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位置在督脉上,在前隔部两个眉头中间,跟正中线的交汇点上。 支勾穴 印堂穴可以治疗神志疾病,比如可以治疗失眠、健忘、痴呆,也可以治疗局部的头疼、眩晕,还可以治疗鼻病,如鼻子出血、鼻子流脓、鼻窦炎。 另外,印堂可以治疗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刺印堂的时候要把皮肤提捏起来进行针刺。 建议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的人群及时到中医科进行检查、治疗,不宜自行诊断,更不应自行进行针灸治疗。
怀孕的女性大多肠道干燥,排便也不顺畅,如果吃药还有可能会伤害到胎儿。 要解除便秘的烦恼,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调整饮食,还要经常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这样可以帮助剌激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两条经脉均“循胸出胁”,手少阳经又“上项”,故支沟穴又能治疗胸胁痛、落枕等病证[9]。 支勾穴2025 絡穴的治療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①絡穴各主治其絡脈虛實的病證。 如手少陰心經別絡,實則胸中支滿,虛則不能言語,皆可取其絡穴通里治療。
支勾穴: 临床应用
主治脅肋痛,肘臂痛,暴瘖,嘔吐,便秘,耳鳴,耳聾等。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疾病概述: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排便次数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排出不畅。 可伴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大便带血等症。 便秘困扰着很多的人,有的人爱吃大鱼大肉,却又缺乏锻炼,于是就体态臃肿, 并导致大便秘结。
- 把胸剑联合和肚脐如果分8份,下脘就在肚脐上2寸,下脘穴主要治疗脾胃方…
- 血管、神经分布同外关(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本干。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 印堂穴是经外奇穴,位置在督脉上,在前隔部两个眉头中间,跟正中线的交汇点上。
- 在尺骨与桡骨之间,深部有小指伸肌、拇长伸肌和前臂骨间膜许愿要知刻斗社;布有头静脉、贵要静脉的属支以及骨间后动、静脉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
- 手腕小指一侧的前方,可以摸到一块比较大…
-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任脉上有上脘、中脘、下脘… 支勾穴2025 支勾穴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之前臂骨間背側神經、正中神經之骨間掌側神經,以及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前臂骨間掌側動脈。
支勾穴: 按摩方法
针刺患侧支沟,两胁肋痛者取双穴,泻法,强刺激,得气后让患者站立做深呼吸、咳嗽或活动肩部,每日1次,1周为一疗程,可治疗急性跌仆闪挫引起的胁痛[9]。 用毫针直刺或斜刺1~1.5寸,适当应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达指端,向上达肘以上为佳,留针15~20 min,期间行针2~4次,治疗习惯性便秘有效[9]。 《针灸甲乙经》:咳,面赤热,支沟主之。 马刀肿瘘,目痛,肩不举,心痛支满,逆气,汗出,口噤不可开,支沟主之。
- 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 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 现代研究也表明该穴具有治疗便秘的功效。
- 建议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的人群及时到中医科进行检查、治疗,不宜自行诊断,更不应自行进行针灸治疗。
- 可伴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大便带血等症。
- 同时因其为少阳经,对于斜肋部的疼痛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屈肘时可以在手臂内侧摸到一块骨头,骨头…
支勾穴: 穴位大全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通过[8]。 支勾穴2025 1、位置:位于大腿部膝盖的上方,具体定位就是髌底内侧缘上3寸。 髌骨的上缘叫做髌底,也就是髌骨上缘上3寸,大腿内侧血海穴上1寸的…
此外支沟穴有一定的治疗便秘作用,协同便秘一支沟为常用歌诀。 对于此类水液缺乏的便秘即燥秘,用支沟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因其为少阳经,对于斜肋部的疼痛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5)支沟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 支勾穴2025 本穴应用广泛,还可用于治疗一些其他疾病,如咽肿、目赤肿痛、落枕、颈椎病、月经不调、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糖尿病、瘰疬、热病、呕吐、胸膜炎等多种杂症。
支勾穴: 視頻: 按摩支溝穴促進排便
支沟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风热面赤、耳聋、耳鸣、目赤肿痛、口噤、咽肿、暴痦、咳嗽、心绞痛、胸胁痛、胸膜炎、肩周炎、上肢瘫痪、呕吐、便秘、产后血晕等[9]。 支勾穴2025 支沟穴为三焦经的较重要穴位,可治疗前臂… 支勾穴 便秘总是让人很苦恼,但日常按按支沟穴或许能帮你解决这个烦恼!
支勾穴: 按摩支沟穴可以通便吗,如何定位
按摩支沟穴可以有通便作用,又称为便秘穴。 支沟穴位于腕背横纹上三寸,把手立起来,然后拿另一只手除… 1.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间使相对,用力按压有酸胀感(图⑥)。 (12)《针灸大成》卷七: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痛,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妇人妊脉不通,产后血晕,不省人事。
支勾穴: 中医保健养生穴位之支沟穴
地五会穴位于足背部,具体定位在第四、五跖骨之间,第四跖趾关节近端的凹陷处。 地五会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可以治疗肝胆疾患,头晕、目眩、眼花、耳聋、耳鸣、两胁胀满、胀痛、乳房胀… 支勾穴2025 调理气机,降逆除滞,清理三焦,通利腑气(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肋软骨炎、肋神经炎、胸部外伤、便秘、耳鸣、耳聋、带状疱疹)。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在尺骨与桡骨之间,深部有小指伸肌、拇长伸肌和前臂骨间膜许愿要知刻斗社;布有头静脉、贵要静脉的属支以及骨间后动、静脉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
支勾穴: 按摩推拿
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各有1個腧穴,稱之為絡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稱「十五絡穴」。 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一絡穴。 十二經脈的絡穴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穴鳩尾位於上腹部;督脈絡穴長強位於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於胸脅部。 是絡脈在本經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經脈的絡穴位於四肢部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發於鳩尾,督脈絡發於長強,脾之大絡出於大包,合稱十五絡穴。 指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別出之處的穴位。
支勾穴: 3 治疗习惯性便秘
其中十二經脈的絡穴,有溝通表裡經脈和治療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裡兩經同病的見證;任脈督脈及脾之大絡有通調軀幹前、後、側部營衛氣血和治療胸腹、背腰及脅肋部病症的作用。 中枢穴是督脉的一种腧穴,此枢讲是枢纽的意思,而此中枢穴刚好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因此接近于脊柱的… 支勾穴 支勾穴 少海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位于肘部内侧,肱骨内侧髁前方。
支勾穴: 位置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入小指伸肌,深抵其下面的拇长伸肌。 前臂后区的血管神经束由桡神经深支(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背侧动脉及两条静脉组成。 在前臂后区的下段,拇长伸肌的深面,有骨间掌侧动脉的穿支,穿过骨间膜的下缘,进入前臂前区。 阳辅穴的准确位置在于人体的小腿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四寸,也就是腓骨前缘稍前方,就是阳辅穴,阳辅穴在光明穴的下方。 临床上阳辅穴具有很大的治疗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肾炎,关节疼痛,…
支勾穴: 腧穴相关电子书
(2)支沟是治疗胁肋痛之特效穴。 本穴属于手少阳三焦之经穴,三焦经脉“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三焦经脉广泛分布于胸胁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选择本经穴位治之。 支沟穴善调本经之经气,疏通经脉,故用之是有效的对症治疗。 《标幽赋》言:“胁痛肋痛针飞虎。 ”今人有“胁肋支沟取”之用。
主治耳鳴、耳聾、暴暗、脅肋痛、嘔吐、便秘、熱病,肩背酸痛、手指震顫、肋間神經痛、習慣性便秘。 在橈骨於尺骨之間,指總深肌與拇長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掌側神經。 急性跌扑闪挫引起的胁痛,针刺患侧穴位,两胁痛者取双穴,用泻法,强刺激,得气后,让患者站起作深呼吸。 咳嗽或活动患部,每日1次,1周为1疗程。
热病汗不出,互引颈嗌外肿,肩臂酸重,胁腋急痛四肢不举,痂疥,项不可顾,支沟主之。 该穴名意指是将某配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扩散。 飞虎、飞处名意仍施扬燃二往急缩修两与支沟同,飞是指穴内气血为天部飞行的阳气,虎为寅厚转牛龙孩律架木之风,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行之状,处则是指穴内阳气到达它所应去的处所。
支勾穴: 腧穴相關電子書
【快速取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间使相对,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支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拇长伸肌、前臂骨间膜。 血管、神经分布同外关(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本干。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皮下组织内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的属支。
因此,不僅能治本經病,也能治相表裡的經脈的病證。 如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列缺,既能治肺經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的齒痛、頭項疼痛等疾患。 ③凡有急性炎症時,刺絡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絡穴在臨床應用時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相表裡經的原穴配合,稱為原絡配穴法。
支勾穴: 折叠 编辑本段 临床应用
便秘是由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受阻所致,而其又与肺、脾、肾、肝关系密切,五脏气机不通,大肠传导功能不畅。 针刺支沟穴可通调三焦,使原气通行三焦,则脏腑气机调畅,有助于大肠传导糟粕,则大便排泄通畅。 因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表现为腹痛、 腹胀、呕吐、便秘,针刺支沟穴也被用于治疗该病。
支勾穴: 5 治疗急性腰扭伤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以及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 支勾穴 主治胁肋痛,肘臂痛,暴瘖,呕吐,便秘,耳鸣,耳聋等。
其取法为在腕横纹上3寸,在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或者外关穴上1寸,此为支沟穴定位。 支沟穴为三焦经的较重要穴位,可治疗前臂疼痛、麻木等,具有局部治疗作用。 支沟穴是三焦经的穴位,位于前臂外侧,具体定位是在腕背侧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
小臂上有2块骨头分别是尺骨和桡骨,其中间有凹陷,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距离是12寸,1/4是… 支沟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可沿三焦经,用三焦经上的穴位治疗三焦经上的疾病,如三焦经可通到耳部,对湿热或火毒造成的耳聋、耳鸣有较好治疗作用,因为三焦经有泻火、解毒的良好作用。
”针刺支沟穴可振奋三焦之气,使经气宣上导下,气机顺则腑气通,故便秘之疾得愈。 本穴是历代治疗便秘所用之特效穴。 支勾穴2025 《杂病穴法歌》云大便虚秘补支沟。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与肘胶亚样望希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 支勾穴2025 热病汗不出、肩背酸重、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卒心痛、三焦火炽,产后血晕、胁肋痛等症。
支沟穴位于人体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每天早晨于排便前进行,用拇指分别按摩指压双侧支沟穴,由… 支勾穴 支勾穴2025 (1)支沟是治疗便秘的要穴。 《针灸神书》云:“大便闭塞不能通,气上支沟阳有功。
清利三焦,同腑降逆,清热通便,舒筋通络,是治疗便秘的主要常用穴位之一,可用于中医九种体质中湿热质的日常保健。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三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简便取穴法:俯掌(掌心向下),在手腕背侧远端横纹直上三寸(十指至小指并拢即同身寸3寸),两骨之间即是。 在尺骨与桡骨之间,深部有小指伸肌、拇长伸肌和前臂骨间膜;布有头静脉、贵要静脉的属支以及骨间后动、静脉分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和骨间后神经分布。 (3)支沟还常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 用之能清泻脏腑之热,宣滞郁于肌肤的风热或湿毒,与刺络拔罐相合而用,使表里之热双清,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