蹻者足也,奇經涉及足者之名,陽者以其所行循陽經也,故陽蹻者是謂循足諸陽經而行,即足太陽膀胱經之別脈也。 還須注意,脈率過速是預後不良的大凶之兆,如《三指禪》說:「沸釜之脈涌如羹,一占此脈旦夕死」即是脈象以緩和為貴,如《三指禪》說:「緩為一身之元氣,有十分緩,即有十分生,有分毫之緩,即有分生。」說明數疾之脈預後不良。 趺陽脈2025 此外,數脈、疾脈在臨床實踐中提示非熱即虛,尤其在溫熱性疾病及心臟病中尤顯重要。 此外,趺陽脈洪大或沉細皆能預報陽明胃家實或虛,無須提及診查陽明胃家,趺陽脈還與舌苔相對應,所謂上診舌苔,下驗趺陽,二者合參可靠性更強。 又稱三部九候脈法,起源於《內經》的《素問.三部九候》,主要診察部位在頭部、手部及足部,每部又分為三候是為九候以應全身,具體配應見表15—2。
所以現在對於危重病人,病情很重,再摸摸看看趺陽脈還有沒有? 如果趺陽足背動脈還在那裡跳動,太谿脈還在那裡跳動,說明胃和腎還沒有完全衰竭,還仍然先天 後天,胃和腎,胃氣、腎氣還存在,所以這是第三個方法。
趺陽脈: 脈象
這個部位,從這個地方的解剖部位看,這是我們現在的理解,它是個理想部位。 這個部位的血管循行部位,它比較固定。 其他的地方摸的時候,可能周圍有些皮下脂肪,肌肉,邊界可能就摸不太清楚。
就是五臟和六腑相配的時候,有幾種配法:我們先把它調出來。 這就是古人說大約是這麼一些理由。 具體說說三句話,“脈之大會,脈會太淵,候宗氣也(能夠候,反映宗氣的盛衰)。 實際上,我們現在來看這個脈,這是古人這些說法,那些原文,我們應該可以看得懂,理解。 學過《中基》應該可以理解,那我們現在理解這個脈什麼的,它是最理想的診脈部位。
趺陽脈: 脈象口訣歌
是根據了五行生剋制化,實際上是相生。 趺陽脈 趺陽脈 根據生剋制化,上下升降、氣血陰陽原理而確立的。 為什麼左手是心肝腎,右手肺脾命,為什麼不是左手腎肝心,右手命脾肺呢? 或者不叫做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腎?
- 左手的寸關尺,反映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反映肺脾命。
- 《靈樞.寒熱病》提到足太陽經於項中兩筋間入腦後才分出陰蹻與陽蹻兩脈,兩脈又相交會於外眼角,未能詳述此經脈之循行。
- 還須注意,脈率過速是預後不良的大凶之兆,如《三指禪》說:「沸釜之脈涌如羹,一占此脈旦夕死」即是脈象以緩和為貴,如《三指禪》說:「緩為一身之元氣,有十分緩,即有十分生,有分毫之緩,即有分生。」說明數疾之脈預後不良。
- 寸、關、尺的劃分,怎麼劃分的?
- 剛才前面那個趺陽,是足陽明胃經所過的部位。
那又為什麼會有厥的症狀呢? 因為「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陰氣跟陽氣不能正常的相接,就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症狀。 此外,脈象與內外環境的關係十分密切。 由於氣候,年齡,性別,體質,勞逸及精神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脈象也會發生某些生理變化。
趺陽脈: 趺陽脈
這個踝的內側,(圖:不是這個手診的地方,這個手術托著足的,是這個手在診著。這個指頭在診著足踝的內側。)這個地方是足少陰腎經所過的部位。 趺陽脈2025 剛才前面那個趺陽,是足陽明胃經所過的部位。 現在這個診法還是運用的。 臨床上一般不用,一般用的,不是每個病人都拿著腳上趺陽,太溪來診一下。 現在診的這個地方,許叔微有兩句話,“趺陽胃脈定生死,太谿腎脈為根蒂”。 就強調了診趺陽和太溪。
趺陽脈: 趺陽脈
(5)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部分:陽蹻脈由手太陽小腸經俞穴再絡回肩峰手太陽小腸經之肩穴,絡手陽明大腸經鎖骨上窩中點上一寸許之天鼎、喉結正中旁三寸之扶突穴,絡足陽明胃經上臉頰側面及口吻旁四分之地倉穴。 趺陽脈2025 再上行至眼中線直下,平鼻翼下緣之巨穴,最後達眼下七分,即足陽明胃經與任脈之承泣穴。 趺陽脈2025 (3)手陽明大腸經部分:至肩胛肩峰前下方(舉臂時有凹陷處),與手陽明大腸經之肩穴相會。 從肩穴上行,至肩端肩鎖關節上方有凹陷處之巨骨穴。
趺陽脈: 脈象
脈象是一種生物信息傳遞現象,是從外部測量到的關於循環系統的一個信號。 趺陽脈2025 其不足之處是,不精確,缺乏量化,如號脈可發現高血壓,但測不出血壓值,若說號出高壓180mmhg是不科學的。 任何一個生物體,除了發送內源性信息,還發送外源性的信息。 決定脈象的內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 決定脈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氣候等。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
趺陽脈: 脈象口訣歌
它不要花很多的能量,就流到腳上面去。 這個地方它和心臟在同一個位置上,在這個地方的脈氣,應該就是脈反映臟腑的功能狀況,更接近於臟器的功能。 宗氣的狀況,所以脈氣準確。 寸、關、尺的劃分,怎麼劃分的?
趺陽脈: 脈象
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氣,脈搏表現和緩,從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脈搏應指有力柔和,節律整齊;有根。 主要表現為尺脈沉取不絕。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 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 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 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趺陽脈: 趺陽脈
這樣加起來,診脈的部位是一寸九分。 以關為界,因此叫做寸關尺。 趺陽脈2025 順道講一下我們之前介紹過的「當歸生薑羊肉湯」。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方,雖然只是由三種食材組成,但是是厥陰病裡的一個重要補血方。 這個湯方在《傷寒雜病論》裡出現過兩次,另外一次就是在「婦人病」裡面給產後肚子痛的產婦吃的。 其實羊肉湯不一定要生病或肚子痛才能吃,只要是因為身體裡血太少出現肌肉僵硬,體溫低或是怕冷都很適合。
趺陽脈: 脈象口訣歌
遍診法是頭、手、足九個地方。 寸口、人迎診法是診兩個地方。 (4)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及陽維脈部分:陽蹻脈行至巨骨穴再翻滑過肩胛後,至大骨下肩胛崗下際凹陷處,與手足太陽、陽維等相會於俞穴。 至此陽蹻脈再循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上行至嘴吻處。
趺陽脈: 脈象
死脈多預告疾病危殆,臨床上碰到死脈(或稱七怪脈)應提高警惕。 趺陽脈 死脈在《內經》里已被高度重視,並作了具體描述。 《世醫得效方》列怪脈十種包括釜沸脈、魚翔脈、蝦游脈、屋漏脈、雀啄脈、解索脈,彈石脈、偃刀脈、轉豆脈、麻促脈、可供參考。 這幾種脈象皆為脈節律高度紊亂,提示機體心臟有嚴重器質性病變或其他危重病症,如各種中毒症(尿毒症、酮毒症等)、感染、電解質紊亂等。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解釋一下《傷寒雜病論》裡的「消渴」。 坊間有很多論述把「消渴」直接當成糖尿病,但是我們剛剛說過,消渴雖然又餓又渴,卻吃不下東西,只是厥陰病的一個症狀,不能直接對應到現代醫學的疾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