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房屋協會為玉蓮臺居民設立了房協之友會籍,居民可透過會籍獲得不同優惠以及享用不同設施;另外房協之友為玉蓮臺設立了網站。 玉蓮臺每座均設有互助委員會以籌辦多種活動;且屋苑辦事處亦不定時於玉蓮臺廣場舉辦大型活動如嘉年華等。 資助房屋方面,黃傑龍稱,啟德2B1用地、安達臣三幅用地以及粉嶺馬會道項目,合共可以提供約5200個單位,預料將會在2025/26年完成,最快2023/24年預售單位。 至於已發售的三個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包括沙田綠怡雅苑、將軍澳翠嶺峰及屯門翠鳴臺將陸續於明年第一至第三季入伙。 不過花園大廈將會面臨重建清拆,按照房協計劃,三年後,會先清拆簡先生與太太居住的燕子樓以及喜鵲樓,而其餘三座樓宇的居民就要於2030年搬走。
「街坊覺得有屋住已很好,可以被動地接受。」Bowie認為居民本身已假定了自己沒有權力為自己的居住需求發聲。 我們的重建或復修目標是提供更合時宜的設備及配套,讓住戶享受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並盡用屋邨地皮的發展潛力。 房協大部分現存的出租屋邨都在60至70年代興建,經過歲月洗禮,大多已日漸老化,因而有復修的需要。 我們的策略是以雙軌模式,透過復修及重建改善這些舊邨的居住環境。 黃傑龍透露,房協現時至少有五個樓齡逾50年的舊屋邨需重建,除花園大廈外,還有現在進行重建的明華大廈、漁光村,以及籌劃中的真善美村及樂民新村,但他說,光是明華大廈重建已經需要60至80億元,而房協目前的資產只足夠重建三個舊屋邨,故未來要小心處理現金流,「要慢慢排隊重建」。 「土家」幹事瑞玲、阿彬 :以發展之名被連根拔起的「家」 土瓜灣故事館,簡稱「土家」,在2014年進駐土瓜灣鴻福街,現由「維修香港」與「社區文化關注」合力經營。
花園大廈重建: 為香港未來BACK UP!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預計整個明華大廈重建工程將於2035年完成,可提供合共3,919個單位,包括2,561個出租單位、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和608個「長者安居樂」單位,較原有屋邨提供多700個單位。 同日房協透露花園大廈重建進展,定安街項目的批地程序即將完成,預計2020年首季動工,2024年落成,單幢出租屋邨項目可提供380個單位。 隨着定安街項目展開,房協指正為觀塘花園大廈(二期)重建計劃進行規劃研究,計劃將現提供600百個單位的燕子樓及300個單位的喜鵲樓納入首階段重建,令遷置安排由三期縮短為兩期,安置工作由原先預計的2036年提早至2030年。 兩幢樓宇預計2025年清拆,重建後可提供2100個單位,足以安置第二期重建,即百靈樓、畫眉樓及孔雀樓現時約1400個住戶,3幢樓宇重建後可提供3800個單位,預計可提早至2039年落成。 1987年玉蓮臺第四座首先落成,同年其餘五座大廈被拆卸,第一至三座於1990年全部落成,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
- 五座以雀鳥命名的花園大廈位處牛頭角地鐵站旁邊,上世紀五十年代,政府規劃工業區發展,為了吸引工人來工廠工作,撥地予房協興建花園大廈,是觀塘第一個廉租屋邨。
- 房協大部分現存的出租屋邨都在60至70年代興建,經過歲月洗禮,大多已日漸老化,因而有復修的需要。
- 由於交通不便,只依靠觀塘道連接清水灣道(今彩虹道),難以吸引工人到來,政府為此特別撥出一幅土地予房協作興建工人宿舍,興建花園大廈後,才由該區工廠的僱主「提名」其僱員入住。
- 資助房屋方面,黃傑龍稱,啟德2B1用地、安達臣三幅用地以及粉嶺馬會道項目,合共可以提供約5200個單位,預料將會在2025/26年完成,最快2023/24年預售單位。
- 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分三期進行重建,第一期興建的兩幢新大樓已於2021年落成,提供966個出租單位。
- 而第二期的重建項目則預計可在2041年完成,並計劃作居屋或公屋或長者樂安居,整個花園大廈住宅單位數目由2,300個增加至5,800個,停車泊位亦增至780個私家車、70個電單車及100個其他類型汽車。
玉蓮臺雖已設立甲級保安,惟屋苑內常有不少少年於夜間留連,常對居民造成滋擾。 從大窩坪到九龍灣 夕陽噴油廠不願告別 花園大廈重建 工廠一心做下去 走在街上,總會見到各式裝潢的大小商鋪,林林總總,五光十色,襯托出城市的繁榮熱鬧。 不過幾乎沒有人會去細想,掛在牆上的金屬架子是用甚麼方法均勻上色;又或是那些招牌上的立體字,是如何做到日曬雨淋而不掉色。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重建需時20年 定安街2026年起遷入重置居民
Bowie又說,房協負起建築廉租屋的使命,房協稱自己為「房屋實驗室」,建築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公屋,嘗試不同類型的公屋,看看會否適合讓基層人士居住,例子有花園大廈、觀龍樓、勵德邨。 觀塘花園大廈由香港房屋協會建成,第一期於1958年至59年落成,第二期則於1965至67年間落成。 花園大廈第2期以鳥類命名,分別名為「畫眉樓」、「孔雀樓」、「百靈樓」、「喜鵲樓」和「燕子樓」。 作為上世紀中期所建的公營房屋,花園大廈的磚瓦裏藏著令它以這個形式建成的種種事件,留下了殖民時代的痕跡。 《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推論,一型徙廈的設計源於五十年代初期的佐級警務人員已婚警察宿舍,宿舍的樓宇配套、空間佈局和設計規格, 幾乎與一型徙廈的設計元素一樣。
- 所謂看不見的城市,是一個城市的過去—那些這個城市不再是的城市,同時也是那些我們看不到,但在城市中正發生著的事。
- 隨後,房協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華大廈及觀龍樓第二期的復修工程。
- 原來這個設計也是源於英國工人階級住屋,陽台走廊更是十九和二十世紀英國工人階級房屋的共同特徵。
- 兩夫婦搬來花園大廈時三十多歲,原本帶著子女在紅磡住板間房,最大的心願是抽到廉租屋。
- 黃傑龍透露,房協現時至少有五個樓齡逾50年的舊屋邨需重建,除花園大廈外,還有現在進行重建的明華大廈、漁光村,以及籌劃中的真善美村及樂民新村,但他說,光是明華大廈重建已經需要60至80億元,而房協目前的資產只足夠重建三個舊屋邨,故未來要小心處理現金流,「要慢慢排隊重建」。
- 1987年玉蓮臺第四座首先落成,同年其餘五座大廈被拆卸,第一至三座於1990年全部落成,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
重建的第一步是為受影響的居民物色調遷地點,以原區或附近社區最為理想,現正著手開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香港仔的漁光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第二期。 ,意思為觀塘花園大廈玉蓮臺)位處觀塘花園大廈附近,位於港鐵牛頭角站旁,門牌號碼為牛頭角道297號,玉蓮臺為觀塘花園大廈重建第一期的一部份,該屋苑共有四座出租單位大廈,並於1991年全部落成入伙(第四座則早於1987年落成入伙)。 而第二期的重建項目則預計可在2041年完成,並計劃作居屋或公屋或長者樂安居,整個花園大廈住宅單位數目由2,300個增加至5,800個,停車泊位亦增至780個私家車、70個電單車及100個其他類型汽車。 (相片由「花園大廈重建社區支援計劃」提供)另一個花園大廈有趣的地方是,在一些街坊的家中,廁所和騎樓中間的門上有個洞到底這個洞是用來做什麼呢?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2039年完成重建 伙數增1.7倍
除了進行重建,房協亦會於部分結構良好的高齡屋邨進行復修,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花園大廈重建2025 花園大廈重建2025 荃灣滿樂大廈於2006年完成全面復修工程,包括加建升降機、提升保安系統及消防系統、以及改善外牆及大堂外觀。 隨後,房協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華大廈及觀龍樓第二期的復修工程。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重建在即 尋找在轉角的一張櫈—窺探殖民的徙廈痕跡 思考居民參與權
花園大廈重建計劃《遇見.轉角》畫展 細聽居民半個世紀的口述歷史 「可是,這個城市並不會告訴你它的過去,過去已蘊藏於此城之中,寫在街道的角落、窗扉、樓梯的欄杆⋯⋯每片回憶都以劃痕、凹痕⋯⋯作紀錄。」——《看不見的城市》所謂看不見的城市,是一個城市的過去,也是每個人,… 五座以雀鳥命名的花園大廈位處牛頭角地鐵站旁邊,上世紀五十年代,政府規劃工業區發展,為了吸引工人來工廠工作,撥地予房協興建花園大廈,是觀塘第一個廉租屋邨。 花園大廈重建 為推動漁光村的重建工作,房協已動工興建位於石排灣道附近的安置屋邨,預計於2024年落成後可提供600個出租單位。
花園大廈重建: 葵涌警署偷拍案 被告被判入勞教中心 過去兩年十宗刑事案與葵涌警署有關
同時,設計港島荷李活道和九龍廣東道已婚警察宿舍跟設計一型徙廈的,是同一組人,就是英國人總建築師鄔勵德和建築師諾頓 。 《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指出,「一排排有着統一臨街立面、背靠背格局的毗連房屋」,不存在於本地樓宇,原來一型徙廈設計取自英國工人階級住屋,一樣用了兩個單位背靠背的設計。 原來這個設計也是源於英國工人階級住屋,陽台走廊更是十九和二十世紀英國工人階級房屋的共同特徵。 Bowie解釋為何香港的徙廈保留了陽台走廊,「在走廊可以見到陽光,為何要有一條又長又闊的走廊是因為徙置區(單位)入面沒窗,陽台走廊又是煮食空間,又是居民活動空間。雖然公屋已有獨立廚廁和窗,但仍保留陽台走廊」。 重建後的觀塘花園大廈二期將提供超過5,800個資助房屋單位,較原先增加約一倍,包括出租、資助出售及「長者安居樂」單位,以配合市民的需要。
花園大廈重建: 觀塘花園大廈
2012年12月,房協主席鄔滿海透露,正在向政府爭取在啟德發展區撥地興建一、兩座住宅,以啟動重建樓齡已經超過四十年的觀塘花園大廈。 2017年2月25日,經過房屋協會多年爭取,終於獲政府批出在該邨一街之隔的遊樂場地皮,興建400個單位安置居民。 地皮在喜鵲樓對面、定安街及牛頭角道之間,是一幅面積約2200平方米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將改劃為住宅並且交由房協發展,以啟動重建計劃。 房協表示在2018年動工興建,不過暫時未有清拆時間表,預料重建計劃相當漫長。 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分三期進行重建,第一期興建的兩幢新大樓已於2021年落成,提供966個出租單位。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重建計劃《遇見.轉角》畫展 細聽居民半個世紀的口述歷史
根據《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香港公屋原型》(《一型徙廈的設計基因》)一書,在第二世界大戰後,各類房屋極之短缺,未能安置由19世紀中至晚期從內地湧入的人,寮屋人口於1952年至1954年兩年間升十倍至三十萬(當時香港人口約200萬)。 花園大廈重建 1953年的石硤尾木屋區大火令香港惡劣的房屋環境迫在眉梢,大火後政府首先在災區原址興建兩層高防火平房臨時安置災民,同時成立了「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啟動了徙置計劃,解決寮屋區問題,於是多橦一型徙廈建成,而一型徙廈的設計也是香港公屋(包括花園大廈)的原型。 Bowie表示,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是其中一個幫助處理房屋問題的私營機構。
花園大廈重建: 項目一覽
記者從前都搭地鐵會經過牛頭角站總會看到花園大廈,今次用雙腳、落地走了趟花園大廈,聽了些故事,讀了些書,終於看到那看不見的花園大廈。 房協針對位於香港仔的漁光村重建工作,進行了初步可行性研究,正待啟動。 該項目需要進一步規劃,包括輕微放寬高度限制並重新調整樓面面積,以配合政府有關的政策,必須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以作福利設施。 不過其實房委會的牛頭角上邨就曾經讓居民參與重建,「那時有建築團隊與居民開會,居民就反映了一些意見,團隊就採納了。那時牛頭角上邨是有扶手電梯,但居民跟建築團隊說對於推輪椅不方便,所以改了扶手電梯做一層層的平台,然後用電梯接駁的設計,同樣是重建屋邨但牛頭角上村就做過這些事」。
花園大廈重建: 為香港未來BACK UP!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Bowie笑說原來只是設計錯誤,那時建築師覺得在洞上安裝一盞燈可以照廁所和騎樓兩邊,想為居民省電,怎料其實會令到廁所和騎樓都不夠光。 花園大廈第一期於1958至59年間落成,由馬海(建築顧問)有限公司設計,共有7座。 第二期於1966至67年間落成,共有單位2356間(包括4間單身人士宿舍)。 由周耀年和李禮之建築師工程師事務所設計,共有5座。 第一期和第二期有很多差異,如第二期每個單位均設有露台、而第一期沒有,第二期的租金更比第一期高出近一倍。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重建計劃《遇見.轉角》畫展 細聽居民半個世紀的口述歷史
兩夫婦搬來花園大廈時三十多歲,原本帶著子女在紅磡住板間房,最大的心願是抽到廉租屋。
花園大廈重建: 觀塘花園大廈
房協表示,定安街住宅大廈落成後,將會先把燕子樓和喜鵲樓約逾800個單位的居民,重置在定安街項目或玉蓮台或區外房協出租公屋單位,上述兩座大廈即可進行首期重建,並希望在2032年落成,以重置花園大廈另外3座大樓的居民。 花園大廈重建 )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牛頭角道,位於港鐵牛頭角站旁,門牌號碼為牛頭角道 號,是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一個甲類出租屋邨,亦是觀塘首個廉租屋邨。 【大公報訊】房屋協會行政總裁黃傑龍表示,根據最新評估,花園大廈預料可由原擬的分三期重建,調整為分兩期重建,最快2039年完成整個屋邨重建計劃,單位數量將由現時的2350伙增至6300伙,增加約1.7倍。 為令功樂道居民及附近學校的學生出行更方便,房協將在所屬地段撥出空間,興建花園大廈連接功樂道的升降機及相關接駁通道,有關項目設計已交政府審視,有望在今年內諮詢區議會意見。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重建在即 尋找在轉角的一張櫈—窺探殖民的徙廈痕跡 思考居民參與權
房協亦同時為多個屋邨安裝升降機及無障礙設施,改善居住環境。 玉蓮臺已成立一支由該屋苑居民所組成之義工隊,積極推動社區及屋苑之義工事務。 而玉蓮臺亦積極推動環保屋苑,近年來舉辦不少環保活動或行動:舊衣及光碟回收計劃、廢物分類回收計劃等。
玉蓮臺設施有幼稚園、幼兒園、自修室、多用途球場、兒童遊樂場、超級市場、銀行、診所、髮廊、花店、月租及時租停車場等。 該計劃需進一步微調,以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的空間用作福利設施。 而作為配合重建計劃的定安街安置屋邨已於2021年動工,預計2025/26年落成,屆時可提供約370個出租單位。 房協部分的出租屋邨,例如深水埗上李屋、紅磡紅磡村、荃灣四季大廈、黃大仙啟德邨、北角健康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已經重建,提供更多設計完善及備用配套設施的單位,為居民和社區帶來裨益。 堅尼地城的觀龍樓第一期的重建工作已於2008年完成。 要了解花園大廈的過去,也許要先問,為何像花園大廈這樣的公營房屋會出現?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2039年完成重建 伙數增1.7倍
【本報訊】討論多年的觀塘花園大廈重建計劃再有新進展。 香港房屋協會現正在牛頭角道興建定安街住宅大廈,預計在2025年落成,並可提供371個單位,2026年起將讓花園大廈的燕子樓和喜鵲樓居民重置在該項目,之後再進行第二期的花園大廈重建,預計整個重建歷時20年。 另外,房協亦擬建花園大廈連接功樂道的升降機及相關接駁通道,預料有關升降機系統的工程在2028年完成。 花園大廈是房協首個甲類出租屋邨,毗鄰牛頭角港鐵站。 重建計劃涉及屋邨二期五幢樓齡逾50年的大廈,包括燕子樓、喜鵲樓、畫眉樓、百靈樓、孔雀樓,分兩期進行重建。
花園大廈重建: 花園大廈重建需時20年 定安街2026年起遷入重置居民
「土家」是一個特別的社區公共空間,致力推動社區營造和記錄本「土」故事的工作,旨在進入社區、感受人文… 所謂看不見的城市,是一個城市的過去—那些這個城市不再是的城市,同時也是那些我們看不到,但在城市中正發生著的事。 「現在」的這個城市是那些「過去」的這個城市所疊加而成,在「現在」之中,往往找到此城的雛型。 發生了的,怎也不能被抹去,可能看不見,但也會以不同形式留下。
花園大廈重建: 葵涌警署偷拍案 被告被判入勞教中心 過去兩年十宗刑事案與葵涌警署有關
從1953年政府決定發展觀塘,工廠陸續在沿海新填地開業。 由於交通不便,只依靠觀塘道連接清水灣道(今彩虹道),難以吸引工人到來,政府為此特別撥出一幅土地予房協作興建工人宿舍,興建花園大廈後,才由該區工廠的僱主「提名」其僱員入住。 花園大廈重建 《誌》記者跟隨負責「花園大廈重建社區支援計劃」的社工Bowie走了幾趟花園大廈,聽著她說她在書本以及街坊口中所知、關於花園大廈、以至那個年代公屋的種種,也談及到關於重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