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區距離「康城站」約兩公里,對「康城站」及將軍澳區居民有什麼影響?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2025 最終,在會議期間,區議會通過他們提出的臨時動議,要求土木工程拓展署履行承諾,如期於2021年終止將軍澳137區臨時填料庫,切勿再漠視將軍澳居民意願。 而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以港島區知名屋苑太古城共12,698個單位計,137區建5萬伙約相當於新造4個太古城。 發言人表示,將軍澳區內私人住宅佔比遠超公營房屋,但由於「希望137區可自己成為一個社區」,需要日常生活設施,如果太多公營房屋,可能會令社區設施未必可以持續,尤其是商場、餐廳等配套,因此維持「7比3」的公私營建屋規劃。 若落實以重鐵形式建造「將軍澳南延綫」連接137區,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圍繞擬設於該區中央,大部分居民步行500米內便可到達。
- 【橙訊】原為臨時填料庫的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曝光,建議在該區合共填海20公頃。
- 期望特區政府順應民意,以增加區內就業職位,減少西貢將軍澳居民跨區上班的需要,改善區內環境,以及增建接駁港島的交通路徑為完善西貢將軍澳的重點方向。
- 有意投標者可向土木工程拓展署填料管理部索取投標表格和進一步資料,地址為香港九龍何文田公主道101號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樓5樓。
- 2013年初,港珠澳人工島將會進行填海工程,輸入的沒有大分別,但輸出每日約為30,000噸,2014年初,137區的小山丘會移為平地。
「柏傲莊」有七座物業、合共3,090個單位,二期第5、6、7座較接近「名城」方向,合共提供1,415個單位,今期首度提供開放式戶型,但仍主打兩、三房開則。 今次編輯部抽中驗樓的單位為「7B座中高層C室」,是一個實用330呎的一房單位。 按當前的市值租金16,000元計算 ,未扣除管理費前的收租回報只有2.4厘,暫時跑輸大市,因為把同一資金投放在二手樓,大市平均回報2.96厘。 今次驗收的單位遠比上次驗收的三房戶型小,入屋玄關不設鞋櫃,直入已是開放式廚房,配有高身儲物櫃、雪櫃、焗爐等基本裝置,亦收納了伸縮式餐枱,驗樓師檢驗時發現,鋅盆去水口滿佈鏽漬,如果發展商能在交樓前清潔妥當,業主收樓會更滿意。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由開放式廚房對出就是客飯廳,受制於洗手間門向外拉,局限客飯廳的空間運用。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民建聯西貢將軍澳支部副主席李家良認為,137 區設置臨時混凝土廠對將軍澳居民來說非常不公平,居民需要承受空氣污染及噪音滋擾的壓力,希望城市規劃委員會可以聽取民意,還市民一個安居的環境。 工聯會將軍澳地區服務處簡兆祺先生表示,當區居民強烈反對混凝土廠的遷入,擔心環境污染和重型車流對道路架構的影響,政府有責任做好規劃,保障居民的利益。 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填料庫旁設有臨時建築廢物篩選分類設施,把接收到的混合拆建物料分類篩選。 由於一般建設工程不能完全吸納我們產生的可重用拆建物料,所以在未來有大型填海工程開展前,有實際需要維持將軍澳臨時填料庫的運作。
而城規會先後批准馬鞍山3幅及將軍澳4幅綠化地改劃作公營房屋,分別供應6,180及8,170個公營房屋單位,部門亦計劃在將軍澳至善街及馬鞍山落禾沙分別興建340個及400個過度性房屋單位,改善公屋輪候人士的居住環境。 將軍澳第137區是以臨時撥地形式作填料庫之用,但政府計劃將今年底屆滿的限期再延長5年。 區議員不滿政府無限延長限期,令每日有近4,000部泥頭車進出環保大道影響居民。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公眾填料
對於預算案建議從政府未來發行的綠色債券和基礎建設債券中,撥出一定比例優先讓強積金基金投資。 陳浩濂表示,建議能夠提供多一個較安全和穩定的投資選項,金管局和積金局已針對執行細節展開研究。 (二)隨着香港的發展及社會需要所進行的建造、改裝、拆卸及挖掘等工程,每年均會產生大量的拆建物料,當中約九成為惰性物料,包括混凝土、瀝青、瓦礫、磚塊、石塊、泥土等,統稱為公眾填料,可以在其他工程(包括填海工程)中重用,達至有效的資源循環。 而未能即時再用的公眾填料,會暫時儲存在屯門第38區及將軍澳第137區的兩個臨時填料庫。 為配合第137區未來長遠發展,政府擬定目標清走填料庫內的公眾填料,逐步釋出大部分土地作發展用途。 土木工程拓展署擬延長將軍澳第137區臨時填料庫運作多5年,去到2023年12月31日。
直到不同期數入伙,加上商場落成及結合綠化康樂元素,該區發展漸有規模,在樓市興旺時,交投暢往,目前三房單位曾升逾千萬,吸引不少中產搬到康城。 有網民嘗試整合政府統計署資料,將香港540個屋苑的家庭收入依次以高至低排名,日出康城地區有5個屋苑擠身百名以內,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超過54190,的確吸引不少年青家庭入住,同時令95區的小學學位長期緊張。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填海規模合適。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暫未落實,發展局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首批居民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公眾填土服務
兩個須由137區轉移至132區的設施分別為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另外四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分別是電力接駁站、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海上垃圾收集站,此六項公共設施引起附近居民的反感,於地區中引起爭議。 為配合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市場有實際需要於區內物色合適用地設置混凝土廠,政府正為此進行研究。 就混凝土廠的選址,我們需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對混凝土有需求的地點、土地用途的兼容性、對環境及交通的影響,以及便利混凝土廠運作的先決條件,例如臨海用地可以提供水路運送製造混凝土的各種材料,從而減低陸路交通的壓力。 經考慮這些種種因素後,我們現正研究在將軍澳第137區的臨海地點提供這方面的臨時用地,供市場競投營運混凝土廠。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中心高層2房920萬沽 創屋苑同類新高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民建聯建議當局考慮興建通往港島小西灣的過海道路和鐵路,並希望可先使用132區的內陸土地或岩洞,以避免填海。 綠色和平則擔心當局在132區擬建電力設施,是為香港引入核電鋪路,呼籲應先提升節能成效和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諮詢公眾後才考慮引入核電以外的潔淨能源。 公眾填料委員會負責推行和促進有關拆建物料的各項措施,其中包括避免、減少、重用、及循環再造,以及監察公眾填土的運作和設施的使用。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時間:2022-10-30 20:05:16來源:大公網
擬議混凝土廠將能提供持續及穩定的混凝土供應,支援東九龍和新界東的發展,包括將軍澳第137區將來的建造工程及發展項目,亦可以減少跨區的混凝土運輸。 我們會在今年完成混凝土廠選址的研究,計及所需的法定程序,以及招標和建造相關混凝土廠所需的時間,我們預計這個混凝土廠最快可於二○二四年投入運作。 「將軍澳137區」位於將軍澳工業村及佛堂澳以南,屬於一幅已經平整了的土地,佔地約80公頃。 部份倚近山邊的用地為「新界東南堆填擴展區」,但餘下大部份則為臨時填料庫,用作貯存公眾填料。 時任特首梁振英早於《施政報告2016》已有提出重新規劃的建議,在2022年尾決定把相關用地發展以房屋用途的新社區,提供約50,000個住宅單位,預計容納人口135,000,最快可於2030年前入伙。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2025 另外,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和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問題2: 區內沙塵滾滾影響民居
筆者在調景嶺進行地區工作多年,近日都收到部分居民反對於132區興建大量厭惡性公共設施的聲音,居民主要擔心垃圾臭味、空氣污染、能源辐射、海水污染等環保問題。 她最近多次去信要求今年底關閉填料庫,政府亦多次回覆稱會如期執行,形容現時政府再次延期的決定是「出爾反爾」。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臨時填料庫限期不斷延長 區議員批評出爾反爾
此外,隨著特區政府有序放寬限聚放疫措施,社會逐漸恢復舉辦不同文娛康樂活動,建議特區政府加大力度資助社區團體舉辦大型的文娛康樂活動,並以青年人為主要目標對象,促進社區和諧。 2011年5月,環境保護署修改設計,將佔地縮減至13公頃,再提交西貢區議會作地區諮詢。 2013年1月,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透露,將會於同年就擴建堆填區展開社會討論,並且向立法會申請相關撥款;其中新界東南堆填區將會於2015年飽和,故此必須於同年決定,亦可能為最後一次擴建。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交通
文件又指,要將137區改劃成住宅,首要條件是要將港鐵將軍澳綫擴展至該處;但由於填料庫等設施無法遷走,直接影響擴展鐵路的可行性,令發展潛力大減。 137區作為短中期的主要房屋供應來源,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1.26萬伙最快2030年入伙,料約3.4萬人受惠。 有團體表示,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的填海用地,若用作興建房屋,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今日(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期望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區議員高呼「要求如期終止將軍澳填料庫」的口號,不滿環保署早於2002年就以臨時撥地形式將137區用作填料庫,但不斷延長限期,如今更計劃再次延至2026年,形容「5年又5年,哄足20年」是出爾反爾。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擬設水泥廠 團體請願反對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政府發言人透露,新建的電力設施,會用於引入內地的核電及可再生能源。 2000年新規劃,凹字形碼頭,寫著 “Barging Point” 的碼頭,現時為環保署所有,Barging Point 的左邊一小方格為渠務署碼頭,預下的最大部份為土木拓展署所有。 如黑色暴雨信號在設施正常關門時間後才除下,設施會完成處理在上述地方等候的泥車後才關閉。 適用於工務工程的訂購表格及適用於非工務工程的訂購表格 ,申請者需透過已啟用數碼簽署功能的「智方便」來申請。 137區 鳥瞰圖,只差左邊爆炸品儲存庫和右邊凹字形碼頭,紅線內為政府擬擴建堆填區位置,左邊小山為郊野公園範圍,下方有建築物為堆填區現址,上方泥地為137區地方。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137區填海20公頃 料建5萬伙 首批2030年遷入
翻查資料,佛堂洲於唐宋時期已有人居住,當時的縣政府在該處設立海關,有歷史學家認為應還有古碑或歷史遺跡,但目前已不復存在,現時佛堂州地區只有填料庫。 1994年,當時港英政府為了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於目前清水灣半島對開海域進行填海工程,亦將佛堂洲的小島連接起來,而填海等來的地區,也就是目前的康城發展項目。 不過,有團體反映,將軍澳居民極為擔心油塘水泥廠如搬至將軍澳,會加劇該區污染及道路擠塞問題。 並指現時擬建水泥廠的位置附近正在興建海水化淡廠,若水泥廠運作,定必影響附近海水化淡廠抽取的海水水質,恐令香港出現嚴重的食水安全問題。 團體建議,水泥廠應以岩洞方式設廠並搬遷至遠離民居的地方外,也應在修訂現時水泥廠的發牌制度,加入條款避免屢次違規的東主或股東以其他公司名義申請牌照,否則問題只會繼續及難以監管。 發展局在《將軍澳第137區及相關近岸填海──初步發展大綱圖》中提到132區「位於相對偏僻的地方」,但其實該區與調景嶺相鄰,並且與最接近的民居維景灣畔只有一公里距離。
根據地產代理顯示,康城這周的交投一般,未有受惠於政府的137區發展計劃,交投依舊淡靜。 【星島日報報道】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去信西貢區議會,要求延長將軍澳第137區臨時填料庫用地的土地使用,至2026年12月。 政府去年 6 月表示計劃於將軍澳 137 區的臨海地點設置臨時混凝土廠後,隨即引起將軍澳居民強烈不滿。 李世榮及林素蔚立法會議員今日聯同民建聯西貢將軍澳支部、工聯會將軍澳地區服務處、新民黨、公民力量、民生圓桌及將軍澳發展關注會的代表,前往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請願,表示堅決反對將軍澳 137 區設置混凝土廠。 為提供土地以興建房屋和配套設施,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當局認為此填海規模合適,既能夠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137區造4個「太古城」
建議中的137區,因為沿海位置會填海,所以你現時望海位置日後就成為內陸,但由「康城站」延伸出來的「將軍澳南延線」,會穿過「將軍澳工業區」對出海域,及「佛堂澳」的地底一直延伸至此位置,成為137區中心地區。 沿海位置會發展海濱長廊及公園,車站旁則設有社區公園及文娛及商業設施,成為137區主要活動中心。 張美雄等人亦要求當局增加轉運站及提升水路運輸比例,並要求規管運載濕泥安排,包括規管泥漿加入英泥固化,或規定需用田螺車,以減輕環保大道及將軍澳道路的路面危機。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表: 將軍澳137區發展參數
發展局在其《發展局技術通告(工務)第6/2010號》,頒佈在所有工務工程項目推行運載記錄制度的政策,務求在工務工程項目產生的建築廢物能循正確途徑卸置於公眾填料接收設施或堆填區,從而減少非法傾倒的事件。 在策劃工務工程項目合約時,項目主管須透過公眾填料委員會秘書,尋求公眾填料委員會確定有關工程項目所產生的公眾填料可獲安排卸置於合適的公眾填料接收設施內,或尋求環境保護署署長確定有關工程項目所產生的非惰性建築廢物可獲安排卸置於堆填區內。 利用公眾填料作有利用途,不但為填海及填土工程提供經濟的填料來源,亦有助節省香港堆填區的寶貴空間,否則便須在堆填區卸置這些填料。 不過,海泥、家居廢物、塑膠、金屬、工業和化學廢物、動植物及其他不宜卸置的物料,均不可卸置在這些公眾填料接收設施內。 把木材、紙張或塑膠等廢料從公眾填料中篩選出來,確保可再用或再造的公眾填料不會被棄置在堆填區。 政府工程合約承辦商須制訂及推行廢物管理計劃,以執行即場篩選分類工作以及實施運載記錄制度,確保公眾填料及廢物運送至適當的接收地點/設施處理。
據發展局公布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初步發展大綱圖顯示,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為一幅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目前大部分土地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發展局發言人昨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外,還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將軍澳137區毗連新界東南堆填區,面積約104公頃,現時為深水海旁工業用地,用作公眾填料庫,收集及暫存本港的可再用建築廢料如混凝土、瓦礫及泥土等,再經海路運往中國或其他堆填區。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區內也設有環保署轄下的垃圾轉運站及食環署車庫等;擴建的堆填區、以及海水化淡廠,未來也會設於137區。 如住宅落成後,最近的康城站也要約9分鐘車程,居民要與海水化淡廠為鄰。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新聞
隨着機場三跑道系統及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填海工程陸續開展,並吸納填料庫內的公眾填料,會在今年底及明年初先釋出兩幅土地,作擴建新界東南堆填區及建設將軍澳海水化淡廠。 香港社區論壇秘書長陳志豪認為,受訪者對《施政報告》關於將軍澳的部份高度認同,認同度甚至較《施政報告》的總體評價更加高,反映市民始終較關註自身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期望特區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地區行政,透過改善地區設施和發展來加強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 此外,調查顯示受訪者十分讚成或讚成在將軍澳區內增加更多商業設施及就業機會、盡快永久關閉填料庫及混凝土廠及增設更多接駁港島的跨海基建。 期望特區政府順應民意,以增加區內就業職位,減少西貢將軍澳居民跨區上班的需要,改善區內環境,以及增建接駁港島的交通路徑為完善西貢將軍澳的重點方向。 新一份《施政報告》有多項基建設施及發展規劃涉及將軍澳,包括提出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計劃,預計可提供5萬個房屋單位,最早2030年入夥、將會興建將軍澳第三條公路隧道「將軍澳─油塘隧道」、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等。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居民請願高呼受夠了 反對區內再填海闢建厭惡性設施
第137區將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算,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2025 當中3萬45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1萬5500個是私人住宅單位,作為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首批約3萬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根據城規會文件,上述地盤佔地約4,900平方米,其地帶為「其他指定用途」註明「深水海旁工業」。 發展局在申請中指出,為支持地區性住宅和商業發展日益增長的混凝土需求,並確保預拌混凝土可以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填料庫
柏傲莊具話題,主要因為三期牆身底座混凝土強度測試未達標,導致一座及八座要全幢拆卸重建,最終延遲交樓,預計關鍵日期延後至2025年3月31日。 發展商曾提供逾期入伙的利息支出、以及提供額外一筆過賠償,截至今年二月中,全盤錄得436宗取消交易個案,佔845伙已售出單位超過一半。 究竟之後樓盤的推售部署、落成時的質素如何,我們都會繼續為大家跟進。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建築廢物處置設施服務熱線
【本報訊】發展局昨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申請,擬議將一幅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政府用地作臨時混凝土配料廠,為期7年,上述地盤佔地約4,900平方米。 區內居民及團體反對,有團體昨到政府總部遞交請願信,反對該申請,強調現時將軍澳137區已設有建築廢料堆填區和填料庫,倘若水泥廠再設在將軍澳,定必令現時的環境污染及道路擠塞問題加劇。 ,俗稱:將軍澳堆填區)是香港三個策略性堆填區之一,位於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南部大赤沙,由香港政府以21億港元建造。 堆填區在1993年9月由承建商翠谷工程有限公司建造,於1994年9月開始運作。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2025 地面及海面的面積共100公頃,容量4,300萬立方米,每日接收約5,340公噸都市廢物和特殊廢物。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南延線橫跨至137區中心
區議員批評填料庫是堆填區以外的泥頭重型車源頭,有如道路炸彈對居民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噪音滋擾及交通安全問題。 他們同時反對政府計劃將油塘的混凝土廠重置在137區,擔心多項厭惡設施會嚴重影響區內空氣質素。 發展局同時建議在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將軍澳第132區,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現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電力設施、廢物轉運站等。 發展局指已考慮地區意見,現方案距最近的維景灣畔約1公里,選址接近將藍隧道亦可避免車流進入將軍澳市中心,已盡量減低居民影響。 張美雄在會議上批評官員一方面在當區興建住宅「畀假希望」,另一方面無視居民反對、不顧及他們的苦況營運填料庫。 他指出,有關的泥頭車單在上周已倒瀉2次廢料,而洗街車往往只是「濕一濕條街」,令居民覺得愈洗愈骯髒。
將軍澳第137區填料庫: 將軍澳臨時填料庫限期多次延長 區議員批政府無視居民反對
單位外接22呎露台,這裡的景觀也算開揚,能望山景,景觀較低層單位理想,因為低層單位較接近東鐵路軌,以及望到通風井。 然而,近望露台,第一觀感是很骯髒,欄杆滿佈灰塵,欄杆底亦如是,同時露台門框唧膠有破洞,如不補救,有可能導致門框滲水。 撇除衣櫃位置,睡房主體面積約56呎,但設有減音窗,阻擋部份傢俬擺位。 業主在收樓時已向我們反映,覺得牆身不夠平滑、感覺清潔馬虎,驗樓師也認同有清潔問題,建議發展商改進。 對照一二期,驗樓師認為開則及裝置分別不算大,整體交樓質素都能保持一定水準。 我們把驗樓結果轉交發展商之一的新世界,回覆指承建商已即時跟進,預計可於數日內完成。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港府擬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1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聯同當區居民於今日年初二(23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 他們收集了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