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申請人可在首次遞交申請表、並成功申請起計10年內,最多可分4次申請津貼。 【長者裝修津貼2023】長者想嘗試自己申請政府津貼裝修物業但不清楚不同類別人士的津貼金額,申請資格和流程,《香港財經時報》概括多個重點及申請貼士。 長者生活津貼為有經濟需要的65歲或以上人士提供生活津貼,以補助他們的生活開支。 【津貼2023】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現時約有逾7萬名長者居於老人院。 於2018年6月1日之後,舊有的長者生活津貼會易名為「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而新一層高額援助名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亦已經推出。
- 其設立為加強支援(1)香港65歲或以上,兼(2)自身有需要的長者的生活開支。
- 長者裝修津貼為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加強長者居所的安全。
- 調查又發現,近九成受訪者對社區睦鄰關係表示「滿意或一般」,該會認為建立社區網絡有效促進睦鄰關係,希望進一步促進長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加強社區的連結和凝聚力。
- ▶ 「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 」,每月津貼額由2,000元增至2,500元。
- 因此政府於1999年後對長者領取綜援的資格制訂了新的措施,與子女同住的長者不能再獨立領取綜援。
- 現時所有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每月可領取2,390元,大約只等於全港工資中位數的16%[8] (2016年長生津金額提升至2,495元)。
- 2012年12月10日,社會福利署批出合約,讓承辦商準備相關表格及信件,並且核對和轉換社會保障系統資料等事務[24][25]。
[29]香港特區政府強調,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目的不為「敬老」,而是「扶貧」[30]。 此計劃在2012年10月諮詢立法會前,不少政黨和立法會議員,如人民力量陳偉業要求取消方案中的資產申報,而社民連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2025 2012年10月,政府公佈長者生活津貼計劃細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出,長者生活津貼不同於高齡津貼。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長者生活津貼資助金額
綜援資助及老人院綜援金額由每月4,060元至11,070元不等,另外根據綜援長者的需要設有額外特別津貼。 資產上限方面,單身長者上限高額津貼將劃一放寬至374,000元,而長者夫婦上限則劃一放寬至568,000元。 自住物業(5)、將來自用的骨灰龕及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則不包括在內。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2025 調查總統籌、該會中心主任莫勝旺在公布調查數據時表示,是次受訪者主要是65歲以上的長者,佔整體的69.1%。 在所有受訪者中,逾半數(54%)對社區中的「醫療服務不足」最感不滿,其次是「社區服務不足」(34.2%)、「公共設施不足」(23.8%)。 2012年12月10日,社會福利署批出合約,讓承辦商準備相關表格及信件,並且核對和轉換社會保障系統資料等事務[24][25]。
- 如申請人經醫生證明身體狀況不適宜親自提出申請,其申請可由社會福利署(社署)署長委任一名受委人代其辦理。
- 申請人可得的津貼是由本署收到申請的日期(如申請是由其他機構轉介,則為申請日期或轉介日期)或由申請人符合資格領取津貼的日期起計算,但以較後的日期為準。
- 此外,在海外居住的香港人只要合乎申領資格,亦可以委託親友或一些機構(例如長者安居協會),遙距申請長者生活津貼,定期發放至海外港人在當地的銀行戶口。
- 由2022年9月1日起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後的「長者生活津貼」採用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並按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金額發放,而每月入息限額則維持不變。
- 如果長者仍然合符入息資產限額,則毋須回覆及申請,長者可以自動於同年4月5日開始領取長者生活津貼[26]。
家庭成員或親友的金錢援助,及在安老按揭計劃下每月所獲得的款項,並不屬於工資,但未動用的款項,如累積為儲蓄或現金,則會被視作為「資產」計算。 調查亦涵蓋了區內生活環境、交通出行等方面,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蚊患是區內最嚴重的環境衞生問題,近三成受訪者對區內交通不滿,認為要增設巴士路線(35.6%)、完善道路網絡系統(29.7%)、增設小巴路線(28.4%)等。 長者裝修津貼為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加強長者居所的安全。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申請長者裝修津貼審批程序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長者裝修津貼)為其中一項計劃,以支援有需要的業主保養物業。 社署正更新有關經濟援助計劃的申請表格和文件,以及提升電腦系統,並將於本月下旬分批向現正受惠於4項試驗計劃的照顧者或殘疾人士發信,邀請他們確認資格,以便繼續於計劃恒常化後領取津貼。 支持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社民連梁國雄認為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政府阻止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政策。 現時政府用於長者綜援的開支約90億( 年度),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的6.4%[7]。 即使強積金制度能紓解部份長者的貧窮問題,但亦需待強積金制度經過三十年的成熟期後,才能發揮較顯著功效,因此預期未來十年長者領取綜援的比率將不會出現大幅減少。
受訪者還希望增設長者社區服務,如長者活動中心(58.8%)、上門支援服務(40.7%)、長者日間護理中心(38.4%)等。 受訪者認為迫切需要增加的公共設施包括康樂及休憩設施(47.6%)、運動設施(41.9%)。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在基層醫療方面,受訪者迫切希望能縮短輪候時間(50.2%)、提高醫療券金額(23.9%)、加強支援長期病患者(13.7%),以及加強預防疾病推廣和宣傳現有服務(10.7%)。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傷殘津貼(普通及高額)資助金額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曾表示,批出的個案當中,約6成資助金額用於單位室內工程,大部分均與改善室內裝備有關。 例如與結構安全相關的維修工程,包括修葺柱、樑、牆身等已破損石屎,以及改善衞生設施,例如修葺喉管及防水工程等。 即最多是基本綜援金額 + 傷殘津貼(高額)9,800元+ 特別膳食津貼(只限綜緩受助人申請)1,270元,合共最高11,070元資助津貼。 要在本計劃下評定為嚴重殘疾,申請人必須經由衛生署署長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在極為特殊情況下由私家醫院註冊醫生)證明,申請人的殘疾情況是屬於下述任何一項。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申請長者綜援所需文件
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每金額分別為2,845元及3,815元。 觀塘民聯會表示,觀塘區是全港高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長者人口接近15萬,佔區內總人口的22.4%,對醫療需求十分殷切。 該會建議政府長遠可增設長者日間中心,短期可以加強社區內的設施如物理治療中心、室內長者健身房等,以及加強上門支援長者的服務,並培訓或支援更多長者學習使用「HAGo」預約公立醫院門診。 ▶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為獲聘於有薪工作的高額傷殘津貼領取者提供津貼以聘請照顧者試驗計劃 」,每月津貼額由2,000元增至2,500元。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津貼2023|長者入住老人院的各項政府資助
此外,獲得社會福利署一次過過戶追溯至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的高齡津貼差額,即合共6,640港元[27]。 同年4月2日開始,社會福利署接受長者生活津貼第三階段的新申請,合符資格的長者可以於同年12月31日前申請[28]。 現時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為每月HK$1,515,65歲至69歲長者需要經過入息及資產審查,符合資格才會獲得,而所有70歲或以上的長者均毋須經過任何審查便可以申請領取。 孫玉菡以書面回覆議員問題時表示,在去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預計約有5.4萬名合併前領取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受惠於此項措施。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2025 而在過去三個財政年度,長者生活津貼有關的開支,分別是277億元、288億元,而2022至2023年度則預計327億元。 高齡津貼是社會福利署為70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的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年老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所需文件
[1][2]長者生活津貼對象為香港65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長者,申領人需要簡單入息及資產申報,申請資格與當時的65歲至69歲普通高齡津貼相同。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3]現時領取高齡津貼(包括廣東及福建計劃)的70歲或以上長者即使超出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上限,仍然可以繼續領取每月HK$1,515的高齡津貼。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2025 惟申請人必須在緊接申請日期前已連續在福建居住最少一年(申請人在該年內如離開福建不超過56天,亦視為符合這項居住規定)。 惟申請人必須在緊接申請日期前已連續在廣東居住最少一年(申請人在該年內如離開廣東不超過56天,亦視為符合這項居住規定)。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申請長者裝修津貼款項
同時,社署亦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作,委託香港樹仁大學建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並設計便利使用者瀏覽的網站界面及加入簡易搜尋等重要功能,以便照顧者獲得最新的全面資訊,並鼓勵他們在有需要時尋求協助,預計今年年底前推出。 根據樂施會於2014年進行的基本生活開支與貧窮線研究,一名健全長者要維持基本生活開支(不計算以特別津貼支付的開支),每月預算約為4,613元[3],即現時綜援的標準金額並不夠一名長者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由2020年7月2日起,房協管理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長者裝修津貼)已由市建局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取代。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因此,房協在2020年7月2日起停止接受「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的新申請,並將繼續處理及跟進於2020年7月1日或之前遞交的申請。 傷殘津貼可分為普通傷殘津貼或高額傷殘津貼,是社署為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的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即將踏入65歲而合資格的市民,社署接受他們在65歲生日前一個月遞交長者生活津貼申請。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津貼2023|長者住老人院最高11,070元資助津貼:領取資格+申請方法、一文睇清4大長者津貼
何啟明指出,為向高危照顧者提供適時支援,社署正委託非政府機構設立24小時服務的照顧者支援專線。 專線服務會由專業社工負責接聽,除提供社區支援資源的最新資訊外,亦會提供即時諮詢和輔導、外展、緊急支援及轉介等服務,料今年第三季推出,屆時有雙位數的人手接聽。 現時高齡津貼的金額,並非根據任何科學方法,因此長者的生活需要,或參考一般市民的生活水平而釐定,而市民一般把高齡津貼視為「生果金」,亦反映社會普遍視高齡津貼為對長者表示敬意的額外補貼,而非長者賴以維持生計的主要收入保障來源。 現時所有65歲或以上長者需通過資產及收入審查,才可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由2016年2月起單身長者的入息限額為$7,580(長者夫婦是$12,290)及資產限額為$219,000(長者夫婦則是$332,000)。 年滿65歲、需要持續照顧人士及綜援長者都可以按既定程序申請各項生活津貼及養老計劃。 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高齡津貼或傷殘津貼期間,受惠人需在香港居住,但可享有離港寛限(即前往內地、澳門或海外國家/地區),如離港日數不超出有關期限,受惠人可領取的津貼金額將不會受到影響。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合併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這使人擔心政府能否負擔未來的綜援開支,以及政府會否因此而減低綜援的保障水平及保障範圍。 因此政府於1999年後對長者領取綜援的資格制訂了新的措施,與子女同住的長者不能再獨立領取綜援。 長者如要領取綜援,其子女(包括不同住的子女)一般需要向署方提供宣稱不供養父母的文件。 有部份家人即使無能力或不願意供養父母,然而基於面子或道德壓力卻不願意填寫有關文件。 有長者表示,希望政府增加資源通過電視等媒介教導長者使用「HA Go」網上預約公立醫院門診,同時希望政府加快民生工程建設速度,盡快加建醫院等設施,方便長者就診。
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同時領取: 申請高齡津貼(生果金)的條件
調查又發現,近九成受訪者對社區睦鄰關係表示「滿意或一般」,該會認為建立社區網絡有效促進睦鄰關係,希望進一步促進長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加強社區的連結和凝聚力。 該會希望政府和社區機構應共同推動樂齡科技等支援,協助長者擴闊視野,令長者追求更高質的退休生活。 另外,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不滿政府推行的照顧者支援服務在質及量上「象徵式」,昨日到政府總部門外請願,爭取設立社區保姆及24小時照顧者緊急支援服務。 香港老人權益聯盟主席、76歲的李煥康正照顧患有認知障礙及強迫症的太太,他指照顧工作令人疲倦,雖然目前自己仍「行得走得」,但直言不敢想像未來,期望增設社區保姆讓他「有得唞下」。 此外,在海外居住的香港人只要合乎申領資格,亦可以委託親友或一些機構(例如長者安居協會),遙距申請長者生活津貼,定期發放至海外港人在當地的銀行戶口。 根據樂施會2009年進行的調查[5],有近三成(27.5 %)受訪者表示即使自己或家人有經濟需要亦不會申領綜援,而當中最主要理由包括「不想依賴政府」(68.2%),和「不想自己或家人被看低」(27.2%)。