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本站設有6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在1989-2008年間,由於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藍田站連上蓋計畫滙景花園擁有權屬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根據當時的安排,地下鐵路公司雖然並未負擔東隧和此站的建築費用,但需每半年繳交一次隧道費及藍田站租金予東隧公司,直至2008年鐵路隧道部分及藍田站專營權屆滿並移交香港政府為止,之後繼續由政府徵收此項租金。 但因2000年地鐵有限公司上市,政府遂與東隧公司簽訂補充協議,東隧的鐵路隧道及車站擁有權於專營權屆滿後,以一千港元的象徵式代價,經由地政總署移交予地鐵公司(今稱港鐵公司),而非移交香港政府[13][14]。 在1989-2008年間,由於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藍田站連上蓋項目滙景花園擁有權屬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公共運輸交匯處車輛出入口設於鯉魚門道東行綫,從總站開出的巴士,若要返回西行綫往觀塘方向,必須在迴旋處掉頭。 該段鯉魚門道東、西行路旁設有一對名為「藍田站」的巴士站,東行站位於此站九巴站長室旁,與交匯處相連;沿西行站行人路可步行往港鐵藍田站C出口,或使用樓梯前往滙景花園平台。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香港地铁
九巴16M線往觀塘站方向及城巴E22線往藍田(北)方向,途經此站所處的一段德田街而不停站,乘客請使用藍田(北)巴士總站。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附設巴士總站,又名「藍田巴士總站」,佔據交匯處內較東面位置,內設八個候車月台或候車處(包括總站東面邊緣的巴士站),其中42C線月台設有全港首創的空調候車間(詳見前文)。 2013年8月24日開辦,於星期一至五 及下午部份時段提供服務,途經上水、清河邨、粉嶺南、大老山隧道、鑽石山、新蒲崗、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是觀塘區往返北區的三條常規巴士路線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藍田站是屬於半架空及半地面車站,只是處於密封環境才使人誤會自己身處地底而已。 蓝田站(英语:Lam Tin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观塘区鲤鱼门道以南晒草湾白泥山山坡,属于港铁观塘线的铁路车站,其上盖物业为汇景花园第9-17座。 车站在1986年6月7日动工,却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随东区海底隧道铁路部分通车,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启用。
- 藍田站於1989年8月9日啟用,當日時任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即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及黛安娜王妃在藍田站舉行開幕儀式,揭開車站啟用紀念牌匾。
- 密封式車站建築物西端以及通往觀塘站的路段屬於架空部份,而東端則建於地表以下,與地底車站無異,亦已裝有月台幕門。
- 藍田站於8月9日正式啟用,在8月6日至8日間,觀塘綫列車駛經藍田站月台而不停車上落客。
- 途經藍地、紅橋、大窩坪、黃大仙、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 A出口通道部份路段屬於滙景廣場商場範圍,兩旁開滿不同商舖,而廣場範圍內的扶手電梯屬港鐵管轄,亦有多個港鐵指示牌。
- 車站在1986年6月7日動工,卻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通車,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 九巴在巴士總站出站通道與鯉魚門道之間的行人路設置站長室暨員工休息室,屬大廈結構一部分。
- 東隧規劃為一條道路、鐵路兩用隧道,容許地下鐵路觀塘綫穿越其專用管道接駁港島綫。
A出口通道部份路段屬於滙景廣場商場範圍,兩旁開滿不同商舖,而廣場範圍內的扶手電梯屬港鐵管轄,亦有多個港鐵指示牌。 由於藍田站響鯉魚門道以南山坡,同藍田北嘅住宅區有一定距離,所以當時地鐵決定同發展商起行人通道連接啟田道路面,該行人通道啱啱穿過匯景廣場中庭,再沿藍田站範圍嘅扶手電梯先至可以去到啟田道。 2013年12月16日中午約12時40分,觀塘綫及將軍澳綫調景嶺站至油塘站的一段高架電車線發生故障,導致將軍澳綫油塘站至寶琳站及康城站服務暫停。 而港鐵亦抽調部分觀塘綫班次提供有限度的將軍澳綫過海服務。 列車會使用藍田站旁後備行車隧道直接過海駛往鰂魚涌站,以北角站作為終點站[15][16]。 然而由於計算錯誤,月台路軌旁的廣告燈箱比其他車站較高,與月台乘客的視角並非處於同一水平,而燈箱之間的距離也較大。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出口數目
此站是東區海底隧道附屬工程,由前地鐵公司委託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結合架空、地面及地底車站特徵依山而建,於1989年隨同該隧道通車而啟用。 密封式車站建築物西端以及通往觀塘站的路段屬於架空部份,而東端則建於地表以下,與地底車站無異,亦已裝有月台幕門。 2013年12月16日中午約12時40分,觀塘綫及將軍澳綫調景嶺站至油塘站的一段架空電纜發生故障,導致將軍澳綫油塘站至寶琳站及康城站服務暫停。 九巴在巴士總站出站通道與鯉魚門道之間的行人路設置站長室暨員工休息室,屬大廈結構一部分。
- 直到1984年有日本財團建議興建行車鐵路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觀塘綫得以伸延至港島的鰂魚涌站,而走綫之間亦設藍田站以服務藍田一带居民,最終藍田站於1989年10月1日啟用。
- 在1989-2008年間,由於地下鐵路公司(2000年改組為地鐵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接受日本財團提出以建造、營運及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至觀塘路段,故通車後藍田站連上蓋項目滙景花園擁有權屬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 车站在1986年6月7日动工,却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随东区海底隧道铁路部份通车,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启用。
- 結果在翌日(1989年8月10日)前地鐵方面再一次派單程票給乘客,前後總共派了三天,以作補償乘客的損失及再安排新的通車日。
- 最東端車坑旁之房間曾是九巴茶水站,近年已改為九巴員工自助餐廳,旁邊為員工專用洗手間。
- 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重未入伙,加上距離山上嘅屋邨同屋苑較遠,故人流偏低。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分別定觀塘村站為觀塘綫及觀塘支綫的中途站,該站擬設於現時滙景花園下的鯉魚門道,與現時的藍田站位置相若。 在藍田站啟用首20年內,站內只設有地鐵站必備的恒生銀行車站辦事處,並未設有其他類型商店,為前地鐵網絡中所罕有;有傳此乃藍田站並非地鐵公司/港鐵公司資產,因此無權在站內開設商鋪[2]。 直至2011年2月,港鐵終在藍田站內增建兩個MTR Shops鋪位,其後分別由美心西餅和VanGO便利店承租。 此站沿襲早數年通車的港島綫車站之做法,在月台牆身焗漆板印有由地鐵公司建築師區傑棠的站名書法大字,於將軍澳綫通車前的十數年間是唯一有此設計的非港島綫車站。 由於車站擁有權問題,藍田站由1989-2011年啟用超過20年以來,除了恆生銀行外而未設有其他類別商店的港鐵(和前地鐵)車站,曾成為港鐵系統中最少商店的車站。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車站佈置
交匯處設計以「人車分隔」為概念,其上方設有橫貫各候車月台的行人天橋,連接滙景廣場三樓、港鐵藍田站B出口以及通往滙景廣場五樓的扶手電梯。 各候車月台皆以螺旋形樓梯與行人天橋連接,由商場或港鐵站前往總站乘車的乘客,只需沿樓梯下行即可抵達候車處,毋須橫過任何馬路;乘車到達此站的乘客,也可在入站通道路旁的落客站下車後經扶手電梯(由港鐵公司管理)、樓梯或近年加建的升降機直達上述行人天橋。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Lam Tin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是香港的一個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九龍東觀塘區藍田鯉魚門道滙景廣場地下,滙景花園第1至8座基座,附設密封天橋連接對面的藍田站,在1989年6月落成。 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重未入伙,加上距離山上嘅屋邨同屋苑較遠,故人流偏低。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九龍巴士15線
然而在同日下午,車站月台路軌附近有水管爆裂,導致兩邊路軌浸水,列車在駛經藍田站時需要慢駛,對很多乘客做成不便。 結果在翌日(1989年8月10日)前地鐵方面再一次派單程票給乘客,前後總共派了三天,以作補償乘客的損失及再安排新的通車日。 在香港地鐵規劃「早期系統」時,離開觀塘站後下一站為觀塘村站(英語:Kwun Tong Tsuen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5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Station),服務現時藍田站周邊地區,得名自附近的觀塘政府廉租屋邨(後易名觀塘(鯉魚門道)邨,拆卸重建成現今的鯉安苑)。 車站選址鄰近鯉魚門道的空置校舍,早在1976年已被徵用。 2013年12月16日中午约12时40分,观塘线及将军澳线调景岭站至油塘站的一段架空电缆发生故障,导致将军澳线油塘站至宝琳站及康城站服务暂停。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九龍巴士89D線
2013年12月16日中午约12时40分,观塘线及将军澳线调景岭站至油塘站的一段架空接触网发生故障,导致将军澳线油塘站至宝琳站及康城站服务暂停。 而港铁亦抽调部分观塘线班次提供有限度的将军澳线过海服务。 列车会使用蓝田站旁后备行车隧道直接过海驶往鲗鱼涌站,以北角站作为终点站[15][16]。 这种需要取道非车站范围的商场通道方可进出车站之设计为香港首创[9][10]。 而汇景广场第L4层中庭至启田道之间不设任何电梯、楼梯及无障碍设施,而过往亦曾有长期病患者及地区人士批评港铁多年来以“地理所限”以及不属港铁管辖范围为由拒绝在A出口增建无障碍设施[11]。 藍田站於1989年8月9日啟用,當日時任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即英國國王查理斯三世)及黛安娜王妃在藍田站舉行開幕儀式,揭開車站啟用紀念牌匾。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車站構造
工程把近A出口一邊的廣告燈箱及車站啟用紀念牌扁搬至近D出口出閘機一邊,並且把近A出口一邊的車費表,向東移前至另一條柱,而單程車票售票機、八達通查閱機及八達通增值機,向東稍為移前至近入閘機斜對面。 另外,工程期間消防喉轆則臨時搬至售票機舊有的位置,完工後整合至加建商鋪範圍所預留的位置。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車站興建
而滙景廣場第L4層中庭至啟田道之間不設任何升降機、樓梯及無障礙設施,而過往亦曾有長期病患者及地區人士批評港鐵多年來以「地理所限」以及不屬港鐵管轄範圍為由拒絕在A出口增建無障礙設施[11]。 在興建將軍澳綫之前,原本於觀塘綫的列車由藍田站開往鰂魚涌站方向時,會有一小段的晒草灣露天路段才進入東區海底隧道,但是後來該露天路段因為2002年將軍澳綫通車而改為備用路段,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可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使用。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港鐵安排觀塘綫部分班次通過該路段以北角為終點站)。 藍田站(英語:Lam Ti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晒草灣白泥山山坡,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其上蓋物業為滙景花園第9-17座。 車站在1986年6月7日動工,卻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通車,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九龍巴士277E線
九巴在兩鐵合併前後分別命名此站為「旺角地鐵站」(Mong Kok MTR Station)及「旺角鐵路站」(Mong Kok Railway Station);至2017年8月方把站名中「鐵路」一詞去除,改至現稱。 在蓝田站启用初期,由于上盖物业汇景花园仍未入伙,加上车站里程位于蓝田区内的住宅区较远,故车站人流偏低。 由于蓝田站与观塘线过海段同期兴建,故车站站台的焗漆板亦设有站名书法字,成为首个拥有站名书法字的非港岛线车站及观塘线车站。 在蓝田站启用初期,由于上盖物业汇景花园仍未入伙,加上车站距离位于蓝田区内的住宅区较远,故车站人流偏低。 蓝田站设有5个出入口,当中A、B出口横跨鲤鱼门道,分别连接启田道及蓝田公共运输交汇处;而D1、D2出口则邻近汇景花园[4][5][6]。 蓝田站设有5个出入口,当中A、B出口横跨鲤鱼门道,分别连接启田道及蓝田综合交通中心;而D1、D2出口则邻近汇景花园[4][5][6]。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香港蓝田地铁站
此站部份人流乃取道車站大堂往返滙景花園(鯉魚門道以南部份)/麗港城及滙景廣場/藍田公屋區的途人,經A、D出口進出此站而不乘車。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5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藍田站建於山坡與鯉魚門道之間,西北面為架空部份,可從鯉魚門道觀察,或在月台西端透過月台幕門外望而得知;月台東南面則為地底部分,建於山丘之下;而車站大堂的乘客可用範圍則位於地表以上。 在藍田站啟用初期,由於上蓋物業滙景花園仍未入伙,加上車站距離位於藍田區內的住宅區較遠,故車站人流偏低。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香港地铁新闻
在香港地鐵規劃「早期系統」時,離開觀塘站後下一站為觀塘村站(英語:Kwun Tong Tsuen Station),服務現時蓝田站周邊地區,得名自附近的觀塘政府廉租屋邨(後易名觀塘(鯉魚門道)邨,拆卸重建成現今的鯉安苑)。 藍田站設有5個出入口,當中A、B出口橫跨鯉魚門道,分別連接啟田道及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而D1、D2出口則鄰近滙景花園[4][5][6]。 另外於將軍澳綫通車後,由於觀塘綫由油塘站開往藍田站方向的路段是跨越備用行車隧道上方,加上要遷就觀塘綫及將軍澳綫在油塘站的走綫,導致設計為下坡的急彎路段。 故列車由油塘站開往藍田站時,當駛至路段一半時會減速行駛,惟列車減速下坡前甚少有廣播提醒乘客緊握扶手。
然而由于计算错误,月台路轨旁的广告灯箱比其他车站较高,与月台乘客的视角并非处于同一水平,而灯箱之间的距离也较大。 此外,路轨与广告灯箱之间亦留有较阔的空间作为逃生或供维修时使用,亦为首个使用此设计的前地铁车站,随后前地铁路线新建的车站及行车隧道均采用此设计。 由于车站上盖物业是汇景花园第9-17座,故此车站月台及大堂的支柱比其它车站为粗,并以支撑车站上方的物业。 藍田(南)(Lam Tin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South))總站,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安田街藍田邨第15座以南的彎角,曾是一個巴士總站及專綫小巴總站,已於藍田邨重建期間消失。 藍田站是觀塘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調景嶺方向或黃埔方向的列車,往返將軍澳新市鎮、九龍東部及九龍中部等地。
由於藍田站與觀塘綫過海段同期興建,故車站月台的焗漆板亦設有站名書法字,成為首個擁有站名書法字的非港島綫車站及觀塘綫車站。 大型连锁日资百货公司八佰伴也曾在汇景广场开业,人流随即急增。 除此之外,在将军澳线通车前,蓝田站亦曾经是将军澳居民接驳地铁的主要车站。 车站在1986年6月7日动工,却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随东区海底隧道铁路部份通车,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启用。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車站設施
途經藍地、紅橋、大窩坪、黃大仙、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藍田站係屬於架空、地面同埋地底混合模式車站,只係處於密封環境先至令人誤會自己身處地底,不過可以喺鯉魚門道望到車站係起喺白泥山山坡上。 随着港铁获得车站拥有权后,于2010年7月进行加建两间商店工程。 工程把近A出口一边的广告灯箱及车站启用纪念牌扁搬至近D出口出闸机一边,并且把近A出口一边的车费表,向东移前至另一条柱,而单程车票售票机、八达通查阅机及八达通增值机,向东稍为移前至近入闸机斜对面。 另外,工程期间消防喉辘则临时搬至售票机旧有的位置,完工后整合至加建商铺范围所预留的位置。 由于蓝田站与观塘线过海段同期兴建,故车站月台的焗漆板亦设有站名书法字,成为首个拥有站名书法字的非港岛线车站及观塘线车站。
藍田站設有5個出入口,當中A、B出口橫跨鯉魚門道,分別連接啟田道及藍田轉運站;而D1、D2出口則鄰近滙景花園[4][5][6]。 蓝田站于1989年8月9日启用,当日时任英国皇储查理斯王子(即英国国王查理斯三世)及戴安娜王妃在蓝田站举行开幕仪式,揭开车站启用纪念牌匾。 然而在同日下午,车站月台路轨附近有水管爆裂,导致两边路轨浸水,列车在驶经蓝田站时需要慢驶,对很多乘客做成不便。 结果在翌日(1989年8月10日)前地铁方面再一次派单程票给乘客,前后总共派了三天,以作补偿乘客的损失及再安排新的通车日。 在香港地铁规划“早期系统”时,离开观塘站后下一站为观塘村站(英语:Kwun Tong Tsuen Station),服务现时蓝田站周边地区,得名自附近的观塘政府廉租屋邨(后易名观塘(鲤鱼门道)邨,拆卸重建成现今的鲤安苑)。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车站选址邻近鲤鱼门道的空置校舍,早在1976年已被征用。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設計資訊
另外于将军澳线通车后,由于观塘线由油塘站开往蓝田站方向的路段是跨越备用行车隧道上方,加上要迁就观塘线及将军澳线在油塘站的走线,导致设计为下坡的急弯路段。 藍田地鐵站d1出口 藍田地鐵站d1出口2025 故列车由油塘站开往蓝田站时,当驶至路段一半时会减速行驶,惟列车减速下坡前甚少有广播提醒乘客紧握扶手。 隨着港鐵獲得車站擁有權後,於2010年7月進行加建兩間商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