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在2017年7月22日在日本新宿K’s cinema公映[40],而該預告片以廣東話對白並配上日文字幕[41][42]。
其後在澳洲、英國、紐約、加拿大、甚至荷蘭放映。 2025年,所有香港計程車司機必須應考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不及格者,必須在計程車車頭及車尾貼上「非普通話的士司機」的標誌,並禁止在各出入境管制站及啟德郵輪碼頭等地接載乘客。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香港計程車司機阿漢年逾四十,妻兒均能操流利普通話,但他仍未能學好。 每天默默駕駛「非普」計程車繼續在他土生土長的地方掙扎求存。 市面上不論學生、乘客、茶餐廳侍應、學校廣播,以至計程車的導航軟體,均以普通話作主要語言,在廣東話淪為方言的環境下,他發現除了「搵食」較以往艱難外,他所失去的原來還有更多[15]。
電影十年: 故事內容
十年後的香港,普通話才是官方語言,不但孩童要學好流利普通話和內地用語,的士司機如果沒有普通話水平證書,便不能在中環、金鐘等商業區載客,講廣東話反而被人歧視。 日本動漫大神宮崎駿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少女千尋進入異世界的故事,雖然是老片子,但是依舊經典。 這部動漫電影是唯一一部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動畫電影。 說完了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兒童電影,我們來說說經典的電影,就是《獅子王》了,講述的是一隻小獅子辛巴成長成為獅子王的故事,相信是很多人的童年,那么現在不妨和孩子一起回憶一下吧。 以雜貨小店來比喻香港本土價值的萎縮,十年後,香港已沒有本地蛋了,本地農場被消滅,「本地」兩個詞都成為禁忌了。
- 市面上不論學生、乘客、茶餐廳侍應、學校廣播,以至的士的導航軟件,均以普通話作主要語言,在廣東話淪為方言的環境下,他發現除了「搵食」較以往艱難外,他所失去的原來還有更多[15]。
- 以仿紀錄片的形式,講述2025年一名青年社運領袖成為首位觸犯《基本法23條》入獄,並在獄中絕食身亡的第一人;另有青年為此抗議,透過在香港英國領事館前的自焚行動,表達對社運青年領袖的支持。
- 兩個旨在傳承博物學遺風的男女年輕人,朋友的家因市區重建而被拆毀,只留下不同物品並製成標本。
- [2]為了讓更多向隅的觀眾能欣賞本片,遂改以社區放映會形式繼續放映。
[2]為了讓更多向隅的觀眾能欣賞本片,遂改以社區放映會形式繼續放映。 片中學生認為唯一可行的抗爭方法,要透過血汗和代價才能爭取。 全片透過訪問各界的意見,拼湊出事實的真相[15]。 而男女主角性格分明極端,只有女主角仍然堅持,為保存這計劃。
電影十年: 因為《十年香港》,我們很期待看到其他國家如何描繪他們的「十年」,希望透這些寓言式短片了解這些國家,儘管它們與我們的印象有出入,但不失為有趣的體驗。《十年》讓我們見識到溫吞水的日本、意外跟香港同步的泰國,公映到最後來到台灣,大家肯定以為台灣跟…
與此同時,孩童變身疑似紅衛兵,對認為不應存在的舊有文化作出檢舉,仿如回到文革年代。 它是五個故事中,不論是題材和超現實的表現手法皆最似實驗電影的,用隱喻來帶出寓意,讓小子生出了不少思考和聯想。 小子相信,這短篇故事大家應該會有相當不同的領受和詮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觀影後也分享一下。 (見原文)昨晚小子終於去馬鞍山戲院看了近期熱議的《十年》。
- 伍嘉良亦指出,《十年》徹頭徹尾是一個實驗,同時是藝術作品。
- 這些電影大多迎合兒童口味,氛圍比較歡樂,適合小朋友和家人一起觀看,今天TOP10排行榜網小編就為您盤點一下適合小朋友看的電影。
- 而他們為2025年的香港的事物製標本,則是因為以往的香港正消逝中,未來的香港將不再是他們所認知的香港,所以要製成標本。
- 故事一路進展,最反高潮的是劉浩之主動提出要將自己變成標本。
- 劉浩之和黃靜便開始在阿迪家的廢墟中尋找其時的物品,製成標本,只求為曾存在的從前留下記錄。
- 在高先電影取得發行權後,曾以減少分帳至三成以下為誘因,爭取第二輪商業放映,唯被院商以「沒有空間」為理由被拒,適逢藝術中心裝修,亦不能繼續放映。
《自焚者》導演周冠威在2009年創作劇本,當時社會正爭取2012年普選,但再次失敗。 周氏選擇自焚者作主題,是因為抗爭的最極致是要犧牲人命。 綜觀各國民主抗爭運動都有此情況,但香港仍未發生。 周氏希望藉此讓觀眾反思願意為香港犧牲多少,亦盼望透過敏感劇情而呼籲港人衝破言論自由的障礙[14]。 該電影因內容涉及香港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威脅的現況,電影中五個短片,預示了香港未來十年會發生的情況,被譽為是香港未來的「預言書」。
電影十年: 電影:十年 Ten Years – 未來…還有沒有香港?
《浮瓜》一題來自人在海中死後,親友將西瓜拋進海招魂,以此象徵著香港的狀態[14]。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宣佈會頒佈香港國安法並透過基本法附件三在港實施,最終在6月30日晚上生效,應驗了《浮瓜》單元中提及中央急於實施國安法的內容。 2020年5月,中央宣佈會頒佈香港國安法並透過基本法附件三在港實施,最終在6月30日晚上生效,應驗了《浮瓜》單元中提及中央急於實施國安法的內容。 雖然戲票一直供不應求,场场爆满,但院商表示隨著1月底農曆新年檔期到臨,需預留足夠場次予大製作,大部份戲院已相繼將其落畫[19]。 電影十年2025 《浮瓜》一題來自人在海中死後,親友將西瓜拋進海招魂,以此象徵着香港的狀態[14]。 在高先電影取得發行權後,曾以減少分帳至三成以下為誘因,爭取第二輪商業放映,唯被院商以「沒有空間」為理由被拒,適逢藝術中心裝修,亦不能繼續放映。
電影十年: 香港的電影《十年》,以五個虛構短篇故事,模擬十年後香港未來的自由、法治、語言和文化等會受到大陸的衝擊,被視為香港的「預言書」直指陸港矛盾而遭到不少批評,甚至大陸的封殺,但同時卻「一石擊起千重浪」,除了得到業界投票的香港電影金像奬「…
由於票房較預期理想,至2015年12月底開始陸續獲UA(太古城、CineMoko及MegaBox)、星影匯及馬鞍山戲院上映,當中星影匯更使用四百多個座位的影院放映。 雖然戲票一直供不應求,場場爆滿,但院商表示隨著1月底農曆新年檔期到臨,需預留足夠場次予大製作,大部份戲院已相繼將其落畫[19]。 電影十年 《浮瓜》導演郭臻在2015年5月開始拍攝其部分,當時他認為雨傘運動過後,中央政府開始意欲控制好多事,因而以國安法作為寓言故事的符號。
電影十年: 故事內容
為引發觀眾思考整個社會的將來,團隊在製片過程中做了不少訪問,希望以不同角度去思考各持分者的想法,平衡各方的考慮[13]。 以仿紀錄片的形式,講述2025年一名青年社運領袖成為首位觸犯《基本法23條》入獄,並在獄中絕食身亡的第一人;另有青年為此抗議,透過在香港英國領事館前的自焚行動,表達對社運青年領袖的支持。 自焚前另一群學生群起在街道上抗爭,卻被防爆警察鎮壓、痛毆流血;但學生不因鎮壓撤退,認為唯有透過流血運動,喚醒自覺,才能爭取社會改變。
電影十年: 因為《十年香港》,我們很期待看到其他國家如何描繪他們的「十年」,希望透這些寓言式短片了解這些國家,儘管它們與我們的印象有出入,但不失為有趣的體驗。《十年》讓我們見識到溫吞水的日本、意外跟香港同步的泰國,公映到最後來到台灣,大家肯定以為台灣跟…
2016年3月20日,東區泛民會議10位議員於下午二時半在柴灣青年廣場舉行「十年座談會」,包括電影欣賞及與導演對談環節,活動當日約600名市民出席[23]。 兩個旨在傳承博物學遺風的男女年輕人,朋友的家因市區重建而被拆毀,只留下不同物品並製成標本。 他和她在大角咀的居所中已開展標本製作一段時間。 兩人無法擺脫記憶、無法抽身既有的事物當中的特別關係。
電影十年: 電影:十年 Ten Years – 未來…還有沒有香港?
與此同時,樓上課室有多名政界高層、警隊以及黑社會,計畫射傷兩位建制派議員以製造混亂,激起港人恐懼,從而加速中央實施「國安法」。 兩名黑社會「炒散」獲分配「任務」,眼見可觀酬勞,決定孤注一擲執行任務,卻沒料想到最後被警方槍殺。 這一連串的計劃目的只是在於令「國安法」成功通過[15]。 電影十年2025 電影十年2025 2016年2月1日至3月2日期間,本片和十二間大專院校學生會合作,舉行校內放映及座談會;另外在2月4日假香港演藝學院為該校全日制學生舉行「香港本土電影再起思潮」放映及座談會[22]。
電影十年: 香港的電影《十年》,以五個虛構短篇故事,模擬十年後香港未來的自由、法治、語言和文化等會受到大陸的衝擊,被視為香港的「預言書」直指陸港矛盾而遭到不少批評,甚至大陸的封殺,但同時卻「一石擊起千重浪」,除了得到業界投票的香港電影金像奬「…
电影《十年》因内容涉及香港人权、民主、言论自由受到严重威胁的现况,电影中五个短片,预示了香港未来十年会发生的情况,被誉为是香港未来的“预言书”。 2025年不過是世界時常如末日般的季節,但城市洗刷記憶與歷史的進度和毁壞的速度卻強大得很。 講述兩個小朋友談戀愛的故事,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幾歲的小朋友可能還不懂,快要進入青春期的小朋友就很值得一看了。
電影十年: 電影:十年 Ten Years – 未來…還有沒有香港?
香港於2015年12月17日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因反應熱烈而陸續於不同戲院再上映,累計票房突破600萬港元,並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將自己製成標本,可以是知道自己的無力已無法改變,可以是覺得此刻雖生猶死,可以是希望燃燒自己盡最後的努力,發揮最後的價值,為後世留下「真.香港人」的標本。 不論劉浩之是抱持哪一種心態,迎來的是黃靜最終的同意,和過程中的自我摧殘、狂暴和毀滅。 電影十年2025 觀眾看著劉浩之逼自己吃那藍色泥團般的肝臟凝固劑,坐著被黃靜從口灌入那粗管的藥劑,情緒失控地用斧劈破木牆,只會感到一陣寒顫。 講述2020年五一勞動節慶活動期間,一所中學的禮堂正舉行由建制派政黨舉辦的蛇齋餅糭活動。
電影十年: 故事內容
二人非常清晰感受到城市的轉變,極有意識、堅定地做他們能做的事,去守護這個他們所生活的城市。 電影《十年》因內容涉及香港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到嚴重威脅的現況,電影中五個短片,預示了香港未來十年會發生的情況,被譽為是香港未來的「預言書」。 《十年》獲選為2016年3月4至13日舉行的第11回大阪亞洲電影節香港電影特輯中的五部電影之一,亦是十年的首次海外公映,兩場放映戲票均全部售罄。 [38]其後在新加坡華語電影節、以至義大利烏甸尼斯遠東電影節參與公映。
劉浩之和黃靜便開始在阿迪家的廢墟中尋找其時的物品,製成標本,只求為曾存在的從前留下記錄。 自此之後,製標本成為他倆一起堅持的目標和理念及每天生活的主旋律。 《十年》於2015年12月17日上畫時,最初只於百老匯電影中心公映。
雖然他和她一起製作有關物件的標本,然而他們這次再無法把物件送回民間,而是選擇在保育裡頭最消極的方式,把東西像安放墓穴一樣的安放標本箱。 他們嘗試把自己變成標本,讓皮膚慢慢硬化,直到再也不能感應並無法觸碰。 與此同時,樓上課室有多名政界高層、警隊以及黑社會,計畫射傷兩位建制派議員以製造混亂,激起港人恐懼,從而加速中央實施「国安法」。 電影十年2025 該電影因內容涉及香港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威脅的現況,电影中五个短片,预示了香港未来十年会发生的情况,被誉为是香港未来的「預言書」。 北京政府全面封殺此片,下令中國大陸各大網路平台禁止直播、轉播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實況,令至少千萬觀眾无法收看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8][9]。
電影十年: 香港的電影《十年》,以五個虛構短篇故事,模擬十年後香港未來的自由、法治、語言和文化等會受到大陸的衝擊,被視為香港的「預言書」直指陸港矛盾而遭到不少批評,甚至大陸的封殺,但同時卻「一石擊起千重浪」,除了得到業界投票的香港電影金像奬「…
面對所愛所生活的城市一路步向消逝,漸變陌生,你竭盡己力去阻止,卻發現毫無用處,或者再簡單點說,看不到任何希望時,很自然地,會指向一個情緒:絕望。 正合古人一句:「哀莫大於心死。」這是對真正的香港(即未被共黨侵蝕的香港)有真實的、發自內心的情,才有可能出現的最深層的情感。 所以,用現時最流行的話語來說,劉浩之是「真.香港人」。 通常是科學家為研究一些動植物時才會製作標本,「以供展覽、示範、教育、鑑定、考證及研究之用」(引自維基百科)。
在街頭抗爭的學生及老人被防暴警察打至頭破血流,令人聯想到2014年雨傘運動時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示威者的場面。 電影十年2025 該片亦採用紀錄片方式,訪問學者、立法會議員、作家、以至學生的看法,惟訪問期間被警察阻止。 策劃人導演伍嘉良指,《十年》創作意念源於2014年初完成紀錄片作品《趁還有墟》後,導演與街坊交流時談及令人欷歔的香港現況。
電影十年: 電影:十年 Ten Years – 未來…還有沒有香港?
男主角早前為女主角保存一切,但最終卻是她先為他著手做他的身體標本。 他在不捨的同時寧願他在她手中保存和毀滅——而這從來是二人為一體。 她為他調較著的藥水是微暖的,同時她亦時刻害怕她的驚惶會在藥水中顯影。 說書人讀著他們工作日誌,如同和她一起慢慢在包裹,包裹著「感知」、包裹著「消亡」、包裹著那不再有感覺的生命[15]。 2017年,「十年電影工作室」正式籌備《十年》國際化小組,目標協助製作國際不同國家版本的《十年》以連結世界、推廣普世價值理念。
電影十年: 故事內容
2020年,中央要在香港硬推國安法,政客為了令市民相信立法的必要,決定聯手做套大龍鳳,找來兩位低下階層當殺手,在公開場合上,行刺兩位議員,圖令社會引起恐慌。 短片以黑白拍攝,像看著一部未來發生的「舊橋段」。 故事一路進展,最反高潮的是劉浩之主動提出要將自己變成標本。 黃靜一開始並不認同,二人有一次帶火花的對話,細節字眼小子已不太記得,大概是她向他強調,不是一向只將已消逝或將消逝的事物才製成標本嗎? (有機會重看,小子會補回對話細節的……)這又是甚具象徵意義的一幕。
電影十年: 故事內容
北京政府全面封殺此片,下令中國大陸各大網路平台禁止直播、轉播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實況,令至少千萬觀眾無法收看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8][9]。 《十年》就講出了香港人心中一直存在的恐懼,而且講得好中,部分對白獨到精辟,易明得來,沒有多餘的説教,每個故事的結局都有些留白,讓觀眾自行思考。 攝影和剪影都並不馬虎,編、導、演各方面都高水平。 每個故事的劇情雖然誇張又荒謬,但可笑的是,現實的香港也越來越接受一套鬧劇。
電影十年: 香港的電影《十年》,以五個虛構短篇故事,模擬十年後香港未來的自由、法治、語言和文化等會受到大陸的衝擊,被視為香港的「預言書」直指陸港矛盾而遭到不少批評,甚至大陸的封殺,但同時卻「一石擊起千重浪」,除了得到業界投票的香港電影金像奬「…
導演希望會有更多可能性,能對改變現狀有更長遠的看法。 其後接觸5名導演,了解各自關心的議題後,在幾乎沒有限制下開始製作。 由於電影沒有申請電影發展基金,製作成本有限,所以採用比較寫實的手法拍攝[12]。 電影十年2025 伍嘉良亦指出,《十年》徹頭徹尾是一個實驗,同時是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