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白血球分成很多種類,列算出他們的百分比,就叫做分類。 正常血液可以看到的主要是成熟的顆粒性白血球(也就是分葉球,因為細胞核分裂成兩三葉),淋巴球兩種,其他有少量的單核球,嗜伊紅性球等。 顆粒性白血球可以立即攻擊入侵的細菌,淋巴球細胞則擔任持續性的較長期的免疫力,所以骨髓停產血球,血液中的顆粒性白血球很快下降,身體就會感染,發燒。 骨髓如果有急性白血病,不成熟的芽球細胞也會跑到血液中,算入白血球分類時也會將他們一併列出。 白血病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目前相信環境與遺傳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4]。
所以病人通常沒有什麼症狀,不會感染發燒,也不會有出血傾向,往往是在抽血檢查時才意外發現白血球升高。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雖然症狀溫和,但是時間久了以後會轉變成不成熟細胞的急性白血病。 這種轉變而成的急性白血病很難處理,所以在慢性期就要積極控制,不要讓疾病轉成急性。 在變成急性的轉變過程中,成熟的血球逐漸減少,不成熟的無用血球漸漸增高,我們稱做加速期。 所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以分成慢性期,加速期,急性期三個階段。
骨髓白血球: 白血球過高及過低可能出現之症狀
白血病缓解后的治疗方式取决于患者本身的预后因子(见上述)和整体健康状况。 针对中度风险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正常或没有列入低风险和高风险之列),疾病缓解后的最佳疗法目前没有定论,须视患者年纪、整体健康状况、患者决定、是否有合适的干细胞捐赠者而定[73]。 诊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个线索通常是不正常的全血球计数,虽然白血病常会有不正常的白血球增多(英语:leukocytosis),且有时确实能在周边血见到白血病细胞,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可能只出现血小板、红血球或白血球减少中的其中一个[26]。 有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似乎也和基因遗传有关,过去曾有案例指出家族中的成员以高于寻常的比率发生急性骨髓性白血病[18][19][20][21]。 一些先天性障碍可能会增加白血病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是唐氏症,唐氏症患者得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风险约为常人的10至18倍[22]。
這時病人可以毫無症狀或出現免疫力變差的跡象,如長帶狀皰疹,肺炎等。 其次可能出現淋巴腺腫大,肝脾腫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等症狀。 也可出現免疫力異常的現象,如出現自體免疫導致的溶血及血小板破壞等。 部份患者可能會因腹膜腔後淋巴結腫大而引起腸胃道與泌尿道阻塞的情形。 2.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ALL):好發兒童,成年人占少部份,細分L1到L3型。 急性白血病治療以注射化學治療為主,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引導治療」,癌細胞接受化學治療後,暫時從血液中消失,疾病達到緩解之後,就進入第二階段「鞏固治療」,主要是預防疾病的復發,若有合適的骨髓幹細胞,可考慮骨髓幹細胞移植。
骨髓白血球: 分类
當症狀出現時,除了給予症狀治療外,可考慮給予化學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 Cyclophosphamide、Chlorambucil、Prednisolone等藥物。 其它抗癌新藥如:Fludarabine、2-deoxycoformycin、2-chlorodeoxyadenosine也有不錯的療效。 治療開始是以 Busulfan、Hydroxuurea之類的化學藥物,即可達到緩解。 部份病患在使用干擾素後有30~40%達到緩解,且存活時間也較長,但通常無法根治。 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骨髓移植是唯一可以根治的療法,成功率可達50~65%,但此治療建議40歲以下、發病時間短、預後較佳的病患可考慮。
- 不過這段期間,最主要的問題是,因為強力的化學治療,骨髓中的白血病細胞被大量殺滅,同時整個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也受傷暫時完全停產,導致血液中的血球嚴重降低,會有感染發燒,血小板過低,出血的風險。
- 此乃因白血病細胞分化成熟而導致白血球過多,而後壓迫到肺裏面去,使肺之血管阻塞,造成病患因氣喘或肺水腫而死。
- 一类没有被证实有bcr-abl基因聚合的案例,更宜被归类为常规型骨髓增生性疾病或骨髓异常性疾病,其治疗过程应异于患有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5]。
- 化學治療就是抗癌藥物治療。
- 但是可能會出現其他特別的藥物副作用,如神經病變所引起的手腳麻木感覺,或是凝血功能異常,血糖過高,肝功能異常,血脂肪過高,甚至胰臟炎等,但大多數會慢慢恢復正常。
- 急性白血病是一嚴重危急的疾病,治療過程較辛苦,但是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得到控制,也很有可能治癒斷根。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早期的表現通常很隱晦且不具特異性,症狀可能和流行性感冒或其他常見的疾病類似。 常見的全身性症狀包括發燒、疲勞、體重下降、食慾不振、呼吸困難、貧血、容易瘀青或流血、瘀點(皮下出血所形成的平整小紅點,約如針頭大小)、骨痛或關節痛、持續或經常感染[7]。 急性白血病的特征是不成熟白血球剧增,这些不成熟的白血球一般在骨髓中约占5%以下。 这种不成熟白血球剧增的现象使得骨髓无法制造健康的血细胞,而由不成熟的白血球取代。 疾病早期如沒有特殊症狀,並不需急於治療,因為此時給予化學治療對整體存活率,並無明顯的增加。
骨髓白血球: 出血
三、白血病的成因 各種白血病的確實成因,及詳細的發病機轉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已經大致瞭解。 基本問題是造血母細胞的基因起了變化,變成白血病母細胞,所以我們在染色體檢查,基因檢查時會有白血病細胞異常的變化。 骨髓白血球 這些不正常的母細胞不斷增生,生產出異常的白血病細胞,就成了白血病。 會引起基因發生突變的原因很多,包括輻射線,致癌性的化學藥物,或是病毒等都有可能。 整個情況也許只是運氣問題;每天有數以萬計的血球細胞在分裂增生,總會碰到一個產生突變成為不正常的細胞,這個不正常的細胞可能自己死掉,或者被身體的免疫力處決掉,也可能存活下來,累積更多的基因突變,繼續惡化成了白血病母細胞。
骨髓白血球: 白血病的類型
约有一半以上的白血病患者在颈、锁骨上窝、腹股沟等处,触摸到淋巴结肿大;腹部深触诊,可触及肿大的肝脾。 当然,肝脾肿大不是白血病特有的,肝炎、肝脓肿、肝癌等,都可有肝肿大。 溶血性贫血、伤寒等,可有脾肿大,应在充分检查后,与上述情况鉴别。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发生率有一些地理分布的差异,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成人发生率最高,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较少[100][101];相反地,儿童的发生率则是北美和印度比亚洲其他地方少[102]。 这样的差异可能与族群遗传、环境因素(英语:environmental factor)或上述两者的结合有关。 系统歧异不明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又称为混合表型白血病或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指的是白血病细胞无法被分类为骨髓性或淋巴性,或两类细胞都存在。
骨髓白血球: 白血球低同白血球高的原因係點解?
为克服伊马替尼抗药性,以及增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效用,两种新型产品得到推广。 一种名为达沙替尼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可以阻断多种致癌蛋白,并在2007年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已经对伊马替尼有抗药性或依赖性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可用其药取代伊马替尼。 另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罗替尼也因同样效用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这两种新药于2010年被应用于临床,所以至今有三种一线的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药品。
骨髓白血球: 骨髓性血液惡性腫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診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個線索通常是不正常的全血球計數,雖然白血病常會有不正常的白血球增多(英語:leukocytosis),且有時確實能在周邊血見到白血病細胞,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可能只出現血小板、紅血球或白血球減少中的其中一個[26]。 白血病(Leukemia),亦称作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
骨髓白血球: 淋巴性白血球(Lymphocyte)
染色體檢查與腫瘤基因檢測 白血病細胞的基因常有異常變化,很多時候染色體也會有變化,與身體上其他細胞的正常染色體不同,這些異常變化並不是遺傳得到的,而是癌細胞自己特有的變化。 例如95% 骨髓白血球2025 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有些急性淋巴球白血病細胞會出現正常人沒有的費城染色體及bcr-abl 融合基因;第三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會有PML-RARa融合基因;此外約三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會有FLT3基因的突變,預後較差。 所以我們抽骨髓時可以用抹片及病理切片在顯微鏡底下看不成熟的芽球細胞比率,也可以檢測染色體看染色體有無變化,以及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看腫瘤基因的異常變化。
骨髓白血球: 慢性期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分型也包含了少数未列于FAB分型中的亚型,例如急性嗜碱性性球白血病(英语:acute basophilic 骨髓白血球2025 leukemia),这种类型曾在1999年被建议增列为第9个亚型(M8)[48]。 白血病患者可能有染色體變異現象,進行檢驗時,若發現「費城染色體 (Philadelphia chromosome)」,就能確診為白血病。 醫生在檢驗前會為患者做局部麻醉,並將穿刺針經皮膚刺入骨髓、抽取骨髓樣本,這種檢驗法可觀察骨髓中的血球細胞狀況。 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出现之前,从确诊开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为3-5年。 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出现之后,患者的存活率大幅上升了。 一种称为T315I的突变,使得达沙替尼、尼罗替尼无法克服伊马替尼抗药性。
骨髓白血球: 感染
現在我們打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 骨髓白血球 讓造血幹細胞從骨髓跑到周邊血液,所以我們從血管裡就可以收集到造血幹細胞來使用,無須再抽取骨髓,這就是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CLL) 的治療與效果 本病病程進展很慢,要到晚期才會逐漸影響各器官,造成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貧血及血小板過低的現象。
骨髓白血球: 骨髓穿刺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好發於 10歲以下兒童,成年人約佔20%左右。 一般骨髓抽吸的部位通常是抽取胸骨或骨盆腔腸骨脊的少許骨髓血,再經過多種特殊染色加以檢查。 骨髓切片做法同骨髓穿刺,只是使用的針為特殊的切片針,這兩項檢查可同時完成。 許多人擔心做了骨髓檢查,爾後會常腰酸背痛;其實這顧慮是多餘的。
骨髓白血球: 移植造血幹細胞
出现以上症状后,患者及家属要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诊断,以尽早治疗。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其他慢性骨髓性增生疾病均可能演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而且此種白血病之預後較差。 暴露于大量的游离辐射会增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风险。
在一開始處理急性白血病病人時,先要穩定住病人之生命狀況,例如感染之控制,停止與預防出血之現象,適量之體液補給,嚴密監控病人之內臟功能與生命徵象,另外要排除M3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因為此型之治療方式與其他者不同(後詳)。 骨髓白血球2025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骨髓白血球2025 myeloid leukemia,AML)又稱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種骨髓性血液細胞過度增生造成的癌症,特色為大量不正常的細胞在骨髓和血液中快速生長,而干擾造血作用[1]。 症狀可能包括疲倦、呼吸困難、容易瘀青和流血、感染風險增加等[1]。
骨髓白血球: 白血球和血小板指數代表什麼?
这种疾病源自一种称为费城染色体的染色体易位现象(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 慢性白血病的特點是過多地製造成熟的但依然不正常的血細胞,這些細胞(白血球占多數)因此過多地存在在血液中。 醫生首先確立慢性白血病的診斷與分類,再依照診斷與分類決定治療的方針。 骨髓白血球2025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徵象和症狀來自於白血病細胞的大量增生,從而取代並干擾骨髓中正常的血液細胞發展[55],這將造成嗜中性球低下、貧血和血小板低下(英語:thrombocytopenia),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因此常和正常血液細胞低下有關。 少數患者的白血病細胞可能會在骨髓以外的地方聚集成一個腫塊,稱為綠色瘤(英語:chloroma),症狀依其位置有所不同[7]。
骨髓白血球: 白血病的病因
八、化學治療的副作用照護 一般說來,施打化學治療當天的副作用主要是頭暈,噁心,嘔吐,少數可能有過敏反應。 由於醫藥的進步,目前已有非常好的止吐藥可以緩和這些副作用,而國內的健保也给付,已成為化學治療時例行會給的輔助藥物,如果能稍為放鬆一下心情,大多數的病患施打化學治療時都沒有嚴重的不舒服。 隨後幾天,會感到全身疲倦,沒有食慾,噁心,使用一些止吐藥仍然會有幫忙。
骨髓白血球: 白血球
再者,如果檢測期間正在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會引起白血球降低的副作用。 也正是造成因為白血球指標異常的原因眾多,如果指標不正常如白血球指數偏低,需要配合其他檢測指標才能有更準確的分析。 白血病有多種類型,白血病的類型主要由血液內不成熟的白血細胞的類型來區分,學術上,有多種分類方法,常用的分類法有FAB分類法,以及由世界衛生組織推動新的 WHO 分類法 。 由於治療時前骨髓細胞可能會將細胞內的顆粒物質釋放到血液中,因此治療時須注意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產生。
孕婦的白血病該如何處理取決於白血病的類型,急性白血病通常需要迅速且積極的治療,儘管可能會有流產和胎兒畸形的風險,尤其在妊娠第一個三月期的發育特別敏感,進行化療將會有更高的風險[111]。 骨髓白血球 2008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成為第一種被完成全基因體定序的癌症,科學家將白血病細胞萃取豬的DNA拿來和正常的皮膚細胞比較,發現白血病細胞在一些先前從未被注意到的基因中也有突變[110]。 Bennett發現有一群人死於脾臟腫大,他們的血液都有「顏色和質地」的變化,他用「白血球過多(leucocythemia)」來描述該病理狀況[104]。 苯和其他芳香類溶劑的職業暴露是否會造成白血病一直有爭議,苯和其衍生物在體外實驗中是已知的致癌物質,雖然一些研究認為長期暴露於這些化學物質會增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風險[13],但一些研究者認為這些暴露對風險的影響十分輕微[14]。
骨髓白血球: 急性白血病常見的5大症狀
上述因子可能會干擾血球細胞分化,造成異常血球增生,影響其他正常血球的數量。 此外,用于检测费城染色体的骨髓穿刺检查(英語:bone 骨髓白血球 marrow biopsy),亦通常用作判定是否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评估方法。 此类染色体变异可被常规的細胞遺傳學技術(英語:cytogenetics),如螢光原位雜合或聚合酶鏈式反應檢出,以觀察bcr基因与Abl基因的聚合狀況[3]。
白血病很少在孕妇出现,孕妇的盛行率大约只有一万分之一[111]。 孕妇的白血病该如何处理取决于白血病的类型,急性白血病通常需要迅速且积极的治疗,尽管可能会有流产和胎儿畸形的风险,尤其在妊娠第一个三月期的发育特别敏感,进行化疗将会有更高的风险[111]。 2008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成为第一种被完成全基因体定序的癌症,科学家将白血病细胞萃取猪的DNA拿来和正常的皮肤细胞比较,发现白血病细胞在一些先前从未被注意到的基因中也有突变[110]。
骨髓白血球: 症狀
2015年,全球約有一百萬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並有147,000人因此死亡[4][5]。 此病最常出現在老年人[2],且男性較女性多[2]。 60歲以下的五年生存率約35%,60歲以上的五年生存率約為10%[3]。 接受化療的老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6.1個月,而未接受化療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1.7個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