圓滑、流線型線條設計,帶細節感,襯托起來現代、優美。 單色皮革手袋總會予人優雅氣質,這款帶有紋路的皮革自然也是製作水桶袋的好材料,為簡約線條增添質感和觸感。 金屬手挽設計看上去高級,價錢毫無疑問真的是它最吸引之處。 Marks & Spencer…

99朵玫瑰5大優點2025!(震驚真相)

但是我可以清楚告訴我自己,我想成為演員,我很清楚地走在這條路上,未曾偏離。 2022年我希望大家都能健康,作品能帶給觀眾不同感受,然後我可以趕快存錢買到房子(笑)。 3、黄玫瑰:黄玫瑰的花语祝福、不贞、嫉妒、失恋、道歉。 如果情侣间闹矛盾吵架了,送黄玫瑰求原谅就再合适不过。 除此之外黄玫瑰还可以在父亲节那天送给父亲,寓意是平时对父亲关心不够,希望父亲原谅、理解。 2、白玫瑰:相比红玫瑰的浓烈,白玫瑰就显得素雅很多,并且白玫瑰不只可以送给情人,还可以送给朋友,代表纯洁的友谊,送给领导、长辈,代表尊敬。 玫瑰代表着爱情,送玫瑰是在表达我们的爱。 但是,我们知道爱有很多种,有的爱是淡淡的,有的爱是忘乎所以的,有的爱只是单纯的喜欢…… 所以,送玫瑰就有了很多选择。 可以送红玫瑰、粉玫瑰、白玫瑰,还可以送紫玫瑰、蓝玫瑰,以及香槟玫瑰。 并且,我们选择的玫瑰枝数的不一样,代表的含义也不一样。 送11朵玫瑰和送20朵玫瑰,虽然都是代表着爱情,但是在具体的花语和寓意上还是有差别的。…

喉6大優勢2025!(震驚真相)

如欲刊登於其他網站或刊物,請電郵至與我們聯絡。 如有發現侵犯版權,原作者及jobsDB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再來上網搵水喉工,但驚閱新聞上報道的通渠劏客陷阱,那麼芸芸眾店中,又該從何入手呢?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選購及服用喉糖時,應留意包裝上是否列有香港藥物註冊編號或中成藥註冊編號,注意含有成分及服用指引,選擇合適自己的藥物,避免因過量服用而招致副作用。 醫師分享一名個案,熟女因不堪嘴裡飄出腐敗味影響社交,打算開刀拿掉扁桃腺,沒想到一切開凹槽,就蹦出滿滿10~20顆像白色蟲卵般的結石。 若是不趕緊治療治療,導致扁桃腺反覆發炎,還會因細菌孳生導致扁桃腺潰瘍。 使立消喉糖口味選擇眾多,包括原味、檸蜜味、黑加侖子味、薄荷味等,另設有無糖口味及兒童專用的士多啤梨味,切合不同人士需要。 使立消喉糖分為16粒及24粒裝,有效舒緩喉部不適等症狀。 喉: 公司聚餐和同事超尷尬!他勸「少深聊」 1技巧也能安全度過 本篇文章內容由mybest團隊獨立調查、製作。 製作過程會因為商品及服務不同,由廠商無償提供試用,或與品牌合作安排相關廣告版位,但無論有無皆不影響商品排名。…

游朱義看診10大優勢2025!內含游朱義看診絕密資料

不過,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健康益友」App量能有限,建議民眾多利用「健保行動快易通」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尋求資源。 生物共振掃描的原理 共振掃描利用了生物系統中的量子原理。 健康人體中的每個器官都有獨特的共振頻率範圍,根據年齡和性別分別儲存在儀器的數據庫之中,利用 … 生物共振儀器運用患者與物質本身的特定電磁場振幅為病患進行診斷並幫助身體 … 接收器利用生物共振的原理,不但可以接收它們的振蕩,還可以從其振蕩的模式,來 … 並針對原理做出解釋,「生物共振技術的使用,是將設備電極與人體連接,採集人體電磁信號。在電磁信號採集過程中,患者的身體電磁信號在不受 … 別擔心,健保署網站上有「服務時段查詢服務」,可以查詢全國各家診所的看診時段,本文分享台中星期日有開門看診的小兒科或可看兒科的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