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車站的地面出入口原設有玻璃,以讓天然光射進出入口內,惟由於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未啟用的宋皇臺站亦被破壞,港鐵其後以鐵皮遮蓋原玻璃位置,並在鐵皮髹上代表車站的黃色,及印上車站的名稱(當中其中文站名為書法字)。 宋皇臺站共設有三層,當中L2層為車站大堂;而L3層為車站月台。 由於宋皇臺站主體位於啟德新發展區,車站於啟用時仍未有任何建築物,故施工無需遷就樁柱水管,因此車站有别於土瓜灣站的規模,無論車站大堂及月台也特别寬敞。 由於而家搭機場快綫嘅乘客,可以由1號月台原車返機場,有啲人用票務系統嘅漏洞逃票,當工程完成後,對面預留嘅2號月台會用嚟落客,機場快綫兩個月台之間有塊牆完全分隔,有望打擊搭車唔畀錢嘅乘客。 香港站位於中環商業中心,有地標建築同埋好多公司總部,加上車站上蓋就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有一定人流,亦吸引愉景灣、大澳、長沙同埋東涌去中環同埋返工、娛樂同購物嘅人。
- 車站內更設有香港郵政郵箱及「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方便乘客喺車站內寄信同上網。
- 除三個隨同宋皇臺站通車而開放的出口外,車站原設計中尚有一個接駁至北帝街的行人隧道出入口(C出口)。
- 議員何顯明表示,港鐵不應美其名為「車費不規則」,凡事應有規則可依,清晰計算車費水平,批評港鐵公司:「第二時你話車輛嘅不規則安排都得啦,半個鐘頭一班都可以啦」。
- 本站設有19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 工程期間,世運公園曾被徵用作為工地,以建設連接九龍城的地下通道(即B出口)。
- 根據古諮會文件,港鐵於2012年末展開首輪考古工作,範圍為約15萬呎,結果找到200多個遺跡,其中一個宋代方井獲原址保留,但文件並再無交代其他遺跡狀況。
前地鐵公司1993年完成翻新荃灣站,大堂商舖外形設有瓦頂、樑柱及畫有山水的橫樑,甚具特色,更是當時地鐵網絡之中唯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地鐵站。 目前此站是前地鐵網絡中,僅有三個地面車站的月台可直接貫通路面出口,月台位於西樓角路路面旁,採用側式開放設計,並無空氣調節設備;而配備空氣調節的車站大堂設於月台上層,接通站外行人天橋網絡連接周邊建築物。 毗鄰九龍城區世運道及宋王臺花園,車站設有多個出入口連接區內,地下行人隧道網路完善,方便周邊居民往返車站。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討論屯馬線通車事宣,古物古蹟辦事處、港鐵公司、運輸署亦有派員出席。 議員曾健超關注,原擬定位於北帝街的宋皇臺站C出口何時完成,稱馬頭圍、宋皇臺一帶的居民需要該出口,而且期望以行人隧道形式完成。 經考慮古物諮詢委員會、立法會及九龍城區議會等各方面意見後,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局長)於2014年12月8日宣布保育方案,決定將土瓜灣站大部分遺蹟予以原址保留。
宋王臺站c出口: 車站用途
馬頭圍選區區議員曾健超關注宋皇臺站C出口何時完成,又稱馬頭圍、宋皇臺一帶的居民需要該出口,而且期望以行人隧道形式完成。 宋皇臺站(英語: Sung Wong Toi Station 宋王臺站c出口 )是未來港鐵 屯馬綫一個啟用的鐵路車站,連接現時屯馬綫一期及西鐵綫。 車站建於馬頭涌與啟德新發展區西部接壤的地底,紅磡,建造初期稱為土瓜灣站,鄰近世運道,及其弟趙昺(宋帝昺)被元朝軍隊追迫,屬未來屯馬綫的一段,譽港灣,算是回應了不少市民對於「站名反映車站地理位置」的訴求。 港鐵表示,宋皇臺站20米深、30米闊,及200米長,該站設有三個出入口連接區內,方便周邊居民往返車站;同時為配合宋皇臺站的歷史元素,車站內將會展示出土文物。 作為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嘅一部分,香港站東面將會起四條大約長500米嘅明挖回填隧道,連接香港站,叫做香港站延展掉車隧道。
- 因此,大堂頂蓋設計已重新修改,另港鐵會加建彈性預留的混凝土井槽,有待宋皇臺公園設計落實,上方的宋元古井(J2井)及引水槽於原址重建後,大堂頂部的混凝土底板將可換作透明底板,乘客日後可在大堂內仰視古井底部。
- 香港站位於中環商業中心,有地標建築同埋好多公司總部,加上車站上蓋就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有一定人流,亦吸引愉景灣、大澳、長沙同埋東涌去中環同埋返工、娛樂同購物嘅人。
- 不過,時任港鐵沙中綫土木工程師胡偉麟強調,豎井放在其他地方,時間上未必可行。
- 而同年11月,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視察沙中線工地,港鐵工程總監黃唯銘對外回應時仍繼續使用原稱。
- 施工期間,車站地盤曾掘出大量來自宋元時期及清代的文物,以及保存完整的方井、建築物結構等,引起社會關注。
沙中線的宋皇臺站和啟德站已 於站內的地底部分預留位置以供連接地下購物街。 這兩條地下購物街的主要部分將會相連或途經啟德發展區 內多塊發展用地。 「土瓜灣站」變成「宋皇臺站」;「馬頭圍站」就改成「土瓜灣站」,在工地指定範圍內進行相關考古工作。 有 宋王臺站c出口2025 關考古工作是由沙中線承建商委聘的獨立考古專家,鄰近宋王臺與世運道 ,廣場或街巿增設乘港鐵2 元優惠拍咭機,鄰近未來沙中線宋皇臺站.
宋王臺站c出口: 車站翻新
港鐵指倘商戶認為鐵路工程對其生意造成影響,可根據《鐵路條例》提出申索。 港鐵公司按沙田至中環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建議,在土瓜灣站工程展開前,在工地指定範圍內進行相關考古工作,於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進行。 宋皇臺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建議於北帝街興建的馬頭圍站,是沙田綫的其中一站。
另外,呢個站有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亦都有免費穿梭巴士服務去中環同埋灣仔嘅酒店。 因應啟德發展區,宋皇臺站D出口設有多部閘機,配合啟德體育園落成後舉辦大型活動時,能應付大量人流。 宋王臺站c出口2025 而區內居民日後可經宋皇臺站B出口,步行約五分鐘到九龍城區,較以往要日灑雨淋途經馬頭涌道及亞皆老街方便及舒適。 宋皇臺站的設計也呼應了考古元素,為了預留彈性處理一個宋元時代古井及連接的引水槽,該文物將於車站上方原址重置安排,車站大堂部分頂蓋屆時將會換成透明底板,以便乘客在車站大堂內觀賞古井的底部。
宋王臺站c出口: 點觀香港|港區代表委員兩會展風采 八達通全國通下季推出
屯馬綫由此站至烏溪沙一段採用右上左落行車安排(承繼自原馬鞍山綫),有別於屯馬綫其餘路段與港鐵其他行車綫普遍採用的左上右落。 由於繁忙時間時有龐大人流來往香港站同青衣站之間,因此港鐵喺星期一至五嘅上下晝繁忙時間同星期六嘅上晝繁忙時間,會加開東涌綫短程班次來往香港站至青衣站。 站內展品還包括在香港考古史中較為罕見的宋元茶具,包括茶盞、茶托及水注,反映飲茶可能是當時香港民間的風尚。
宋王臺站c出口: 港鐵屯馬綫車站 / 维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书
港鐵喺2007年7月放置全港頭兩部自助客務機(英文:Self-service Point)響東涌綫大堂,協助乘客解決一般票務問題,好似唔見車票同車票或八達通卡出唔到閘等問題。 宋王臺站c出口 宋皇臺站「聖山遺粹」出土文物櫃昨日開幕,古蹟辦執行秘書(古物古蹟)蕭麗娟表示,宋皇臺站古蹟遺址總共發現約70萬件文物古蹟,是次車站文物館將展出其中甄選的逾400件文物。 宋王臺站c出口2025 眾多展品中,以一粒迷你六面陶骰最特別,三個骰面為一點,另三面則為四點,形狀不甚規整,雖然暫時不明白它的真正用途,但相信是遊戲或博弈用具。 九龍城宋皇臺曾是香港著名的歷史遺蹟,清代中葉的地方文獻已記載刻有「宋王臺」三字的巨石。 隨著九龍城及土瓜灣的發展,尤其是機場的擴展,「宋王臺」石所在的聖山已被夷平,成為啟德機場北停機坪的一部份。
宋王臺站c出口: 九龍城商戶投訴鐵路工程影響收入
港鐵助理公共關係經理-對外事務高天禮回應時,形容短貴長平為「車費不規則」,強調屯馬線的票價原則,與其他本地重鐵服務相同,按車程距離釐定,港鐵會按票價調整機制,循序漸進解決相關問題。 車票二維碼(下稱「二維碼」)成人(12-64歲,包括學生及殘疾人士)車費與成人八達通相同;二維碼特惠車費(小童及長者)則與小童八達通相同。 宋皇臺站是屯馬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屯門方向或烏溪沙方向的列車,往返屯門、元朗、荃灣、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城門河東部及馬鞍山新市鎮等地。 宋皇臺站設置島式月台,以四組樓梯與扶手電梯以及一台升降機與大堂層連接。
宋王臺站c出口: 出口
文章提到,屯馬綫全程行車時間約73分鐘,一來一回已接近限制時間,已有不少乘客因「遊車河」或觀看宋皇臺文物而超時出閘,最終被扣錢。 【on.cc東網專訊】港鐵屯馬綫上月底全線通車,其中新增的宋皇臺站收費區內設有出土文物展覽,連日來吸引大批市民排隊欣賞。 不過,根據《港鐵附例》,乘客在150分鐘內未能出閘,可被扣最高車資62.5港元,而屯馬綫全線需時逾70分鐘,市民一來一回「遊車河」順便看文物恐被超時。 有網民發現近日宋皇臺站增設入閘時間查閱器,提醒市民最遲出閘時間,另有網民建議可放寬至180分鐘,讓乘客仔細欣賞文物。 另一方面,位處成個香港站建築群嘅底層設有3號同4號月台畀東涌綫使用,月台以島式月台排列。 東涌綫列車喺非繁忙時間同假日主要停3號月台,而繁忙時間往青衣列車主要停3號月台,往東涌列車就主要停4號月台。
宋王臺站c出口: 車站出口
另外,南大堂同時設有3層公開開放嘅部份,包括地面嘅C出口;L2層車站大堂;同埋L3層行人隧道連接東涌綫大堂或中環站大堂。 港鐵屯馬綫本月27日全綫通車,而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兩個新車站,同日啟用。 宋皇臺站暫定有5個出入口,車站會展示施工時發現的古跡;至於土瓜灣站就受地下空間限制,月台以單側式設計。 港鐵公司車站事務經理胡棨灝表示,宋皇臺站三個出入口,分別是A、B及D出口,而C出入口走線設計須視乎考古工作結果而定,因此該出入口仍處於計畫階段。 A出口除設四個分支出口外,本身亦是一獨立出口,連接車站南面之行人天橋,通往B出口、大河道行人天橋及大河道北「荃灣站」巴士站。
宋王臺站c出口: 大堂
通車後可以畀更多市民使用東涌綫同將軍澳綫過海,幫荃灣綫過海段同港島綫中環至北角段分流。 同時間,近住香港站嘅交易廣場同中環碼頭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巴士總站,乘客亦可以行去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去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有唔少乘客去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去離島區同埋九龍半島。 宋王臺站c出口2025 1號月台嘅北面,設有1條路軌側線,畀列車調動同停泊之用,同時預留畀第時嘅2號月台用,2號月台開嘅日期要等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及香港站延展掉車隧道工程完成之後,先至可以進行機場鐵路二期嘅擴建工程,所以而家列車只可以用1號月台上落。 香港站有7-Eleven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快餐店、咖啡店、書店等零售業同埋恒生銀行、醫務所及行李寄存等服務。 此外,香港站亦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恒生銀行同中國銀行(香港)嘅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宋王臺站c出口: 【率先睇】宋皇臺站揉合考古元素展示出土文物 連接出口行約5分鐘到九龍城
由於展櫃處於已入閘區內,乘客若駐足細賞文物,有逾時出閘之虞,港鐵在展櫃附近設置流動拍卡機,供乘客查閱入閘時間及出閘時限(入閘時間起計150分鐘)。 根據古諮會文件,港鐵於2012年末展開首輪考古工作,範圍為約15萬呎,結果找到200多個遺跡,其中一個宋代方井獲原址保留,但文件並再無交代其他遺跡狀況。 有民間組織要求政府全面接管發掘工作,避免歷史文物受破壞,古蹟辦指宋皇臺站地盤部分工程已暫停,處理文物符合考古原則。 2017年11月27日,政府宣布此站將定名為宋皇臺站,讓車站名稱更符合其所在位置及地理環境。
宋王臺站c出口: 屯馬線|宋皇臺站C出口未見影 港鐵倡改行人天橋方案 料5年完成
在施工期間,當局建造一條橫跨荃錦交匯處至大河道近海壩街的行車天橋(大河道北),以方便沙田至荃灣西約的交通來往,因此站內部分主柱同時支撐大河道北。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西樓角路「荃灣站」巴士站,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今年73歲高齡的汪女士昨坐輪椅前來,對九龍城終於有地鐵站感到雀躍,「等咗10幾年!等到對腳行唔到,坐輪椅都要嚟!」她期望屯馬綫開通後,能方便地搭地鐵到新界區遊覽。 「港鐵沙中線土瓜灣北關注組」主席梁銘標亦對新站感到欣慰,預料交通時間可縮減三分之一。 對於工程拖了10多年,他坦言感到失望,但「遲到好過冇到」。 此外,中層車站大堂新增扶手電梯直接通往車站大堂,方便市民由紅磡區內、紅磡海底隧道出入口以至尖東一帶前往車站。
宋王臺站c出口: 出口數目
古蹟辦又提到,港鐵於2017年聘用考古專家,以回填方式保護案皇臺站的遺址。 宋皇臺站所屬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在2015年竣工,惟因此站工地發現宋元遺跡,須進行考古工作,導致工程產生約11個月的滯後;隨後紅磡站新建月台在2018年5月被揭有剪短鋼筋等施工問題,令工程一再延誤,開站日期一拖再拖。 爲免影響考古工作,當時港鐵公司停止了考古範圍內工程,只進行配合考古發掘的工序,導致土瓜灣站和相關隧道工程進度滯後。 爲了不影響區內遺跡,港鐵公司修改了隧道鑽挖機豎井的設計及調整豎井建造工序。 九鐵新方案提出不久,政府即研究兩鐵合併之可行性,並要求兩間鐵路公司提出沙中綫合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