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飽覽沿路優美的景致和野生植物外,還可親身感受足下漫山遍野芒草的溫柔。 大東山海拔869米,僅次於大帽山(957米)及鳳凰山(934米),位於鳳凰山以東,二東山以西,與鳳凰山相隔著伯公坳。 說起大東山,除了想起近年火紅的芒草,一眾攝影愛好者又怎會放過大東山的另一景點:石屋群。 身處於芒草堆,以石屋群作背景拍照作profile pic是指定動作,相信曾到此地的人也倣效過,但其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與由來,同樣值得大家細心了解。 登遊大東山,一般可由伯公坳逆走鳳凰徑第二段上攀,或由南山經第一段上爬。 長線也可由東涌黃龍坑郊遊徑上攀、由白芒行走小徑繞經蓮花山,甚或經由禾寮墩等地前往。
登上山峰,清風徐來,於此處駐足片刻,眺望小石屋點綴山野間。 雖然踏入 10月,稍涼天氣已經很適合登山,但如果想看到「芒草海」,這一帶山嶺,每年 11月中後會長出一片芒草海的繁盛景象,景色大約維持至12月中。 目擊者跟2名友人行山經過,發現約有12至13名營友在大東山爛頭營石屋上紥營。 不過有傳媒到現場了解事件,當事人稱是一場誤會,「電鑽」的工具箱其實只是裝有煮食爐具的工具箱,亦未有在屋頂上鑽孔。 大東山石屋2025 大東山石屋 初期建造的營舍面積只有18平方尺,內有3間房,床是摺疊式的。 後來營舍不斷改進,令空間更大足夠容納更多人,更設有床鋪、水箱及接駁喉管引水。
大東山石屋: 婆罗浮屠
海拔高度869米的大東山,西靠鳳凰山,右連二東及蓮花山,是香港第三高山。 普兰班南遵照印度教建筑的Vastu Shastra规范设计,建筑群位于边长390米的围墙之内,包括3座大神庙、3座中型神庙以及若干小神庙,共计240座神庙。 湿婆神庙位居C位,高47米,每边长34米,是普兰班南最大的神庙,旁边的毗湿奴和梵天神庙高33米,稍逊一筹。 神庙内院可分为3部分,分别代表印度教中的3个界,神庙装饰着描绘罗摩衍那和薄伽梵往世书的叙事浮雕以及众多神像。 大東山石屋2025 Gunung Padang原先被认为是座自然山峰,但后来有考古学家研究认为,这座奇怪的山可能是人造,或者是人工改造自然山峰的结果。
- 婆罗浮屠建在一座200多米高的小山上,大约造了75年,当时夏连特拉的统治者到底是印度教徒还是佛教徒,尚不能确定,不管怎样,这些统治者似乎对宗教保持了宽容态度。
- 西都城南门长33.8米,宽15.17米,高9.5米,是这座城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
- 即使結婚後曾跟太太去新西蘭定居,最後還是捨不得,搬回香港定居在貝澳。
- 建造防御工事用的石块平均长2.2米,宽1.5米,高0.7米,重10—20吨,最大的石块重达26.7吨。
- 巴肯寺(Phnom Bakheng),建于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时期,位于巴肯山上,可俯瞰吴哥窟,观赏吴哥落日。
- 海拔高度869米的大東山,西靠鳳凰山,右連二東及蓮花山,是香港第三高山。
主佛塔塔基周长433米,连同敏东王捐献的塔顶饰物(hti),总高达112米,是目前世界第二高佛塔。 大東山石屋 大金塔全身贴满金箔,周围悬挂着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据说一共用了超过7吨黄金,塔顶hti镶嵌了5448颗钻石和2317颗红宝石,最顶端则是颗76克拉大钻石,堪称金碧辉煌,价值连城。 吴哥的衰弱可能是因为和大城王朝的战争,也可能是由于信仰改变(阇耶跋摩七世后,高棉逐渐皈信小乘佛教),小冰河期的气候变迁,或者公共工程的荒废,具体原因尚待研究。 彩禾苑屬於小學91區校網,附近就是用作隔離的公屋駿洋邨,亦會看見火炭工廠。 交通方面,屋苑距離火炭火車站需要步行20分鐘,而且有一段斜路,也沒有巴士路線經過,目前公共交通工具是小巴,可搭到沙田站後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錦駿苑單位間隔四正,亦是四個屋苑中唯一設有露台的屋苑,由於鄰近馬鞍山路和鐵路,部分單位設有隔音露台。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睇芒草小貼士9.勿生火
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Zedi 大東山石屋2025 Daw),位于缅甸仰光,是缅甸最神圣的佛塔。 传说佛塔建于佛陀时代,不过根据历史记录,大金塔的历史只能追溯到14世纪。 15世纪勃固女王信修浮统治时期,仰光佛塔高度提升至40米,佛塔周身涂金,因而有大金塔之称。 此后数百年,一系列地震对佛塔造成了许多破坏,但缅甸历代国王还是坚持修塔。 到了1775年贡榜王朝辛标信王统治时期,大金塔主体提升至现代高度。
建造防御工事用的石块平均长2.2米,宽1.5米,高0.7米,重10—20吨,最大的石块重达26.7吨。 西都城内城是东南亚少有的石制城墙遗迹,石块之间不用粘接剂,却建造的非常坚固,成为这座城市少数留存的遗迹之一。 不过这座城市建造完成后不到10年,胡朝就被明朝灭亡,除了巨石城门和城墙地基以外的建筑基本损失殆尽。 西都城(Thành nhà Hồ)位于越南清化永禄县,是越南胡朝营建的新都。 西都城分内外两层,外城以泥土夯筑,内城长883.5米,长870.5米,环绕着50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底部和城门用石块堆砌,厚4—6米,其上则以砖块建造。
大東山石屋: 蒲甘古城
今年年初亦曾爆出有行山人士在屋頂用電鑽紮營的傳聞,惹來網上一片激烈迴響,猛烈批評涉事人士自私兼不愛護環境,其後證實只是誤會一場。 屋仔唔係大家想像中咁堅固,屋入面所有家具,都係由屋主從山下搬上來,即使玻璃窗裂咗,都唔容易修理。 初期的營舍甚是細小,面積只有18平方尺,內裡有3個房間。 約1945年,當地更興建了一個可容納70人的食堂(Mess Hall)。 後來築起的營舍空間更大,設有床鋪、供水設施,以至電燈。
- 不过这座城市建造完成后不到10年,胡朝就被明朝灭亡,除了巨石城门和城墙地基以外的建筑基本损失殆尽。
- 塔布茏寺(Ta Prohm),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寺内供奉的般若波罗蜜多,据说是根据国王母亲的形象雕刻的。
- 環境方面,政府計劃在鑽石山轉車站上蓋打造一系列綠化設計,形成一條「文化園境大道」,並且延伸出林蔭道、中央草坪、涼亭等,在啟翔苑以北就可以直接看到這些綠化設施。
- 錦駿苑的單位有機會可以看見吐露港,景色較佳,部分單位甚至可以看見中文大學,屬於小學89校網。
- 翻過大東山山頭,不難發現一群貌似荒廢了的石屋群,井然有序座落在不同的小山丘上。
- 今年年初亦曾爆出有行山人士在屋頂用電鑽紮營的傳聞,惹來網上一片激烈迴響,猛烈批評涉事人士自私兼不愛護環境,其後證實只是誤會一場。
另外,不同于许多人的认知,巴拿威梯田并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因为梯田中存在一些现代建筑,巴拿威梯田并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科迪勒拉山脉水稻梯田中。 吴哥窟形如矩形人工岛,神庙主体被1024米长,802米宽,4.5米高的外墙环绕,人工岛外是190米宽,周长5.6千米的护城河,参观者可通过东西两条堤道和瞿布罗进入吴哥窟。 连同护城河,吴哥窟占地约2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梵蒂冈。 当年工人们不知砍伐了多少树木,搬运了多少泥沙土石,才在沼泽上建立起这座人工岛。 吴哥窟内原有王宫,如同吴哥其他世俗建筑那样,这些建筑都是由易腐烂的木材等建造的,因此并没保存下来。 女王宫(Banteay Srei),完成于11世纪初阇耶跋摩五世时期,以红砂岩建造,虽然规模较小,但浮雕非常精致。
大東山石屋: 芒草美景反致垃圾爲患
一直由當地居民維持營地運作和維修,但近年大量旅客前往大東山遠足及觀賞芒草,導致部分石屋遭受破壞,甚至侵犯居民私隱。 石屋屋主之間有個組識叫大嶼山爛頭營居民協會(Lantau 大東山石屋2025 Mountain Camp Residents Association),雖然房子屬私人物業 ,但他們最大宗旨是保育和修護這歷史遺蹟。 早年經常看見有山客破壞石屋和大東山生態的行為,尤其在芒草季節,成百上千的登山人士一擁而上,非法露營、在石屋前隨處便溺、踩上石屋屋頂、亂扔垃圾等行為,都讓屋主很困擾。 「爛頭」名字,是從大嶼山英文「Lantau」而來,但若然你到過石屋群,你會看到18號屋的外牆寫上「香港浸信會聯會營地」。 有大東山的行山義工向《香港01》表示,隨著時日,外藉傳教士皆年老回鄉,石屋現時沒有固定住戶,業權亦頗為複雜。 浸信會早年曾借出石屋供教友作退修營地之用,又有環保團體及登山義工租用,可惜現在因為業權問題而停止借用。
大東山石屋: 前往伯公坳
但由於選址臨近公路,或會有噪音問題,而且能夠看見加油站和垃圾站。 新手唔想行到半路致電求助,敬請做足功課: 海拔 869 米的大東山,位於南大嶼山,是香港第3大高山。 前往交通方法是,由東涌市中心乘坐11號或23號大嶼山巴士,於伯公坳下車,毋須過馬路,見涼亭開始登山,沿路直上,即可到大東山。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芒草2023|行山路線附難度/季節/交通/起點/登山裝備懶人包
這22間石頭屋又叫做爛頭營,是1925年至1934年興建的。 20年代,中國南方廣州一帶不同教會的外國傳教士, 經常都會到山上避暑,當年他們輾轉來到香港大東山上建石屋作退修之用,至今已差不多有100年歷史。 这些建筑是从早期骠人佛教建筑发展而来的,融合了南印度和斯里兰卡佛塔风格,成为之后缅甸佛教建筑的蓝本。 蒲甘的佛教建筑基本由砖石建造,当地工匠先于印度和东南亚各地,独立发展出成熟的拱顶建造技术,但这些技术后来失传,即使是后世的缅甸统治者,也很难复原蒲甘的宽敞拱顶寺庙。 东南亚位于印度和中国之间,自古以来就和两者有密切联系。
大東山石屋: 中大團隊獲資助1250萬元 修復保育大東山爛頭營建築群
路徑出口為黃龍坑郊遊徑,以及南山燒烤場,可以搭乘巴士回東涌,或直接行至梅窩碼頭乘船離開。 自疫情爆發以來,不同行山路線都聚滿人群,今午大東山亦處處見人蹤,惟未見有人攀上爛頭營屋頂,行山人士大多坐在爛頭營旁休憩。 市民石先生及張先生行山多年,石先生指大東山每年秋天都會吸引大批市民上山觀芒草。 大東山石屋2025 對於大東山爛頭營加設鐵欄,他認為若業主認為有需要,加設鐵欄亦無可厚非。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至二東山上有約20間石屋,俗稱為「爛頭營」,早已成為芒草以外的拍照熱點。 大東山石屋 在1923年興建的石屋群其實是傳教士的避暑渡假屋,當年首選地址本為大帽山,不過最初只建木製棚舍,未料竟遭強風吹塌,於是其後改用石頭並在大東山築成。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爛頭營石屋勢成新地標 中大建築學院團隊獲1,250萬資助修復
近二東山的路口處,左行繞其而走(下一分岔路口可左走經黃龍坑郊遊徑下降至東涌)。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石屋 隨後繼續依照鳳凰徑指示,繼續下降至南山的嶼南道完成行程(或可續沿鳳凰徑、嶼南道走至梅窩)。 仰光大金塔供奉着4件佛陀遗物,周围环绕着64座小塔和4座中型塔。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爛頭營加裝鐵閘 圍封千呎 警告字眼﹕請不要進入!
阿难陀寺,1105年由江喜陀王兴建,是蒲甘现存仅有的几座大型寺庙之一。 阿难陀寺布局呈十字型,中间是座51米高的佛塔,整体造型如同印度宗教中的须弥山,融合了印度和孟族建筑风格。 如果你唔怕被芒草「拮」,會留意到芒草叢中有小路可供拍照,山友記得不要強行開路、踐踏芒草。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睇芒草小貼士7. 飲食篇:我想在山上開餐,山頂有沒有野餐的位置呢?
这座神庙由一位大臣修建,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大庙。 巴孔寺(Bakong),建于9世纪末因陀罗跋摩一世时期,是吴哥最早的庙山型寺庙,底边长65米,共5层,可能体现了来自爪哇的影响。 研究人员根据卫星照片推断,连同周边各项设施,大吴哥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 为了支持这座巨大城市,高棉人在吴哥修建了大量水利设施,包括密集的运河、沟渠、堤坝、池塘等。 这些水库可在旱季灌溉大量农田,养活多达75—100万人口,也象征着印度教中的创世之海。 瑞山都塔(Shwesandaw Pagoda),1057年由阿奴律陀王兴建。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睇芒草小貼士3. 日落篇:如果想在山上看日落,甚麼時間起步上山最好?
吴哥窟(Angkor 大東山石屋2025 wat,又名小吴哥)是吴哥最大的神庙,也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寺庙综合体。 吴哥窟建于12世纪初,当时的统治者苏利耶跋摩二世信奉湿婆派,他举全国之力,花了约35年,在平地上修建了如须弥山一般的吴哥窟。 大東山石屋 15世纪前后,吴哥失去高棉权力中心的地位,吴哥窟一度被森林覆盖,少人问津。 经过修复后,如今的吴哥窟是柬埔寨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也是柬埔寨国家的象征。 Thatbyinnyu寺,1150—1151年由阿朗悉都王兴建。
大東山爛頭營石屋有數十年歷史,但有網民昨日(6日)指發現有人在大東山的石屋屋頂上紥營,更懷疑用電鑽及爆炸螺絲固定,批評破壞環境及十分自私。 「石屋群就是有種神奇的魔力,讓我內心感到異常平靜。」來自英國的Mark呷了口好友Catherine為他準備的Tequila,一邊娓娓道出。 巴拿威梯田(Hagdan-hagdang Palayan ng Banawe)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科迪勒拉山脉一带,据说有2000多年历史(但也有人认为只有三四百年历史)。 这些梯田由当地伊富高人修建,是菲律宾少数未受殖民者影响的历史古迹。 巴拿威梯田位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上,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稻梯田,总面积约有1万平方千米,据估计,将这些梯田的台阶连接在一起,长度将会达到2.01万千米,相当于地球周长的一半。
大東山石屋: 山上有好多間石屋,可以入去過夜嗎?
汲取教訓,他們捨棄臨時營舍的構想,轉為以石材興建營舍,抵擋香港夏季出現的颱風。 翌年夏天,他們來到了大東山,於現址築起了第一間石屋,隨後石屋陸續築起,形成現在的石屋群,至1926年夏天接近完工。 巴普昂寺(Baphuon),建于11世纪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时期。 这是座令元朝使节周达观印象深刻的庙山型寺庙,神庙底边长120米,宽100米,三层须弥台高34米,中心塔高45米,接近婆罗浮屠的规模。 这座神庙后来被改建为佛寺,增建了一尊70米长,9米高的卧佛,为了建造佛像,可能拆除了50米高的铜塔。 佛统大塔(Phra Pathommachedi)位于泰国佛统,是一座有许多故事的古老佛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大東山爛頭營是香港海拔最高的古村落,包括19座外形粗獷的單層石屋,以及村民共用設施及山徑網絡,百餘年前由西方傳教士建立,用作避暑、傳教和療養。 大東山石屋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獲大嶼山保育基金撥款1,250萬元進行修復保育,百年古蹟有望重煥生機。 普兰班南(Prambanan)离婆罗浮屠不远,也在日惹附近,是东南亚仅次于吴哥窟的第二大印度教神庙。 普兰班南始建于婆罗浮屠建成后不久,可能是信奉印度教的Sanjaya王朝对佛教寺庙婆罗浮屠的回应。
營地的最初選址原來並非大東山,而是大帽山(Tai Mo Shaan)。 由於棚舍迎海而建,而且由木材搭建,結構簡陋,最終敵不過強風的吹襲。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試圖在大帽山的另一邊以及馬鞍山(Saddle Mountain)搭建營舍,但都因意見分歧而使計劃告吹。 吴哥城(Angkor)位于柬埔寨暹粒附近,是高棉王国鼎盛时的都城。 9世纪初,笃信印度教的阇耶跋摩二世使高棉摆脱了爪哇夏连特拉王朝控制,他借鉴夏连特拉的“神王”理念加强统治,并在农业条件优越的洞里萨湖以北建都。 数十年后,耶输跋摩一世在洞里萨湖附近建立耶输陀罗补罗,即吴哥城,下令建造了东水库和巴肯寺。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置身芒草花海,靜待落日晚霞
好景不长,数十年后,佛统被蒲甘王阿奴律陀攻占,此后佛塔荒废数百年,被丛林所覆盖。 錦駿苑的單位有機會可以看見吐露港,景色較佳,部分單位甚至可以看見中文大學,屬於小學89校網。 屋苑原址曾為單車公園等臨時工地,配套設施暫不齊全,但政府已打算在附近增加零售和社區配套設施,尤其是屋苑自設23,681呎零售或商業樓面,相信日後購物也會非常方便。 交通方面,錦駿苑位於馬鞍山線的大水坑站B出口附近,步行只需3分鐘。
建造西都城用了近10万立方米夯土以及2万立方米巨石,根据越南史书记载,这些防御设施是在3个月内迅速完成的,其余宫室建筑大约花了2年时间营建。 塔布茏寺(Ta Prohm),建于12世纪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寺内供奉的般若波罗蜜多,据说是根据国王母亲的形象雕刻的。 大東山石屋 目前所见的佛统大塔,开建于1853年拉玛四世统治时期,完工于1870年朱拉隆功统治时期,重建的佛塔高120.45米,周长235.5米,是全世界最高的佛塔。 当地人传说,石缸平原曾经住着巨人,一次战斗过后,为了纪念国王,巨人们制作了数千个石缸,用来储存米酒。 类似的石缸遗址从泰国北部呵叻高原到印度东北阿萨姆都有分布。 一些考古学家认为,石缸可能是种墓葬,也有人认为石缸可以用来酿酒、储水,或者记录天象,这些石缸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又是用来干啥的?
這間小屋現時係由一位外國女士幫手看管,我哋同佢傾咗一輪之後發現,好多行山友嘅行為破壞咗呢啲小屋同埋周圍嘅環境! 佢試過貼標語但竟然被人撕走當冇件事,同時因為要保護間屋仔,所以又唔可以將啲標語釘喺屋嘅牆身。 在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一片高地上,分布著以石塊建造的小屋。 這些俗稱爛頭營的石屋群,是由外籍傳教士所興建的度假屋,部分更建有小型儲水箱。 大東山位於南大嶼山,原稱「大峒」,英語作「日落山」(Sunset Peak)。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石屋頂紮營 網民:好自私
切勿強行採摘、折斷芒草,摘下芒草做道具拍照更是超缺德行為!! 《香港01》記者今午登上大東山,發現山上散落約21間石屋,其中一所牆身漆有數字「15」的石屋外,被人加裝圍欄及鐵閘。 石屋牆上貼有警告字句「No entry please(請不要進入)」及一個交叉符號,惟石屋內未見有人。 這些是散佈大東山路旁的石屋俗稱為「爛頭營」,源自該營地的英文名稱Lantau Mountain Camp。 營地建於1922年,最初為傳教士避暑度假屋,當年原選址於大帽山,惟木製棚舍遭強風吹倒。 傳教士遂改用石頭於大東山築成石屋,惟隨傳教士離開日漸荒廢。
大東山石屋: 大東山神秘石屋的身世之謎
交通方面,地鐵屯馬線開通後交通非常便利,日後更會有天橋連接鑽石山的不同出口;屋苑附近的荷里活廣場巴士總站、四美街巴士站和龍翔道巴士站都有通往港九新界各地的巴士。 環境方面,政府計劃在鑽石山轉車站上蓋打造一系列綠化設計,形成一條「文化園境大道」,並且延伸出林蔭道、中央草坪、涼亭等,在啟翔苑以北就可以直接看到這些綠化設施。 購物方面,屋苑對面就是荷里活廣場,日後亦會在發展區內增加更多地鋪,相信會有更多新選擇。 大東山石屋2025 出發前,記得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了解更多天氣預報、天氣警告等資訊。
百餘年來,爛頭營的居民一直維持營地的運作和保養石屋,並自行開闢兼打理通往爛頭營的幾條山徑。 从空中俯瞰,婆罗浮屠的造型如同一座曼荼罗,象征着佛教宇宙观。 大東山石屋 佛塔高35米,地基接近正方形,边长约118米,其上有9层,底下6层为方型,上面3层为圆形,顶层中心是座圆形佛塔,被72座多孔舍利塔包围。 大東山石屋2025 大東山石屋 建造婆罗浮屠用了约5.5万吨安山岩,开采自附近河流,石块之间不施泥浆,而是通过榫卯结构连接。 为了应对当地多雨的环境,建造者为婆罗浮屠设计了排水设施,可通过100个喷口排放雨水。 巴拿威梯田主要是手工建造的,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扩张,如今,越来越多伊富高人进城工作,梯田面临无人维护,难以为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