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在兒科門診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以外,是最常見的感染疾病,但在診斷及治療上卻比上述兩種疾病繁複許多。 由嬰幼兒至兒童期,泌尿道是一個很容易受到細菌侵犯而導致感染的地方。 在單以發燒為表徵的嬰幼兒中,可高達15-30%是肇因於泌尿道感染。
「不完全型」:兩條輸尿管先匯集成一條再進入膀胱,即Y型輸尿管,大多到成人時做泌尿系統檢查才意外發現。 「完全型」:是指一個腎臟卻有兩條輸尿管獨立連接至膀胱,雖很少見,卻容易出問題;其中一條可能太短,易導致VUR,另一條則太長,易形成輸尿管膨囊或異位輸尿管。 輸尿管膨囊會影響尿流,造成水腎、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用內視鏡手術將膨囊切開即可改善症狀。 尿路感染大多是細菌造成(以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最常見)。 細菌多從尿道進入,逐步上溯到膀胱、輸尿管和腎臟,其順序恰和尿流方向相反,故又稱「逆行性」或「上行性」感染。 若這套尿流通道不通暢,包括先天或後天性、構造或功能異常,就容易尿路感染和阻塞水腎(即腎臟積尿);其中又以腎臟的感染最易破壞腎功能(結疤)。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幫黃小弟抽血檢查後,發現他的白血球指數竟高達3萬5千,血液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13倍,且尿液常規檢查白血球指數也破千。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2025 「腎臟超音波檢查時,也發現兩側腎盂發炎,尿液培養後,確診為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需要用抗生素治療,」陳劍韜指出。 0-18歲,第一次泌尿道感染的病患合併膀胱輸尿管迴流的發生率為30%,治療目標為藥物和症狀緩解、預防復發、矯治先天結構異常。 90%病人在治療2天後症狀會解除,不再發燒就可改成口服抗生素繼續治療,若48小時後還持續發燒,就需進一步檢查如安排腎臟膀胱超音波來排除。 其他原因如腎臟化膿、泌尿系統結構異常或阻塞,並重覆做尿液培養。 小寶寶泌尿道感染容易合併有先天性構造異常,所以嬰幼兒若是短期內反覆泌尿道感染,就要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性構造異常,評估是否手術。
- 有便祕習慣的幼兒,一定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平常可以多吃高纖維質的蔬果改善,必要時甚至以藥物或益生菌來協助治療。
- 當然,若有構造方面的異常,則必須針對異常的情形作進一步的處理。
- Baby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不是很典型,所以,早期較難被診斷出來,大一點的幼童反而會有較明顯的典型症狀(如頻尿、尿急、排尿疼痛、排尿有灼熱感、腹痛及腰痛等),可作為醫師確認病症的依據。
- 因為尿液逆流的程度並不嚴重, 小孩只要服用長期長效的抗生素來治療, 即可避免因反覆感染而影響腎臟和泌尿系統的功能。
- 需住院者為年紀小於2個月、合併敗血症、食慾差、活動力下降、低血壓或循環不良、免疫不全、泌尿道結構及功能異常、嚴重嘔吐、無法口服藥物、門診追蹤難以控制病情以及反覆泌尿道感染。
輸尿管狹窄 人的尿液由腎臟製造出來之後流到腎盂內,腎盂是一個平滑肌管子的開始,經由平滑肌的蠕動可以將尿液一波一波的往下傳送到膀胱。 尿路結石的預防性治療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有尿路結石的病人因為體質的關係或是環境的因素常常會有結石再發,不止是醫療資源的浪費,也會使身心受到嚴重的… 戴季珊解釋,寶寶在戒斷尿布時期,因為不知道何時如廁而憋尿、憋便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另外常穿著緊身褲,或是如廁後衛生紙由後往前擦拭、便秘,也易造成感染。 13歲國中女生,常常覺得下體搔癢一陣子,最近解尿時會痛,同時尿尿的味道不好聞,且偶爾不清澈,已經一陣子了。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健康雲
一般而言,泌尿道感染可分為上泌尿道感染(腎臟)及下泌尿道感染(膀胱、尿道)。 另外又如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病例,若突發的臨床表徵與尿液檢驗均已初步呈現高度認定為泌尿道感染,但尿液細菌培養反覆顯示無細菌,醫師會診斷為病毒型泌尿道感染。 如案例五,原來好好健康的男生,參加戶外教學,情勢所逼隨地便溺了一下,回家後突然發生頻尿、少尿、尿疼與排尿困難等症狀,甚至合併發燒,最終尿液細菌培養均顯示無菌,這是典型病毒感染的尿道炎或膀胱炎。 幾天藥物就會逐漸自然緩解,此類病毒泌尿道感染是良性且會自然痊癒,只需要給予症狀緩解藥物治療即可。
但蔓越莓內僅含少量的苯甲酸,喝很多也只能稍微降低尿液的 pH 值,仍無法排出足夠的馬尿酸,尿液也沒辦法到達可抑菌的濃度。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2025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研究指出,蔓越莓含有 A 型初花青素(Trimeric A-type proanthocyanidins),它的多酚結構可以包覆大腸桿菌的纖毛,阻止大腸桿菌附著於膀胱黏膜,達到減少大腸桿菌引起單純泌尿道感染的效果。 由於蔓越莓本身很酸,市售食品的加工過程會添加大量的糖,不適合糖尿病患者。 此外,蔓越莓對於需留置尿管、神經性膀胱等泌尿道感染高危險族群,不具有預防意義。 1歲以下泌尿道感染症狀不明顯,食慾差、嘔吐、腹瀉、不明原因發燒、尿布有黃色分泌物、異味等都有可能是症狀。 除生理結構易引發泌尿道感染外,生活習慣也會加重感染風險。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泌尿道感染該如何處理?
如果,懷疑黴菌性泌尿道感染,所使用的黴菌性培養皿,需要等待5~7天才能得到結果。 也就是家裡的小弟弟得了泌尿道感染,不會傳染給兄姊,相反亦同,哥哥姊姊罹患此疾病也不會傳染給弟妹。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2025 「如果只是單純性的一次性尿道炎,多數是沒有原因,但是如果是經常發作的話,就有機會是先天問題,如尿道倒流等。」兒童有尿道倒流,可能是天生泌尿道畸形,令尿液倒流,產生細菌。 尿道炎是指輸尿路線受到感染,主要由大腸桿菌引致,大部分患者因尿道不潔、排尿不清,令病菌在尿液大量滋生引致,可能受影響的範圍包括尿道、膀胱、輸尿管和腎臟。 張醫生指雖然幼兒整天包著尿片,但不是導致尿道炎的主因。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知識摘要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常會有反覆性感染,並且合併先天性泌尿道畸形,使得處理會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 因此,兒童泌尿道感染在診斷與治療的重點,除了在急性期的治療之外,更重要是進一步檢查是否合併有先天性尿路結構上的異常。 若是發現有膀胱輸尿管逆流等異常時,即應於治療完全後輔以預防性抗生素,或外科矯治,以避免日後部份兒童發展成為腎臟功能衰竭,甚至需要接受長期透析治療等不幸後遺症。 洪峻澤醫師強調,認識寶寶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現象,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一般「尿液常規檢查」,可粗略評估尿液是否有發炎細胞及細菌,必要時則須以無菌方式採集尿液進行細菌培養,若報告顯示有細菌生長,即代表為泌尿道感染。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當然,若有構造方面的異常,則必須針對異常的情形作進一步的處理。 此外,腎臟核子掃描檢查則建議於較嚴重的泌尿道感染(如大葉性腎炎、腎臟膿瘍等)在治療6個月後,進一步的評估可能發生腎臟結疤的情況。 泌尿道感染致病菌90%是單一菌種,其中85%以存在於大腸內的大腸桿菌為主。 在單純性泌尿道感染中,大多經由會陰上行感染尿道而造成,新生兒還有可能經由血液循環方式感染;所以常常有敗血症且合併先天性泌尿系統結構異常及阻塞。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醫點名:6種喝水方式錯了! 嚴重恐誘發3種癌
張醫生指由於徵狀不明,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細心照顧孩子的身心狀況,當出現不良症狀表現時,應立刻到診所或醫院做相應檢查,查明病因後再作針對性治療。 懷孕‧生產‧育兒‧情報站 – 嬰兒與母親知識補給 所謂「泌尿道感染」,指的是 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的各種感染、發炎症狀 … 成熟,很容易受到細菌侵襲而導致感染,尤其男童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案例較多,在嬰兒時期發生泌尿道 … 泌尿道感染在兒科門診是除了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以外,最常見的感染疾病。 在大小孩得到泌尿道感染時,症狀與大人較相近,包括發燒、頻尿、排尿困難、下腹痛、背痛等。 但在幼兒,尤其是小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常以一些不典型的症狀來表現,例如:發燒、食慾不振、哭鬧不安等,如果家長及醫師警覺性不高,經驗不夠,寶寶病情就被延誤了。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血尿或膿尿
治療的原則視輸尿管源頭的腎功能而定,若腎功能不好,則切除之;若腎功能仍佳,則將輸尿管重新種入膀胱。 有些家長會問我喝曼越莓汁的效果,喝曼越莓汁沒辦法治療泌尿道感染,但是有些文章報導可以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此時尿液檢查會出現白血球較多,但是有些泌尿道感染,也會用尿液出現紅血球來表現。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尿道炎感染有哪些症狀?
林愛惜醫師強調,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症狀常常只用發燒來表現,小於1歲未割包皮的寶寶是特高危險群,尿液培養(導尿)是診斷的黃金準則,早期(72小時內)抗生素治療可降低腎結痂。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早期發現膀胱輸尿管迴流,並給予積極治療和定期追蹤,可避免產生迴流性腎病變。 90%病人在治療2天後症狀會解除,不再發燒就可改成口服抗生素繼續治療,若48小時候,還持續發燒,就需進一步檢查如安排腎臟膀胱超音波來排除其他原因,如腎臟化膿、泌尿系統結構異常或阻塞,並重覆做尿液培養。 對於有發燒的泌尿道感染病童應以抗生素治療7天,急性腎盂腎炎14天、急性細菌性腎炎3-4週,而腎臟膿瘍則須4-6週。 人類的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這四個器官的感染,統稱為泌尿道感染。 若為新生兒或病情較嚴重的嬰幼兒一般建議採恥骨上膀胱抽取或導尿收集。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尿道炎麥擱來!蔓越莓等 6 種飲食預防尿道炎拒復發
比較大的兒童會發現兒童一直上廁所,或是告訴父母親小便時會疼痛、夜尿、出現血尿,或是尿尿時發現尿液有臭味。 成人泌尿道感染會有頻尿、解尿疼痛、無法憋尿、排尿時有灼熱感等症狀,這時候就要懷疑是下泌尿道感染的膀胱炎。 男生洗澡記住一併包皮與龜頭肥皂清潔,清潔包皮上包皮垢。 這些平時外陰清潔個人習慣養成很重要,由父母持續的督促,大小孩都能夠逐漸免除感染。 大量喝水、時常排尿,或者酸性水果,例如喝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蔓越莓汁,但在歐美新鮮高濃度的原汁才有效,台灣市售缺乏此類產)已酸化尿液,果汁富含花青素可減低細菌附著於泌尿道內皮細胞能力,可以間接抑制細菌生長。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2025 勿讓小孩亂服抗生素:當小朋友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情形發生時,一定要看醫生,千萬不要給小朋友亂服成藥或抗生素,並且要配合醫生的指示及處方。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Q8 小朋友尿道炎的預防方法?
造成嬰幼兒尿路感染之途徑,95%以上是因細菌經由尿路逆行上去。 3.清潔衛生不佳:家長不注重外生殖器衛生、清潔方式錯誤,或長時間未更換尿布,可能使細菌大量滋生,再經由排尿口進入到泌尿系統,產生泌尿道感染。 所有的男寶寶或是2歲以下的女孩第一次尿道炎、或是2歲以上的女孩2次以上的尿道炎,都必須在治療完後,進一步的做檢查,避免因為輸尿管腫大或是有腎水腫,導致尿液容易經由腫大的輸尿管逆行到腎臟,造成反覆的腎臟發炎。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健康 熱門新聞
小明一個月後,在門診安排膀胱排尿攝影檢查,發現左側第五級(最高級)膀胱輸尿管逆流,因此轉介到外科(泌尿科)進一步處置。 是造成嬰幼兒及兒童、發熱性尿路感染(表示有腎臟感染)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異常。 正常狀況下,尿液經輸尿管進入膀胱後,不管在儲尿(壓力較低)或排尿(壓力較高),也不管多用力,膀胱內的尿液是不會逆流到輸尿管或腎臟的。
小孩子的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不容易消除,自然在有細菌感染的時候,病人便容易產生急性腎盂腎炎。 一般正常狀況下,尿液經輸尿管進入膀胱後,不管在儲尿(壓力較低)或排尿(壓力較高),也不管多用力,膀胱內的尿液並不會逆流到輸尿管或腎臟。 但若輸尿管在進入膀胱的交接處有先天性缺陷,或因其他病因導致膀胱內尿液逆流至輸尿管,容易造成反覆性的感染,嚴重者會導致腎臟感染及腎功能受損。 因此,總括來說,泌尿道感染雖然為兒童發燒的常見原因,不過單獨發生的單一次急性感染基本上預後極佳,然而,若有再發或反覆感染的情形,則需積極預防腎實質受損的情形。 若有尿路結構異常,應考慮以外科方式進行矯治或長期投與預防性藥物,以減少腎實質因重複感染而受損,並建議定期返院追蹤尿液培養,減少感染的機會。
李太太最近發現到他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回家後, 老是上廁所小便, 而且小孩也抱怨說小便會痛, 於是帶女兒到泌尿科檢查。 在身體檢查中沒有發現異常之處, 倒是驗尿時發現有輕微膿尿的徵狀。 詳細問診後發現李小妹因為下課時沒來得及去廁所, 而上課時又不敢向老師要求上廁所。 因此養成憋尿的習慣, 久而久之就罹患了膀胱炎, 而有頻尿和排尿疼痛的症狀。 幼兒持續發燒、咳嗽,哭一整夜,這可是爸媽的惡夢,兒科醫師提醒,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一歲以下的寶寶如泌尿道感染,症狀並不明顯,通常為發燒、哭鬧,如果延誤就醫,恐導致腎臟結痂、萎縮,危及終身健康。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嬰兒泌尿道感染症狀不明顯
加上女生的尿道較短,女生的尿道本身對於細菌的抵抗力比起男孩子來講較差,因此當她開始排尿訓練之後,有很多的細菌很可能就會經由尿道口跑道膀胱裡面去。 嬰兒泌尿感染症狀 如果她的尿道括約肌較為緊張,排尿不乾淨的時候,就可能造成膀胱發炎,甚至會產生往上的腎臟及腎盂發炎。 雖然一歲以上的女生尿路感染比例較高,但如果一歲以上的男生發生了尿路感染,那很可能確定他有一些下尿路不正常的功能及解剖學的變化。
在衛教方面,我們也要提醒,鼓勵孩童多喝水、勤排尿並預防便秘,女生應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大小便之後衛生紙應該由前往後擦拭;男生則應注意包皮過長或是龜頭清潔的情況。 飲食部分,建議多攝取果汁酸化尿液,並且多攝取蔬菜水果以預防便秘,這些對於泌尿道感染的預防也會很有幫助。 尿路感染的小孩子,經過尿液檢查可以發現,尿中白血球數相當多,有時候會夾雜著一些紅血球。 細菌培養通常會發現是一些腸內細菌,例如大腸桿菌的感染,對於兒童的尿路感染。 大部份都可以使用抗生素在三至五天之內得到控制,並且使得尿液變為清澈。 只有少部份的兒童,會因為尿路感染,而產生全身性的菌血症或是敗血症,需要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