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預計於2022年,每日會有32萬人次進出紅磡站[42][43]。 由於工程在現有大堂之下興建,不能超過7米的高度限制,故須採用特製建築機器施工[39]。 而且,由於東鐵綫列車車廂數目以及停車位置與西鐵綫的不相同,故此如由東鐵綫轉乘西鐵綫,乘客須走到月台較中央的位置候車[37]。 黃埔d出口 黃埔d出口2025 九廣鐵路曾在1910年啟用初期[32],於現今理工大學鍾士元樓A座及香港歷史博物館之間,設置以木材興建的臨時車站。
- 而每當鄰近的香港體育館有活動進行(如演唱會、國際體育賽事等),車站更會出現大量的人流。
- 屋苑第 7、9 、10 期的住宅比較近海,不少單位望向維港,視野開揚。
- 另外,往返中國內地的城際客運服務(直通車)於1979年重新投入服務,城際客運服務列車在香港的終點站亦設於紅磡站,而城際客運服務一直延續至今,並遍及內地多個城市,包括廣州、上海、北京等地。
- 但其實德民大廈的用地在當年未由城都發展有限公司買入,所以德民大廈原有的地皮於1970年代後期一直空着未發展,直至1980年代初由德民大廈的地產發展商大昌集團買入,1984年1月才落成。
- 他指出港鐵目前已經在個別車站設置智能洗手間,同時並倡港鐵加快興建以及在現有車站洗手間加裝智能設備以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 2005年7月,九鐵公司和地鐵公司向政府提交沙中綫兩鐵合併方案,當中提議地鐵建造觀塘綫延綫,取代九鐵2004年最終方案擬稿中的黃埔自動捷運系統。
整個黃埔花園發展項目中,第六期及第八期分別為黃埔號和美食坊。 以往黃埔新天地未有地鐵直通,黃埔花園居民主要乘坐巴士與小巴,或駕駛私家車出行。 2016 年 10 月,黃埔站(Whampoa Station)正式啟用,取代油麻地站成為觀塘綫的下行終點站。 兩條接駁此站的專綫小巴路線於黃埔站通車當日投入服務,其中2M綫以黃埔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為總站(往返九龍城(福佬村道)),而26M綫則以A出口外的民泰街為總站(往返土瓜灣(浙江街)),惟兩者均已停辦。 黃埔站東面設有越位隧道,由月台東端延伸至環海街(海濱廣場第二座與海名軒之間的緊急通道),設有緊急出口及通風口的同時[7]
黃埔d出口: 列車服務時間
鑒於月台設計問題,觀塘綫在班次較頻密時段將有約半數班次以何文田站為終點站/起載站,不會往返黃埔站。 觀塘綫各站前往黃埔的乘客宜在登車前留意月台廣播及乘客資訊顯示屏提供的資訊,以免誤乘只往何文田列車。 黃埔站為地底車站,總長度約340米(包括路軌緩衝區隧道在內),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4]由於車站建於已發展成熟的私人屋苑內,受制於德安街路面闊度,施工空間極為有限,因此站內只設一個月台;而車站大堂亦因空間問題而分為東、西兩翼,兩者不能同層互通。 黃埔新邨(英語:Whampoa 黃埔d出口 Estate)位於香港九龍紅磡黃埔,鄰近黃埔花園,是香港早期的私人屋苑之一。 黃埔d出口2025 分4期發展,共25座大廈,於1976年至1978年期間落成(45-47年樓齡)。
- 雖然紅磡站鄰近尖沙咀站與佐敦站,同時亦屬於油尖旺區,但票價卻存有顯著差異,亦有短程票價比長程昂貴之情況出現。
- 2008年3月,行政會議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1][2]。
- 兩鐵合併後,港鐵為東鐵綫各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 直到當晚11時許,家人接到伊利沙伯醫院來電,表示死者正在急症室搶救。
他指出港鐵目前已經在個別車站設置智能洗手間,同時並倡港鐵加快興建以及在現有車站洗手間加裝智能設備以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同樣地他亦要求港鐵交代目前車站管理的人手編配情況,交代搜索失蹤乘客的既定程序以及檢討現時職員對處理突發站務的培訓[81][82]。 首階段的車站改建工程將近香港體育館的一列商舖及C3出口關閉,遷移自動售票機及旅客服務站等設施;直通車抵港的乘客則需使用有蓋行人道到大堂。 改建工程於2014年9月展開,部分商舖於8月中已關閉,而C3出口亦在同年9月封閉,而相關工程於2016年3月30日完成。 1990年代中期,車站平台向紅磡灣方向進行擴建,原位於平台上的巴士總站遷移至現址,新平台上亦新建由英國建築師霍朗明团队下属的Foster Asia設計的新大堂取代舊大堂,奧雅納则协助完成了交通流量预测及规划,擴建工程於1997年完成。 新大堂頂部採用波浪形設計,向南的波浪使用碧綠色鋼材[註 5];而向北的波浪則為玻璃天窗,而其餘三側外牆則為玻璃幕牆。
黃埔d出口: 尖沙咀支線
因此,港鐵在月台內裝設多個液晶显示器,這方便了乘客知悉後可橫過對面月台還是須經過大堂前往另一月台轉乘較快開出的列車。 此外,該站位於紅磡海底隧道的九龍入口旁邊,鄰近海底隧道巴士站,有多條過海隧道巴士路線途經,而在1990年代紅磡灣填海前,紅磡碼頭更位於車站旁,因此亦有不少往返新界及香港島的乘客會在該站轉乘過海交通。 而於2012年動工的沙田至中環綫工程将构建香港铁路的「東西走廊」(現屯馬綫)與「南北走廊」(現東鐵綫過海段),而紅磡站則成為两条走廊的轉車站[9]。 工程计划利用位於红磡站东侧的紅磡貨場:包括停用紅磡貨場及配套國際郵件中心與紅磡貨運碼頭,其设施則改建为屯馬綫列車停放處,并于該位置興建兩層新月台[10]。 原有的九廣鐵路南端終點站位於尖沙咀,但該車站使用逾半世紀後,未能滿足日益增加的運載需要,加上車站附近已有一定的發展,當時的英屬香港政府須另覓土地以興建新的鐵路終點站。
其後其家人在當晚6-8時期間曾先後多次與紅磡站職員聯絡,但對方稱已尋遍所有車站洗手間仍未有發現死者,隨後其家人曾到紅磡站外尋找死者,職員再強調已找遍車站所有洗手間但未發現死者。 直到當晚11時許,家人接到伊利沙伯醫院來電,表示死者正在急症室搶救。 後來死者兒子從警方得知,有清潔女工於晚上10時半左右發現其父親在車站一處傷殘洗手間內昏迷,事件相隔6小時才被發現。
黃埔d出口: 香港十八區景點
另外鑑於施工空間不足的原因,連接何文田站至黃埔站的路段則採用單線雙程行車,故亦因觀塘綫班次頻密關係,於平日、星期六繁忙時間以及星期日部分時間,部分觀塘綫班次均會以何文田站為終點站,上述班次會駛進位於何文田站1號月台以東的越位隧道調頭,並不會前往黃埔站。 另外位於黃埔站東南端亦設有可容納一列列車停泊的越位隧道[10]。 2009年8月16日,九龍南綫通車,紅磡站成為西鐵綫的南端終點站,而東鐵綫的南端終點站亦改回紅磡站,而月台停泊位置亦重新編配,並於3號月台北面設有唯一一條接駁東鐵綫及西鐵綫的聯絡綫。 自此之後,紅磡站便成為兩綫之間一個重要的跨月台轉車站[36]。 然而,由於西鐵綫列車班次與東鐵綫的不相同,乘客走過對面月台轉乘卻未必每次能夠乘搭到較快開出的一班列車。
黃埔d出口: 黃埔站
而紅磡站被配色為 紅色,主題花為洋紫荊,而街景則為紅磡站城際直通車/C出口大堂及香港體育館。 黃埔站(英語:Whampoa Station)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紅磡黃埔,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3][4],主要服務黃埔及紅磡一帶,較位於紅磡灣的紅磡站更接近紅磡[5],也是觀塘綫的下行終點站。 車站所在的位置,位於紅磡昔日的一座大型船塢「黃埔船塢」的範圍,該船塢先後於1970-1980年代經城都地產及長江實業地產改建為大型住宅屋苑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故車站被命名為黃埔站。 2019年2月1日,政府及港鐵出席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 港鐵常務總監金澤培首度披露三個位置的施工紀錄「檢查及測量申請表格」(RISC Form)缺失紀錄的最新情況。
黃埔d出口: 車站象徵
由於現時土瓜灣一帶無鐵路途經,因此嗰區有唔少乘客搭小巴去呢個站轉港鐵。 另外,由於車站鄰近黃埔天地、黃埔花園、黃埔新邨、海濱南岸、海逸豪園等多座住宅、商場同百貨公司,亦有喺紅磡工業區嘅上班族使用,因此每日有唔少乘客進出,大部份使用車站出入閘嘅人流都係住喺黃埔同紅磡嘅居民、返工人士、中小學生、食客、娛樂同購物人士。 而原先途經深水埗、旺角、油麻地嘅九巴212線更因為大量乘客嘅流失而被取消。 黃埔站只設有一個側式月台供乘客上落之用,情況類似現時寶琳站、迪士尼站及博覽館站的單月台設計,列車會在抵站上落客後便會改為相反方向駛離車站。
黃埔d出口: 車站位置
受地勢所限,兩個車站大堂的非付費區並不相通,乘客出閘前要小心選擇車站大堂,否則便需返回地面走向另一邊出口。 黃埔(英語:Whampoa)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紅磡東南部一通俗分區,位於紅磡灣東北及大環以南。 現時其範圍包括最主要的黃埔新邨和黃埔花園,原址全境為黃埔船塢。 黃埔站設有兩個互不相連的大堂,分別為東大堂及西大堂,而東大堂同時亦設有地底出入口連接黃埔花園第二期及第五期地庫商場[6]。 黃埔d出口 黃埔站位於德民街與德安街之間的地底[3],然而由於車站選址四周均為大廈樁柱,並且滿佈公共設施及喉管電線,車站能夠施工的空間有限,故車站只設有兩個互不相連的大堂以及一個側式月台。 據死者兒子透露,死者聯同其太太乘搭屯馬綫由馬鞍山站前往朗屏站途中,於下午4時45分左右在紅磡站下車前往洗手間,然而太太的行動不便而未能陪同死者下車,但隨後便與死者失去聯絡。
黃埔d出口: 黃埔 (香港)
但該站於1921年9月15日[註 4]停用及被拆卸,惟周邊土地仍有作為鐵路用途。 而紅磡站至沙田站之間的新路段於1981年4月27日啟用;並於翌年5月6日開始使用電氣化列車行走。 1983年,紅磡至羅湖之間逐漸全綫雙軌及電氣化,而原本用作列車轉向的轉車盤則由月台後方的調車台(俗稱「油炸蟹」)所取代。
黃埔d出口: 紅磡站月台層板底部出現「蜂巢」現象
黃埔花園吸引不少中產家庭定居於此,當中更不乏日本及韓國的駐港工作者,於是有關方面便於 2017 年在黃埔新天地第九期闢建佔地 7,000 平方呎的「九號水產」大街,為迎合這群住民的口味。 大家來到這裡不但可品嚐由日籍廚師主理的日本料理,還可購買從日本直送的新鮮食材和海鮮。 黃埔d出口2025 本站設有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港鐵解釋,黃埔站鄰近海旁,遂採用藍色配搭,[3]原因與早兩年通車的堅尼地城站相若。 黃埔d出口 黃埔新邨內有不少街舖,也有小型商場(紅磡商場,由前紅磡戲院改建而成、曾由大型酒樓分拆而成的繽紛購物城,及黃埔108商場)。
黃埔d出口: 工程质素爭議
貫徹香港海景單位作風,黃埔花園近海期數,平均單位面積也較大,以第 10 期為例,實用面積介乎 607 至 910 方呎,故樓價一直保持在高水平。 另一方面,黃埔本身鄰近紅磡海底隧道和渡輪碼頭,屋苑內亦設巴士總站,又靠近紅磡和黃埔兩個港鐵站,交通網絡可用無懈可擊來形容。 作為香港數一數二的大型屋苑,不同期數的黃埔花園有怎樣的分別? 香港各區不少商場都是寵物友善,九龍狗商場有圓方、Mikiki,港島狗商場則有赤柱廣場,部分狗狗商場不但有寵物專用設施,更開設了狗可入餐廳。
黃埔d出口: 黃埔區原址為黃埔船塢
另外,港鐵未能在限期內向路政署提交報告,並提及最快於同月15日提交[58]。 港鐵承認早在2015年12月已發現鋼筋遭剪短及造假,但《蘋果日報》取得的工程時間表顯示,部分涉造假鋼筋早於2015年9月已灌入混凝土。 直到翌日(2018年5月31日),港鐵再度發出新聞稿,改口暗示其於2015年12月前已得悉有「施工質量問題」,不過未有交代發現問題的確實時間、數量及位置。 黃埔d出口 路政署亦發出新聞稿指港鐵有責任確保工程質量符合標準,要求港鐵安排獨立第三方專家進行負重荷載測試,並於一星期內提交報告[54]。
黃埔d出口: 黃埔新天地點去(怎麼去)
另外,紅磡站旁並設有兩條行人天橋連接車站大堂及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的巴士站,方便乘客轉乘過海隧道巴士往返香港島或九龍各區。 而目前因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影響,城際鐵路列車已於2020年1月30日起暫停運行,直到2022年4月末有消息指城際直通車有機会永久停运[31]。 此外,有記者與居住在黃埔花園的長者表示乘客由B、C或D出口往返月台及地面須步行多級樓梯。 而東大堂往返地面的升降機位置與一般只設有樓梯/扶手電梯的車站出入口有一段距離,認為對長者及有需要人士十分不便。 原本沙中綫的東西走廊(現稱屯馬綫)可望於2019年通車,但鑑於沙中綫偷工減料醜聞,而最壞情況甚至會拆毀原本快完工的月台重建,最終只能分段通車。
位置上,兩屋苑以紅磡道及德民街分隔, 黃埔新邨靠近內街及小型商場,北面有較多屋邨,向東單位望向黃埔花園 第 11 期紫荊苑,向南望向第 1 期金柏苑。 相對黃埔花園,黃埔新邨離港鐵站及購物商場較遠,但步行時間不多於 10分鐘。 黃埔d出口2025 黃埔花園並無住客會所提供,但建有 12 座不同特色主題商場,佔地逾百萬方呎,分佈於各屋苑地下樓層,部分商場連花園平台 ,部分直達港鐵黃埔站 ( C 或 D 出口),組成龐大的購物社區,各式餐飲美食、購物娛樂,應有盡有。
黃埔d出口: 接駁交通
最終政府決定在海底隧道旁的填海地上,斥資約1.5億港元興建一座新車站[7],也就是現在的紅磡站,同時在車站旁興建紅磡貨場。 車站於1975年5月5日由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揭幕,並於同年11月30日啟用,而正式名稱為九龍車站,但坊間普遍以「紅磡火車站」稱之。 黃埔d出口 在新九龍車站啟用當日,尖沙咀至何文田的一段路軌亦停用並拆卸,而尖沙咀的舊九龍車站亦於1978年拆卸,但仍保留尖沙咀鐘樓作為法定古蹟。 而在1990年代,九鐵為了與機場鐵路的「九龍站」區分而正式將車站更名為「紅磡站」[8]。 兩鐵合併後,港鐵為東鐵綫各車站月台進行較低成本的翻新工程,以遮掩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工程包括重新為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花的代表,為月台橫樑及支柱翻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花圖案、附近/主題建築物/街道及站名書法字的牆紙,且加設港鐵化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標識系統,將現有指示牌及直立站牌統一為原地鐵格式。
而紅磡站的東鐵綫/屯馬綫車站大堂會重置在翻新後的C出囗大堂,而位於中層的A-B、D出囗的票務大堂亦會永久關閉,同時並會加設兩條連接至城際直通車/C出口大堂的行人通道(兩條通道均各設兩條扶手電梯)以及升降機連接中層通道[41]。 車站設有名為《失而復得》的車站藝術品,由香港藝術家林嵐創作。 該藝術品由三組作品組成,其中兩組位於屯馬綫月台;一組大型裝置計劃設置於大堂。
至於景觀,絕大多數單位以樓景為主,基本上東面的維港海景,已被後期興建的黃埔花園遮擋,第三期部分座數 ( M 、P) 有較開揚景觀。 屋苑第 7、9 、10 期的住宅比較近海,不少單位望向維港,視野開揚。 特別是第 10 期 向東單位 ,坐擁無遮擋鯉魚門海景,堪稱該屋苑樓王,盤源長期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