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的最大競爭對手為另一個設於維爾紐斯的公司SPARK,其運營原理相同但僅提供電動汽車,並在維爾紐斯全市範圍內設有專屬充電樁[37]。 據認為維爾紐斯的名稱就得名於穿過城市的維爾尼亞河。 大元邨平面圖 維爾紐斯距離波羅的海和立陶宛主要海港克萊佩達312公里。
- 維爾紐斯擁有典型的中世紀城鎮的格局,環繞市政廳發展起來。
-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 近年來已經建成許多現代化的商務和零售中心,還有許多其他項目正在等待實施。
-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東頭邨重建前為徙置屋邨,並擁有香港首批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第1-21座)及兩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第22及23座;當中第22座是全港首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 大元邨平面圖 大元邨平面圖2025 大元邨平面圖2025 大元邨平面圖 另外,本邨部份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份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份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 而第22座設計與後期的同款大廈不同,其大廈中部設有兩伙較大單位,原先擬作公用廁所之用,在入伙前因所有單位升級至使用獨立廚廁而改建為單位出租。
大元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大元邨 泰怡樓 A座
雖然該市人口僅擁有立陶宛的15%的人口,該市的GDP卻占立陶宛的35%[27]。 大元邨平面圖 2005年,根據購買力平價估算的人均GDP大約為33,100美元,超過歐盟平均水平。 2004年,維爾紐斯貢獻給國家460億立陶宛里(第二大城市考納斯僅為150億立陶宛里),占立陶宛國庫收入的37%。
1989年8月23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3個波羅的海國家有2,000,000人組成貫穿三國,南端直抵維爾紐斯的人鏈,要求三國從蘇聯獨立[15]。 大元邨平面圖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宣布立陶宛從蘇聯獨立,恢復獨立的立陶宛共和國,1991年1月9日,蘇聯做出了反應,派遣一支部隊。 1月13日,在蘇聯軍隊進攻廣播電視大樓和維爾紐斯電視塔時,有14人身亡,超過700人受傷。 商場地下有7-11便利店、一粥麵、牙醫、華潤堂、體育用品店、匯豐銀行櫃員機及;一樓則有惠康超級市場、大家樂、文具店、中醫、髮型屋、鞋店、眼鏡店、沖印店等;商場門外設有郵箱。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大元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大元村 泰樂樓 A座
維爾紐斯機場運營著大部分立陶宛通往歐洲城市的國際航線。 機場離市中心僅有5公里,坐火車能直達維爾紐斯火車站。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是一個網上紀錄系統,讓已註冊的用戶透過互聯網查閱房屋委員會擁有和拆售物業(例如:公共屋邨)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
許多舊禮儀派信徒,在1667年脫離俄羅斯東正教會,為逃避鎮壓而遷居立陶宛。 今天一個舊禮儀派的大會[30]就設在維爾紐斯。 著名的俄羅斯東正教會的聖靈修道院,坐落在舊城靠近黎明門的地方[29]是1705年普希金的曾祖父漢尼拔受洗的地方。 其中20.2%的地區被建築物所覆蓋,綠地占面積的43.9%,水面占2.1%。
大元邨平面圖: 商場
2000年代時曾提議過新建有軌電車和地鐵系統,但在初步計劃後並未進一步實行[49]。 2018年立陶宛議會在總統的同意下批准了新建地鐵的計劃[50]。 大元邨平面圖 猶太教卡拉派,又名卡拉伊姆人,是從克里米亞半島移居到立陶宛的一支猶太人,在13世紀組建了一支軍事精銳部隊。 雖然其人數非常少,立陶宛獨立以後,迦來特派在維爾紐斯經歷了一次復興[33],已經恢復了他們的猶太會堂[34]。
- 雖然其人數非常少,立陶宛獨立以後,迦來特派在維爾紐斯經歷了一次復興[33],已經恢復了他們的猶太會堂[34]。
- 這裡有一大批活躍的開放教堂,還有附屬的修道院和教會學校。
-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 立陶宛韃靼人的Lukiškės清真寺曾是19世紀維爾紐斯郊區的突出景觀,但已經在蘇聯時期被毀。
-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 然而,不少人認為東頭邨屬於九龍城區(甚至連東頭邨的居民在填寫自己的地址時,經常會寫成「九龍城東頭邨」),相信是因為東頭邨鄰近九龍寨城公園。
- 1977年7月,政府決定發展大埔,拆遷元洲仔,初步把擬建的大埔第一個公共屋邨命名為「元洲仔新邨」,並欲正式命名為「大元邨」或「南坑邨」。
維爾紐斯和立陶宛其他主要城市之間以公路相連,距離考納斯102公里,希奧利艾214公里, 帕內韋日斯135公里。 1997年4月1日,一群藝術家在被維爾尼亞河圍繞的地區成立對岸共和國,並擁有自己的國旗、貨幣、總統、憲法和一支12人的「軍隊」。 大元邨平面圖2025 大元邨平面圖2025 不過該「共和國」比較像是一個藝術家群體,當地設有不少藝術畫廊,藝術家工作坊和咖啡館,當地的文藝活動亦有透過維爾紐斯市政府宣傳推廣。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你還可利用「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一次過登入多項政府網上服務。
大元邨平面圖: 什麽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但因停建居屋的關係,令到地盤曾空置一段時間,隨後改為興建出租公屋單位,而最終第2期設計亦有所簡化,包括住宅大廈改用出租公屋款式,停車場平台的設計亦被取消。 大元邨平面圖 大元邨平面圖2025 第2期及第4期重建計劃由房屋署總屋宇裝備工程師伍達群[7]負責相關屋宇裝備工程,已於2008年8月完成,所興建的樓宇用以安置因蘇屋邨清拆重建計劃而受影響的居民。 此計劃包括四座40層高的新和諧一型大廈,共提供3196個單位、一座20層高小型單位大廈連基座安老院,共337個單位[8]。 元州邨(英語:Un Ch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元州街303號[2],即港鐵長沙灣站上蓋[3],原稱「元洲街邨」,於1969年落成。 其後於1994年開始重建,重建後的新樓宇於1998年起落成,並更名為「元州邨」,全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現時由領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大元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此外,目前隨着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大元邨平面圖2025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大元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大元村 泰德樓
而上層為美食平台(即大元美食廣場),共提供12間食肆。 2017年維爾紐斯開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交系統更新計劃:購買250輛新的低底盤的巴士。 該計劃將在2018年中期達到公交巴士中60%的車輛為嶄新的車輛,並讓乘客使用免費的Wi-Fi等新技術以及能在旅途中為自己的電子設備充電[52]。 大元邨平面圖 2017年9月5日交付了50輛五十鈴巴士,鉸鏈式的斯堪尼亞巴士也承諾即將交付[53]。 維爾紐斯市也為41輛新的無軌電車進行了競標,競標獲勝者索拉瑞斯客車保證在2018年秋季時交付全數的無軌電車,而這些無軌電車裡也帶有免費的Wi-Fi及充電設備[54]。 11月13日維爾紐斯市與索拉瑞斯簽訂了合同來購買另外150輛第四代的索拉瑞斯Urbino系列的巴士(100輛標準型和50輛鉸鏈式),這些巴士內同樣有免費Wi-Fi和USB充電口[55]。
大元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2019年9月20日向公眾展示了5輛純電動巴士,這些巴士將運行於穿越狹窄街道的89路公交路線[56]。 大元邨平面圖2025 維爾紐斯是立陶宛電動汽車比重最大的城市[38]。 維爾紐斯市政府和立陶宛政府鼓勵使用電動汽車,並提供多項優惠政策(例如六個充電站提供免費充電;在公用車位免費泊車[41];允許在A車道上行駛,以便在高峰期間得益[42];電動和混動汽車的車牌為E字頭[43])。 設於維爾紐斯的國際公司CityBee(立陶宛語:CityBee)是維爾紐斯最大的共享汽車服務提供商,該公司提供短期或長期的汽車、自行車和電動滑板的租賃。
大元邨平面圖: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東頭邨重建前有23座徙廈,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員會曾經將東頭邨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 1979年4月,把大元邨8座樓宇命名為:豐泰樓、順泰樓、民泰樓、康泰樓、榮泰樓、華泰樓、怡泰樓、安泰樓。
大元邨平面圖: 樓宇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1959年,政府清拆東頭村以興建徙置大廈,1960年正式動工,1961年落成[14][15]。 1977年7月,政府決定發展大埔,拆遷元洲仔,初步把擬建的大埔第一個公共屋邨命名為「元洲仔新邨」,並欲正式命名為「大元邨」或「南坑邨」。 大元邨平面圖 大元邨平面圖2025 及後,採用了大元邨這名字,並公佈計劃分兩期興建,共8座大廈。 維爾紐斯是立陶宛的主要經濟中心,波羅的海國家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大元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大元邨平面圖2025 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 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維爾紐斯有一套公共汽車和無軌電車系統,共有60條公共汽車線路、18條無軌電車線路、6條快速線路和6條夜間線路[44]。
大元邨平面圖: 重建
大元街市(英語:Tai Yuen Market)是香港一座街市設施,位於新界大埔汀角路10號大元邨內,由房屋署建築師設計,於1980年與大元邨同時落成,屬於大元商場的一部分。 領展於2010年中進行優化工程翻新街市,第1期於同年12月揭幕,並於2012年中正式開幕。 元州邨第2期原址本規劃為居屋,並擬興建4座新和諧一型第四款居屋大廈(建於2層高停車場平台上),而第4期為小型單位出租公屋大廈,均預計於2004年竣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