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香港中樂團、竹韻小集、愛樂中樂團的海報。 其為樂茶軒《絲竹茗趣》設計的系列廣告被香港中央圖書館列作「香港音樂特藏」永久收藏。 譚氏常為書籍雜誌封面
受過傳統中樂訓練,又有機會參與市場導向的音樂製作,譚寶碩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人,可借着商業力量將傳統音樂拉得更闊更遠。 書法中融合了天地萬物、人世百態,書法呈現就是人心。 因為中華歷史遙遠,所以書法體現滄桑之美。 因為人生艱難,所以書法包容殘缺之美。 因為世事紛亂,所以書法追求協調之美。
譚寶碩: 公司沿革
譚寶碩:著名的洞簫演奏家、書畫家。 自幼隨余蔚學習中國書畫,其後隨著名書法家秦咢生修習書法。 譚氏書畫活動遍及多種媒界:其書畫作品常見於海報設計,
- 譚氏常為書籍雜誌封面
- 世事複雜多變,我們必須清晰看到自己的内心。
- 人生的曼妙時光,在於心內無所牽掛,在於氣定神閑的自若。
- 因為世事紛亂,所以書法追求協調之美。
- 上,譚氏即席由背後反書寫十米長的大條幅,一時傳為佳話。
- 譚氏致力音樂教育,曾先後在中文大學、演藝學院出任中樂導師。
因為人性複雜,所以書法重視天真之美⋯⋯書法難,難在毛筆就是性情,墨跡就是年華,寫在宣紙就是人心,每筆每劃都昭然呈現書寫者之心,無可掩飾,避無可避。 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中,無論是好事或壞事,我們如果太執着,不懂得放下,那只會變成負擔,變成痛苦,得不到自在。 事情來了要面對, 適當時候要放下。
譚寶碩: 人生是美好的,逍遙舞清風,抬頭仰望,一片藍天。人生有很多選擇,逍遙舞清風,每條路都能通往遠方,每一步都有無限風光。
丹田是在人的小腹中間的部位,很多修行的方法,都重視意守丹田。 將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能使人的精神安定,能使人一心不亂,這是一種潔淨心靈的良好訓練。 持之以恆,能改變人的身心氣質,使人身心健康,得到智慧與自在。 修行是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是清洗自己的內心世界。 道,在每個人的心中,而不是向外能求得的。
每天在菜田忙碌,然後挑菜到市場擺賣。 附近有個寺廟,廟裏的僧人對男人說,每天你賣剩的菜不好處理,就拿來賣給我們好了,寺廟每天也需要蔬菜。 就這樣,男人每天如是種菜,到市場擺賣, 然後留下部分菜賣給寺廟。 譚寶碩 禪,是刻苦修行,是一心不亂,是慈悲喜捨。 修行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把心安住。 任何時刻,心不散亂、清清楚楚、處處悟出智慧,才是禪的真正意義。
譚寶碩: 公司組織圖
因此,我們要懂得,來日不一定方長。 譚寶碩 譚寶碩 我們要知道,說再見不一定會再見。 我們要明白,時間不會永遠有時間……我們要珍惜所有的相遇。 人生的意義,不是你的路走得有多順,不是能佔到多少便宜。 而是你能否有勇氣和有能力,笑迎人生的風雨。
譚寶碩: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佛教教導我們,隨緣、 放下、清靜心,能使我們以智慧和圓融去解決問題。 隨緣應物, 譚寶碩2025 應物隨緣,這是最進取,最完滿的處事方式,能解決世間一切疑難。 譚氏致力音樂教育,曾先後在中文大學、演藝學院出任中樂導師。
譚寶碩: 譚寶碩
人生沒有捷徑,人的真正能力,來自堅忍自信,來自無怨無悔,來自跨越艱難苦困的勇氣。 中華文化是圓融的文化,能將對立的兩面巧妙地融匯貫通。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人生的最大課題。 世事如亂麻,但是,有一頭總是與自己相連。 世事複雜多變,我們必須清晰看到自己的内心。 六神和合,說的是身心健康。
譚寶碩: 微笑的力量
我們對筆、墨、字、紙要有一份敬畏之心,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根,傳承着民族的精神,傳承着民族文化的精粹。 譚俊彥在香港出生,名字由導演張徹所改[2]。 曾經就讀聖若瑟英文中學,其後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升讀私立 Ridley College,在校時曾參與欖球運動[3]。
譚寶碩: 音樂聆聽
帶給別人友善,獻出真誠,就是慈悲。 發自內心的微笑,能將正能量傳送出去。 譚寶碩2025 生命是一種回響,將善良送給別人,最終會有善良的回應。 一個種菜的男人,敦厚老實。
譚寶碩: 音樂作品
放手,就是相信,就是信任,就是共同成長。 記得初學書法時,老師告訴我一句古訓:「敬惜字紙」。 走過歲月,走過多少崎嶇,直至人書俱老,才悟到師囑古訓的深意。
譚寶碩: 天地飛花
題字,為多間唱片公司唱片封面題字。 其書寫大型牌匾如:香港中樂團、香港理工大學、覺修寺、清泉居、中華智慧管理學會等。 2008及2011年應法國 LALIQUE公司之邀,書寫大型書法作品《心經》及為該公司產品作畫題詞。
譚寶碩: 放下自在
一日清閑,這個閑字,不是遊手好閑,而是心的悠閑。 無論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都能冷靜以對、優悠自在。 人生的曼妙時光,在於心內無所牽掛,在於氣定神閑的自若。
男人說:「我只是種菜賣菜,還需要笑嗎?」 禪師不禁笑了起來。 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從中華文化之中找到答案,找到指引。
天地從來如此,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 不苛求每天開懷,不祈求事事順利。 微笑能帶來內心的強大力量。
譚寶碩: 電影
內心悠然,一切都會變得美好、順暢、悠閑、自在。 雅與俗、藝術與商業,譚寶碩在香港這一中西合壁的地方將矛盾統一了。 譚氏著有「笛子技法」「簫譜」及散文集「葉落天地間」「香港故事」書畫散文集「筆墨自在」攝影集「尋找快樂」。
譚寶碩: 人生從來沒有一帆風順。身處逆境,總有太多的不如意,身不由己。
這一天,男人在寺院交完菜,挑起籮筐擔子準備回家。 禪師對男人說:「你辛苦了,進來歇歇,喝杯茶再走吧。」 男人悶頭跟着禪師去喝茶。 禪師問男人:「怎麼每天見你都沒有笑容的?」
譚寶碩: 公司組織圖
應香港前市政局、康文署、 中文大學、科技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及國際創價學會之邀請舉辦過多次音樂講座。 一九九七年至二零零三年出任香港學校音樂節評判。 我們的社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關懷和溫暖。
只有堅定勇敢的人,才能面對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錯誤。 學藝是迎接挫折之旅,沒有完美的技藝,但有進取的勇氣。 學藝的意義,是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更看到廣濶的天地。
譚寶碩: 音樂作品
他讀至大學二年級輟學;主修廣告科目。 2000年加入爾冬陞旗下的星皓經理人公司,拍的第一部電影為張之亮執導,梅艷芳主演的《慌心假期》。 2016年正式簽約TVB成為旗下藝人,接演的劇集均為主角,包括《天命》、《特技人》、《法證先鋒IV》[4]、《十八年後的終極告白》等。 2018年7月,接受訪問時表示因想陪伴家人,所以留港發展並希望可以以身作則教導子女[5]。
譚寶碩: 電影
人生的精彩,是自己規劃的。 把心放寬,放空,放平,不要讓煩惱忙碌淹没了生命中的美好。 將世事想開,放下,放心,放手,活出自在人生。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每天、每事都是功課。 世間有做不完的工作,有放不開的擔心,有看不透的名利,有高低不平的前路。 風輕雲淡,人生本來很輕鬆,但是執著卻令生活變得沉重。
譚寶碩: 人生是美好的,逍遙舞清風,抬頭仰望,一片藍天。人生有很多選擇,逍遙舞清風,每條路都能通往遠方,每一步都有無限風光。
第二天開始,男人試着用微笑來面對身邊有所有事和人。 日子天天過去,奇妙的事發生了,男人覺察到,不知不覺間大家對他的態度好轉了,做事順利了, 自己的心情也變好了。 大家都說他跟以前大不一樣。 男人依舊每天在菜田忙碌,然後挑菜到市場擺賣和送交寺廟, 譚寶碩 一切都沒有變。 他的微笑,把自己的人生帶到了另外的一個天地。 譚寶碩 丹田有寶休尋道,這裏說的是人生的修行。
譚寶碩: 藝術活動
現在《溫暖人間》雙周刊和《中國旅遊 》《香港佛教》撰寫專欄。 學會放下、學會放空、學會放平、學會放心、學會放手。 放下,才可以自在,沒有負擔,才可以輕鬆向前。 放空,無所企求,沒有執著,才能清靜無染。 放平,以平常心處事,以平等心待人,持平才能安定。 放心,內心無有恐懼,無有擔心,安頓身心,活在當下。
譚寶碩: 微笑能將善意送給別人。
在2007年善寧會《把握當下》音樂會 上,譚氏即席由背後反書寫十米長的大條幅,一時傳為佳話。 譚氏書風活潑,字體秀麗,結構嚴謹,深得各界人士讚賞。
譚寶碩: 人生從來沒有一帆風順。身處逆境,總有太多的不如意,身不由己。
傳統中醫說,人的心、肝、膽、脾、肺、腎等等內臟,都是互相關連的,一處不適,都會牽動其他部位。 人的精神與身體更是互為因果,未見過只是關注自己身體的人能得到健康。 譚寶碩2025 人,一定要身心和合,精神和身體都照顧好,才能真正健康。 平正,是指基本功和踏實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