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腫瘤科專科劃分外科腫瘤專科醫生及臨床腫瘤專科醫生,為患者提供的服務涵蓋藥物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並由檢查、診斷、醫治等各方面作全面跟進。 仁輝內視鏡及日間醫療中心致力提供優質及可靠的內視鏡及日間手術醫療服務,提供多項先進的內視鏡檢查系統,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胃鏡)、大腸內視鏡檢查(腸鏡)、膀胱鏡檢查等。 當中配備嶄新的高解像度內視鏡系統具備嶄新窄波成像功能(NBI)及雙重聚焦模式(Dual Focus),令檢查影像更清晰準確。
頭痛頻繁:一般是鈍痛,咳嗽、打噴嚏和如廁等會使頭痛加劇。 早期通常只在早上起床時發生頭痛;到後期,頭痛會持續發生並越趨嚴重。 至於硬體方面,多葉式準直儀的細小葉片能按需要排列出不同形狀。 以往均勻平整的輻射射束,現在能按治療需要變成非平坦射束截面。 動態多葉式準直儀加上劑量調整技術,能達致理想的劑量分佈,使病者獲得理想療效。 但在康復期間,患者也應加倍注意日常生活細節,以確保治療發揮最佳效果。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化療適合用於什麼類型的癌症
以晚期腎癌的第一線治療為例,混合免疫治療及標靶治療的療效比起單獨使用標靶治療更為顯著,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比單獨使用標靶治療可以延長幾個月至十多個月,而整體存活率亦有所提高。 如果病徵突然出現,並持續約1個月,就要有所警覺,因為腫瘤愈大,病徵就愈多。 胃癌可透過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療法,而大多數的副作用都可以用藥物來減輕,如副作用反應嚴重,就要立即通知醫生了。 位於旺角朗豪坊辦公大樓12樓的博思醫學診斷中心、仁輝內視鏡及日間醫療中心及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日前舉行隆重開幕典禮,場內洋溢歡樂而熱鬧的氣氛。 服務範疇包括癌症和腫瘤診斷、 MRI 磁力共振、 CT 電腦掃描、 PET 正電子電腦掃描、EOS站立式全身負重X光影像診斷、 3D乳房造影、肌肉骨骼成像診斷 / 骨質密度檢查等。 醫學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基因,稱為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會促進癌症的生長。
- 手術治療乳癌後有機會留有疤痕,長度則視乎腫瘤的大小和位置。
- 當然,也不能忘記每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如果有近親曾患上胃癌就要更加小心。
- 腦癌 在香港並不常見,起源於腦部的惡性腫瘤,成因很可能和年齡、性別、遺傳、長期接觸或曝露於化學物質有關。
- 同時,醫生可透過血液數目,了解肝臟和腎臟是否已被淋巴癌細胞攻擊。
- 肝癌患者治療後的存活率,與檢查發現及診斷治療的時間息息相關,因此建議一但發現症狀,請即求醫。
胃癌4期的全球平均5年存活率僅約4%,1期的5年存活率則超過50%。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防癌篩檢,是針對沒症狀的人做的檢查,亦指在未有明顯症狀前作檢查和診斷,盡早找到癌症。 防癌篩檢亦有助識別較高危人士,現時對預防癌症非常有效。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免疫治療
此前,王登鳳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也表示,近幾年明顯感覺接種HPV疫苗的女性呈現低齡化趨勢,但有些感染者出現了過度恐慌的情況。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隨着HPV疫苗熱度不斷升高,民營醫院接種九價HPV疫苗,出現了捆綁銷售“體檢套餐”的亂象,普遍溢價約2000元。 然而據多名在公立醫院成功接種九價HPV疫苗的受訪者表示,並不需要進行體檢項目。 然而,市面上的醫療保險普遍奉行住院費用實報實銷的賠償制度,由於居家化療並不涉及任何住院開支,因此一般都不包括在保障範圍之內,需由患者自行承擔相關的居家治療費用,而所牽涉的醫藥費用亦不少。
全面的一站式專科服務,由豐富經驗的醫療團隊主理,病人從醫生咨詢診斷、檢查,以至治療均可得到妥善周全的照顧。 腦癌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2025 在香港並不常見,起源於腦部的惡性腫瘤,成因很可能和年齡、性別、遺傳、長期接觸或曝露於化學物質有關。 腦癌症狀比較難以察覺,但只要腦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腦部功能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治療腦腫瘤亦比其他癌症困難。 因腦瘤生長極具擴散侵犯性,雖然可以做手術處理大部分的腫瘤,但手術後的化學治療,卻會被腦部特有的「血腦障壁」阻隔,而無法產生療效,造成腦癌不斷復發,從而影響存活率。 我們的「跨專科診治」服務,成員涵蓋外科專科醫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放射科專科醫生、腫瘤專科藥劑師和專科護士等,確保每位病人均可得到綜合的專業意見和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Q: 胃癌是晚期嗎?
要知道,胃癌發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患者年齡中位數約為71歲。 胃癌存活率相對較低,胃癌4期的全球平均5年存活率僅約4%,1期的5年存活率則超過50%。 意識障礙:大腦血流減少和腦幹功能受影響引致意識障礙。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如腫瘤快速生長,可引起腦水腫,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由清醒轉變成昏迷。 如果加上抽煙、家族病史等因素下,最終可能引發鼻咽癌或其他疾病。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肝癌預防
正因為個人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癌症不可或缺的一環,提升公眾對癌症的認識是全球所關注的議題。 採用先進放射技術集中高能量放射線破壞癌細胞,阻止生長和擴散。 近年,較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影像導航放射治療等技術能提升放射劑量,有效殺死腫瘤的同時,又能減低對周邊正常組織的破壞。 提供外科手術以外的全面性癌症治療,包括放射治療、抗癌藥物治療、紓緩治療,以及心理支援等,務求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綜合治療服務。 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醫生識別出為腫瘤提供養分的血管,可將藥物經患者的動脈導管注入並堵塞該血管,使腫瘤不能繼續生長甚至死亡,同時不影響周邊正常的組織。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婦科癌檢查和診斷
人體內遍佈淋巴管及淋巴腺組織,淋巴細胞會在各個器官和組織循環走動,以抵抗病菌感染。 當淋巴細胞發生惡性病變,不受控制地分裂及增生,這些不正常的淋巴細胞逐漸取代正常的細胞時,免疫系統的對抗能力就變得越來越薄弱。 有關組織劑量分佈圖顯示出,接受俯臥式治療的病人的肺組織遠比接受仰臥式治療的病人所承受的輻射低。 除此之外,乳房較大的女性採用俯臥式的姿勢,治療成效也更高。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淋巴癌診斷
至於治療ALK基因變異肺癌,新一代標靶藥同樣能通過血腦屏障阻止癌細胞在腦部擴散,讓這類患者常面臨的肺癌上腦情況得到控制,而對舊式標靶藥出現抗藥性的患者,亦可使用新一代標靶藥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癌症為全球帶來的威脅越趨嚴峻,全球癌症的死亡人數已由2017年的880萬遞增至2018年的960萬人。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根據醫院管理局提供的數字,在2016年本港有超過31,400宗發病個案,較2015年上升了近4%;2017年,癌症新增個案達至 33,075 宗,創有紀錄以來新高,按年上升 5.1%。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Q: 婦科癌症可以預防嗎?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一種定位極精準的放射治療,透過採用特別工具固定體位,確保照射準確,從而減低對周圍組織的損害,主要應用於治療頭頸部位的腫瘤。 此舉雖比傳統治療需要多一至四倍時間,但卻可有助瞭解腫瘤的大小變化、記錄腫瘤與周遭組織的累積劑量,以作個人化劑量修正。 以精確計算劑量分佈與組織位置,保護正常組織,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醫療服務包括
醫生會根據淋巴癌的位置、受影響的淋巴結數目,以及是否已經擴散到其他淋巴腺或組織,來決定患者的淋巴癌的種類階段,並決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 同時,醫生可透過血液數目,了解肝臟和腎臟是否已被淋巴癌細胞攻擊。 手術完成之後,根據手術的複雜程度,醫生會為病人安排至少一次的覆診,以確保傷口的癒合情況。 同時,一些如口腔、胃、腸或喉嚨的手術可能會影響到進食的方式。 如果病人出現進食困難的情況,就可能會需要透過餵食管或靜派注射獲取營養。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專科醫生團隊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於 2019 年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乳癌風險隨著更頻繁地使用這些化學護髮產品而增加。 這項研究發現,使用永久性染髮劑和化學直髮劑的女性比不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 根據其年齡和家族病史,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包括臨床檢查,由專業醫護人員觀察及觸檢,更有效識別乳房疾病。
仁生腫瘤及癌症中心: 乳癌復康護理
香港防癌會的調查結果顯示,經免疫治療後約有6成患者腫瘤縮小或癌細胞數量減少2。 放射治療可以單獨使用或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如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賀爾蒙治療等。 也可以用作輔助治療,進行外科手術前,醫生或會選擇放射治療把體積較大的腫瘤縮小。 此舉有助提升手術治療時徹底把腫瘤切除的把握;亦可能在切除手術後,用放射治療殺死在腫瘤周圍餘下的癌細胞,減低腫瘤復發風險。 當無法用手術切除腫瘤時,醫生可能選擇電療及/或化療。 以外科手術治療癌症可直接移除位於癌症患者身體原發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