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時往往會因為不適而哭鬧或沒有胃口,因此醫生可能會幫孩子開口服退燒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讓孩子感覺舒服一點。 看完以上文章,希望各位媽媽爸爸都能更熟悉在小孩發燒的症狀,與處理方法! 在預防方面,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預防措施與方法,希望也能同時教導到新手爸媽正確預防方式。 但小朋友若在服完藥三天後,仍然不斷地發燒,身體依然感到疲倦、意識不清處等,或是未滿三個月的嬰兒、有先天性疾病等,急需立即就醫,避免發燒更加嚴重。 依照衛福部的判定方式,發燒是指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 小朋友發燒38度 ℃,若超過38度,則可以採用幾個退燒方法,讓孩子身體舒適一些。 3歲以上健康且預防針都打齊全的小孩,在發燒時,同樣可以依據以上的情況先觀察。
- 根據歐洲的文獻顯示,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為男性的六倍,而一般來說,中年女士出現纖維肌痛的機率較高。
- 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馮加恆醫生指,如果小孩的體溫攝氏38度以上就屬於發燒。
- 醫師蒼藍鴿在《蒼藍鴿的醫學天地》說明發燒常見原因。
- 3、寶寶發燒時以飲白開水為好,也可以適當兌些鮮水果汁,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維生素c。
- 通常,當寶寶的體溫升高到40℃左右,就會開始讓自己退燒,這時寶寶會開始讓自己的週邊血液循環增加,並且讓自己流汗,以便散熱。
至於6個月至2歲的兒童,若發燒至38.9°C,並有呼吸道病徵或肚瀉亦須馬上看醫生。 其實正常體溫是因人而異,採用不同方式探熱,得出的度數亦不同。 根據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的資料,耳探正常體溫是35.8至38度,超過38度就屬於發燒。
小朋友發燒38度: 小孩發燒別慌!兒童發燒各階段處理步驟,退燒、降溫方法大解析
穿上足夠的保暖衣物是基本,尤其現在冷氣團來襲,天氣忽冷忽熱,或者一下氣溫降好幾度,小朋友對於冷熱感受沒有家長靈敏,常常冷了也不見得會說。 家長就要自己多關心孩子的狀況,平時就要替孩子穿上保暖的發熱衣! 版型設計合身但不緊身,孩子穿上也不會覺得不舒服。 屬於傳統上的做法,包括:冰枕、洗冷水澡、散熱貼片,但是這樣做只能加速身體的散熱讓體溫降低,並不能真正降低中樞體溫的溫度,反而可能造成孩子額外的代謝負擔。
- 若排除嚴重的理由,熱痙攣屬於良性,並不會造成神經學後遺症,家長不需太驚慌。
- 不過,劉明發醫師提醒父母,由於新生兒免疫系統還未發展完全,因此,如果有發燒症狀,只要超過38℃都應該要立刻就醫。
- 對於大人來說,發燒有時吃個退燒藥就好了,但嬰兒發燒可就不同了。
- 他續解釋,有時家長發覺子女體溫飆高至39度,會非常緊張,此時可服用另一款藥,「因為成分不同,就算未夠4個鐘頭,都可以食」。
有老一輩的會說「發燒會把小孩的腦子燒壞」,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腦子之所以會燒壞,是因為孩子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部嚴重疾病,才會損害神經組織,一般的感冒發燒並不會造成腦部受損。 小朋友發燒38度 但因為發燒是疾病的病症表現之一,所以常常讓家長與醫生難以判定,誤以為感冒發燒也會造成腦部受損。 疫情肆虐之下,不少幼童都中招甚至發燒,令家長十分擔憂。 面對小朋友高燒不退,許多父母都選擇塞肛門的退燒藥。
小朋友發燒38度: 輕微發燒 家長注意三大事項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小朋友發燒38度2025 如從而引起任何損失或法律糾紛,生活易概不負責。 此外,門診中常有父母測得寶寶體溫偏高,約37.8℃,就急著帶寶寶來看診,結果卻發現是因為給寶寶穿得太多導致體溫增高。
A: 最接近大腦中心的是耳溫,但三個月以下的寶寶由於耳道小,不易測量,建議改以肛溫為主。 至於許多家長熟悉的腋溫,與中心溫度差約0.8度,因此小寶寶以肛溫方式量體溫,大寶貝則以耳溫為宜。 正確:冰枕等物理性退燒與擦拭酒精一樣,均無法影響大腦的體溫定位點,因此這絕對是迷思。
小朋友發燒38度: 小孩發燒,四個正確觀念
發燒是大部分寶寶必經之事,然而疫情關係,即使小朋友低燒,家長都不能掉以輕心,應盡快求醫,尤其是幼童高燒39°C或以上,更不能遲疑。 相反,如發燒的孩子較為年長,精神狀況良好,也沒有出現其他病徵,家長可持續觀察,無須過於緊張,勉強在深夜前往急症室。 目前為止,「發燒」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部分醫院和診所定義體溫高於37.8度或38度為發燒。 小朋友發燒38度2025 至於「發高燒」,大多定義為體溫高於38.5度,因為每十名體溫高於38.5度的六個月至六歲的孩子中,就有一名出現「發燒抽筋」的現象,患者會突然昏迷、雙眼反白、四肢抽搐,情況一般維持不多於五分鐘。
小朋友發燒38度: 持續5天高燒 即到急症室求診
如果有輕微脫水狀況,家長要趕快補充水分、提供流質的飲食,但是補充後還有12小時以上沒有進食、解尿,通常還伴隨精神活動力不好,就需要就醫。 或是如果有持續嘔吐、腹痛影響進食,也需要送醫。 張璽主任提醒,3個月以下一旦發燒,就要立刻送急診,可能是較嚴重的感染所致;如果寶寶滿3個月以上,退燒後精神活力與身體狀況尚佳,不一定要急診,可以隔天再就醫。 但萬一寶寶哭鬧不停、或即使燒退後精神活力仍很差,則建議急診。 測量肛溫對新生兒來說最準確(最接近中心體溫),測量耳溫與腋溫對新生兒來說比較不準確。
小朋友發燒38度: 小朋友發燒處理方法|小朋友發燒抽搐的原因
若發燒的孩子十分年幼,甚至不到三個月大,就代表他在免疫力強盛時仍出現問題,值得多加留意。 而發燒其實也代表免疫機能「正常發揮」,正戰力充滿準備好好表現;由於發燒所產生的核心體溫升高,意味著免疫細胞正進行強化反應,好幫助人體對抗、殺死入侵的病毒與細菌,如非先天有免疫抑制或正接受化療的寶寶,就無須過度擔心。 至於有家長想要自行儲備居家照顧藥物,李敏生提醒,自己用藥可能無法對症下藥,也有可能會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甚至耽誤治療的時間。 建議有自己用藥的家長一定要注意警訊徵象,更希望家長利用就醫網絡,讓小朋友就醫,受到最好的照顧。 家長也要觀察孩子的活力狀態,李敏生說明,可以分為1到10分,10分是非常非常好,跟平常一樣。 尤其要在退燒的時候注意,如果退燒了活動力狀態還是不好,有眼神呆滯等狀況,就需要就醫。
小朋友發燒38度: 家長聞之色變的熱痙攣
陳欣湄近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結果,沒想到我也經歷快篩,只是對象是不到1歲的兒子」。 小朋友發燒38度2025 陳欣湄的兩個小孩近日突然感冒,本來以為兒子只是一般性感冒,不料從29日開始兒子突然發燒到37度,到了晚上也睡不好,陳欣湄趕緊帶著兒子到診所檢查。 嚴重中暑:穿太多、泡澡過久或者運動過度可能導致中暑或熱衰竭,此時千萬別餵食退燒藥,應積極降溫同時趕緊送醫。 發現寶寶發燒了,趕快拿出小林退熱貼貼在額頭處,冰涼的觸感能讓孩子比較舒服。 這款退熱貼擁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品質有保障,也是網友熱推的退燒好物。 他提醒,孩子發燒往往伴隨著食欲下降,若發生沒有食欲的狀況,不能只多喝水,也要多補充電解質,否則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而看到孩子精神不濟的現象。
小朋友發燒38度: 小朋友發燒成因多 注意異常反應 盡早求醫
如果不是高燒,而且小孩的飲食、活動正常,亦沒有出現病徵,家長可以暫時觀察。 但如果發燒三日或以上不退,就必須求醫,因可能是細菌感染。 此外,如果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發燒亦需要多加留意,要排除是併發症或先天毛病。 摸寶寶額頭皮膚來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所以當寶寶生病的時候,一定要用適當的體溫計來測量寶寶的體溫。 不同的體溫測量方式可能有些微的差距,不正確的體溫測量方式也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所以家長應該熟悉正確測量寶寶體溫的方式。
小朋友發燒38度: 溫度多少算低燒?低燒症狀不退,當心是癌症前兆
而阿斯匹靈因為有引起兒童雷氏症候群的風險,禁止使用於18歲以下的兒童。 小朋友發燒38度2025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 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寶寶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 小朋友發燒38度 、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某些特殊藥物作用等,都可能引起發燒。
小朋友發燒38度: 【兒童健康】 發燒39度屬高燒 兼有咳嗽、痾嘔、抽搐病徵即求醫 家長注意:處理方法7個 DOs and DON’Ts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一輩會有錯誤觀念,以為發燒時只需吃退燒藥,只要燒退了便算痊癒。 其實處理發燒是要針對引致發燒的成因,單吃退燒藥只是治標,對治療疾病是沒用的。 此外,發燒時多穿衣服或蓋上厚被,以求「焗一身汗」來退燒,這亦是錯誤的觀念。 一般情況下,寶寶發燒時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果體溫超過38.5℃,才選用藥物降溫。 低燒的情況一般是指體溫介於37度到38度之間,長期低燒,特別是持續兩週以上,一定要及時帶孩子進行檢查和治療,以免造成其他隱性疾病的出現。
小朋友發燒38度: 健康大晒
2.發燒合併抽筋:此時要考慮是否為腦膜炎、腦炎還是熱性痙攣。 此時要注意小孩抽筋的型式、抽筋持續的時間,以及小孩子抽筋前後的狀況,以提供醫師做為診斷的參考。 如果是中樞神經感染,則需要較積極處理;若只是單純的熱性痙攣,則屬於良性,即使日後再發作也不必過分緊張。 父母總擔心孩子怕冷,習慣性會幫寶寶穿多一點衣服或蓋很多層被子,加上環境悶熱,於是出現體溫升高的情形,一量體溫,「哇!38℃」,父母緊張極了,於是趕快帶孩子就醫。 郭和昌醫師說,「急診室常見父母抱著發燒的新生兒來就醫,醫護人員一看到寶寶,裹得像粽子一樣,這時,幫忙解開衣物散熱,不久,寶寶的體溫就回復正常」。
小朋友發燒38度: 注意發燒合併的熱痙攣
醫生建議,若只是輕微發燒就不需要降低,這有助於中和引起感染的細菌或病毒,如果真的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退燒藥。 小朋友發燒38度2025 當小孩子發燒的時候,爸媽應該要覺得有點高興,因為這代表小朋友免疫力很不錯,身體才會對感染有反應,所以短暫的發燒,而且不是高燒的時候,其實真的不需要太擔心。 除非是高燒、又超過3天以上,不然不太需要擔心。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會處方退燒藥或舒緩病徵的藥物處理;如發燒背後的感染嚴重,醫生或會處方抗流感病毒藥物或抗生素,嚴重者甚至會被建議入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家裡的孩子一旦有些不舒服總是會牽動著媽媽的心。
小朋友發燒38度: 藥物退燒
在適合的室溫(約25°C)盡量減少他們的衣服,避免蓋太厚的被,最緊要通爽,配合飲水補充流失水份、退熱貼敷額頭降溫,都有助加快兒童發熱症狀。 勿用太熱或太凍的水,以37°C水溫為他們洗澡,皮膚血管擴張有助身體散熱。 劉明發醫師認為,父母應了解使用退燒藥物的正確方式,並觀察孩子的情況來判斷。 如果寶寶有體溫偏高情形,但活動力良好且食欲不差,父母不必急著讓寶寶吃藥退燒。
馮醫生指,發燒是身體一個警號,顯示體內正製造抗體對抗炎症,人的體溫達到攝氏38度以上就屬於發燒,高於攝氏39度一般會視作高燒。 小朋友發燒38度2025 小兒發燒可以由於病毒或細菌入侵,亦有機會因為穿着過多衣服令體溫上升,因此要留意發燒背後的原因,對症下藥。 小朋友發燒38度2025 醫師也提醒,不是所有小孩都適合用退燒藥,6個月以下通常盡量不要使用布洛芬類的用藥,若是3個月以下的寶寶,通常需要住院治療,請家長切勿未經醫師診斷,擅自給寶寶服用退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