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油有不同化學特性,只要適當攝取,不是所有油都是對人體有害。 部分食油含有令心臟血管健康的好膽固醇,亦會組成脂肪保護體內器官,協助身體吸收脂溶性維他命A、D、E和K,降低體內壞膽固醇。 長期缺乏油脂攝取會令皮膚及頭髮變差,挑選好的油脂來源,更是減重時期關鍵一環。 建議大家配合不同季節飲食的需要,每3個月更換食油種類,以攝取不同類別的脂肪酸及營養素。 即使是同一款油,定期轉換牌子亦可以分散食物安全的風險,因為不時有調查報告指出食油含有不同類型的污染物,包括干擾內分泌及生殖系統的塑化劑。 蕭醫生解釋花生油不容易被高溫氧化,但是奧米加6脂肪酸含量高,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發炎。
建議限制脂肪攝取佔每天卡路里攝取的20%至35%,以1500卡路里為例,即當中約300至525卡路里是來自脂肪(最好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 即使牛油果能提供好脂肪,熱量依然頗高,一個已相等於六茶匙油,因此亦需注意食量。 用油烹調揀哪些食用油更健康,經常受大眾討論,例如多揀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米糠油、芥花籽油等,但油的冒煙點也是關鍵,冒煙點高低除了影響烹調方法之外,跟飲食健康也有密切關係。 健康食油 椰子油組別的平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但平均飽和脂肪酸含量是眾多組別中最高,每100克含86.8克,其次是調和油(24.2克)及米糠油(21.4克)。 平均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組別是芥花籽油(6.6克),其次是葵花籽油(9.4克)。
健康食油: 健康食油推介
EPA和DHA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克,需要食半條秋刀魚,或者是兩條沙甸魚才夠,但從亞麻籽油攝取的話就只需要1茶匙(約5克)就足夠。 在節目中則推薦用麻油伴泡菜和牛油果的組合,專家亦指這一個配搭對肝臟非常好。 近年受很多健康人士喜愛的牛油果含有穀胱甘肽(Glutathione),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解毒功效。 再者,一粒芝麻中僅有1%為芝麻素,攝取已經加以濃縮的麻油更有效率。 專家提到1湯匙的麻油,就包含了5000粒芝麻的精華。
烹調食物時亦應盡量以蒸、燉、煮等方式取代油炸,減少產生潛在的有害物質。 消委會最新為50款市面上的食油進行測試,發現約6成樣本驗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當中有2款含量超出歐盟標準,其中1款更超出標準1倍。 另外,有2款食油驗出另一種基因致癌物苯並[a]芘。 不過食物安全中心補充,所有樣本於正常情況下食用不影響健康,而且符合法例,但同時提醒消費者,部份食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可能致肥及提高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食油種類多,選擇食油原來有一定學問,例如有些愛下廚人士講究以不同食油烹調不同的料理。 而且,很多人關心食油對健康的影響,到底食油哪款比較健康?
健康食油: 健康 熱門新聞
全部樣本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及最低的樣本分別是「Bio Planète」有機椰子油和「Showa」Light Canola Oil (Added Vitamin E),兩者相差約13倍。 消委會建議,市民應減少攝入含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避免令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增加。 很多人以爲豬油令膽固醇升高,引發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但其實自由基和糖才是心臟病的罪魁禍首。 身體需要一定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來維持健康,豬油含有約40%不飽和脂肪和約60%飽和脂肪,比精煉種子油更適合高溫煮食。
而一般人認為牛油、豬油等動物性脂肪的冒煙點很高,其實不然。 牛油的冒煙點約175°C、豬油是182°C,因此使用牛油或豬油烹調食物,最好不要超過180°C。 健康食油2025 由於牛油非100%純脂肪,約2成的水、乳脂固體,當加熱超過100°C待水蒸發後,就很易變焦黑。 反而,初榨橄欖油的冒煙點高達199°C,也保留了第一次壓榨橄欖後最完全的營養價值。 健康食油 而精煉後的橄欖油冒煙點達230°C,用來油炸食物沒有問題,只是高溫可能破壞部分橄欖油中的寶貴營養素。 苯並[a]芘屬在高溫烹調帶脂肪的食物時較易產生,屬基因致癌物,不宜吸取過量。
健康食油: 油分好處1. 有助吸收脂溶性維他命
100克的無調味堅果有53克的脂肪,所以我一天大概吃40克的無調味堅果,不但可以攝取到豐富的蛋白質,還可以把我每天要吃的油脂一併攝取。 平常料理我一樣是推薦不要加太多油,像我一般一餐料理吃下來最多約加到5c.c.的好油,其他的油脂我就會另外再吃堅果或沒吃魚油也會補充一點適量的魚油。 那我們一天到底要吃多少油才夠,以減重人來說,一天油脂的熱量約佔一天所需代謝的15~20%,像以我來說每天約要吃20~30c.c.的油,1克的油有9卡。
- 以前我們以為植物油比較好,所以奶油業者大推使用植物油當油脂來源,但植物油在常溫下並不會凝固,所以業者就想到利用氫化的過程把植物油變的會凝固,卻因為這樣反而吃進了大量人體不能代謝的反式脂肪。
- 如果你在家已經用不同品種的橄欖油烹調或作調味,給你一個讚。
- 雖然聽起來和亞麻籽油的功效差不多,但有別於前者,米油適用於煮食,不容易因高溫而變質,也就是不易造成油污。
- 牛油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既有水溶性也有非水溶性的,本來就是對便秘人士很好的恩物。
- 假如用亞麻籽油炒菜,建議加水燜炒,溫度不宜超過100°C,可避免油的煙點問題。
因此,應根據每一種油的冒煙點來決定用途,例如初榨橄欖油屬低煙點的食油,只適合烹調輕食,例如涼拌或沙律。 高煙點的食油如花生油、粟米油、芥花籽油、葵花籽油和精煉橄欖油,煙點達200°C以上,可以用作煎、炒、炸等高溫煮食。 例如近年hit到爆的氣炸鍋、光波爐及焗爐只適宜使用於煙點200°C以上的油。 健康食油 這種充滿青澀味道的油,竟然含有大量身體不可或缺的脂肪酸,例子:奧米加3α-亞麻酸。
健康食油: 不飽和脂肪酸可多食用嗎?
•如有任何爭議, 健康食油2025 HKTVmall保留最終決定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一隻油好不好,要視乎用途、次數頻密與否、食油煙點、及營養脂肪分布。 除了熟悉的花生油、橄欖油外,我也注意到近來冒起的山茶油。 大便暢通,讓身體可以正常排出代謝物,循環較佳,自然就更健康。
健康食油: 測試結果逐個睇!
這樣子的油的確是不好的,吃進身體也會造成健康跟心血管的問題。 消委會建議,烘焗時食油一般不會重複使用,因此變質風險較小。 健康食油2025 油炸時食油如需作多次重覆使用,則建議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油;另外,所選食油的煙點應高於烹調溫度。
健康食油: 橄欖油好處
吃好的油對健康來說,可以保護心血管,可以保持皮膚的滋潤,對於減重來說,吃好的油也更容易燃燒脂肪。 一般好油的來源盡量建議從天然食物裡面攝取,我最推薦的就是無調味堅果,堅果裡的油脂是對人體非常好的油。 再來像雞蛋,豆類,另外鮭魚,鮪魚等帶油的魚都是含有豐富EPA,DHA的好油。 料理方面則可以用橄欖油,苦茶油,椰子油我也都很推薦,只要注意不要加過量的油,不要讓油冒煙,因為油只要冒煙就會開始氧化。
健康食油: 健康快車.石鏡泉、吳國雄步速與長壽
雖然聽起來和亞麻籽油的功效差不多,但有別於前者,米油適用於煮食,不容易因高溫而變質,也就是不易造成油污。 除外,米油的抗氧化成分中的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和榖維素(γ-Oryzanol)則有效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有利現在因為長期帶口罩而造成的皮膚問題。 提到攝取油的時機,有嘉賓表示擔心食早餐的時候就開始攝取油分對身體不好,就此專家表示早上攝取油分是個好選擇,因為身體會在活動的時候消耗油脂。 既然一日之計在於晨,提供身體能量的油都應該在早上攝取最好。 專家指只要攝取適量的α-亞麻酸就能夠預防以上的症狀,但α-亞麻酸無法由身體自行製造,只能透過飲食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